安裝並投擲i9-10900K+Z490CARBON+2080

2020-12-18 全能小百科呀

前言

第十代Intel酷睿於售出,就像一隻狗的狂歡之夜,硬核也參與其中,搶走了一個,藉助多年來的傳統技能——使用極快的手速,很容易抓到沒幾天京東小哥被送到門口,而手中的AMD被送到門口還有幾個Ryzen處理器,不過,有了20多年的工作經驗(打遊戲),我還是贏了比賽。

雖然轉手就能賺幾百元,但在搶購前後並沒有倒賣的念頭,畢竟硬核來自8700K,從小我就接觸過奔騰和賽揚這些經典的CPU,雖然14nm牙膏還沒有擠出,但我還是選擇了原諒哈哈哈,所以我有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在我開始之前,我分享了前兩代人的買賣經驗,8700K比購買時貶值700元,因為那時候9900K/9900KF都是上市一段時間,後來,我在賣9900KF時學會了聰明,我在第10代酷睿上市前20天就賣掉了,與購買相比賺了70元(第10代酷睿上市之後,價格降到了2950元左右),當然,他畢竟像個硬核,主板和其他配件的折舊也要考慮在內,以下是本文中安裝的所有附件的列表,其中一些用於折舊,介紹時自動省略。

CPU:Inteli9-10900K全新盒子

散熱器:九州風神要塞360EXRGB

主板:MSIMPGZ490GAMINGCARBONWiFi

顯卡:英中GeForceRTX2080SUPER冰龍超級版

內存:金士頓HyperXFURYDDR4RGB閃電流光系列黑客3733Mhz16GBx2

SSD:三星PM981512GB+海康威視C2000PRO1TB

底盤:喬思伯TR03-G

電源:振華LEADEXHG850W

拆包附件

至於i9-10900i9-10900K-10700i7-10700K/i5-10600K將是一個高性能價格(待稍後測試),不過,作為頂級遊戲CPU繼承者i9-10900Ki9-10900K除了玩遊戲外,他還可以玩10代酷睿的所有新功能,如TurboTurboMaxBoost,並支持每個內核分別禁用/打開超線程。

我沒有詳細介紹,許多UP所有者和媒體遍地開花,硬碟抽到由越南生成,從包裝盒上看,有馬來西亞和中國產地,我聽說這一代i9身體一般都很好,我不知道整個核心5.2Ghz是否是基本的?其實我更關心的是表現的溫度,因為如果這次是用360水冷來壓制的話,如果過剩量很大,我想更換頂層的風冷系統。

這次,360水冷決定選擇中高端產品,10600K/10700K將選擇水冷與九州風神要塞360EXRGB從九州風神選擇水冷,官方售價為1099元,包裝為GAMESTROM獨特的綠灰色,我認為最重要的賣點是獨家支持動平衡防漏液技術,這是一次真正的改革,至於是好是壞,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Fortress 360EXRGB和Fortress 360EX根據規範是一致的,包括水冷排和水冷的頭部部分,最大的區別是風扇從TF120S更改為MF120GT,參數也發生了變化。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福特還是船長系列,風機和水泵的燈口比其他品牌更需要與卡扣相連,他應該從緊實的安裝開始進行設計,但缺點是不能在線材中使用。

MF120GT和TF120S的最大速度均為1800RPM±10%,可以認為是多臺360冷排風機(強排風機為2500RPM)中的平衡水平,GT的風量略低於TF120S,畢竟為RGB照明(5V可編程)犧牲一點是不可避免的,X框架外形良好,使照明區域分為兩部分,從實際情況看,反向安裝是可行的。

泵是普通的2550RPM±10%,而水冷頭部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鏡面設計,外殼部分為磨砂銀,並有一圈導光層設計,這種水冷並沒有跟風製作LCD或OLED屏幕,而是通過定製LOGO降低成本來達到個人目的。

所謂的定製LOGO設計非常巧妙,因為周圍是透明的導光層,只要在中間安裝一個反光的LOGO片,就可以實現RGB的定製效果,如果在配件中準備了另一件,您可以購買您最喜歡的LOGO。

