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起義失敗,影響卻極其深遠,也是人們不敢放手一搏的根本原因

2021-01-08 騰訊網

陳勝成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領袖的第一人,純屬偶然。但是他起義失敗,卻又是必然。陳勝起義的口號影響力非常大,鼓舞了無數人放手一搏的勇氣。可是非常可悲的是,陳勝起義失敗,影響卻極其深遠,這也是人們不敢放手一搏的根本原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陳勝起義最有煽動性的動員口號。在進退無路的絕境中拼死一搏,或許還有絕處逢生的一線生機。為了百分之一的希望而孤注一擲,這是非常不理性的賭徒作風,卻也是身陷絕境的人唯一的選擇,除此之外,也只能坐以待斃了。在絕望下迸發出來的求生欲望是最強烈的,轉化成的能量也是驚人的。陳勝和吳廣率領九百多人的農民從蘄縣大澤鄉起義,如開掛一樣的順風順水,形勢好得一塌糊塗,好像只需起義的掃把一掃,腐朽的秦朝就如灰塵一樣被掃除乾淨了。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自信心盲目膨脹實屬人之常情,再正常不過了。在攻下曾經的楚國舊都陳縣後,陳勝當仁不讓的自立為楚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許多人批評陳勝目光短淺,忘了初心。還有更多人認為陳勝自立為王也是蓄謀已久,就連他發動大澤鄉起義也是早有預謀。在陳勝當長工時,他發表的宏篇大論就遭到了同伴們的嘲笑,但是他也是講方式方法的。在大家熟絡後,有天趁休息時|間,陳勝和同伴們約定:苟富貴,毋相忘。天天討生活都拼盡了全力,做富貴的白日夢就格外可笑了,尤其是鄭重其事的共同約定,更顯得滑稽。陳勝當然遭到了無情的嘲笑,於是他發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慨。陳勝就這樣鶴立雞群了,逐漸成了同伴們的主心骨。通過陳勝的不斷累積名氣和資歷,他是終能成為九百多人的屯長也不是偶然。

陳勝其實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在秦朝統一天下後,原先的那些貴族已經泯然眾人了,沒落的貴族光剩下昔日的榮光可以緬懷了,生存能力甚至比不上普通人。所以這些曾經的貴族之後對改變命運和復興家族的願望特別強烈。尤其是機會來臨時,他們的反應最快,因為他們天天等的就是機會。所以陳勝發動起義充滿了陰謀論。支持陰謀論的證據是現代出土的秦朝竹簡律法條文,對於延期的處理是處罰,罰沒實物,而不是處斬。

在證據面前,陳勝起義的動機就很可疑了。陳勝利用普通農民不懂律法,誇大了後果的嚴重性,利用人性的求生本能把這九百多人綁到了自己的戰車上。要不然他也不會搞魚肚藏丹書,野火狐妖語的把戲了。歷來對陳勝的質疑就在這一點上。但是秦二世後期對刑法的濫用,很符合一個低效政府懶政而釆取的一刀切的簡單粗暴的行政作風。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引起官逼民反,即使沒有陳勝起義,也會有別人首倡其義。因為「天下百姓,苦秦者久矣」,只要一顆火種,就會星火燎原。陳勝風雲際會,趕上了當領頭羊的機會。

再說陳勝欺負農民不懂律法,也是牽強之說。從商鞅變法開始,秦朝最重視的就是律法的宣傳,只有人人都懂法,才能保持對律法的敬畏,才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正是秦二世不斷加重刑罰,才讓這九百多農民陷入了進退失據的死路,陳勝只需要加把火,就把人的本能逼出來了。

陳勝為什麼要搞那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因為他最缺少的東西就是權威,這也是陳勝補不齊的短板,同時也是他最後孤立無援的根本原因。

在討論背景和背影的區別時,扎心的結果讓許多人喪失了鬥志。出身底層的陳勝雖然自封將軍,又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在那些沒落的貴族眼裡,他就是一個逼於無奈才造反的泥腿子,能取得點勝利實在是運氣太好,但絕對沒有資格領導他們。而且陳勝的成功,刺激了更多人稱王稱霸的野心。在任何一個動亂的時代,有槍就能當草頭王。陳勝派出去開疆拓土的人,幾乎都是打下一塊地盤就自己稱王了,而且對陳勝也不管不顧了,更別提受他節制了。

在任何行業,開拓者總能拿到最大的收益,但在造反這一行卻行不通,比的從來都是實力。這個實力並不僅限於敢打敢拼,而權威是重中之重。在重視出身的秦代,雖然原先六國的舊貴族已經沒落,但是身份的作用一點沒改變。陳勝派出去的葛嬰,就擅自擁立了一個楚國舊貴族襄彊為王,目的就是利用他的身份來聚攏人心。

