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改版又雙叒叕被罵了,這次的導火索是「想法」沒了

2021-01-10 新榜

內容產品很容易招罵,因為用戶參與感太強。小眾產品更容易招罵,因為用戶太有想法了。

這個名單可以列很長:微博、貼吧、知乎、豆瓣、B站……微博和貼吧,早已經歷群情激憤的時刻,不管結果如何終究變成大眾。後面三個「難兄難弟」還在掙扎,尤以轉型決心最強的知乎為甚。

6月11日,知乎剛迎來一次重大改版。6.0正式上線,最大的變化是:「想法」從底部Tab中撤出,合併到關注頁feed流。空出來的黃金位,給了「+」(發布內容)按鈕。如果你是這兩天逛過知乎的老用戶,會明白這個改動的反對聲音有多大。

知乎新舊版本對比

每次更新,都有人問「如何評價」。這次也不例外,最火的問題下有200多個回答。我瀏覽了一遍,回答區難得和諧一片罵聲,「亂」和「微博化」是提及最多的詞。當然,知乎見得多了,並不會真被「罵」死,但我們依然想搞清楚:這次「官民相鬥」到底為啥?

大V的「朋友圈」沒了

首先普及一下「想法」的由來。這是知乎站內發布短內容的地方,2017年8月正式上線。當時,微博為抵禦「微頭條」的攻擊,剛剛封禁了今日頭條的授權接口。誰知頭條戰場還沒結束,知乎又橫插一腳,也要做短內容動態。

新榜官微曾隔空「問候」微博CEO@來去之間 如何看待「想法」,來總回了句:網際網路上半場是各做各的,下半場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後等到發現適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

知乎並不是突然要「抄」微博。早年,知乎曾有個「分享」功能,用戶可援引問答、文章中的一段話,分享到自己的動態主頁。這一功能的本意,是讓大家脫離特定場景發內容,卻因為太「斷章取義」而激化了用戶的引戰情緒,最後竟演變成「一鍵掛人」的利器。

後來獨立的「想法」Tab,就是「分享」功能的升級。當時有很多人擔憂:「想法」會不會稀釋深度內容?知乎會不會萌寵自拍滿天飛?兩年過去,事實證明他們擔心反了——這個功能沒有太多人使用,漸漸變成大V分享觀點、生活的「朋友圈」。

這也驗證了當初知乎推出「想法」功能的說辭:關係形態決定了核心創作屬性。作為興趣社區的知乎,形成認真、專業的討論更加自然,個人的生活分享,反而很難獲得傳播和互動。

現在看來,「想法」後來大受好評的原因很簡單:因為2017年知乎已經開始水化了,算法讓首頁充斥著太多「不專業」內容,無處不在的廣告又降低了用戶獲取知識的效率。而沒有推薦和廣告的「想法」,可以說是唯一沒被「汙染」的淨土。

這一切,在前天戛然而止。事實上,砍掉「想法」的說法並不準確,它只是合併到了關注流中。但在這一功能的擁躉者看來,這基本上是給「想法」判了無期徒刑。

因為「關注」和「想法」的邏輯完全不同。前者更強調內容,後者更強調關係。一個大V在關注頁的動態,主要為:關注/點讚的內容+穿插廣告+長回答,頻率依次減少。而他在想法區的動態,主要為:自己的碎碎念+少量轉發互動。

對很多老用戶來說,「想法」的知識/社交密度,都遠高於「關注」。讓他們離開小圈子,回到混合分發的大池塘,尋找特定大V的想法,太難了。反映到創作端,大V想法的鼓掌數降低,生產動力也會不足——慢慢地,「想法」就名存實亡了。

為了大眾,犧牲「想法」

那麼問題來了,知乎為何要把「想法」祭天?我們不可免俗來推測一波。

其實早在今年3月,知乎6.0就已經開始AB測試,當時站內有少許帖子討論。一開始流傳的也是「想法沒了」,知乎官方緊急闢謠,稱這只是「產品經理悄悄進行的測試」。前兩天正式上線,知乎沒有通知用戶,直接強制更新,又多一大黑點:沒有微軟命,得了微軟病。