預塗矽脂,機器壓力比較厚,如果介意的話,可以更換矽脂,這種硬核用原裝矽脂,這樣可以滿足大多數玩家的使用習慣。

扣件方面,堡壘360EXRGB幾乎覆蓋了整個平臺,從TRX4/TR4都是功能強大的CPU和低至支持FM1產品的老建築,質地也不錯,都是金屬緊固件。

我是CARBON暗板的老用戶,從Z370到Z390主板,然後再到X570服務,最後,Z490回到了CARBON的懷抱,許多玩家可能會抱怨Z490比Z390貴得多,事實上Z490本身有很多材料,這款預售1999元的主板個人認為可以用來匹配10900K/10700Kall沒問題,請注意超頻部分。

從整體外觀來看,Z490CARBON增加了碳纖維元素的設計強度,在配色上摒棄了銀白,他看起來比上一代更酷,而不是槍灰色,照明元素變得更加詳細,而不是分布在大面積中,另外,在細節上還有很多改進,比如對六層PCB設計的增強、風扇和光接口的優化等,這些都是硬核手中沒有的Z390CARBON的,就沒有可比性了。

兩個Z490CARBON槽Z490CARBON都配備了熱裝甲,並且他們的形狀變得更薄,他們都支持最大速率PCIE3.0X4,這兩個PCIEX16插槽沒什麼具有鋼鐵裝甲保護和支持2-WayNVIDIASLI和3-WayAMD對於CrossFire技術,一些價值不到2000元的Z490主板會在不經意間削弱此功能,畢竟他可以節省許可費!左邊仍然是主流的ALC1220音頻晶片,與Z390相同。

這次Z490CARBON有兩個3Pin5VRGB,還有一個4Pin12V專用照明接口RGB和海盜船3Pin對於RGB遊戲燈專業人士來說已經足夠了,一個物理交換機RGB被添加到主板下面,這確實是必要的,但是存儲器部分的照明是不能關閉的,而且在I/O面板上設計他顯然更為合理。

內存插槽可以支持128GB容量和4800Mhz內存頻率,內存優化也是第10代酷睿的特點之一,而對於風扇接口PUMP、CPU和SYS共有8個FAN,接口設計的位置更合理,主板的每一面都被完全覆蓋,而且線路管理更容易。

在電源部分,隨著第10代酷睿TDP的增加,主板的材料規格自然變得更加豪華,Z490CARBON使用12相併聯核心電源,MOSFET可以攜帶60A電流,有兩個階段分別對應於核心顯示和I/O部分,有了8+4pin外接電源接口,14nm祖傳過程會增加功耗,但供電相數可以平均熱容,所以有理由相信他能驅動10900K不是問題。

當電源相數較多時,MOSFET覆蓋的散熱片面積也會增大,中間連接一根熱管加強散熱片。

經典的HerculeZAIRBOSS散熱器配有三個90mm風扇和3X6MM+2X8MM鍍鎳熱管設計,支持低負荷停機,Boost的最大頻率達到1845Mhz,比公共版本高出30Mhz,有點改進,畢竟核心體是可選的。

按照這個頻率來看,與市場上大多數非公部門是一致的,尤其是RTX2080SUPER,頂層只有1890MHz,但價格是高上。作為一個高性價比的非公開廣告,他只比較了樸素的側面部分,只比較了RTX的口號,ITON和iCHILLLOGO(帶白色LED),而8pin+6pin電源接口足夠基於公共設計的super冰龍。

在視頻接口方面,他匹配HDMI2.0×1和DisplayPort×3的常用組合,但遺憾的是公共版本USB-C接口被省略了。

背板也比較樸素,用iCHILL字,磨砂金屬材質,一般來說,這款顯卡更適合只追求核心性能的用戶。

雖然內存是遊戲的優先考慮因素,但是8GBX2的組合更合適,後來,考慮到視頻編輯需要16GBx2容量,我們發現金士頓HyperXFURYDDR4模型有8GB和16GB兩個單一版本,他也有各種各樣的頻率從2400MHz到3733Mhz,核心模型是RGB,具體模型是HX437C19FB3AK2/32,DDR4-373316GBX2。

