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牽手螞蟻集團,曾毓群要講什麼故事?

2021-01-12 騰訊網

《撩車》是創業邦旗下的汽車欄目,我們將以全新的內容形式,帶你「撩」動全球汽車產業的新機會。

作者| 王賀

編輯 | 大溼兄

動力電池領域,價值創造型公司為王。

11月2日,「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股價大漲,截至收盤,寧德時代股價上漲12.97元,漲幅達5.25%,目前總市值已達到6060億元,約等於1.27個創業板市值第二的邁瑞醫療,約等於1.35個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二的比亞迪。

市值爆棚,也讓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曾毓群在內的眾多寧德時代高管身價隨之飆升。

在近日發布的《2020胡潤百富榜》上,曾毓群以1200億元財富與李書福並列汽車行業第一,榜單上8位與寧德時代關聯的富豪累計財富總額高達2350億元,與上汽集團的市值相當。

然而,在市值爆棚與財富飆升背後,寧德時代的業績卻出現了下滑。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雙降,負債總額繼續上升。

此消彼長,老對手LG化學三季度銷售總額與營業利潤均創下了單季最高紀錄的。未來,寧德時代仍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內憂未除

外患先至

翻開寧德時代與LG化學的發家史,互為最大競爭對手的兩者,更像是一直扭打在一起的物理「尖子生」與化學「學霸」。對寧德時代來說,與LG化學的競爭既是壓力也是挑戰。

1999年的秋天,曾毓群與新科高管陳棠華和梁少康等人一起組建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簡稱ATL)在香港註冊成立。

ATL公司的定位,就是要做尺寸靈活的聚合物軟包電池。此後,曾毓群購買了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聚合物鋰電池專利授權。通過改進手機軟包電池鼓脹的技術難題,在2000年之後的國產手機產業發展大潮中,ATL的電芯的出貨量達到了100萬枚,成功脫穎而出。

2011年底,曾毓群將ATL的汽車動力部門剝離出來,在寧德成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專注於電動汽車、儲能鋰離子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

無獨有偶,作為全球電池產業中唯一一家基於化學業務的公司,LG化學也是在2011年進入動力電池行業,2011年,公司第一個動力電池工廠——韓國梧倉建成並投產。

此後,LG化學打破了日本企業的包圍圈,進入了惠普筆記本電腦電池供應鏈。在車用鋰電池領域,LG化學相繼獲得了寶馬、沃爾沃等車企的認可。

經過數年高速增長後,中國鋰電池企業的發展腳步在2011年開始放緩,龍頭企業比亞迪收入和銷量雙雙下降。力神和比克的銷量增幅也有所下降,企業競爭力明顯下降。

2015年到2017年,是寧德時代高速發展的三年,卻是LG化學發展放緩的三年。

在成為寶馬集團在大中華地區唯一的電池供應商後,2015年和2016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機量連續排名全球前三。2017年,寧德時代以11.84GWh的裝機量,超越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松下,問鼎全球冠軍。

反觀LG化學,2015年-20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只有1.4GWh、1.6GWh,2017年出貨量4.5GWh,全球排名第5,不到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出貨量的一半。

不過,截至2017年,LG化學已與全球約30家汽車製造商達成供應協議,價值42萬億韓元。美國、歐洲以及中國的客戶數量也在持續增長,為日後的絕地反擊埋下了伏筆。

2019年上半年,憑藉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增長,以及低價接收特斯拉訂單,LG化學以10.5GWh的出貨量逆襲成功,取代寧德時代成為全球動力電池冠軍。

儘管今年8月寧德時代又重新奪回了全球動力電池單月出貨量冠軍,但隨著LG化學今年三季度的業績暴漲,二者的競爭已然進入了「下半場」。

「創業板一哥」的隱憂

財報顯示,LG 化學第三季度銷售額為 3.14 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 1,688 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9.9 億元),銷售額和營業利潤雙雙創下史上新高。

