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老照片:1926年濟南古城早春風光,今日難再現

2020-12-14 圖遊華夏

引子

1929年的初春,日本間諜來到山東濟南,沿著古城周遭,拍攝的老照片,記錄了泉城九十年前的風光人文舊貌,彌足珍貴,《圖遊華夏》百家號經過潛心搜集,與讀者朋友們共同交流回顧。

圖片解讀

1、站在千佛山頂,俯瞰濟南城,只見山腳下,田地之間,阡陌縱橫,遠處的古城牆如同長龍,縈繞著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2、早春時節,古城牆巍然,其下的民居有著古樸之美,名為濼水的護城河,水如明鏡,岸邊的柳樹已經透綠。正如照片所拍兩年之後,老舍先生在《濟南的冬天》中對春天的期冀: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3、濟南的西門,因挨著趵突泉(濼水的源頭)而稱之為濼源門,古城的城牆始建於戰國時代,照片中是明朝洪武年間所建,殘破的城樓是1928年5月,日寇攻佔濟南炮火所為,之後製造的五三慘案,殘殺了無數中國百姓。

4、濟南大明湖之畔,春風吹拂,水面漾起陣陣漣漪,湖岸的建築是著名的歷下亭,因在歷山之下而得名,杜甫來濟南時,在《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中寫道:「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湧波。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5、大明湖畔的北極廟,始建於元代,供奉著道教玄武大帝,因祭祀北鬥七星而得名,臺階下方聚焦著一群人,不知是做何事。

6、黑虎泉附近的風光,這裡有座太公廟,相傳也是一處姜太公的釣魚臺,濟南舊志記載:在黑虎泉前面,懸崖高峭,俗傳太公垂釣處。照片中可以看到婦女們在溪水旁洗滌,一人挑著筐從橋上走過。

7、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那時的泉水奔湧而出,旁邊的欄杆上圍滿了遊人,早春還是有些寒意,人們大多穿著袍子,有幾位老人辮子還保留著。

8、趵突泉附近,一處牆角旁,一個道士正在化緣,他嘴裡念著經文,旁邊的幌子寫有:到處積功兼果行,見危盡力以扶人

9、千佛山上的寺廟,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藉助山勢,依山而建,遠望濟南城,歷歷在目。

