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新區工會為高新技術產業選拔人才:勞動競賽跑上「硬核」賽道

2021-01-19 人民網

當比速度、比精度的傳統勞動技能競賽進入經濟發展的「硬核」產業,需要進行怎樣的新嘗試,又會產生怎樣的新動能?上海浦東新區的勞動競賽給出了答案。

日前,上海浦東新區2019年立功競賽浦東十大品牌項目發布,競賽項目充分結合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等浦東主導產業,服務浦東經濟建設。

浦東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區,也是產業工人聚集區。如何使兩項使命有機結合,浦東工會通過創新勞動競賽的組織形式、競賽內容和參賽人員,找到了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勞動競賽的路線圖:競賽通過科技創新應用、科技知識普及等形式,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素質,挖掘一批創新成果,發現一批創新人才,培育一批創新基地,體現浦東競賽水平。

競賽「朋友圈」不斷擴大

6月15日,2019年上海市加快科創中心建設主題立功競賽浦東十大品牌項目在張江科學城展示廳發布,當天,「張江·康橋杯」集成電路技能大賽啟動。

在競賽主辦方一欄中,人們清晰地看到,不僅一如既往有著浦東新區總工會的名字,還出現了區發改委、科委等政府職能部門。

「聚焦前沿領域,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工作開展勞動技能競賽的設想與實踐,在浦東已得到廣泛認同與支持,從以往的工會『獨角戲』演變為政府主導、工會組織、行業實施,三方合力的『大合唱』。」浦東新區總工會負責人介紹說,經過10多年的探索,浦東新區工會組織開展的多項國內首創賽事,已成為浦東「全國勞動競賽示範賽區」的引領品牌,更為勞動技能競賽進入經濟發展「硬核」產業奠定了思想基礎與經驗積累。

今年初,浦東新區工會向社會發出徵集勞動和技能競賽項目的通知,得到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各主體開發區的積極響應。

「專業賽事交給專業行業承辦,事半功倍。」浦東新區總工會負責人介紹說,正是因為各主體開發區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創設全新競賽有了最為可靠的承辦方。

最終,「2019年浦東十大品牌項目」新鮮出爐。其中,集成電路產業競賽一項、生物醫藥產業競賽兩項、人工智慧產業競賽一項、航空航天產業競賽一項、張江科學城國家戰略創新型勞動競賽一項、自貿試驗區建設國家戰略創新型勞動競賽一項,圍繞智能製造開展的競賽兩項,圍繞數據港開展的競賽一項。

這意味著,浦東新區勞動技能競賽全面進入經濟發展的「硬核」產業。

2019年初,浦東將光子科學、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人工智慧、汽車製造、大數據等七大產業確定為經濟發展「硬核」產業。

「硬核」產業競賽怎麼比?

如何讓比速度、比精度的傳統勞動技能競賽有機融入高科技領域,競賽內容設計是關鍵。

浦東新區作為上海集成電路企業集聚地,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先進的技術,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僅張江科學城就聚集了239家晶片設計企業,9家晶圓製造企業和38家封裝測試企業。

「為組織大賽,我們走訪了集成電路研發中心、ICC、紫光展銳、華力微電子、晶晨半導體、上海微電子、安集微電子等研究、培訓、設計、製造、封測、材料設備各領域的龍頭企業,廣泛徵求意見。」來自浦東康橋開發區總工會的曹幻實娓娓道來。

為凸顯比賽的專業性,「張江·康橋杯」集成電路技能大賽設計了FPGA設計賽和晶片應用創新賽兩部分。

「FPGA設計賽考驗集成電路工程師的系統設計能力和FPGA快速開發能力,通過比拼機械手臂協同工作能力,提升比賽的展示度和趣味性;為激發職工創新潛力,晶片應用創新賽會現場提供卡板、木材、紙張等材料,供選手『發明創作』,探索晶片新的應用場景。」曹幻實介紹說,由於賽事兼具趣味性、科普性、創新性等特色,有望覆蓋超過2萬人。

「浦東杯」長三角人工智慧(信息識別)創新應用大賽是今年全新設立的賽事,作為承辦方,來自上海海盾安全技術培訓中心的陳奇揭秘說,賽事依託專家庫團隊,最終打磨出根據人工智慧應用領域的成熟程度進行分組比拼的方案。

據陳奇介紹,大賽設置了科普培訓、知識競答、創新成果展示等多個項目,總決賽將採取現場表演方式進行AI創新應用作品展示,可互動、可觀賞。

「初賽報名2000人,覆蓋人群可達2萬人以上,預計服務長三角地區受眾20萬人以上。」對於賽事前景,陳奇信心滿滿。

新賽道的溢出效應

作為首創及引領性賽事,「康橋杯」機器人應用邀請賽已舉辦兩屆。不僅設置專業組,還設置學生組;不僅組織本區域職工參賽,還吸引全國各地英才前來競技。

世界大型機器人企業ABB、KUKA的機器人,以及我國的「彩虹魚」深海探測器、航道信息採集無人船等機器人「選手」都曾在賽場上出現,賽事影響力可見一斑。賽事基本涵蓋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產品門類,以及產學研用的不同單位,體現出機器人產業的生態鏈特徵。

