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魯智深和戴宗臨終前到底在笑什麼?能懂的都是有故事的人

2020-12-17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都英勇善戰,所向披靡,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時刻,只可惜再輝煌也會有衰落的一天,梁山好漢也不例外。在宋江決定招安之後,梁山好漢已經不再是從前那樣了,他們經歷了許許多多,也看透了世態炎涼。隨著這一次的招安,前去的兄弟們也極少有回來的,不知道宋江看到這幅場景,心裡會是何滋味。他是否會想起曾經為他賣命效力的好漢們,他們有的人都犧牲了性命,但是不管宋江記得誰,魯智深一定是其中一位。不僅僅因為魯智深立下了頭等功勞,拿下方臘,更是他在得知自己要死之前哈哈大笑,看淡生死。

《水滸傳》裡面最受大家喜愛與認可的就是魯智深了,他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讚譽是一位真正的好漢,只有他的一生都是在為別人打抱不平。這樣熱心腸的魯智深卻讓自己混得越來越差,因為幫助別人而使自己的處境陷入兩難的狀態。從魯提轄到了花和尚,最後到了梁山好漢,雖說是梁山好漢,民眾卻認為他們都是賊寇而已。魯智深幾乎是每就一個人就讓自己的處境更加糟糕,他本來是狂躁著憤怒地出現在大家眼前的,結果卻是以大笑而終。魯智深在死之前究竟在想什麼呢。

水滸傳裡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生動活潑的魯智深的人物形象,但是他的命運也是可悲的。當他遇到了被逼迫的金翠蓮時,二話不說便用拳頭捶死了鎮關西,本以為這樣就能解救翠蓮於苦難之中,但實際上並沒有。魯智深在逃亡之時再次碰上了翠蓮,只是她現在的身份卻是根本沒有被趙員外承認。魯智深也為了救林衝,大鬧野豬林,但是實際上,林衝的一生已經沒有希望了,他不是因為生活所迫成為賊寇,而是被高俅所害,他這一生已經與朝廷沒有關係了,所以之後宋江的招安對他來說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魯智深的大笑是為了自己終於被解放了,結束了這悲慘的一生,這對他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兒。

另外,魯智深在將鎮關西捶死後,丟掉了官職,便去廟裡尋求能夠容身的一席之,但是雖是出家為僧,魯智深還是想要能夠當個有勢力的官職,他的內心還是渴望著能夠統領眾人的。但是事實並不能讓他如願,魯智深隨著一次次的見義勇為而使自己的社會地位一步一步的下降,所以對於他來說,這個大笑對於他來說也意味著一種看透人生。

所以,這樣看來,魯智深在死之前的大笑,有著一種自己這麼真情實感,事事付諸真心,結果卻並沒有能夠如願,過上想要的生活,反而在一次次的失敗之中迷失了自己。不過,在最後,他也算是看明白了,即使有著再強大的功夫與熱情,也不足以改變世界。

不止魯智深,水滸中還有一位英雄,也是在死之前哈哈大笑,他就是戴宗。戴宗跟魯智深給人的印象完全相反,他一出場的形象就是比較壞的,戴宗會索取他人的錢財,這樣一個跟魯智深完全不同的形象,在死前卻也哈哈大笑。

戴宗出家當道士,在離開宋江之前,他有說明正是因為崔府君的呼喚,才讓自己又心軟了。這樣就不難發現,戴宗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被崔府君任用,但是崔府君卻並不是真心待他,想要提拔這個人才,所以戴宗自己也很無奈,這個笑是一種對於自己的人生的無可奈何。

戴宗之所以能夠待在梁山,就是依靠著自己的神行術,可以帶宋徽宗夢遊梁山,讓他對梁山有好感,以助宋江招安。這樣一個神奇的本領,放在哪裡不都是可以養活自己,所以戴宗是心甘情願為他人效命嘛,顯然,通過戴宗臨死之前的笑可以發現,並不是這樣。戴宗覺得自己的人生無論如何也免不了被奴隸,這樣的生活充滿了悲涼的感覺,所以戴宗在死前大笑,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嘲諷。

這兩個人在死前大笑,都是對自己的人生的一種無奈,不管是魯智深為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還是戴宗一直被奴隸,他們的生活都很不幸