即便這樣也要全量更新。顯然,知乎認為「想法」的劣勢已經蓋過了優勢。

兩年前推出「想法」的背景,上一趴中我們提到了一點:微博和頭條大戰。還有一點,是當時悟空問答挖了知乎300大V。其實這事頭條和知乎官方都沒有發聲,真實性已不可考,但還是暴露了知乎的短板:大V沒掙到錢。

那個當口,「想法」很可能不是為了「保留淨土」——畢竟,知乎也沒想到它後面成了大V養老聖地。這個功能原本的使命,就是降低內容發布門檻,提高核心用戶的粘性。誰知道,大V的創作門檻下降到只發想法,不答問題了。絕大多數用戶還是以看為主,啥也不發。

今年5月,知乎大V@賤賤 找人爬蟲了「想法」的數據。數據顯示,曾經單條想法鼓掌破500,或評論破200、轉發破100的ID,分別只有不到500個。換句話說,想法區的活躍創作者,也就幾千人。這麼小的流量,佔據一個Tab,還不賺錢,不划算了。

知乎現在有超過2億用戶,不能只提高「遺老遺少」的粘性,得想辦法讓全民參與進去。除了「想法」,6.0的另外幾個更新,都在強調創作者生態:

底部增加發布Tab:整合發布提問、回答、文章和想法四個入口;

熱搜顆粒度變細:推出包括科學、體育、影視等多個垂類子榜單;

內測「眾裁」功能:邀請站內用戶,共同評判違規行為。

新版「+」和「熱榜」

其實雖然大家都在說「想法」不行了,但底部「+」Tab的設計,得益最多的反而是「想法」。不過其它內容形式,尤其是回答,有點confusing——會有人專程進到問題頁,挑題目「為答而答」嗎?除了新媒體運營,我還想不出有誰單幹這事兒。

熱搜子榜單和「眾裁」功能,大概只能反映出人越來越多了。雖然老用戶普遍討厭熱搜功能,但它確實有輿論風向標的作用,這和之前知乎增加搜索導航頁、電影介紹頁一樣,都是為了強化內容消費。「眾裁」沿襲了知乎開放自治的特性,畢竟公共編輯都推出好多年了,評定爭議算不上什麼創新。

可能的兩種結果

去年開始,知乎就一直在強調「知識普惠」。這詞聽起來太拔高,說白了就是要流量,要恰飯。很多罵知乎的人,不是不懂這個道理,而是覺得不能太過。「想法」合併「關注」,強行改掉用戶兩年來的習慣——這波人還是核心用戶,必然遭到反噬。

所以在知乎站內,很多人已經不是單純討論「想法」改版的是非了。他們開始歷數知乎種種罪狀,包括但不限於:雙擊點讚、上下切換回答、廣告填充率過高、超級會員佔地太廣等等。最終得出結論,基本是:知乎要做「富文本抖音」,知乎拋棄老用戶了,吃相越來越難看……

對於「想法」改版,知乎官方其實有介紹:遵循以人為核心,將人的動態聚合在一個頁面進行展示。如此表面的措辭,顯然無法平息用戶的怒火。於是後面又出現了一些,可能是早期參與內測的大V,他們自稱和知乎工作人員溝通過,改版是因為「使用想法的新用戶太少了」。

知乎大V@陳章魚 提到,「想法」可以倒逼用戶使用關注模式。因為這幾年知乎湧入太多新用戶,他們一般只刷「推薦」,沒關注多少大V,也不太刷「想法」。新版「想法」豐富了關注頁,其實可以帶動更多人使用關注模式,這對原創作者來說是利好。

關注和推薦頁

假設這個說法成立,知乎應該會笑醒:新用戶開始使用關注模式,「想法」曝光得到提升;原本只用「想法」的老用戶,被迫開始刷首頁關注流,廣告曝光得到提升。

但事情發展可能沒那麼美好。

這話背後的前提是,新用戶至少有機會看「關注」,而不是死盯著「推薦」。可目前知乎無論針對新用戶還是老用戶,都默認顯示推薦模式,老用戶會有意識地調整為關注模式,但這管不了多久——隔段時間再進入,又會重新變成推薦模式。