這項賽事頗具實效,在競賽組織和成果轉化的賽訓一體化上進行了延伸。據介紹,大賽將技能培訓與技術比武相結合,委託李斌技師學院等專業培訓機構以及行業專家開展賽前培訓,為行業人才搭建深度學習交流平臺。

「比賽還起到了科普宣傳效果,3年來,媒體關注量超百萬。真正起到了引領職工了解新技能,學習新技能的作用。」浦東新區總工會網絡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技能競賽也為「硬核」產業貢獻了新人才。

張江藥谷生物醫藥實驗技能大賽是國內首個以藥物研發技術為主題的技能競賽,已連續舉辦了11屆,覆蓋40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和近2萬名職工。參與競賽的企業成長迅速,有的已成為行業領先企業和基地明星企業。

維亞生物公司就是這項競賽的受益者。張江生物醫藥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嶽勤告訴記者,這家公司連續10屆參賽,通過比賽環節倒逼企業規範操作,從而造就了一批技能人才。比如,2015年參賽並奪魁的劉智瀟,如今已成長為近20人的研發團隊的負責人。

「融入高科技領域,為勞動技能競賽在新時期下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提高了這項工會傳統品牌工作的含金量。」浦東新區總工會負責人表示,將緊緊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賽訓合一、賽證合一、賽評合一」的浦東勞動技能競賽模式,推動浦東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力爭3年實現選樹百名浦東工匠,掛牌百家職工實訓中心,建立百個職工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培育百家勞模、工匠、職工創新工作室,湧現百項職工科技創新成果的目標。