在設計語言方面,他還採用了金屬LOGO配件,Predator捕食者線條更加明顯,更加霸氣,而FURY雷電則更加時尚,3733Mhz16GB這個時間序列是C19-23-23-42,他被稱為HynixDJR粒子,讓我們看看過頻情況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FURYRGB的高度為42.2mm,略低於Predator捕食者,但是FURY的啞光版本要低得多,只有34.1mm數據,非常適合ITX平臺和高階風冷散熱器。頂部是一個透明的RGB光波導層,他支持華碩,MSI和Giga和華擎的同步和控制,當然,也可以使用HyperXNGenuity進行調整。

如果您懶得調整任何東西並假裝懶惰,FURYRGB還支持紅外同步技術,即使將第一次插入到兩個存儲器中,也可以在不設置任何設置的情況下同步相同的光照效果,也不會出現單方進退兩難的情況。

最後,喬思伯出現了許多特殊形狀的樣式,其中TR03就是其中之一,採用了Alienware對稱三角形的外觀,鋁鎂合金陽極結霜是喬思伯非常成熟的工藝,我覺得他非常適合高端網咖,前面板分為鋼化玻璃和鋁板,硬核是前者的酷炫照明效果。

I/O面板最終有了USB3.1Gen2Type-C接口,只需Z490CARBON配備了這個前端接口,可以使用,上電按鍵的觸摸可以通過拉絲處理。

正面的內部結構與MOD-3設計相同,主板託盤傾斜,儘管他非常個性化,但應該注意底部的電源長度支持180mm,無法安裝200mm超長電源,如1000W,同時TR-03被集成到DIYspirit的設計中,他支持視頻卡和帶顯卡的支撐架的垂直安裝,但是由於成本原因,PCIE可能不提供延長線。

前部支持最大360度冷排,這種凹面設計清楚地表明,冷卻風扇可以安裝在支架外,方便RGB照明顯示,硬核擬採用吸收冷排氣的方法。

為了加強通風,在前部底部預先安裝了一個120mm進風機,還有一點要忘記,這顆預先固定在亞克力板上的螺絲設計真的很好,特別是在安裝機器時,不用擔心螺絲丟失。

鎂鋁合金的頂部未完全關閉,但為頂部120mm風扇留有空氣流通空間,同時,他還可以用來承載底盤。

背面也是鋼化玻璃,他似乎真的是為網咖用戶設計的,有多達七個過線孔,接線應該沒問題,除了正面SSD,一些HDD和SSD可以安裝在後面區域。

整機具有光效

之後的第一件事是安裝MysticLight來控制整體燈光效果。

安裝過程省略1萬字,內部照明效果不多,只有冷頭、內存和主板都有一些,不會太刺眼。

安裝在前面板上的風扇反向,使用吸力。

X型框架的光效率

鏡面效應可以轉化為MSI的LOGO,邊緣部分也有導光區。

FURYRGB內存模塊的光照效果是同步的,無需在計算機上進行任何操作。

主板左上角I/O的燈光效果

圖形卡被手動關閉

將Z390CARBON的右光區域改為Z490CARBONPCH晶片下的光效應

計算機測試

在測試之前,高級的BIOS要看一下,除了兩種睿頻技術外,每個內核都有分別切換超線程的功能,這也不錯,我們以後有時間研究。

魯的主配置列表已正確標識,他之所以是民用的,不是因為10900K有多便宜,而是其他配件相對便宜,許多人認為10900K需要構建頂部Z490,事實上根本不能使用的並不是液氮超頻,更重要的是,這一代主板所用的材料已經加強,顯卡也在前面提到,NVIDIA目前,太多的非公開版本的免費播放受到限制,相對性價比的機型之間的差距無法拉開,至於其他配件,預算可以減少的地方很多。

畢竟CPU-Z的600點並不容易突破,與9900KF和3900X的分數相比,單核王獲勝。

要打開XMP配置文件是3733DDR419-23-23-42,AIDA64的內存緩存正在運行,10900K已接近或已達到環形總線的限制,另外,他是單16GB雙通道的組合,因此內存延遲不如第九代,建議遊戲方多考慮10600K/10700K,不過,綜合測試結果來看,10900K仍然是最強的遊戲處理器,應該有一個比較9900K的遊戲測試。

