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經濟示範區是合肥市重大建設項目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科技研發、總部經濟、文化旅遊等產業,建設世界級集成電路產業研發基地,將成為生態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文化特色鮮明的特色小鎮,使之成為合肥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標杆,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的新亮點,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的新典範。
作為助推合肥城市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平臺、帶動安徽省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攜手長三角、融入國際的空中門戶,合肥空港的發展可謂高起點高標準!
產業投資如火如荼
5月8日上午,全省第五批貫徹「六穩」暨合肥經開區重大項目·空港國際小鎮集中開工動員大會,在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舉行。集中開工項目共107個,涵蓋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快速消費品、人工智慧、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總投資1126億元。
這些項目起點定位高、科技含量足、輻射帶動強,將為合肥創新轉型升級注入強大新動能。值得注意的是,產業類項目中,包括東華軟體總部基地、蔚來汽車中國總部、華東科技存儲器封測、日本荏原精密真空泵、合肥生命科技園胰島素類似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55個,總投資775億元,佔產業類項目投資額的92%。
此外,集中開工工程類項目44個,總投資288億元,今年計劃完成投資80億元。在該批項目中,空港國際小鎮、新橋機場機坪改擴建、高劉安置點三四期、合肥空港醫院等空港建設項目23個,總投資236億元,重大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佔投資額的82%。 所有項目都秉承基礎設施優先、生態環境優先、群眾利益優先理念,將推動空港示範區建設發展全面提速。
合肥第三座大學城落戶空港
作為人才導入的絕佳途徑,合肥的第三座大學城,新橋產業園大學城正式落戶空港,目前已經有合肥信息技術學院、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世傑電腦學院、萬博科技職業學院等相繼入駐,兩所大學今年即將開學。未來將有數萬名的大學生將陸續入住。
大學城是新區發展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因為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聚集大量穩定人群。隨之而來,便是區域配套、經濟、產業全面崛起。
空港義務教育資源集中爆發
要想留住產業,首先要留住人,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產業、交通等一系列的引進,目前的空港在義務教育階段也是堪稱異軍突起,168、50中等合肥優質教育資源全來了!
五十中西校高劉分校今年已投入使用,佔地面積74畝,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設置45個班級,可容納學生2250人,兩幢學生公寓可容納500多名學生寄宿。
168新橋小學和中學都已開學。168新橋中學由「合肥一六八中學」全面託管,佔地67畝,寄宿制36班中學,主要包括宿舍樓、風雨操場、運動場、教學樓、報告廳、綜合實驗樓等,建築面積54162平米。
此外,合肥八中和清華附中分校落地空港也在推進中。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的不斷落地,受益的將是空港的每一位居民。
全國第五座「未來科技城」
在戰略定位上,空港還是合肥市「1331」城市發展空間布局,重點打造的3個產業新城之一,同時也是合肥申報國家級濱湖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劃入濱湖新區核心啟動區。繼北京、天津、武漢、杭州之後,合肥計劃打造全國第五座「未來科技城」,創新發展核心區就包括空港經濟示範區。
骨幹路網加快建設
日前,合肥經開區推進空港國際小鎮骨幹路網工程正加快建設,焦湖路、施水路等5條城市主幹路及次幹路均已完成概算批覆,總投資近14億元,總長度超11公裡。寶教寺路和王橋路道路工程已掛網招標,計劃開建。骨幹路網系列工程建成後,將極大改善園區交通環境。
交通方面未來四通八達,且呈現空中到地下立體交通網絡。規劃有橫縱交錯的高速、幹道、鐵路、地鐵網,其中鐵路線路為合六城際鐵路,地鐵S1線。交通路網東至合肥北城,南至合肥主城區,西至六安,北接壽縣、長豐。除此之外,還規劃有與機場高速交叉的雲軌——機場支線。同時,還將發展中運量的快速公交B1~B4線。規劃目標是,實現機場與主城區的一次換乘到達。
空港新城橫空出世
空港區域不斷有新消息傳來,最近以空港小鎮為中心的空港新城橫空出世,涉及土地布局、產業分布等。合肥空港新城目前規劃已確定,將以「碧波綠島,江淮智腦」為核心理念,打造包括智造為主體的中德合作產業園區、水清岸綠的生態休閒環境,以及完善社區和高端商務配套的國際小鎮等。
空港新城空間布局形成「新城+新鎮+新村」三級城鄉聚落體系。包括一個空港新城、兩個新型城鎮、23個新村社區。形成一港兩翼、兩鎮四區、環港一體的空間發展布局。
一港指新橋空港,兩翼指空港東西兩翼產業新城;兩鎮指劉崗、吳山鎮區;四區指圍繞空港新城的南淝河源頭保護區、江淮運河產業發展預留區、北部生態農業發展區、南部臨空特色農業區。以空港作為促進空港新城發展的核心,形成環港地區的多領域、多圈層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