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玉泉路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高鴻鈞院士,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周琪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孫昌璞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國科大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王豔芬,副校長牛曉莉、董紀昌以及科學界、哲學界的六十餘名嘉賓代表出席揭牌儀式。
白春禮、張濤、李樹深、高鴻鈞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共同揭牌
揭牌儀式由李樹深院士主持。李樹深首先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建設情況。中科院哲學所將以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致力於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當代科技前沿中的哲學問題,以及與科技發展密切關聯的價值、文化和制度問題。
在中國科學院建立哲學研究所,從哲學的高度把握科技進步的大方向,提升中國的科技原創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賦予中國哲學界的新使命。組建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白春禮院長在2019年6月24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學位委員會上首次提議的,此後經過反覆討論、諮詢和修改,形成了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籌建方案。
按照現代新型研究所的治理模式,中科院哲學所設立戰略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所務委員會。戰略諮詢委員會名譽主任由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擔任,主任委員由李樹深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量子物理學家孫昌璞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由國科大哲學系胡志強教授擔任。中科院哲學所下設5個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價值研究中心。目前,中科院哲學所正在凝聚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相關力量,搭建科學家與哲學家的協作對話平臺。
白春禮發表講話
白春禮表示,在中科院建立哲學所,是中科院黨組在關鍵的歷史節點做出的重要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也圓滿完成。我們正積極對未來的發展布局進行謀劃。在剛剛舉行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要求科技工作者樹立敢於創造的雄心壯志,敢於提出新理論、開闢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在獨創原創上下功夫,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白春禮強調,迄今為止的現代化進程表明,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從根本上來源於科學革命。要有別人卡不了脖子的關鍵技術,需要有獨創的、敢為人先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入反思科學技術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需要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白春禮簡要論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他說,
從歷史的維度來看,哲學是科學之源。哲學培養形成的對思想窮根究底的辯駁和拷問,對邏輯與理想的推崇和讚賞,為現代科學傳統注入了最深層的精神內核。從科學發展的動力來看,哲學往往是革命性科學思想的助產士。科學研究不只是觀察現象、進行實驗、做出計算,而且還需要一整套概念和思想的支撐。而科學概念和思想的變革,有賴於科學家完成思維上的自我超越,這時候必然會涉及到哲學上的爭論,必然會在哲學思想中尋求靈感。哲學家通過對基本問題的持續關注而發展出的豐富的概念和瑰麗的思想,常常是科學家獲得理論突破的靈感之源。從人類的知識系統來說,科學和哲學是緊密關聯的。任何科學理論的內核,都帶有某些哲學預設。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
面對當代科學的發展正醞釀著巨大的突破的前景,白春禮說,
當代科學中的物質之謎、宇宙之謎、生命之謎和意識之謎都直接關聯著眾多重大哲學問題。這些問題的澄清和解決,都需要科學與哲學聯手推進。哲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叉與融合研究,是當今世界學術領域的新動向和新趨勢。白春禮指出,中國的科學發展要實現階段性跨越,就必須緊扣科學前沿中的基本問題進行開拓和創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體系和研究路徑上跟蹤國際上的工作。為此,科學家必須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其中哲學的學習和哲學思維的訓練非常重要。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這對於提升科技原創能力、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搶抓科技革命機遇,無疑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意義。
最後,白春禮對哲學所的建設提出四點希望。
首先,要精準定位,密切圍繞當代科學的前沿和基礎問題開展研究。其次,要吸收人類科學與哲學的優秀成果,發揮中國傳統的科學和哲學思想的獨特優勢;第三,要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借鑑國外同類研究機構的有益做法,參考科學院新建研究所的成功經驗,儘早建設成為一個新型高水平研究機構;第四,開放合作,加強科學界與哲學界的聯繫、加強與國內外同類研究機構的聯繫。總之,當前在國際環境包括科研環境處在激烈變動的時候,需要沉下心來,凝神定力,抓源頭、抓基礎,建立科學家與哲學家的聯盟,發揮科學與哲學的相互促進作用,矢志不渝、久久為功,形成一個新理論、新思想、新方法不斷湧現的科研環境,服務於國家和人民,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李樹深主持揭牌儀式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分別代表科學界、哲學界對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賀。白春禮、張濤、李樹深、高鴻鈞四位院士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
蒲慕明院士發言
王博副校長發言
揭牌儀式現場
揭牌儀式後,參會代表就中科院哲學研究所的未來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下午繼續召開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首先安排了四場學術報告: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孫昌璞院士做題為「波函數詮釋及其哲學意義」的報告,中科院系統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吳家睿研究員做題為「後基因組時代的哲學思考」的報告,中科院複雜系統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研究員做題為「哲學的智能復興——新時代、新文科、新哲學」的報告,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郝兆寬教授做題為「多樣性與秩序——當代數學哲學的新範型」的報告。報告分別討論了量子物理學、系統生物學、複雜性科學和數學中科學與哲學的關係,表明科學前沿問題的解決需要兩者之間的緊密結合、聯手推進。與會代表對這些問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積極提問並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研討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科學技術哲學專業2018級碩士生王潤秋表示,
報告人是生物學、物理學等領域的科學家,他們的報告是關於前沿科學的哲學思考。聽了他們的報告,我覺得十分佩服,因為他們不僅是各自領域的科學家,還具有一定的哲學修養,這讓我堅信,科學與哲學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科學技術史專業2018級碩士生郭曉雯說,
自然科學界的哲學反思是不可或缺但目前又尚顯不足的地方,今天下午的報告正是向我們呈現了這種科學家的哲學思考,是哲學與科學直接交流碰撞的契機。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金秋啟航
看官可有什麼想與國曉薇分享的?
投個稿告訴我吧~
投稿郵箱:wechat@ucas.ac.cn
觀微之光,可明遠方
文字/國柯軒 脫暢
圖片/楊天鵬 朱興鑫
視頻/黃勇
美編/紀燦雄
原標題:《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國科大舉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