CINEBENCHR20的多核分數可以達到6488pts,單核分數達到516pts,單線程領導紅隊,而多線程仍然落後,在本次測試中,通過HWiNFO64軟體監控,我們真正可以在運行單核項目時發揮TVB技術,其中兩個體質好的內核頻繁到5.3Ghz。

另一組存儲器DDR4-3600(17-18-18-38)8GBx2

HyperXFURYRGBDDR4-3733(19-23-23-42)16GBx2

為什麼你堅持用32GB而不是16GB,事實上高容量軟體可以在一些生產力軟體中顯示出優勢,例如,對於上面的PR呈現測試(4分鐘,4K@60FPS),120Mbps)和32GB的視頻轉碼比16GB快近一分鐘,這還沒有對處理進行對比測試,這足以說明問題所在。

並且HyperXFURYRGB具有進一步優化時序和頻率的潛力,順便說一句,玩遊戲是不會退縮的,另外,10核10900K對於90%以上的非線性編輯軟體來說是多餘的,與AMD相比,Intel在PS、AE、LR方面具有優勢,除非使用PR、MAYA、Vray、CINEMA4D軟體。

除了顯卡(畢竟有2080Ti)可以擊敗99%的用戶,處理器和顯卡的分數沒有預期的那麼高。

FireStrike的運行點

FireStrikeExtreme的運行點

TimeSpy的運行點

3DMark跑點10900K物理分數和3900X大致相同,這個RTX2080SUPER不會比FE公共版好,對於遊戲來說,10900K不是現在的瓶頸,瓶頸可能是RTX2080Ti,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下一代旗艦顯卡是最好的匹配。

《光明記憶》2K的最高圖像質量是RTXON+DLSS,軟體測量的平均幀數為73fps,最低幀數為60fps,10900K還可以實現全內核4.9Ghz,無壓力播放光線跟蹤。

默認情況下,直接省略FPU烤麵包機,直接播放超頻,經過多次調試,似乎手頭的10900K不如第一個測試好,只實現了1.288V,而實現了5.1Ghz,仔細想想,有可能與密封狀態、室溫環境和主板有關,10個核心在15分鐘內的平均溫度為84.6℃(室溫25℃,密封盒形)Z490CARBON電源MOS達到80℃,較薄的封裝提高了散熱性,同時,主板電源是Hold,225W的Package功耗良好,電壓控制正確,可以預期表現。

總結

10900K平臺是為了個人遊戲而建立的,同時,由於核心數量的增加和超高頻的加入,他在創作內容上一點也不弱(不指渲染建模類),第二輪京東缺貨,第二輪為3900X,現在看來,粽子的硬核仍然缺貨——超頻和溫度仍然是滿意,對主板和散熱的需求並沒有預期的那麼高,稍後讓我們探索深度。

好吧,這篇文章太長太多了,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對這些配件的看法和想法,我不想考慮水文問題,第10代酷睿還有很多測試,我以後有機會再折騰一下,感謝您閱讀、欣賞和收集波,這是我最大的創作動力!

