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六安市汛期氣候特徵
一、汛期氣候概況
今年汛期(5-9月)六安市平均總降水量1370.1毫米,較常年(769.3毫米)偏多近8成,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時間上,呈現「中間多、兩頭少」分布特徵:6月、7月均較常年偏多,5月、8月偏少,9月接近常年。空間上,六安城區降水量偏多最多,較常年偏多1.1倍,其他縣區大約偏多6-7成。颱風對我市影響弱。
汛期內全市平均氣溫25.6℃,較常年同期(24.7℃)偏高0.9℃,。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19天,比歷史同期偏多3天;各縣區日極端最高氣溫:城區37.5℃(8月5日),霍邱36.4℃(8月5日),金寨37.5℃(8月3日和15日),霍山40℃(5月3日),舒城38.9℃(5月3日)。
今年我市6月10日入梅,8月1日出梅,入梅偏早6天,出梅偏晚21天,梅雨期長度52天,僅次於1991年(56天);全市平均梅雨量1092.9毫米,為1960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多;六安城區和金寨日最大降雨量分別為290毫米和309.5毫米(出現在7月18日),均創歷史極值。
二、汛期天氣特徵
1、梅雨期天氣氣候異常,多項降水指標突破歷史極值。表現為:
(1)入梅時間早,出梅時間晚,持續時間長。今年我市入梅偏早6天,出梅偏晚21天,梅雨期長度是常年同期的2.1倍。
(2)累計雨量大,降水總量創新高。平均梅雨量1092.9毫米,是常年同期(264.6毫米)的4.1倍,為1960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多。
(3)雨帶南北擺動,強降雨範圍廣。梅雨期間,主雨帶在江淮之間和江南擺動,全市出現多達10次強降水過程。
(4)降雨極端性強,局部災情明顯。7月18日六安城區和金寨日降雨量分別為290毫米和309.5毫米,均突破歷史極值。
2、高溫初日大幅提早,兩站最高氣溫創5月新高。5月2-4日我市出現區域性高溫天氣,高溫初日較常年提早,其中3日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當日霍山和舒城最高氣溫分別達40℃、38.9℃,均創本站5月新高。
3、基本無颱風影響。
國慶天氣展望
一、未來天氣趨勢
10月1日前我市以多雲天氣為主;2-3日受冷空氣影響,將有一次降水過程,部分地區中到大雨;4日降水漸止,4-5日以多云為主;6-8日雲系較多,部分地區有小雨。
國慶假日前期氣溫變化不大,最低氣溫16~18℃,最高氣溫24~27℃;受冷空氣影響,3日後平均氣溫下降4~6℃,最高氣溫降至20℃左右,同時3-4日偏北風力增至3-4級,陣風7-8級。
二、出行建議
1、國慶假日前期我市有較明顯降水天氣,降水間歇期可能有霧,對出行及戶外活動有一定影響,外出需注意交通安全。
2、受降水和冷空氣影響,3日開始氣溫有所下降,最高氣溫將降至20℃以下,需合理安排出遊時間和項目,及時增減衣物,預防受涼感冒。
3、從全國天氣趨勢來看,假日期間西北、華北地區以晴好天氣為主,適宜旅遊及外出活動;中南部地區多降水天氣,對出行有一定影響,請關注天氣變化,合理安排行程。
答記者問:
問題一:針對今年汛期極端降水天氣,請介紹一下氣象部門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回答:面對嚴峻的汛情,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全力迎戰。在市委、市政府關心指導下,全市氣象部門全力迎戰今年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的梅雨期天氣過程。
(1)在氣象服務方面:
我局從入梅當天,即6月10日就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暴雨)III級應急響應,7月5日應急響應調整為Ⅱ級,18日啟動防汛救災氣象保障服務Ⅰ級應急響應。應急響應期間加強值守班和氣象信息通報,按照「早、準、快」的要求,及時發布短時臨近預報預警,努力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和服務精細,全力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發布《重大氣象信息專報》等決策氣象服務材料40期;全市發布暴雨、雷雨大風等預警信號582次(其中橙色預警99次,紅色預警11次)。
局主要負責人以書面、電話、簡訊等形式向市委、市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提供最新雨情信息和未來天氣趨勢,梅雨期間多次參加市防汛緊急會議並做專題發言。派出多支現場服務隊向抗洪搶險人員和群眾發放專題天氣預報和巡堤查險防雷安全明白卡。
我們每天通過簡訊平臺、微信微博、電子顯示屏、96121、網站等渠道向相關部門和公眾發布最新雨情和天氣形勢,提醒關注持續強降水可能導致的山區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市內澇。接受六安電視臺、廣播電臺、皖西日報、六安新周報、大別山晨刊等各類媒體採訪共27次。
(2)在部門聯防方面
我局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後,市應急局立即轉發關於暴雨、大風的安全生產預警信息,加強暴雨、強對流天氣的防範。我局與自然資源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預警33次(其中橙色9次、紅色2次),與水利部門聯合發布中小河流洪水預警,提醒做好監測預警工作。
問題二:剛剛發言人介紹,今年我市汛期降水偏多近8成,其中梅雨量為1960年以來同期最多,降水極端性也很強。請問造成今年汛期降水異常偏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回答:首先,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愈加頻繁,我國處於氣候變化的敏感區,今年我市汛期出現極端性降水天氣就是發生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之下。第二,影響我國汛期降水的氣象因素有很多,其中副熱帶高壓和雨帶的變化密切相關。今年副熱帶高壓比較異常,前期位置偏北、後期偏南,強度異常偏強,南方暖溼氣流異常旺盛,同時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冷暖氣團持久交匯於我市,導致梅雨期異常偏長、梅雨量異常偏多、梅雨強度偏強。
問題三:我市地勢環境複雜,有山地丘陵,天氣差異大,請介紹一下目前全市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建設情況。
回答:綜合氣象監測系統逐步完善
(1)國家基本氣象站(六安、霍山):是根據全國氣候分析和天氣預報的需要所設置的地面氣象觀測站,大多擔負區域或國家氣象信息交換任務,是國家天氣氣候站網中的主體。
(2)國家一般氣象站(霍邱、金寨、舒城):主要是按省(區、市)行政區劃設置的地面氣象觀測站,獲取的觀測資料主要用於本省(區、市)和當地的氣象服務,也是國家天氣氣候站網的補充。
(3)常規氣象觀測站(原區域站201個):按行政區劃設置,或根據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預報服務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鄉鎮及以下或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地理位加密建設的,以常規地面氣象要素觀測為主的地面氣象觀測站。
(4)應用氣象觀測站:為研究氣象與其他專業領域關係,或為特定行業或部門開展專業領域氣象服務提供數據支撐,以及為用於安置單獨選址建設的專項氣象觀測設施或觀測系統而設置的氣象觀測站。
交通氣象站41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7個;閃電定位監測系統1套。
正在進行六安大別山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的建設,將實時、準確地獲取更高精度的大範圍面降雨量、風場和雲中含水量信息,大大增強對暴雨、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完善綜合氣象監測系統,構建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提升公共氣象服務能力,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氣象保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