LG 化學表示,能創下史上最佳業績的原因有:歐洲主要客戶推出新款電動汽車,圓筒型電池銷售增加,IT產品供應擴大等等。

據悉,LG化學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圓柱形電池,新電池的能量密度是此前的5倍,功率是此前的6倍。新電池與特斯拉上個月宣布將自產的4680電芯類似,特斯拉表示,其4680電池可以使其電動汽車的續航提升16%。

今年9月,LG 化學曾表示,將分立電池業務,在 10 月 30 日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並獲得批准後,LG 化學將從 12 月 1 日起正式將電池事業劃分出去另設一個新公司,新公司名稱暫定為 「LG ENERGY SLOLUTIONS」(LG 能源解決方案)。

「自去年以來,電池產業鏈相關業務分拆上市概念熱度也日益提升。LG化學分拆電池業務成立獨立公司,獨立上市的機率也很大,但需要時間。」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在接受創業邦記者採訪時表示。

去年6月,在港股上市的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天能動力發布了擬分拆天能電池上市的具體文件,天能電池獲四家投資者入股,其中有兩家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以及資本市場知名的「湧金系」出沒。

去年8月,比亞迪表示,目前公司動力電池業務分拆上市在穩步推進中,預計在2022年前後會把電池整個分拆出去獨立上市。

於清教對邦哥表示,鋰電池行業「巨頭作戰」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LG化學本身電池業務競爭力就較強,分拆電池業務,擴大規模,是『巨頭作戰』競爭環境倒逼。同時,也會對其他頭部企業帶來一定壓力。

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物理「尖子生」與化學「學霸」的競爭仍將持續。新型圓筒電池和「LG ENERGY SLOLUTIONS」將成為寧德時代的主要威脅。

然而,在補貼退坡和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下,寧德時代的業績出現了下滑。

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了4.06%與3.10%。

「寧德時代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下滑,是受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下滑和新冠疫情、補貼退坡等多重影響所致。」於清教告訴邦哥。

儘管受疫情與補貼退坡影響,但寧德時代三季度營收127億元,同比增長0.8%,壓力主要體現在利潤端。

寧德時代三季度毛利率為27.78%,環比下降1.27%。淨利率為12.12%,環比下降0.52%。

當前動力電池領域的激烈競爭,使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已不再高高在上。

儘管利潤承壓,但寧德時代的營運效率卻在提升,溢價能力依舊。

三季度,寧德時代的存貨周轉天數下降至123天,應收帳款周轉天數下降至74天,儘管存貨周轉天數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低於去年同期數據,但整體來講,寧德時代對產業上下遊的溢價能力依然較強。

不過,在保持溢價能力的同時,寧德時代也存在一些隱憂。

「寧德時代產能擴張加速,導致長期投資和短期負債加大。」於清教告訴邦哥。

今年2月,寧德時代定向增發200億元擴產,新增總產能約52GWh。又以100億投資寧德車裡灣鋰電池項目,預計實際產能在32GWh左右。兩個項目共計新增產能84GWh,是目前寧德時代約60GWh產能的1.4倍。

按照寧德時代已公布的規劃,預計在青海西寧、四川宜賓、江蘇溧陽、寧德和德國的全資總產能約200GWh。

此外,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寧德時代的投資、融資項目層出不窮,不斷加快擴張的步伐。

7月17日,寧德時代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此次發行股份數量1.2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197億元,其中高瓴資本認購100億元,成為寧德時代第九大股東。

9月10日,寧德時代還成功發行15億美元高級雙期限固息債券,進一步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助力開拓海外市場。

不斷募資的同時,寧德時代還在大手筆投資。

8月11日,寧德時代宣布以證券投資方式對境內外產業鏈上下遊優質上市企業進行投資,投資總額不超過 190.67 億元。

彼時,包括寧德時代2017年度前5大供應商科達利、格林美在內的9家動力電池相關公司計劃融資240億元,寧德時代的190億元似乎還不夠分。

有行業人士認為,一些前期合作良好的供應商有望獲得優先綁定,寧德時代也藉此進一步穩定供應鏈。

9月14日,寧德時代全額認購先導智能25億定增,寧德時代將持有先導智能7.29%的股份,成為先導智能的第二大股東。

寧德時代通過對產業鏈上下遊優質上市公司進行投資,進一步加強產業鏈合作及協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

