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龍防務觀察第349期】在今年的「航空飛鏢」國際軍事比賽中,俄羅斯出動的圖-22M3轟炸機無疑是頗吸引眼球的機型之一,這是因為中國空軍目前還使用著以圖-16為基礎進行自主化製造和升級的轟-6亞音速轟炸機,並沒有超音速轟炸機。那麼,圖-22M3能否叫板中國空軍現有最先進的轟-6K呢?其實並不然,轟-6K作為一個高精度投射平臺,其自身性能不是主要因素,投射武器才是重中之重。在武器方面中國已經徹底玩爆俄羅斯,俄羅斯應該要清醒、反思一下了。
圖-22M3是蘇聯於1960年代研製,並於1970年代中期裝備蘇聯空軍和海軍部隊的一款中程轟炸機。該機最大的外形特徵是採用了流線型機身+可變後掠翼的氣動布局設計,由於可變後掠翼可調節飛機飛行中的空氣阻力,因此該機可在亞音速和2.3倍音速之間進行靈活轉變。
【紫龍防務觀察第349期】當時,低空超音速突防是作戰飛機突破敵方防空雷達和飛彈防禦系統的主要戰術策略,但現在來看,這種低空超音速突防已經的實戰意義已經不大。這是因為現代化防空系統都是遠中近的多層防空系統進行協同作戰的,即當遠程防空飛彈系統沒有成功攔截敵機後,中近程防空系統將負責攔截,並獲得遠程防空系統中指揮控制系統傳來的目標數據。
圖-22M3或許可以通過低空突防戰術來突破遠程防空飛彈的攔截,但現代化的主動雷達制導飛彈和紅外焦平面成像近距飛彈已經能將數十公裡內的敵機打成碎片。況且,圖-22M3本身並沒有隱身能力,其機頭正向的雷達反射截面達近百平方米,再加上機頭正向的寬大進氣口和機尾的大尺寸尾噴口。可以說,任何一款中近程防空飛彈都是圖-22M3的致命威脅。
【紫龍防務觀察第349期】此外,圖-22M3畢竟是1970年代中期的服役機型,而中國轟-6K確是21世紀初才開始研製的新機型。雖然後者的氣動布局並未做大的變化,但其內部的航電設備早就實現了數位化,通信設備的抗幹擾能力更強,武器系統也再也不是原來的無制導炸彈,而可外掛6枚長劍-20遠程巡航飛彈。
圖-22M3的航電系統應該還是1970年代的電子管航電系統,整套系統不但結構複雜,重量較大,數據處理能力還要比數位化航電設備要慢許多,這就會直接影響作戰效能。其實,轟-6K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優勢,但該機是作為一款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空中投射平臺,平臺的先進性已經不那麼重要,而投射的武器則是關鍵之一。因此,圖-22M3的超音速性能更像是「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