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成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領袖的第一人,純屬偶然。但是他起義失敗,卻又是必然。陳勝起義的口號影響力非常大,鼓舞了無數人放手一搏的勇氣。可是非常可悲的是,陳勝起義失敗,影響卻極其深遠,這也是人們不敢放手一搏的根本原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陳勝起義最有煽動性的動員口號。在進退無路的絕境中拼死一搏,或許還有絕處逢生的一線生機。為了百分之一的希望而孤注一擲,這是非常不理性的賭徒作風,卻也是身陷絕境的人唯一的選擇,除此之外,也只能坐以待斃了。在絕望下迸發出來的求生欲望是最強烈的,轉化成的能量也是驚人的。陳勝和吳廣率領九百多人的農民從蘄縣大澤鄉起義,如開掛一樣的順風順水,形勢好得一塌糊塗,好像只需起義的掃把一掃,腐朽的秦朝就如灰塵一樣被掃除乾淨了。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自信心盲目膨脹實屬人之常情,再正常不過了。在攻下曾經的楚國舊都陳縣後,陳勝當仁不讓的自立為楚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許多人批評陳勝目光短淺,忘了初心。還有更多人認為陳勝自立為王也是蓄謀已久,就連他發動大澤鄉起義也是早有預謀。在陳勝當長工時,他發表的宏篇大論就遭到了同伴們的嘲笑,但是他也是講方式方法的。在大家熟絡後,有天趁休息時|間,陳勝和同伴們約定:苟富貴,毋相忘。天天討生活都拼盡了全力,做富貴的白日夢就格外可笑了,尤其是鄭重其事的共同約定,更顯得滑稽。陳勝當然遭到了無情的嘲笑,於是他發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慨。陳勝就這樣鶴立雞群了,逐漸成了同伴們的主心骨。通過陳勝的不斷累積名氣和資歷,他是終能成為九百多人的屯長也不是偶然。
陳勝其實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在秦朝統一天下後,原先的那些貴族已經泯然眾人了,沒落的貴族光剩下昔日的榮光可以緬懷了,生存能力甚至比不上普通人。所以這些曾經的貴族之後對改變命運和復興家族的願望特別強烈。尤其是機會來臨時,他們的反應最快,因為他們天天等的就是機會。所以陳勝發動起義充滿了陰謀論。支持陰謀論的證據是現代出土的秦朝竹簡律法條文,對於延期的處理是處罰,罰沒實物,而不是處斬。
在證據面前,陳勝起義的動機就很可疑了。陳勝利用普通農民不懂律法,誇大了後果的嚴重性,利用人性的求生本能把這九百多人綁到了自己的戰車上。要不然他也不會搞魚肚藏丹書,野火狐妖語的把戲了。歷來對陳勝的質疑就在這一點上。但是秦二世後期對刑法的濫用,很符合一個低效政府懶政而釆取的一刀切的簡單粗暴的行政作風。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引起官逼民反,即使沒有陳勝起義,也會有別人首倡其義。因為「天下百姓,苦秦者久矣」,只要一顆火種,就會星火燎原。陳勝風雲際會,趕上了當領頭羊的機會。
再說陳勝欺負農民不懂律法,也是牽強之說。從商鞅變法開始,秦朝最重視的就是律法的宣傳,只有人人都懂法,才能保持對律法的敬畏,才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正是秦二世不斷加重刑罰,才讓這九百多農民陷入了進退失據的死路,陳勝只需要加把火,就把人的本能逼出來了。
陳勝為什麼要搞那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因為他最缺少的東西就是權威,這也是陳勝補不齊的短板,同時也是他最後孤立無援的根本原因。
在討論背景和背影的區別時,扎心的結果讓許多人喪失了鬥志。出身底層的陳勝雖然自封將軍,又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在那些沒落的貴族眼裡,他就是一個逼於無奈才造反的泥腿子,能取得點勝利實在是運氣太好,但絕對沒有資格領導他們。而且陳勝的成功,刺激了更多人稱王稱霸的野心。在任何一個動亂的時代,有槍就能當草頭王。陳勝派出去開疆拓土的人,幾乎都是打下一塊地盤就自己稱王了,而且對陳勝也不管不顧了,更別提受他節制了。
在任何行業,開拓者總能拿到最大的收益,但在造反這一行卻行不通,比的從來都是實力。這個實力並不僅限於敢打敢拼,而權威是重中之重。在重視出身的秦代,雖然原先六國的舊貴族已經沒落,但是身份的作用一點沒改變。陳勝派出去的葛嬰,就擅自擁立了一個楚國舊貴族襄彊為王,目的就是利用他的身份來聚攏人心。
葛嬰立了新王才知道陳勝已經自立為王,於是他趕緊殺了襄彊做補救,立刻趕回去向陳勝解釋。最終陳勝還是因此殺了葛嬰,這也是很多人認為陳勝自毀前程的開始,殺死知錯能改的忠誠部下,就寒了其他人的心。但是葛嬰不打招呼就自作主張擁立別人,這就說明陳勝的權威還比不上一個只剩虛名的沒落貴族了。這才是陳勝殺葛嬰的真正原因,陳勝想殺葛嬰來立威,警告那些派出去的部下安分守己。可是適得其反,這些拋棄陳勝更加堅決了,甚至站到了陳勝的對立面。
首倡其義的陳勝最終連一個有名無實的盟主身份都混不上,最後還被自己的車夫殺死,腦袋被自己人拿去領賞了。 陳勝起義失敗,影響很深遠。在任何時候,光憑血氣之勇註定是走不遠的。起點太低是許多人的硬傷,由於先天不足,像陳勝這樣有宏圖大志的人,能依靠的還是自己同級別的親朋。依靠自己人,也是許多家族企業無法做大做強的根本原因。在最困難的時侯,大家還可以同心同德,但在發展階段,內耗就產生了。因為知根知底,在親戚和朋友眼裡,你始終是定格在最糟糕的界面上,你逐漸蛻變的優秀他們始終視而不見。許多人多年累積,已經小有所成,為什麼就不敢放手一搏呢?因為陳勝的失敗嚴重動搖了他們的勇氣,因為放手一搏就等於孤注一擲,孤注一擲的後果通常是孤立無援,他們能依靠的實在有限,面對最大的難題,還是補不齊的短板。即使機會來了,他們也會小心躲過去,因為放棄機會總好過一敗塗地。
聲明: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