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假期臨近,不少市民計劃到長沙周邊走一走、看一看。不過,此時正值春夏之交,氣溫多變,各種細菌、病毒容易滋生,蚊蟲也活躍起來。為此,疾控專家提醒,市民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交流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時,注意流感、腮腺炎、風疹、麻疹等季節性疾病;到郊外遊玩,踏青賞花、採摘瓜果時要防蚊蟲叮咬。
野外遊玩,小心蚊蟲叮咬
春夏之交,氣溫多變,雨水較多,蚊蟲等病媒生物活動越來越活躍,病媒生物傳播的疾病風險也越來要高,乙腦、瘧疾等疾病的高發期隨之而來。
病媒生物是指能夠傳播疾病的生物,蚊子、蒼蠅、老鼠、蟑螂這「四害」都是病媒生物,它們會直接或間接傳播疾病,例如蚊蟲叮咬可以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等多種疾病。
雖然自2011年起湖南已經連續9年沒有本土瘧疾病例報告,但瘧疾的防治形式依然不容樂觀,防控重點主要是輸入性瘧疾病例。省疾控中心地方病寄生蟲病科科長李正祥介紹,瘧疾俗稱 「打擺子」「發瘧子」,是由感染了瘧原蟲的蚊蟲叮咬人體或輸入帶瘧原蟲的血液引起的蟲媒傳染病,主要症狀為:發熱、畏寒、乏力、貧血等,重症出現昏迷、肝腎衰竭、循環衰竭、代謝性酸性中毒等。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共有4種,分別是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和三日瘧原蟲。4種瘧疾均存在復發和復燃的現象。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研發可以預防瘧疾的疫苗,也沒有很好的預防藥物。據悉,湖南各地按照環境治理為主、藥物消殺為輔的綜合防制原則,於近期集中開展蚊蟲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降低媒介傳播疾病發生流行風險。
「瘧疾等疾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只要切斷傳播途徑,就能達到有效預防的作用。」李正祥介紹,市民應保持居家環境衛生整潔,清掃衛生死角、積水,疏通下水道,噴灑消毒殺蟲藥水,消除蚊蟲滋生地,降低蚊蟲密度;房屋要注意通風光亮,保持清潔乾燥;房屋需安裝紗窗、紗門,防止蚊蟲飛入;睡前可在臥室噴灑殺蟲劑或點蚊香,睡覺時使用蚊帳或長效藥物蚊帳等。
「五一」假期,市民若到戶外活動,可穿長袖衣和長褲,身體的暴露部分可塗上驅避劑,以防蚊蟲叮咬;到郊區野外遊玩,儘量少鑽樹林草叢,採摘瓜果時注意周圍環境,防止蚊蟲突襲,尤其是避免在蚊蟲活動高峰期(黃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動,不提倡露宿。如果不小心被蚊蟲叮咬,千萬不要去撓,以免感染,可以抹點肥皂水或風油精,減輕腫脹和瘙癢。
春夏之交,注意季節性疾病
家住鹹嘉湖路附近的林燕最近有點「小歡喜」,她說自己原來經常感冒,以往冬天、春天、夏天,幾乎每一波感冒潮都逃不過,但今年從1月至今竟然沒得過感冒,家裡老人、孩子也健健康康的。她說:「全家人『五一』5天假期,打算在長沙周邊走一走。」
流感真的少了嗎?據了解,近日省衛生健康委通報了湖南3月傳染病報告,其中丙類傳染病報告3083例,病例數居前3位的為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合計佔比93%。也就是說,流感一如往常,佔據丙類流行病發病第一位。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今年身邊少了患感冒、流感的人?
比較一下新冠肺炎與流感的異同得知,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較一致的是傳播途徑,它們都通過或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只是後者在相對封閉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由此可見,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時,也應防感冒、流感。為了防控新冠肺炎,我們勤洗手,注意咳嗽禮儀,不亂摸眼、口、鼻,外出時尤其是乘坐公交車、地鐵或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家裡每天通風,還定期對家庭物品消毒……這些有效防護手段,同時切斷了流感病毒的傳播。
省疾控中心預防接種門診部主任石瓊表示,春夏之交,氣溫多變,各種細菌、病毒容易滋生。4至7月是流感、手足口病等高發期,除了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市民也要重視預防流感等季節性疾病。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市民衛生意識普遍增強了,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流感應該不會出現太過明顯的高峰期。但是,抵抗力比較低的老人、兒童等人,還是建議接種疫苗。
腮腺炎、麻疹、風疹等也是目前的季節性疾病。記者從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長沙於近期開展全市範圍內所有適齡兒童(2012年3月31日至2019年8月31日出生)含麻風類疫苗查漏補種工作。無論本地還是外地的適齡兒童,均可根據國家免疫程序在現居住地的預防接種單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免費接種麻風類疫苗。
病菌是沒有假期的,一旦放鬆警惕了,便容易受其侵害。如果市民「五一」假期要外出旅遊,儘量避免出入人員聚集場所,在公共場所對咳嗽或打噴嚏的人要「敬而遠之」,以減少飛沫飛入自己的眼睛或鼻孔,並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餐,交流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
【來源:南充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