此外,「想法」改版對老用戶的傷害太大,可能會有人乾脆棄用「想法」功能,直接變成知乎流失用戶,從而造成全站流量下滑。畢竟對很多人來說,「想法」已經是最後的淨土,刷關注/推薦頁的次數,都得按月、按年計算。

經過前期測試,知乎應該對數據有一定預計。最終表現可能沒大家想得那麼差,但確實又站在了用戶對立面——數量上是小眾,但架不住KOL多啊。

好消息是,知乎表示,近期會上線篩選功能:用戶可自行進行篩選,查看全部、只看原創還是只看想法。塵歸塵土歸土,各玩各的不要打擾——這是大部分用戶的呼喚,可能也是大眾社區最好的歸宿。

相關焦點

  • 又雙叒叕推新功能,知乎為恰飯拼了
    來源:虎嗅APP文/黃青春近日,知乎又雙叒叕推了新功能。在經過兩個多月內測後,知乎在 6.10版本悄悄添加了「圈子」功能。雖然知乎圈子廣場排布幾乎是微博超話的復刻版,但內核上更像即刻,即以一個話題為起點的社交圈。
  • Valve Index第二「老朋友」又雙叒叕回來了……
    日前,Valve公布了上周(12月14日-12月20日)Steam平臺銷量排行榜,「賽博朋克2077(Cyberpunk 2077)」毫不意外的斬獲五連冠,「Valve Index VR套件」緊隨其後,
  • 寶可夢又雙叒叕改名了???
    這不,《寶可夢》又雙叒叕改名了!前兩天,Pokemon寶可夢的官方微博宣布對部分寶可夢的名字進行變更:對於此事,網友們議論紛紛,小小的腦袋裡充滿了大大的疑惑?但同時部分寶可夢的名字也發生了改變,深受玩家們詬病,如「乘龍」更名為「拉普拉斯」 、「大甲」更名為「凱羅斯」、「3D龍」更名為「多邊獸」、「袋龍」更名為「袋獸」、「雪拉比」更名為「時拉比」等.
  • 「又雙叒叕」又出現了,火炎焱燚表示這次一定要知道怎麼讀
    又雙叒叕,讀音為yòu shuāng ruò zhuó,一個網絡詞語。今天,我終於知道怎麼讀了。大約在2012年12月,網絡上突然出現一個新詞,並迅速流行起來。據說是源於當時日本朝日新聞的一條微博:"我們又雙叒叕要換首相了。"
  • 網絡流行語「又雙叒叕」怎麼讀?「又雙叒叕」是什麼意思?
    語句出處:2012年12月17日晚間,日本的朝日新聞中文網微博發布了一條微博,「我們又雙叒叕要換首相了。」這句話的關鍵在「又」字,四個漢字拆開就是10個「又」字,反映日本頻繁換首相。 2017年9月25日豆瓣網--《愛情公寓5》電影版,由陳赫、孫藝洲、婁藝瀟、李金銘、鄧家佳集合主演的《終於,又雙叒叕回來搞事情了》。
  • 又雙叒叕,土圭垚㙓、火炏焱燚、水沝淼㵘念什麼?
    我們在許多新聞資訊中常常看到「某某某又雙叒叕惹禍了」,「某某某軟體又雙叒叕改版了」等等這樣的字眼,有時候我們不禁納悶,又雙叒叕是什麼梗?讀音是什麼?都是啥意思?我們還注意到,類似這樣的字不僅有又雙叒叕,還有土圭垚㙓、火炏焱燚、水沝淼㵘、屮艸芔茻、口吅品㗊,這些層層疊加而成的字都念什麼呢?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又雙叒叕降溫了!
    又雙叒叕降溫了!新聞來源丨自貢市廣播電視臺監製 丨 王曦主編 丨 餘靈 陳祺原標題:《又雙叒叕降溫了!》
  • 【以案釋法】愛情又雙叒叕成了背鍋俠?
    【以案釋法】愛情又雙叒叕成了背鍋俠?愛情又雙叒叕成了背鍋俠?感情誠可貴,價比黃金高,不要讓感情成為對方的羈絆,愛己才能由己及人,這次愛情不背這個鍋。作者:板橋法庭原標題:《【以案釋法】愛情又雙叒叕成了背鍋俠?》
  • YEEZY價格又雙叒叕起飛,天貓居然「趁機」售假!