相關焦點

  • 喜報,速來圍觀 | 福尼斯焊接喜提2019'上海浦東新區機器人大賽優勝獎
    寒冷的冬月,一個來自上海的好消息讓我們在「大過年」的冬至日更添一份欣喜——珠海市福尼斯焊接技術有限公司的同事們(周志強和黃宗寶)克服了初期技術障礙和實戰操作難關,在【2019』上海市浦東新區機器人大賽,促進浦東現代產業的創新發展。
  • 哈爾濱新區:硬核!平均4天誕生一家高新技術企業
    松花江北岸,以大項目建設為牽引的新興產業聚集高地正在崛起。平均每年上馬60個大項目、平均每4天產生1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當世界500強企業也將關注的目光紛紛投向松花江北岸時,「投資首選哈爾濱新區」成為當下最響亮的口號。篳路藍縷,玉汝於成。
  • 我在浦東新區為完成國家賦予浦東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盡綿薄之力
    「我和我的浦東」在上海居住了24年,20年都留給了浦東。我在浦東一步步起家,浦東於我的感情非同一般。我在成為浦東新區的政協委員和新區新媒體從業人員聯誼會會長以後,經常走街串巷感受浦東不同維度的變化,調研提案。我甚至早早就把自己的公司,從浦西的黃金地段搬到了浦東。
  • 上海浦東新區政協一行走訪河姆渡產業網際網路平臺
    關注疫情,聆聽基層關於生產經營的意見和建議,浦東新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姬兆亮,區政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奚德強,區政協科技委員會主任楊永荻以及花木街道黨工委書記楊繡蘭等相關領導,走進上海河姆渡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姆渡」),實地檢查企業疫情防控工作,與企業領導進行座談交流,為基層送去溫暖。
  • 上汽通用、上海紐大等攤位排起長龍 浦東新區舉辦2020年留學生專場...
    他告訴記者,自己是上海人,而且是「獨養兒子」,父母希望他留學後回上海工作;他也覺得上海的發展機會多,所以一畢業就回國了。在一家國有中型軟體開發企業的攤位上,他和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聊了許久,在問到期望的薪資時,他希望「1萬到1.5萬元左右。」對方表示,這基本符合公司的薪資狀況,如果簡歷通過後,將再開展線上考試。
  • 佔地435 畝,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開工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醫學院黨委書記範先群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爭創一流;真抓實幹,務期必成;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的精神,以浦東校區建設為新起點,「堅定貫徹世界一流醫學院目標定位、努力培養一流醫學人才、努力造就一流師資隊伍、持續產出一流創新成果」,主動融入上海教育、科研、衛生健康等重要戰略部署,緊密對接科創中心和張江科學城等重要戰略規劃,推動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前沿性的科學研究、高水平的臨床服務
  • 上海交大醫學院將建浦東校區,打造浦東醫學高地
    浦東新校區有一個「中央活動區」。一期建設包含醫學科研集群、實驗動物中心、生命科學館的科研建築群和包含學術交流中心、第二食堂、教工活動中心的國際交流書院;二期建設定位為科研學術區,與城市道路隔何相對,開放互動。此外校園最中心還將有29858平方的一組多層合院式建築群,以行政樓、醫學大講堂、信息中心、AI醫學中心、博物檔案館等公共功能建築圍合。
  • 三十年,浦東勇當創新發展先行者
    上海光源建成開放以來,圍繞科學前沿、國家重大需求與產業核心問題,為用戶提供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大科學研究平臺,原本無法做或需要出國排隊做的分析工作,在「家門口」就能完成。利用上海光源,在生命科學、凝聚態物理、能源與環境科學等學科前沿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不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優化創新生態。「張江人工智慧島解了我們燃眉之急。」
  • 「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專題之一」萬億浦東
    浦東大量外資的引進,優化了上海產業布局,提升了城市綜合功能,推動上海從傳統工業城市向經濟中心城市升級。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浦東新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34億元,增長7%,高於全市1個百分點。
  • 高新技術人才、企業頻頻落地 兩江新區成為全球創新創業創造焦點
    為了聚攏人才,兩江新區「火力全開」,引高端人才,紛至沓來。6月5日,一場面向全球的「雲引才」活動,為兩江新區在線直播吸引來551.7萬人關注,活動結束半小時,就收到簡歷近3萬份。這些簡歷裡,本科以上學歷的超90%,其中碩士學歷超20%,博士學歷人才近200人。在工作經驗方面,3年以上工作經驗人才超70%,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達30%。
  • 當好國際「店小二」 打響「上海服務」浦東品牌
    2018年,浦東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300家,佔上海市1/3,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行業已在浦東形成產業集聚優勢,這些均是科創板後備企業扎堆的領域。而根據國家外國專家局的統計,目前在滬工作的外國人數量為21.5萬,佔全國的23.7%,居全國首位,有55名外國專家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如何服務好在這座卓越全球城市的國際人才,成為上海政府的一大重任。而敢為人先的浦東新區專門設立了一個「國際人才港」,全方位為國際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 這也是浦東新區率先改革突破實現的中國首創。
  • 上海人均收入「最高」地方是哪?不是浦東新區,你知道是哪嗎?
    如今的上海早已脫胎換骨,變成一座現代魔都,成為無數年輕人嚮往的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意味著上海需要更多的人才和企業,想賺錢的也都擠破了腦袋要在上海立足,那你知道上海人均收入最高的地方在哪?可能很多人會回答說浦東新區,確實,浦東新區的發展程度在整個上海看來也是非常可觀的,gdp值甚至可以超過某些城市和省份,但要說上海人均收入最高的地方,還真不是浦東新區,而是古北新區。那這是為什麼呢?
  • 上海浦東新區「花式」助力企業復工
    (抗擊新冠肺炎)上海浦東新區「花式」助力企業復工中新社上海3月19日電 (李姝徵 鬱玫)疫情當前,上海浦東「花式」助力企業復工。記者19日從浦東新區官方了解到,截至當日,浦東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99.5%,「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全部復工。與此同時,浦東新區所有的產業投資項目均已復工。今年1-2月,浦東新區實現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5.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
  • 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關於制定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關於制定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1月30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浦東新區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盛大開工
    他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爭創一流;真抓實幹,務期必成;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的精神,以浦東校區建設為新起點,切實落實李強書記調研醫學院時作出的重要指示,「堅定貫徹世界一流醫學院目標定位、努力培養一流醫學人才、努力造就一流師資隊伍、持續產出一流創新成果」,主動融入上海教育、科研、衛生健康等重要戰略部署,緊密對接科創中心和張江科學城等重要戰略規劃,推動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前沿性的科學研究、高水平的臨床服務,開創新時代的新局面
  • 歷經百餘年,上海交大醫學院從浦西延伸到浦東!拓展到張江科學城...
    11月2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工程在浦東新區天雄路開工。歷經百餘年的上海交大醫學院拉開了從浦西延伸到浦東,從黃浦盧灣拓展到張江科學城,從新天地融入到國際醫學園區的序幕。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頗為感慨地說:「站在新起點,揚帆新徵程,交大醫學院將加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醫學院。
  • 雲天勵飛作為人工智慧重點項目籤約落地上海浦東
    7月11日,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發布會在張江人工智慧館召開,上海雲天勵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雲天勵飛」)作為人工智慧重點項目,在發布會上簽約落地浦東,正式入駐張江高科技園區(簡稱「張江園區」)人工智慧島。
  • 上海浦東新區召開第四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
    (攝影 黃日閱)   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29日電(李姝徵 鬱玫)中國共產黨上海市浦東新區第四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
  • 上海浦東法律援助25年走出不凡路
    應援盡援讓百姓盡享公平正義上海浦東法律援助25年走出不凡路□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餘東明 黃浩棟近日,法律援助律師馬斯祺和俞鈞作為首批「體驗官」,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法律援助中心遠程視頻會見了身在看守所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