葛嬰立了新王才知道陳勝已經自立為王,於是他趕緊殺了襄彊做補救,立刻趕回去向陳勝解釋。最終陳勝還是因此殺了葛嬰,這也是很多人認為陳勝自毀前程的開始,殺死知錯能改的忠誠部下,就寒了其他人的心。但是葛嬰不打招呼就自作主張擁立別人,這就說明陳勝的權威還比不上一個只剩虛名的沒落貴族了。這才是陳勝殺葛嬰的真正原因,陳勝想殺葛嬰來立威,警告那些派出去的部下安分守己。可是適得其反,這些拋棄陳勝更加堅決了,甚至站到了陳勝的對立面。

首倡其義的陳勝最終連一個有名無實的盟主身份都混不上,最後還被自己的車夫殺死,腦袋被自己人拿去領賞了。 陳勝起義失敗,影響很深遠。在任何時候,光憑血氣之勇註定是走不遠的。起點太低是許多人的硬傷,由於先天不足,像陳勝這樣有宏圖大志的人,能依靠的還是自己同級別的親朋。依靠自己人,也是許多家族企業無法做大做強的根本原因。在最困難的時侯,大家還可以同心同德,但在發展階段,內耗就產生了。因為知根知底,在親戚和朋友眼裡,你始終是定格在最糟糕的界面上,你逐漸蛻變的優秀他們始終視而不見。許多人多年累積,已經小有所成,為什麼就不敢放手一搏呢?因為陳勝的失敗嚴重動搖了他們的勇氣,因為放手一搏就等於孤注一擲,孤注一擲的後果通常是孤立無援,他們能依靠的實在有限,面對最大的難題,還是補不齊的短板。即使機會來了,他們也會小心躲過去,因為放棄機會總好過一敗塗地。