10、小清河上,一艘小船,揚起風帆,一位舟人,慢悠悠地搖著櫓,有著江南水鄉之韻。小清河是濟水的別稱,濟南的城市得名亦此水而來。

結語

如今的濟南,早已經滄桑巨變,高樓大廈的現代場景,近百年前的古韻,早就隨著時光遠去,我們只能在這些照片中再尋舊夢了。

相關焦點

  • 民國老照片:1926年的北京居庸關,還是明朝的樣子
    引子1926年,日本間諜來到北京,拍攝了居庸關地區的老照片,如今已過94年,這些瞬間彌足珍貴,圖遊華夏百家號潛心搜集後,解讀如下。6、位於居庸關南北兩門之間的過街塔,又稱塔座兒,元朝時建有三座白色佛塔,後被毀,明朝時於其上建泰安寺,後又被毀,今日僅存雲臺。7、過街塔的門道石壁刻有藏傳佛教四大天王的雕像,下方還有「京恰電務處」的標語。
  • 民國時期中國人的生活場景:老照片帶您穿越到1938年的山東濟南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濟南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民國時期1938年的濟南,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民國時期中國人的生活場景。圖為1938年濟南的泉水。圖為1938年濟南的泉水。
  • 民國老照片:1939年的南京古城,仍然是明朝的樣子
    引子1939年初,日本間諜攝影師島崎役治來到了南京,此刻的南京已被日寇佔領,汪偽政權盤踞為首都,大屠殺的血雨腥風剛過數年,這組照片的景致,處處透著悲意,完全是杜甫《春望》一詩的寫照,@圖遊華夏網經過潛心搜集,解讀如下。
  • 民國珍本:1926年第2期《良友》畫報高清全圖
    前言1926年2月15日,有著「中國畫報之父」之稱的廣東臺山人伍聯德在上海創刊《良友》畫報,他以先進的照相製版技術,將那時的中國風貌、人文、時局、文化匯集到一本雜誌中,時至今日,成為我們了解彼時民國的極珍貴資料,《圖遊華夏》百家號將按每期逐一解讀,再遊往日的華夏風情。
  • 老照片 | 長沙天心閣舊影
    天心閣 1926 年時的老照片並不罕見,但這張人物留影的老照片拍的卻是城牆上天心閣之群閣內景,視覺角度與其他老照片迥異。當時正是天心公園開放不久,此前天心閣雖未有公園之稱,但早已成為市民百姓的遊覽勝地。當時,天心閣年久失修,有坍塌之虞。時為唐生智主湘政,決定修天心閣,為主附三閣。剛建到閣墩,因省府連番改組,無暇 顧及此事,加之經費緊張,工停事廢。
  • 民國《良友》畫報:1926年第3期原本解讀
    1926年2月15日,有著「中國畫報之父」之稱的廣東臺山人伍聯德在上海創刊《良友》畫報,他以先進的照相製版技術,將那時的中國風貌、人文、時局、文化匯集到一本雜誌中,時至今日,成為我們了解彼時民國的極珍貴資料。 本期為第三期,出版於1926年4月15日(單圖均為高解析度,可放大細覽)。
  • 民國雜誌原圖解讀:1926年《良友》畫報創刊號
    前言1926年2月15日,有著「中國畫報之父」之稱的廣東臺山人伍聯德在上海創刊《良友》畫報,他以先進的照相製版技術,將那時的中國風貌、人文、時局、文化匯集到一本雜誌中,時至今日,成為我們了解彼時民國的極珍貴資料,《圖遊華夏》百家號將按每期逐一解讀,在雜誌圖片中重遊往日的華夏風情。
  • 罕見彩色老照片:1938年代的濟南,這是你從未見過的老濟南
    濟南,別稱泉城,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30年代的濟南。跟隨這些珍貴的罕見彩色老照片,一起去看看80多年前的老泉城。圖為1938年的濟南火車站。1938年的濟南火車站,從火車站內看濟南火車站的主建築。站臺、候車廳等建築古樸莊重,很有特色。
  • 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早春二月的商丘古城!
    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早春二月的商丘古城!利用2月多出的這一天,看早春二月的商丘古城,這應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次奢侈的欣賞。梅花靜靜的開了,白天鵝靜靜的來了,垂柳靜靜的綠了。城湖連成一片海,城郭連成一園林,城牆連成一道景。
  •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到民國時期的遼寧錦州
    本組老照片拍攝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民國時期的錦州。圖為民國時期錦州的街景。圖為民國時期錦州義縣的城牆下一輛馬車經過。義縣是錦州市下轄的一個縣,是一座融歷史之厚重與沿海之文明於一體的新型城市。圖為民國時期錦州義縣的廣勝寺塔。廣勝寺塔建於遼開泰年間(公元1020年),是北方諸多遼塔始建年代久遠且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圖為民國時期錦州義縣的街道。
  • 老照片:再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民國時期的中國社會百態
    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時期結束。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民國時期1933年至1946年的中國。
  • 遵化古城老照片原址探訪記
    早在公元前221年的秦朝時期,遵化即屬右北平、漁陽二郡地;五代後唐(923—936年)在平州買馬監地置遵化縣,遵化名稱即始於此;「遵化」二字據《遵化縣誌》記載含義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建清東陵升為遵化州,稱古右北平;乾隆八年(1743年)升為直隸州;民國17年(1928
  • 罕見民國老照片:民間藝人街頭耍猴拳,最後一張是民國時期消防員
    罕見民國歷史老照片:圖為1930年,上海街頭正在耍猴拳的民間藝人。 罕見民國歷史老照片:1938年在美國紐約,由華僑組織進行的遊行募捐活動,幾名中國美女走上街頭募捐。
  • 濟南東站附近發現戰國城址 市區古城史提前了1700年
    &nbsp&nbsp&nbsp&nbsp濟南考古又有重大發現。7月24日新時報記者獲悉,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濟南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古城遺址,為濟南城區迄今發現最早古城,一下子將濟南城區古城的歷史提前了大約1700年。同時發現的唐代遺址、遺物亦證明唐代此地繁華,證實了「王舍人鎮」名字的來歷。
  • 1932年北京老照片 彭德爾頓鏡頭下的民國北京
    分享一組1932-1933年期間的北京老照片,讓我們一起閱覽彭德爾頓鏡頭下的民國北京影像。彭德爾頓30年代初曾經遊歷了大半個中國,拍攝了大量中國當時的老照片,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1932-1933年北京 昌平1932-1933年北京 昌平1932-1933年北京 門頭溝1932-1933年北京 南口1932-1933年北京 石景山1932
  • 中國古城門老照片,大部分已被拆除成為歷史
    我國古代城市的一種防禦建築,城門、城樓之間城牆相連,既有軍事防禦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這組照片記錄了中國各地的城門照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後,中國的城市都變了模樣,曾經禦敵的城牆和城門都已不見了蹤影,跟著這組照片我們一起回顧那些年的城門。圖為成都北門。
  • 夢回古都安邑,再現三晉名城
    區政府辦資料陳列館自去年開始打造,一年來經過政府辦人的不懈努力,收集到100餘張安邑的老照片,其中民國60餘張,新中國成立以來30餘張,改革開放以後10餘張。追尋著老照片上的斑駁印記,通過對史料的研讀和對老幹部的走訪,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古都安邑逐漸展現在我們眼前。
  • 濟南老照片展7月3日開展!
    時光流轉的速度從來不待時人,即使有日誌筆記和詩詞歌賦的記錄和懷戀,過往的美好也難再重新來過,好在攝影藝術的存在讓往事有底片為證。濟南的人和物、景和事不會停止改變和遷移。我們邀請和徵集了這樣一些人、一些作品,他們或是保有存於泛黃相冊裡的老濟南回憶、或是對老濟南遺留下來的往日景象進行捕捉、或是存留著發生已久卻常青史冊的濟南故事、或是給人們呈現與城市當下不同的故舊之美。
  • 民國時期的老照片,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是這樣的,圖四是民國美女
    民國時期的老照片,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是這樣的,圖四是民國美女 民國時期的老照片,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是這樣的,圖四是民國美女1、民國時期的兩名女子正在打麻將,那時候麻將是人們普遍接受的一種娛樂方式。
  • 民國西安城:80年前的老照片帶你領略不一樣的陝西!
    ,頗多趣味:有五層樓炮房,有塵土滿天;有膽大的山中少婦,有荒野中的罌粟;有紅軍與夷族吃血酒的奇聞;當然,還有很多的美食美酒……無論民國與今天,西安都是值得一遊的奇趣古城。長安大學著名學者楊博先生,收輯編校的民國陝西遊記《長安道上》,就匯集了民國年間來陝的18位文化人寫作的「西安遊記」,為我們呈現出民國時期三秦大地的人文歷史與社會風情,還有那些80年前的陝西老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