相關焦點

  • i9-10900K+Z490 CARBON+2080S裝機分享,玩轉遊戲力盡內容創作!
    詳細開箱就不介紹了,不少UP主和媒體都遍地開花了,硬核抽到這顆是越南產的,依照包裝盒的說法還有馬來西亞和中國原產地的,聽說這一代i9普遍體質較好,不知道全核5.2Ghz是否基本盤呢? 其實個人更關心溫度的表現,因為這次如果用360水冷壓制住了,餘量大的話想更換頂級風冷配合使用。
  • i9-10900K全核心超頻5.5GHz,居然還是主板自動超頻
    i7和i5都用B460給安排了,i9-10900K一直麼有合適的座駕閒置中,感覺很浪費。所以再裝一臺給i9也安排了~技嘉(GIGABYTE)Z490 AORUS PRO AX 小雕PROZ490整體規格還是要高端不少,雖然不是技嘉最頂級的Z490,這塊小雕的裝甲覆蓋還是非常多的。
  • i9-10900K/9900K兩代旗艦CPU對比,附同頻5.0和關超線程測試
    前言十代酷睿全線產品終於都有了超線程技術,同時把最高端i9系列提升至更多的十核心,長期以來Intel消費級處理器都是打著「為遊戲而生」的口號,今天硬核就用九代i9-9900K和十代i9-10900K做一個詳細的遊戲幀數對比,還有想要終結一個疑問,2020年了,網絡上還流傳著超線程對遊戲幀數是有影響的,就來看看它們各自關掉超線程
  • 大力出奇蹟:測評英特爾i9-10900k/i5-10600k
    也就是說,在和i9-9900k完全相同的14nm製程上,i9-10900k多塞了兩個核心,睿頻頻率還提高了0.3GHz,而且依舊全都放在了一個大DIE上著實有些大膽。i9-9900k的設計,明顯還是以遊戲玩家作為主要目標消費者。可能很多玩家提起遊戲,首先想到的是顯卡,但CPU的意義同樣很大。特別是電競遊戲,電競玩家一般對核心頻率比較敏感,更高的主頻直接意味著更高、更穩定的幀率。
  • 遊戲性能新高度,酷睿i9-10900K/i5-10600K首發評測
    酷睿i9-10900/10900F也可達到單核5.2GHz、全核心4.6GHz。顯卡方面,筆者使用了映眾GeForce RTX 2080 Ti 黑金至尊OC版,並將NVIDIA驅動更新至445.87版本,以避免圖形性能成為拖累平臺遊戲幀數的瓶頸。內存使用了芝奇皇家戟16GB DDR4套條,頻率為3600MHz,時序C16。
  • AMD銳龍9 3900X對比英特爾酷睿i9-10900K:誰是顯卡的完美座駕?
    先來看一下英特爾酷睿i9-10900K處理器,採用14nm製程工藝,在頻率上給人以驚喜,而旗艦的英特爾酷睿i9-10900K處理器,採用10核20線程,其頻率可以超過5.0GHz,自然英特爾表示高頻率可以為遊戲玩家帶來更為出色的遊戲體驗。
  • 10900K Z490十代酷睿實測(一)
    內部空間可以支持E-ATX主板位,同時支持安裝360規格水冷散熱器,有容乃大。三、裝機安裝CPU安裝內存安裝固態安裝機箱頂部風扇組裝水冷風扇安裝散熱排安裝水冷頭安裝顯卡安裝顯卡RGB支架安裝電源整機配置處理器:I9-10900K主板:SUPERMICRO C9Z490-PGW內存:
  • Intel第10代酷睿i9-10900K:太「熱」情,買來玩超頻的金錢遊戲?
    由於這次Comet Lake-S家族採用全新LGA 1200腳位設計,因此跟以往Intel 300系列主板不兼容,必須搭配全新Intel 400系列主板(如Z490、B460、H410)來能使用。相較於AMD就連下世代Zen 3架構的Ryzen 4000家族,還是會繼續沿用Socket AM4腳位設計來說,Intel這一波操作實在太坑。
  • 兼顧視頻剪輯,i9 10900K+RTX3080裝機配置
    而這次裝的則是酷睿i9-10900K+RTX3080的組合,同時內存和固態給到了32GB的DDR4 3600(後期看情況要不要加到64G)和威剛1T SSD+2T HDD組合,散熱器也用上了360水冷,用來兼顧視頻剪輯和遊戲是完全足夠了。
  • 酷睿i9-10900K天梯榜首發評測:最強遊戲處理器之新王上位
    ,整體來說酷睿i9-10900K比酷睿i9-9900K運算性能高了25%,與核心數量增幅呈正比。7-zip適用內置的Benchmark測試,酷睿i9-10900K的結果再次夾在酷睿i9-9900K與銳龍9 3900X之間,性能差距基本上就是核心數量上的差距。3DMark的物理測試,三個項目測試結果都很接近,基本上酷睿i9-10900K的性能比酷睿i9-9900K高20%,與銳龍9 3900X性能相約。
