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以案釋法 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於婚姻家庭的新規定

2020-12-27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金秋十月,被稱為結婚季之一。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為《民法典》)設婚姻家庭編,提供法律守護。

  民法典在現有法律規定基礎上做了一些修改、調整和「新變化」。比如關於對婚姻的效力問題,夫妻一方在婚前就患有某些重大疾病的,另一方結婚時不知情,婚後才發現的,那麼婚姻效力如何呢?什麼情況下法院會支持離婚的訴訟請求?孩子撫養權的歸屬有哪些新的規定?北京西城法院法官專門就此進行了調研和分析。

  北京西城法院民二庭副庭長陳依卓寧介紹了一個典型的案例,黃先生和李女士經人介紹相識兩個月就登記結婚了,婚後,他發現李女士的精神狀態有較大的異常,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甚至試圖自殘,送醫院住院治療後才發現了實情。

  陳依卓寧介紹,李女士的住院診斷中記載,李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並於11年前患病,分別於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在該院都有住院治療記錄。

  黃先生非常驚訝和氣憤,認為李女士的隱瞞和欺騙行為傷害了兩人的夫妻信任基礎,於是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雙方婚姻無效。

  陳依卓寧表示,法院最終經審理認為,部分抑鬱症患者通過合理、正規的治療後,是可以治癒的,並非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範疇,雙方婚姻合法有效。法院最終判決駁回了黃先生的訴訟請求。

  黃先生又起訴離婚,但李女士堅決不同意,強調自己生病了,需要黃先生照顧。

  陳依卓寧說:「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雖然患有抑鬱症,但只要原告多關心被告,雙方多交流,珍惜夫妻感情,互相尊重,努力改善夫妻關係,雙方感情是可以修復的。因此判決駁回了黃先生第一次離婚訴求。」

  如果按照《民法典》的規定,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會有變化嗎?《民法典》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法官分析,這既貫徹婚姻自由原則,尊重患有重大疾病自然人結婚自由的權利,又保護了婚姻雙方的知情權,尊重了婚姻應建立在夫妻雙方誠實互信基礎上這一基本原則。

  陳依卓寧介紹,本案中,李女士在婚前因重度抑鬱症曾多次住院治療,本著誠實互信的原則,其應在婚前如實告知黃先生,現在黃先生只需要證明李女士隱瞞重大疾病,結婚前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即可向法院主張撤銷雙方的婚姻關係。此外,黃先生作為無過錯方,還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哪些疾病屬於《民法典》規定的不適宜結婚的重大疾病呢?

  陳依卓寧表示,一般來講,重大疾病通常是指醫治花費巨大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考慮到重大疾病的範圍可能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以及新型疾病的出現而發生變化,為保障《民法典》的適用性與延續性,對於重大疾病的具體範圍, 《民法典》未作明確規定。

  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該如何操作呢?

  陳依卓寧解釋,根據《母嬰保健法》的規定,婚前醫學檢查包括(1)嚴重遺傳性疾病(2)指定傳染病(3)有關精神病的檢查。由此可知,婚前已患有上述疾病的公民暫時不適宜結婚,所以婚姻一方在辦理結婚登記前如果知曉自身患有上述疾病,無論是否嚴重,均視為符合本條規定的重大疾病,患病一方均應將患病信息告知另一方。至於其他重大疾病的認定,則由個案具體分析而定。

  在婚姻中,很多契約沒有履行到底。審判實踐中兩次起訴離婚的案件比較多。法院是否支持離婚的判定標準是什麼呢?怎麼判斷雙方是否有和好的可能?孩子歸誰撫養如何判定?

  北京西城法院民二庭法官程樂介紹了一起典型案例,張先生與陳女士經人介紹相識,自由戀愛兩年後登記結婚,感情基礎不錯。婚後因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問題經常發生爭執,張先生第一次起訴離婚被家人勸說後撤訴,之後他向單位申請,長期派駐外地工作,一年多以後,再次起訴離婚,陳女士堅決不同意,法院也沒有支持。

  程樂介紹,法院經審理認為,雖然張先生一直與陳女士處於分居狀態,但並非因為感情不和,而是工作客觀原因,且分居時間未滿兩年。同時鑑於陳女士積極挽回婚姻的態度,法院判決駁回了張先生的訴訟請求。在司法實踐中,是否離婚法院判定的標準是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如果法院認為雙方沒有和好可能,就會判決離婚。

  如果這個案件發生在《民法典》正式實施後,判決結果會有變化嗎?

  程樂分析,民法典對相關的規定進行了改動,《民法典》第1079條明確規定「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根據這一規定,夫妻一方第一次起訴離婚被判決駁回訴求後,只需要證明雙方事實上分居滿一年,並向法院再次起訴的,法院就應當認定婚姻已無挽救可能,應當準予離婚。

  離婚訴訟中,子女撫養權的歸屬問題是爭議的焦點。北京西城法院民二庭副庭長陳依卓寧介紹,《民法典》延續了《民法總則》關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調至8周歲的規定,並認可其可以從事與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明確規定,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陳依卓寧說:「這一規定充分正視了未成年人心智發展的客觀現狀,尊重和保障了8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個人真實意願在撫養權歸屬上的決定作用。在審理實踐中,法院一方面會充分詢問、聽取未成年人的意願,另一方面,也會結合具體案情,充分考量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從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對撫養權問題作出判決。」