數據來源:寧德時代財報

不斷擴張的產能,加上大手筆的融資、投資,使得寧德時代長期和短期借款合計達到11.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81.9億元。應付債券達147.6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5億元。

面對持續增加的負債總額,寧德時代希望通過投資帶動產業鏈上下遊發展,來鞏固自己的護城河。同時,「電池大王」也將觸角伸向了產業鏈上的未知領域,不止於電池。

與螞蟻踏進同一條河流

11月2日,在螞蟻集團公布的科創板上市網下初步配售結果中,赫然出現了寧德時代的名字。

寧德時代出資7.87億元參與了即將上市的螞蟻集團的戰略配售,拿到螞蟻集團約0.037%的股份。螞蟻集團已經公開將寧德時代定義為「與發行人經營業務具有戰略合作關係或長期合作願景的大型企業或其下屬企業」。

今年9月,螞蟻集團聯手寧德時代,以及聯手魚躍醫療、南洋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千方科技和中國華融發起成立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螞蟻集團是大股東,出資40億元,持股50%,寧德時代持股8%。

據了解,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將在車電分離等市場中開展消費金融服務。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創業板一哥」與IT巨頭踏進了同一條河流,意味著二者將在車電分離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當前,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外資電池企業也在加速在華的市場布局,未來,我國動力電池領域或將出現產能過剩的風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曾表示,我國動力電池產能雖已達270—280GWh,但總體產能利用率卻只有30%,高端優質產能供應不足,低端產品產能訂貨不足,出現了結構性產能過剩。

後補貼時代,車電分離既能夠提升動力電池行業產能利用率。也能從商業模式上使動力電池企業有效規避風險。

因此,在一年多之前,寧德時代便已開始著手在各地布局車電分離。

去年4月,寧德時代和科士達共同出資2億元成立儲能業務公司,研發儲能與充電一體化的產品。

今年1月,寧德時代與國網節能公司合資成立了新疆國網時代儲能發展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儲能單元參與的電網調峰。

今年3月,寧德時代與百城新能源合資成立了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認繳2450萬元持股49%,布局智能微網一體化儲充系統。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11月3日,在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要鼓勵「換電」等商業模式創新,車電分離會使消費者購車成本大幅度下降。車電分離後,換電的方式對於電池的安全運行來說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寧德時代布局車電分離領域有三大原因,一是政策利好,順應政策導向,積極布局;二是前瞻布局,降低產品模式風險;三是利益驅動,車電分離比車電一體模式需要更多的電池,市場擴容潛力大。」於清教對邦哥說。