  • 再次登頂CPU頻率巔峰,Intel Core i9-10900K/i5-10600K 十代酷睿...
    從背面元器件的設計來看,i9-10900K 和 i5-10600K 差別不大,但是相對於 LGA 1151 接口的 i7-8700K 來說,背面的樣子變化還是非常明顯的。雖然 CPU 接口更換,但主板端散熱器的孔距並沒有更改,所以 LGA115X 的散熱器依然可以正常安裝,老平臺用戶可以平行升級。
  • Intel十代酷睿開箱 十核心i9-10900K預售價4299元
    日前我們收到了其中的旗艦型號:10核心20線程的酷睿i9-10900K,以及i5系列中的主打型號i5-10600K,下面為大家帶來這兩款CPU的靜態開箱。根據官方的測試數據,酷睿i9-10900K的遊戲性能比酷睿i9-9900K最多提升了33%,並且支持更多的調優控制和更快的多任務處理速度,以確保各種遊戲均能流暢運行。
  • Intel酷睿i9-10900K深度測試
    相比AMD的規格來說,銳龍7\銳龍5\銳龍3對i7\i5\i3核心規格上一致,i9對銳龍9則顯得還是差一些,頻率上則Intel在各條產品線上都可以找到高過AMD的產品。還有一點要鄭重提醒,Intel還有一款發燒級的i9-10900X是用在X299主板上的,千萬不要和i9-10900K搞混了。至於製程嘛,還是14nm~。
  • 銳龍9 3900X再戰酷睿i9-10900K:性能更強且售價更低
    是AMD的次旗艦,它是個12核,核心數量還是比酷睿i9-10900K多,而且價格比它還低。因為AMD平臺頻率跑過了3733MHz會有反效果,顯卡使用索泰 GeForce RTX 2080 Ti X-GAMING OC,SSD是影馳 HOF Pro 2TB。
  • 微星MPG Z490 GAMING CARBON WIFI主板評測
    對於那些不支持超頻的主板來說,供電相數可能沒有明顯增強,畢竟只要Mosfet和電感夠強的話,就算4+1相也可以滿足酷睿i9那250W PL2的需求,但現在CPU供電接口都變成單8pin了,連H410也都這樣做了,因為單4pin的最大功率只有192W並不能滿足這供電需求,當然我覺得沒多少人會把酷睿i9-10900K放到H410主板上用就是。
  • 240一體水冷是底線,i9-10900K壓力測試中最高溫度93°C,平均87°C
    10代酷睿因為繼續採用14nm工藝,所以很多用戶對這一代產品的散熱和功耗並沒有多少信心,對頂級的i9處理器更是如此,因為9代酷睿i9-9900K的功耗曾經就突破過200W,而10代酷睿i9-10900K相比i9-9900K多了2個物理核心,其採用10核20線程設計,基礎頻率3.7GHz ,全核頻率
  • 8核i9-11900K部分遊戲測試曝光!超10核10900K,碾壓16核心5950X
    前兩天依依醬為大家介紹了intel的第十一代酷睿i9-11900K處理器,如果單從配置上來看第十一酷睿i9並沒有什麼新意,甚至還有縮水。但是要從新技術方面講,那麼intel酷睿i9-11900K的Cypress Cove內核講一天都講不完,不過對於用戶來說這一切都不重要,i9-11900K的實際性能如何才是我們真正在乎的。
  • 技嘉Vision G Z490主板搭載i9-10900K性能實測:打造專業工作站
    我們拿到Z490 Vision G 型號,搭配i9-10900K處理器,來看看在創作領域的表現如何吧。▲ 很久沒有看到如此樸實無華的包裝了,GIGABYTE Vision 系列將重心放回創作者在意的穩定性、兼容性、擴展性身上。
  • i9-11900K倒吸牙膏,網遊連i9-10900K都打不過了?這事怎麼看?
    不過最近看了潮玩客的相關測試視頻,發現現實情況好像沒有那麼樂觀,其測試了i9-11900K,i9-10900K和R5-5600X在部分遊戲中的表現,顯卡是RTX 3080,內存是DDR4-3600,Intel的主板是技嘉Z490 AORUS PRO AX,更新了官方的F20a版本BIOS,順利開啟了PCI-E 4.0功能。
  • 未來人類發布新款 X7200 系列遊戲本:搭載 i9-10900K+300Hz 屏
    這次發布的兩款規格全部採用了第十代英特爾i9-10900K臺式機處理器,十核心二十線程,額定功率達到了125W,而一般的移動端標壓處理器的功耗都是45W,並且10900K處理器沒有設置倍頻鎖定,可通過超頻提升至更高性能。顯卡方面,新款機型可選RTX 2080Super和RTX 2070Su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