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料到了會有這麼一天,但沒想到會來得這麼突然。我甚至早在三年前就構思好了怎麼去渲染、表達這種情感,但真正面對這個消息,我還是有些語塞。
任何故事都離不開時間的積累,帕克的故事可以寫得很長很長,和鄧肯、吉諾比利、波波維奇的故事一樣長。從他第一次在法國電視臺看到NBA開始,從他第一次見到偶像海軍上將開始,從他目睹了鮑文在法國聯賽打成「法國喬丹」開始。
從他19歲獨自一人跑到聖安東尼奧開始。
但我不想把這個回答寫成百度百科式的流水帳,這種寫法毫無意義,一年年的生涯積累成漫長發黃的帳本,這一頁寫著單場55分,那一頁寫著壓哨拋投絕殺,這一頁寫著腳踝受傷,那一頁寫著肌肉撕裂.中間穿插著波波維奇的怒吼和馬刺球迷的苛責,以及關於妻子和情人的若干雜音。
這樣的故事太過冗長,缺乏重點,於是我直接從2015年開始說起。
但仔細想想,2015年到2019年,也過去了整整4年,NBA球員在這個聯盟的平均職業生涯,也就是四年多一點。
我在網上寫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帕克,當時的我用一種非常彆扭的虛構式創作,毫不避諱地描寫了帕克被保羅打爆的慘相。當年的馬刺和快船鏖戰7場,倫納德遭遇了巨星之路上的第一次包夾,鄧肯最後一次在季後賽舞臺上教後輩做人,貝裡內利的神經刀沒能拯救球隊,保羅拖著傷腿在鄧肯頭上打進位勝一球。所有的故事情緒都與光陰有染,以至於我只要敲出這些人物細節,腦子裡就自動生成了後續的情節發展,成長與改變、人走與人留.我們都覺得還有one more year,但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直到幾年過去,我們才發現,好多故事,早在四年前就開始書寫。
託尼·帕克的巔峰在2015年季後賽戛然而止——以一種非常直觀慘烈的方式,被巔峰期的保羅全方位打爆。從此,帕克把持球核心的身份讓給雙德,減少出手、增加無球,不斷轉化為角色球員。
當然,作為一名19歲進入聯盟、以速度突破型的風格打了13年的控衛來說,2015年才結束巔峰已經非常值得慶幸了。
球星們生涯晚期的故事都不是很好看,喬丹、科比、大夢、皮蓬.你很難接受印象中那個強大的形象在一夜之間崩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退化、衰老,從球隊核心跌到板凳席上。
從這個角度來說,帕克的晚期故事,還算不錯。
至少他還能以主力輪換的身份成為爭冠強隊的一員,並在2017年老樹開新花,成為馬刺外線除了倫納德以外唯一靠譜的持球突破手,在和打出了生涯最佳季後賽表現的邁克康利的對飆戰中絲毫不落下風,一度讓我看到了他年輕時在人堆裡閃轉騰挪打出全聯盟最高禁區命中率的影子。
然後,股四頭肌撕裂。
再往後,馬刺讓德章泰·穆雷進入首發,帕克時隔16年再次成為替補——在此之前,他只在馬刺打了5場替補,然後在生涯第六場NBA比賽中,帕克正式進入首發。
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命運的無常,每當我覺得帕克要不行的時候,他總能強行轟一腳油門,然而每當我寫完「帕克搏一搏,單車變摩託」的文章之後,他就會遭遇各種意外的傷病,重新回到法國老破車的狀態。
在如此震蕩下行了三年之後,當我們都以為帕克會終老馬刺,命運又給我們開了個大大的玩笑——馬刺無法滿足帕克的球場需求,帕克遠赴夏洛特,成了黃蜂的替補控衛。
緊接著,當我們又一次感嘆帕克老樹開新花的時候,人家直接宣布退役了。
這個故事實在有些悲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結果現實甩了一記又一記大耳刮子,把老馬扇回了馬槽,扇到了醫院,最後直接解除馬籍,解甲歸田。
但拋去故事和情懷來看,帕克的需求很簡單:在一個有實力爭冠的球隊裡,當一個有分量的角色。他早在2018年2月份,也就是馬刺和倫納德的矛盾還沒激化的時候,就公開表態過:自己下賽季留隊的概率是五五開。他很清楚馬刺要培養新人後衛的需求,這是馬刺近七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所以他能理智地戳破人們美好的幻想。而當他在黃蜂打了一個賽季,發現自己並不能為球隊爭冠繼續出力的時候,他又果斷地選擇了離開。
這是GDP組合共有的驕傲感——他們當然可以留在馬刺,以二線或三線替補的身份繼續發光發熱,出場時間的減少並不會影響隊伍和球迷對他們的喜愛,他們可以繼續當更衣室領袖,繼續和隊友教練們開各種玩笑。
但這並不能滿足他們。
他們要的是勝利,要的是爭冠,要的是勝利和爭冠之中有他們不可忽視的貢獻,要的是作為籃球運動員自我價值的實現,要的是他們帶領球隊走向勝利,而不是球隊拖著他們走向勝利,這不是他們想要的勝利,他們自然也體會不到其中的快樂。
所以鄧肯在被2016年的雷霆內線蹂躪之後選擇退役。馬努在評估了自己的身體狀態之後,也做出了相同的選擇:「當我不能從打球中感受到樂趣的時候,就是我離開的時候。」。
帕克看不到爭冠的希望,也用了一個賽季的時間明白自己不再是那個託尼·帕克,所以,同樣地,他選擇離開。
從這個角度來看,帕克的故事並不算悲情,他很適應自己這幾年來的新角色,他不斷交出球權,甚至一度投出了42%的三分命中率,他給穆雷打替補也毫無怨言,該他挺身而出的時候也絕不含糊,拋開他曾經的核心身份,這幾年的帕克完美符合「角色控衛」的人設。如果沒有那些積勞成疾的傷病,帕克還能打得更久、更精彩一些。
甚至他離開的時候,也顯得無比果斷灑脫,想明白了自己無法實現自我價值,就直接宣布退役,完全沒有給我們這些球迷一點點的緩衝時間,和他的兩位大哥如出一轍。
當然,如果能在馬刺退役,那就更完美了。
波波維奇曾經這麼誇吉諾比利:「他有著喬丹一般的競爭心理和好勝心。」現在我覺得,帕克和鄧肯也是如此,他們三人的球風各異,但骨子裡是同一類人。在低調幽默的外表偽裝下,是一顆火熱的好勝心,你很容易被這樣的人吸引,也很容易就想成為這樣的人。
有首老歌叫《愛上別人是件快樂的事》,現在想想,喜歡託尼·帕克,喜歡GDP這個組合,也是一件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