寫在最後

「假如我們不是世界第一,我們沒有存在的價值。」

在過往幾十年的創業歷程中,曾毓群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可能變成無限可能。

攜手螞蟻競逐車電分離的新賽道上,寧德時代是否還能創造更多的故事,待時間佐證。

相關焦點

  • 「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牽手螞蟻集團,曾毓群要講什麼故事 ?
    11月2日,「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股價大漲,截至收盤,寧德時代股價上漲12.97元,漲幅達5.25%,目前總市值已達到6060億元,約等於1.27個創業板市值第二的邁瑞醫療,約等於1.35個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二的比亞迪。市值爆棚,也讓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曾毓群在內的眾多寧德時代高管身價隨之飆升。
  • 創業板「一哥」要換人?邁瑞醫療逼近寧德時代,董事長薪酬超千萬
    來源:市界作者 I 市界 沈淼 編輯 I 朗明 3月5日,創業板中備受關注的邁瑞醫療再次大漲。開盤半小時後漲幅超過5%,股價一度觸及270元/股,再創歷史新高,市值一度超過寧德時代,躍居創業板榜首。最終收盤報價261.22元,漲幅1.64%,總市值回落到3176億,依然在寧德時代之下,相差僅29億。 據公開資料,邁瑞醫療全稱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2018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交易,主營業務醫療保健設備。
  • 身價138億美元,辦公室二幅字洞見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成功智慧
    寧德時代創辦於2011年,僅用六年就坐上全球新能源電池第一供應商的「金交椅」,七年後由以獨角獸身份衝進創業板,如今市值高達3775.05億元,2019年鋰電池儲能項目裝機規模全國第一。當前,交通和能源變革風起雲湧,汽車產業也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福建人曾毓群掌舵的寧德時代仍在把握行業的先發優勢,奮發搏擊,背後又有什麼傳奇故事?
  • 曾毓群,國產「鋼鐵俠」|美國貝爾實驗室|梁少康|電動車|曾毓群|...
    客觀來說,低調、老成持重的閩商曾毓群與張揚、特立獨行的「鋼鐵俠」應該扯不到什麼聯繫。但僅憑「技術狂人」、「全球動力電池冠軍企業掌舵者」兩個名頭,曾毓群就足以擔得起「國產鋼鐵俠」的名號。曾毓群是一個冒險家,他的新能源帝國——寧德時代的成就是源於他的兩次冒險;曾毓群又是一個技術派,對於優良技術的推崇與執著,讓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行業的狂風暴雨中,依然穩坐橋頭。
  • 寧德時代造富:17天,這家PE巨頭浮盈超30億
    市值5000億,上市兩年漲7倍,創業板一哥傳奇創業史從曾經一家默默無聞的電池企業,到市值5000億的巨無霸,寧德時代的發展堪稱傳奇。但是,由於2005年日本TDK集團買下了ATL的100%的股權,按照政策規定,全外資公司不能生產動力電池。所以在2011年底,曾毓群將ATL的汽車動力部門剝離出來,在寧德成立純中資公司CATL,中文名為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電動汽車、儲能鋰離子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
  • 寧德時代:「賭性堅強」這家年輕神秘的雙冠王公司能走多遠?
    有三個故事,描繪了寧德時代和其實控人曾毓群的傳奇:故事1:美團CEO王興曾經講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辦公室中掛著「賭性更堅強」五個大字,到往的客人無一不被其氣魄給震懾住了。賓客好奇問道,福建人不應該掛「愛拼才會贏」麼?曾老闆正色道:光拼是不夠的,那是體力活,賭才是腦力活。
  • 寧德時代申購在即,中一籤或盈利3萬元
    ,成為創業板「新一哥」;6、寧德時代去年淨利38.78億元,位居創業板第二位;7、較此前公開的131億規模,此次募資53.52億,縮水約六成,但仍創下創業板募資紀錄,加上即將問鼎的市值,或成創業板雙料冠軍;8、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9、公司股東給出了多項觸發增持承諾;10、寧德時代到來,一起狂歡的還有A股這些小夥伴
  • 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市值超7000億
    12月21日,創業板史上第一家市值破7000億元公司誕生,它就是寧德時代,兩年暴漲11倍!截至今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上漲12.07%,報325元,總市值7570.79億元。寧德時代盤中股價首次突破300元,市值突破7000億元。
  • 成立六年就做到全球第一,「電池大王」曾毓群這個觀點非常值錢