相關焦點

  • 水滸傳跑得最快的人,不是戴宗,而是田虎這個將領
    戴宗估計有某種特異功能,但仍然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而馬靈顯然被神話。《水滸傳》裡被神話的人有好幾個。羅真人更像知生死,知未來的神仙。高唐州知府高亷不像省級高官,倒像得道高人,呼風喚雨,能調動神兵打仗。 《水滸傳》不是一本神話小說,但裡面卻有著神話的色彩。因此,馬靈踏著風火輪,跟梁山軍隊打仗,就不足為奇了。
  • 《水滸傳》中,戴宗的「神行術」算是輕功嗎?為什麼?
    當時吳用是這樣對宋江說的:「此人姓戴名宗,人稱戴院長,為他有道術,一日能行八百裡,人都喚他做神行太保。」在後來宋江在江州牢城和戴宗認識之後,二人遂成為知己兄弟。不久,宋江因酒後誤題反詩犯事,便遣戴宗前往東京送書信,途中戴宗和梁山伯私通折返江州,但卻被黃文炳識破,和宋江被蔡九知府以私通賊寇的名義被押赴市曹問斬。
  • 水滸傳中,武松和魯智深死戰不退,最終誰能笑到最後呢?
    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中有很多的小集團,比如說二龍山集團,魯智深是二龍山的頭領,武松、楊志等人也都是二龍山的頭領,在梁山上,這幾人的關係一直都是最好的。其中武松和魯智深的性格很像,都是灑脫不羈的類型,他們不在乎什麼功名利祿,只想痛痛快快瀟灑過一生。
  • 《水滸傳》裡一百單八將都是些什麼人?只有魯智深和宋江這兩位可稱...
    過去有人說,《水滸傳》屬「俠盜小說」,具有反社會傾向,是一部「誨淫誨盜」的壞書。後來有人說,《水滸傳》是一部寫「投降派」的書。私下裡,不知有多少人說,《水滸傳》是一大篇痛快淋漓的男人故事,比《三俠五義》什麼的,生動得多。 文學性上論,《水滸傳》水平是相當高的。不然也入不了「四大名著」之列。
  • 戴宗腳上的甲馬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但每每讀起,大家對戴宗都會有三個疑問:1、他的甲馬到底是什麼玩意?2、節級或者說是院長,到底是個什麼官?3、上梁山前,他是個官府敗類?今天,我來問您解答。戴宗的甲馬到底是什麼玩意?騎甲馬有兩個特點。第一,騎行者不是飛,腳也跟著甲馬走,只是移動速度超快。
  • 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最終是大笑而死,當時他在笑什麼?
    作為自然界中最高級的生物,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打從一生下來,母親除了賦予我們生命,也給了我們表達情感的能力。當我們看見美好的事物,會喜悅;看見不公平的事,會憤怒;看見失而復得的東西,會喜極而泣。人的情感就是這麼豐富,這麼複雜,同時也很容易過激。
  • 戴宗辭別時說一怪夢,宋江聽懂了卻裝糊塗,戴宗死前大笑得善終
    要說自從這個宋江帶著一眾好漢招安之後,各種更悲劇可是接踵而來,而在出徵方臘的時候更是有不少的好漢丟掉性命。能夠在這一戰回來之後的好漢更是寥寥無幾,就在宋江幾人立了大功被封官之後,梁山好漢中排名第20位的戴宗卻為何突然辭官?
  • 《水滸傳》中品格最高尚的人—魯智深
    而魯智深卻是一個真正的和尚,拜過師,受過戒,參過禪。他住過的寺院都是歷史悠久的寶剎名寺。同時,魯智深也是一個真正的好漢。他不帶任何個人功利目的的助人行為所表現出來的高尚思想品格,在梁山泊無人能及,而且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上也堪稱一代典範。魯智深最突出的特點是他思想純真,愛憎分明,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樂於助人。
  • 戴宗跑得快,全憑甲馬帶,甲馬是個什麼馬?
    若是論起跑步速度,那麼梁山上的馬軍五虎將、步軍中的魯智深和武松等人就要靠一靠邊了,他們衝鋒陷陣還比較在行,但是論起跑步來,那就得數神行太保戴宗了。神行太保戴宗,江州監獄的監獄長,是智多星吳用的老相識,也是宋江在江州交往比較多的好漢之一。他的綽號中有「神行」二字道出了他的本事——神行術。
  • 重溫山東版《水滸傳·魯智深》,了解一下魯智深的飾演者
    該劇講述了宋江、魯智深、武松、林衝等梁山好漢殺富濟貧、路見不平行俠仗義的故事。山東版《水滸傳》是我國內地觀眾第一次以電視劇的形式觀看《水滸傳》的故事,這版《水滸傳》與後來的版本不同,以人物傳記的形式表現水滸人物。
  • 一百單八將都是些什麼人?為何只有魯智深和宋江這兩位可稱「俠」?
    過去有人說,《水滸傳》屬「俠盜小說」,具有反社會傾向,是一部「誨淫誨盜」的壞書。後來有人說,《水滸傳》是一部寫「投降派」的書。私下裡,不知有多少人說,《水滸傳》是一大篇痛快淋漓的男人故事,比《三俠五義》什麼的,生動得多。 文學性上論,《水滸傳》水平是相當高的。不然也入不了「四大名著」之列。