    &講故事」的套路,更聰明,也更讓人討喜,這也是為什麼Yeezy系列能夠始終保持保持活力,避免淪為「現象級鞋款」的主要原因,所以看到Yeezy去年第四季度銷量暴漲 600%,大家不必感到驚訝。雖說X寶頁面早就開始對商家進行篩選,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假貨的「亂入」,可萬萬沒想到,「天貓國際」居然出事了!
  • 狼人殺又雙叒叕更新了?大師場規則大改動!
    狼人殺又雙叒叕更新了?大師場規則大改動! 原標題:狼人殺又雙叒叕更新了?大師場規則大改動!
  • 他又雙叒叕獲獎了!這次是全國一等獎!
    上周,他又雙叒叕獲獎了!!沒錯!這次黃嘉爾同學以三百分的成績獲得了信奧全國一等獎!
  • 曼且思普通話簡報:每日認讀——又雙叒叕的「叕」怎麼讀?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個近期很熱的詞——「又雙叒叕」,作為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網絡流行詞,大家一定也都見過見過很多次了,但是都會讀嗎?曼且思普通話了解到又雙叒叕用來形容之前經常出現的某一事物再一次出現,也可以表示某件經常發生的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叕是一個單音字,讀zhuó(第二聲),是連綴的意思。
  • 日本緊急事態名單竟然沒有愛知縣,名古屋又雙叒叕被跳過了!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感染者人數排到第五位的愛知縣居然沒被列入緊急名單!雖說北海道也沒被列入,但是憑藉「地廣人稀」這個特點還算是說得過去。愛知縣可就不一樣了,豐田的老家豐田市在愛知縣,第四大人口城市名古屋市也在愛知縣!
  • 晉江養正中學又雙叒叕被央視「點名」了!
    今天養正中學又雙叒叕上央視了!不久前泉州電視臺已對「 養正中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 」進行新聞播報!
  • WhatsApp又雙叒叕不能用了!!!
    Whatsapp又雙叒叕不能用了!
  • 真實故事 | 又雙叒叕了!​
    真實故事 | 又雙叒叕了!​劃重點:年關將至,騙術與時俱進再次升級翻新請牢記「三不一多」未知連結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帳匯款多核實原標題:《真實故事 | 又雙叒叕了
  • 又雙叒叕獲獎了!
    喜 報我們又雙叒叕 獲獎了!近日,由浦口區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重點影片觀後感評比活動獲獎名單公布,浦口法院綜合辦公室主任羅正勇供稿的《無畏向前的勇氣》,在眾多徵文中脫穎而出,榮獲二等獎!
  • 又雙叒叕來了,三國殺再次刷低下限,對於這次改版我真的忍不了了
    青崖蠻算佛系,之前遊卡做過的噁心事本來都能忍,強將通渠,鬥地主時間改版。可今天這件事我是真的忍不了,於是借著這次機會不吐不快,廢話少說,來看今天三國殺再次做的刷新下限的「好事」。好傢夥我直接好傢夥,就活躍度這25銀幣和80豆子都能算計玩家,也是沒誰了。行,退一萬步講,你改可以,可你至少發個公告,讓玩家們提前了解不是?又次悄咪咪的改,家裡沒活人了是吧,也是個有幾十萬玩家的遊戲,偏偏又要做賊似的,但凡有點臉都做不出這種事!
  • 寧鐵法院這次又叒叕獲獎啦!!!
    寧鐵法院這次又叒叕獲獎啦!!!寧鐵法院這次又叒叕獲獎啦!!!》
  • 我們又雙叒叕獲獎了!
    我們又雙叒叕獲獎了!記者:賀春蘭 徐金玉原標題:《我們又雙叒叕獲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