    當被問及寧德時代能成為黑馬的原因時,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如此回應《中國企業家》。2017年,成立六年的寧德時代超過比亞迪,坐上全球新能源動力電池第一的交椅。2018年6月,寧德時代在創業板上市。截至3月10日,寧德時代總市值超過1800億元。跟公司的龐大體量相比,曾毓群的行事風格堪稱低調。
  • 中法人壽28億元增資獲批 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成第二大股東
    此次增資源於一個月前,11月13日,中法人壽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註冊資本由當前2億元增加至30億元,現有股東鴻商集團參與此次增資,法國國家人壽、北京人濟九鼎兩家老股東不參與此次增資,並擬將所持有的全部股權轉讓給鴻商集團,同時,引入青山控股、寧德時代、貴州貴星三家新股東。
  • 暗諷比亞迪、牽手特斯拉,寧德時代業績說明會透露了啥?
    與特斯拉:供貨不限於磷酸鐵鋰,合作不限於國內 其實,寧德時代與特斯拉之間的供貨協議早已板上釘釘,而現階段對於二者的主要疑問則集中在合作具體的開始時間與合作方式之上。本次說明會中,據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透露:「公司與特斯拉的技術團隊很早就有溝通對接,供貨時間大概是今年的下半年。
  • 濃眉大眼的金龍魚上市,未來的創業板一哥,但意義不大
    本周五,創業板新股金龍魚就將進行新股申購了,想不到濃眉大眼的金龍魚竟然來創業板而不是去主板,還是著實有點小意外。這裡面有什麼事就不糾結了,反正對你我小散來說也不重要。
  • 曾毓群,中國汽車首富
    在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連續3年奪得中國汽車首富之後,在2020年這一頭銜被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接過。根據榜單顯示曾毓群以158億美元(1078億人民幣)的身價力壓李書福的150億美元(1023億人民幣),位列福布斯中國汽車富豪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 鋰電龍頭寧德時代市值突破7500億元,首次躋身A股前十
    12-21 19:35:33 來源: 澎湃新聞 舉報   上市兩年半後,國內鋰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1深度|寧德時代「投資局」
    「電池一哥」的投資邏輯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以來,寧德時代對外投資了49家企業,涉及電池及相關研發製造、材料、儲能、技術推廣、投資、自動駕駛、服務和銷售公司等行業。值得注意的是,動力電池系統(包括電芯、模組和電池包)、儲能系統以及鋰電池材料是寧德時代的三大業務版塊。
  • 全球大公司24小時:平安再成滙豐大股東、曾毓群成汽車首富、Zara母...
    那水就深嘍  @只看不說愛誰誰2020:只要錢多且可持續,就能在沼澤地裡打地基,這些成本對平安不算什麼,當年老巴買富國也是同理  2  螞蟻銀行香港正式營業,主打3分鐘開戶和存款寶  9月28日,據媒體報導,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銀行(香港)今日正式開業,將為香港市民提供7x24小時的全天候電子銀行服務。
  • 執天下之牛耳,比亞迪對壘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在動力電池行業的差距,正隨著寧德時代牽手豐田、廣汽等多家主流汽車集團而被逐漸拉大。CTP對壘刀片電池「談和平的前提是你要比對方握著更粗的棒子」。與寧德時代不同,除動力電池業務外,整車和電子零部件製造也是比亞迪重要的創收來源。而弗迪電池的成立,正是比亞迪將動力電池業務重組之後的產物,此前則是以動力電池事業群的形式存在。這也意味著弗迪電池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 寧德時代挑戰中石油,高瓴資本半年淨賺100億
    來源:德林社文|金衛寧德時代又創造了一個歷史。12月21日,寧德時代大漲12%,股價再上一個新臺階,截止收盤,寧德時代股價達到325元,市值達到7571億,位居創業板市值榜首,也是創業板首個市值超7000億的上市公司。
  • 寧德時代:做對了哪些事,才成為今天的鋰電池龍頭?
    作者:投資小哼來源:雪球App一、前身寧德時代的前身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ATL),ATL於1999年正式成立,新科的曾毓群,梁少康、陳棠華是最初的創始人。眼看投資都要灰飛煙滅,曾毓群迎難而上,在嘗試了接近百種的電解液配方之後,解決了難題,做到了電池的商業化,並申請了新的專利。這項技術從此成為了ATL的立身之本。在2001年ATL東莞的廠區建工完畢後,ATL開始了其擴張之路,憑藉低價優質,技術領先的優勢,當年ATL的發貨量就已經超過了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