聲明: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說起農民起義大家可以想到很多,幾乎每個朝代更替時期都有這種事情發生,可為什麼其他人起義就被稱之為謀反,但是農民起義的鼻祖陳勝吳廣起義卻被稱為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呢?陳勝領導的起義是歷史上第一次以農民為主導起義的事件,所以這次起義在歷史上的影響很深遠,尤其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名言流傳。可為什麼作為農民的陳勝和吳廣要一起反了秦朝的統治呢?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這僅僅是秦朝本身的一部分原因,秦朝從統一到滅亡僅僅十五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六國貴族還沒有消亡,隨著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貴族的推波助瀾加速了秦朝的瓦解。正是這種種原因,使得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出這麼大的影響。說到底還是秦朝自作自受,統一之後如果能夠實行點仁政,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給天下人一個喘息的機會,也不會有如此大的起義爆發。
  • 世人皆知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但你知道他們怎麼死的嗎?
    前言 秦朝末年,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各地農民起義頻繁。陳勝吳廣起義軍成為了反對秦王朝統治的第一股軍事力量,但是卻虎頭蛇尾,起義最終失敗了。陳勝吳廣都被殺了。 那麼你知道這二人是怎麼死的嗎?是死於戰場嗎?
  •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是農民起義嗎?
    中國歷史歷來以秦朝為分界線,秦朝之前的社會稱為奴隸制社會,秦朝及之後的社會稱為封建社會,根本原因就在於秦朝建立了真正的大一統王朝
  • 陳勝大澤鄉起義後,實力不斷擴大,為何稱王后還是失敗了?
    不過這15年的時間影響意義是非常大的。不可否認的是,秦朝奠定了後世王朝大一統的基礎。在秦朝時期,僅僅二世而亡。秦末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農民起義,其中就包括陳勝吳廣起義。現如今在歷史上,陳勝的起義稱之為大澤鄉起義。也就是在這之後,陳勝開始不斷地擴大勢力。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之後,短短數月的時間就讓陳勝吳廣的實力大增。實力不斷擴大之後,陳勝自立為王,史稱「張楚」政權。
  • 大澤鄉起義失敗後,陳勝被車夫所殺,那吳廣的結局如何?比他害慘
    陳勝吳廣起義,又叫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統治時期,實行暴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公元前209年秋,朝廷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屯守於漁陽。誰知到達大澤鄉時遇到了大雨,不能按期到達目的地。
  • 張角的黃巾起義,比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差在了哪裡?
    事實上,黃巾起義爆發於公元184年初,同年末即被平定,此後雖略有反覆,但未能形成較大影響,而東漢王朝滅亡於公元220年,黃巾起義後仍然延續了36年之久。 擺在陳勝吳廣二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按照原計劃趕赴目的地被殺頭,要麼就地造反絕境求生。可以這麼說,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活命,至於後面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伐無道,誅暴秦」只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 從有關陳勝的四句名言,來看陳勝的格局以及他為什麼會失敗?
    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已經非常清楚了,戰爭時期秦國實行的法家策略根本不適用戰爭後的國家,而始皇帝在統一之後並沒有採取休養生息,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了更多壯舉。但是這樣的壞處也十分明顯,社會底層的百姓所承受的壓力也幾乎達到了極限。尤其到了秦二世的時候,民心基本上已經開始散了,最終也導致了起義的發生。
  • 陳勝起義:豪情萬丈的陳勝終究沒能突破小農意識的天花板
    這兩句話的知名度不用我科普,大家都知道這是陳勝的金句,也是世代相傳的經典語錄。陳勝因為發動農民起義而被寫進史書,他那不到六個月的起義嚴重動搖秦帝國的統治,但是陳勝終究沒能登上帝位。為什麼豪情萬丈的陳勝會失敗?江郎認為這是小農意識的問題,陳勝終究沒能突破小農意識的天花板。
  • 陳勝吳廣起義的背後,是秦國百姓的無奈
    前言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一群衣著破爛的低層人民,手拿木棍殺死了負責押送自己的士兵,他們選擇以造反的方式,來反對「壓榨」,也是他們點燃了「反秦」的炸藥桶。他們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農民領導的起義」。
  • 陳勝吳廣起義六個月失敗,意義重大卻緣何命短?思想狹隘所致
    因此本文的重點就是因徭役引發的農民起義戰爭。秦時,為打破商周時期的門閥壁壘,特設基本行政單位「閭」,將每25戶劃為一閭,一閭中有窮苦人家,也有富足人家,朝廷規定窮苦人家居閭左,富足人家居閭右。並且秦始皇時期,朝廷規定徵徭役不徵閭左。當然了,朝廷對於閭左貧民的各種違法行為也是零容忍的,對他們在刑罰方面異常嚴酷。因此雖不用服徭役,但閭左貧民仍然生存艱難。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當你真正讀懂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背後邏輯,才會感到心酸
    老百姓不也多信這一套嗎?那我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造反來滅你,也是受天意所指示。後世那些起義、造反喜歡裝神弄鬼、故弄玄虛,也都是在學陳勝、吳廣。這一層外衣能夠幫助那些起義的百姓增強戰鬥的信心。 3、為農民起義扯上一張虎皮做大旗。陳勝、吳廣知道他們的威望不夠,便打著秦始皇兒子扶蘇和抗秦名將項燕的名號,號召大家跟他們一起造反。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從建立政權到兵敗如山倒,陳勝吳廣起義僅僅堅持了半年便宣告失敗,以致不少讀者看到這段歷史時,都忍不住發出終極一問: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01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的起義,在史學家看來一直充滿爭議,這其中,他們的起義動機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
  • 陳勝作為反秦義軍的首領,為何會被部下殺害,原因是八個字
    作為第一個起兵反抗秦朝的起義軍,陳勝的力量發展也是最快的,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陳勝就迅速崛起成為天下最大的反秦武將,但是好景不長,陳勝的起義很快就遭到了秦朝的反撲,很多人都知道陳勝的起義失敗了,但是不知道陳勝是怎麼死的?
  • 陳勝反秦第一人,他的結局是什麼?他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為首的兩人,一人叫陳勝,一人叫吳廣。歷史上著名的大澤鄉起義就此爆發。他們約定起事之後,殺死了軍官,陳勝和吳廣被推舉為領導,他們一路上勢如破竹,攻城掠地,攻下了多個地方。不過,後來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那就是這群農民軍未能消滅暴秦,最終是劉邦定鼎天下,奪取了勝利。作為首義的陳勝為何沒能取得勝利呢?這其中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這其中有一個原因是離不開他們之間的矛盾。
  • 諸夏的復興:掀翻大秦帝國的陳勝吳廣起義始末(下)
    既然陳勝都能自立,那麼即使自己不是以前的王族後裔,也是可以效仿稱王。面對趙地的舊貴族和豪傑父老,來到當地的武臣這樣宣布:秦國的壓迫過於殘暴,向北派人戍守長城,向南派軍戍守五嶺,而沉重的軍費落到了百姓們的頭上。嚴厲的法律動不動對百姓罰款或者用刑,想方設法的讓人們多繳納罰款、多服徭役,搞得人們家破人亡。
  • 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這是來自於大澤鄉起義青年的一句靈魂拷問。自以為可以「傳之萬世」的秦王朝,在這位「翁牖繩樞之子」領導的暴動之下搖搖欲墜,走向了崩潰的邊。然而,這位起義的始作俑者卻慘死於自己的車夫莊賈之手,為天下笑,何也?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 陳勝吳廣失敗是有原因的,早就有人勸過他
    我們高中的時候讀《陳涉世家》這篇文章,覺得裡面的故事與情節真的盪氣迴腸,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是我們都知道陳勝吳廣最後的起義還是失敗了,我們就來看看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經常有上司藉故來鞭打陳餘,張耳這個人比較能忍,但是陳餘忍不了,想反抗,張耳就按住陳餘,別為了一點小小的侮辱就為了這麼一個小小的官吏送命,不值得,所以我們看秦漢交際之間的這些俠士,他們都非常能忍,韓信也受到過胯下之辱。
  • 「陳勝吳廣起義」的陳勝可能是漯河人!
    這一年的偉大,不是因為秦二世胡亥登基,而是源於一個普通人的振臂一呼,開創一種底層老百姓反抗統治者暴政的新模式——起義,於是天下響應,強大的秦帝國二世而亡。這個人就是陳勝。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司馬遷給予陳勝非常高的評價,在《史記》中把他列入「世家」,位同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