  • 盤點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結局:魯智深是否真的死在了廟中?
    出家之後,取了一個法號:智深,於是,魯達變成了魯智深。那麼,作為《水滸傳》最為情深意重的好漢魯智深,最後是不是真的成佛了?他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所以大多數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稱讚魯智深對朋友有情有義,是情深義重的可交之人。02二、 魯智深參透佛法,主動作化了自己。
  • 魯智深為何能圓寂成佛?看看瓦罐寺裡,他到底幹了什麼
    原因就在於,魯智深迷途未遠,早早就結束了自己的心魔,參透了一層佛法真理。這個過渡節點,就在瓦罐寺。看看瓦罐寺裡,他到底幹了什麼。魯智深圓寂成佛的原因和魯智深不像一個和尚一樣,瓦罐寺也不像一座寺。鐘樓被摧毀,殿內被破壞的不成樣子。
  • 《水滸傳》中的歷史,108將有多少是真?很多綽號與小說不符
    通俗小說《水滸》與《三國演義》一樣,也是以一定的歷史背景為題材編寫的,我們常說《水滸》是三分事實,七分虛構,也就是說它其中的故事只有30%是符合歷史事實的。那麼,這三分事實都在哪裡呢?關於這個問題,學者大多都是在考評這部小說的來歷,即作者。關於《水滸傳》在歷史上流傳也是有過許多版本的,光名字就有好多,如《水滸》《水滸傳》、《忠義水滸傳》、《蕩寇志》等。其中最為詳細地為魯迅先生的《小說舊聞鈔》。先生列舉例證頗多,讀起來有點費勁,但卻頗為詳細。
  • 水滸傳中魯智深是怎麼救豹子頭林衝的?
    魯智深救林衝魯智深和林衝都是《水滸傳》裡的人物,他們是一對十分默契的好朋友,在《水滸傳》中,魯智深曾救過林衝,那麼魯智深是怎麼救林衝的呢?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的為什麼是魯智深,從這幾點可以看出來
    《水滸傳》塑造了許許多多家喻戶曉的人物,有如天神一般的行者武松,有逼上梁山的悲情英雄豹子頭林衝、也有人見人愛的浪子燕青。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命運,在徵方臘時死傷過半,更多的是在功成名就就被朝廷陷害,一杯毒酒賜死了宋江、盧俊義等人。
  • 羅貫中寫的水滸傳:魯智深拎著棍子,殺小衙內的不是李逵是吳用?
    「羅本水滸」刊印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出版商是福建建陽人餘象鬥,這本書好就好在是雕版印刷,每一頁都有配圖;壞也壞在雕版印刷,年代久遠,有些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了。字跡有些模糊不清,這個就由老酒拿著放大鏡替讀者諸君辨讀。好在圖片還可以勉強辨認,於是魯智深手中的禪杖到底長什麼樣,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一根棍子。
  • 揭秘水滸傳: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水滸傳》中很多人自稱洒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魯智深,魯智深是陝西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的提轄官,是個下級軍官,他所在的地方是陝西延安府,那裡就是宋元時期的關西地區,所以說魯智深說自己是洒家,是符合當時關西地區的方言的。
  • 水滸傳裡的兄弟情感天動地
    水滸傳裡的兄弟情是人間大愛,他們兄弟間那種真誠無私、以命相交的情義是我們追捧水滸傳的原因之一。一聲「哥哥″、一聲"兄弟」感人肺腑,讓人淚目,他們愛兄弟勝過愛自己。尤其和今天對比,更覺得他們那種唯兄弟情義至上的質樸感情多麼難能可貴。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來難以置信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對其歡喜的讀者那是相當的多呀,故事裡面的綠林好漢各個性格鮮明,行俠仗義不說,還非常的瀟灑豪氣。在梁山相聚的時候,大家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過得那是逍遙自在。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存在,那就是魯智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