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他已經是大聯盟選手,嚴格說也沒什麼傷痛困擾;開過那麼多次刀,手臂哪有不痠痛的?但是要投球要上場比賽,體能狀況上他是沒有問題的,困擾他的是本壘那一個圈。
他跟經驗豐富的老教練已經練了兩個星期,他跟球隊的心理醫師聊了好幾次天,他每天接受各種各樣的治療確保手臂健康無礙,每天練傳球、練體能、練重量,就是還沒上場模擬比賽。
我到的第一天下午和他聊天,他說狀況發生的時候,本壘那一圈好像有個防護罩;他對淮捕手手套投過去,結果球都往別的地方飛走,捕手撲都撲不到,只有地瓜球可以偶爾彈進捕手手套裡。
不信邪的我非要拎起手套,叫他拉開距離練投,我還蹲下來請他把我當成捕手,用五分力丟就好;結果一球一球好好的,都丟進了手套,當然未必都是好球,不過完全沒有他形容的那種離譜狀況發生。
我跟他說,這位大哥,你真的誇張了;他只是還我一個苦笑,「你不懂的,」他說。
第二天到了球場,郭泓志預定是在新人聯盟的比賽投1局不超過30球,但他投出的第一球,捕手跳起來也沒能撈到。
那球直接打在本壘後面的防護網上,兩層樓高。
下一球不到本壘半路就落地,再下一球則是直接往淮備區的下一棒打者飛過去。
再來四壞保送、然後忘了怎麼1出局之後,又是一個四壞保送。
那天怎麼結束的已經不記得了,但那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投球失憶症發作時的慘狀。
後來郭泓志轉任中繼投手,又輾轉向知名運動心理醫師哈維多福曼(Harvey Dorfman)求助;在多福曼醫師亦師亦友的開導之下,2010年是郭泓志表現最優異的一年,也創下洛杉磯道奇隊單季最低防禦率的紀錄,這才慢慢走出投球失憶症的陰影。
這也是為什麼郭泓志那麼感謝多福曼醫師,軟硬兼施非要經紀人把多福曼醫師的著作翻譯成中文發行,還把他的大名和提醒給刺青在手臂上。
教練、選手、專家有各種不同方式解釋投球失憶症的成因,有人說是肌肉因為疲勞或受傷而協調失常、有人說是大腦和肌肉的訊息傳導出了問題,也有人說這完全就是腦袋裡的問題。
投球失憶症詭異的地方,在於它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有11年大聯盟經歷的外野手瑞克安凱爾(Rick Ankiel),在2000年時是全大聯盟第一名的新秀;那時他是個直球時速95英哩、曲球可以急轉彎的左投手,其實就是個克雷頓克蕭(Clayton Kershaw)還沒出現之前的克蕭。
2000年球季他先發主投了30場比賽,拿下11勝8敗3.46防禦率的成績;一共投了208局;還以一個新人的身份,代表聖路易紅雀隊在國家聯盟季後賽首戰先發主投。結果在比賽第三局,他一連投了五個暴投。
一個備受矚目的新人投手,在最受到關注的時刻發生這樣的事,多麼殘忍。
有11年大聯盟經歷的右投手麥特賈薩(Matt Garza)曾經也是備受期待的明日之星,結果他的大聯盟生涯起起伏伏,到現在已經換了五支球隊,因為他也受到投球失憶症的困擾。
一位賈薩的前隊友說過,有一段時間賈薩幾乎沒辦法把球淮確地傳到一壘;『對付他太簡單了,」這位前隊友說,「如果你觸擊短打,他一定會把球丟到外野去。」
這位前隊友也說,以前常看到賈薩在練習場像個少棒選手似的,一次又一次練習往一壘傳球;「落差實在太大了,95英哩的直球他可以淮淮地投進本壘,但是他卻沒辦法傳球去一壘。」
美國職棒場上,沒辦法投進好球帶的投手選擇變成打者,沒辦法淮確傳球的內野手變成外野手,但更多更多被失憶症纏上的選手,只能像當年紐約大都會隊那位沒辦法把球回傳給投手的捕手邁奇薩瑟(Mackey Sasser)一樣,默默告別球場。
郭泓志有幸遇到貴人,讓他短暫擺脫了失憶症的糾纏,還參加了美國職棒的明星大賽。
增松瑋一路跌跌撞撞,曾在業餘的綺麗珊瑚隊尋找自己的記憶,如今回到職棒場上。
胡金龍的傳球困境也許是過去的肩傷、也可能是失憶症,讓他的大聯盟生涯還沒能起飛就黯然告終。
這就是投球失憶症,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還是纏上你以後就永遠都不走,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