相關焦點

  • 【以案釋法】《民法典》實施 各地首案判了!
    法院審理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三條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或者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的除外。關於居住權,《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未有相關規定,本案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 以案釋法·「典」亮家庭 | 如何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以案釋法·「典」亮家庭 | 如何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民法典》第五編「婚姻家庭」以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為基礎,在堅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條款,並增加了新的規定。為了方便廣大婦女姐妹學習《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更好地學法守法用法,安徽徽姑娘推出【以案釋法·「典」亮家庭】系列宣傳,通過熱點案例解讀法律條文。
  • 開州區法院法官應邀為全區婦聯繫統幹部作《民法典》專題宣講
    開州區法院法官應邀為全區婦聯繫統幹部作《民法典》專題宣講 2020-12-08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重點修改及新條文解讀》
    2019年6月25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繼承編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2019年8月22日,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侵權責任編草案(三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2019年10月21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步入婚姻殿堂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重要的法律知識你學習了嗎?
    3法官提醒離婚冷靜期制度只適用於婚姻登記機關協議離婚的情形,並未規定法院訴訟離婚亦須適用離婚冷靜期制度。家務勞動可有償1解讀《民法典》新增加了婚姻生活中為家庭付出較多的一方,在離婚時可請求補償的權利。共債共籤入典1解讀現行《婚姻法》並未對夫妻共債的認定標準作出細化規定,此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吸納了相關司法解釋的意見,明確了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
  • 「打開民法典」「兜底」賠償為婚姻無過錯方撐腰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何金燕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對美好生活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離婚率呈遞增趨勢。離婚原因千萬種,離婚損失誰買單?民法典中新增關於離婚損害賠償的兜底條款,為婚姻無過錯方撐腰。6月17日,記者採訪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汪樣,對此進行解讀。【原文】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 民法典,我們準備好了!
    《民法典》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及附則,共計1260條。從呱呱墜地到歸於塵土,《民法典》保護中國人生老病死的各個階段,涵蓋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保護的權益範圍相較於之前的單行法也將更加廣泛。
  • 業界大咖熱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典」亮幸福婚姻家庭生活!
    很多婚姻家事領域的律師,特別是青年律師,對於這些改動頗為頭疼。 為此,大灣區青年律師成長沙龍攜手4位婚姻家事領域律界大咖,共同舉辦《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線上沙龍研討會,探討《民法典》在婚姻家事的熱點問題,向廣大青年律師闡述法條背後的理論與現實依據,指導青年律師在實踐中更好的運用《民法典》。
  • 法官解說民法典|關於繼承,這些民法典上的新規定,您可知曉?
    從今天起,上海寶山法院微信公眾號開設「法官解說民法典」專欄,由上海寶山法院的法官、法官助理們為大家解說民法典中的那些法律規定。專欄的第一篇,我們有請民事審判庭的法官助理孫士凱詳細解讀民法典關於繼承的那些最新規定。
  • 《民法典》實施 各地首案判了!
    法院審理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三條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或者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的除外。關於居住權,《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未有相關規定,本案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 江蘇省司法廳、省法院聯合發布《以案釋法·漫畫民法典》
    該書以人從胎兒、未成年人、成年人到葉落歸根的一生為縱軸,以家庭、社區、企業、網絡、就醫、出行、社交等生活場景為橫軸,精心選取76個案例,將四格漫畫與「法官說法」相結合,圖文並茂展示基本案情、裁判結果、法律規定,同時對制度變遷、價值導向等問題進行評析。
  • 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新增和修改條文的解讀
    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新增和修改條文的解讀本文刊登於《人民司法》2020年第19期作者:吳曉芳作者單位:最高人民法院隨著婚姻觀念、家庭關係的變化,婚姻家庭領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以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為基礎,在堅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修改了部分規定,並增加了一些新規定。
  • 梁姐姐為您解讀《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一)| 離婚冷靜期?我們還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4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 象州:智慧普法「典」亮人生 線上直播解讀《民法典》
    如果,夫妻雙方其中一方發生不忠誠的行為,夫妻財產如何處分,將要實施的《民法典》中,是如何規定的?很多人離婚後都想爭奪孩子的撫養權,《民法典》有沒有關於這方面的新變化呢?除了對遺囑形式作出新規定外,還有哪些新規定是與現行的繼承法規定有變化?
  • 以案釋法·「典」亮家庭|婚前未如實告知重大疾病,另一方可起訴...
    婚姻家庭制度是規範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的基本準則。《民法典》第五編「婚姻家庭」以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為基礎,在堅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條款,並增加了新的規定。
  • 解讀民法典|關於《民法典》,你是否有很多個問號,這裡有你想要的...
    A:變化還是挺大的,需要逐一認真學習,出臺後的《民法典》共7編,共1260個條文,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內容覆蓋公民的各項生活,堪稱「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相比較《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舊法而言,《民法典》在相應的各編作了諸多修改,有條文語句表達、內容的修改,使得語言表述更加科學、規範、準確。有體例的調整,比如說將《婚姻法》中關於子女姓氏的問題,調整到了《民法典》的人格權編中,將《婚姻法》中家庭關係的收養相關規定調整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的收養處。
  • 《民法典》實施後各地首案匯總
    小編整理了幾例各地關注度較高的《民法典》「首案」,請品鑑!山東執行異議複議案件2021年1月4日,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適用民法典和新修正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變更追加規定》),審結一起執行異議複議案件。
  • 論《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內容及其完善
    針對夫妻共同債務的爭議,2017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在第24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2018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夫妻債務司法解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主要是對《婚姻法》與《收養法》的整合,但未採納各自「法律責任」中的家庭暴力與虐待、遺棄等規範o。
  • 北京:落實「以案釋法」普法責任
    組織全系統學習民法典,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樓一層大廳製作並放置宣傳海報和宣傳展板,在政務網站上設置專欄宣傳民法典並播放公益宣傳片,在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轉發《北京普法》的《民法典50問》,計劃將民法典的宣傳納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的「八五」普法規劃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京視察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