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的國產跑鞋發展是越來越猛,各種新款硬核跑鞋的推陳出新效率,也是十分快速。
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只是知道國產跑鞋變厲害了,而不知道究竟厲害在哪裡,甚至有人還說國產跑鞋只是樣子貨。所以今天老魏就盤點國產跑鞋的黑科技,看完再也不說國產鞋沒技術了!
因為篇幅有限,所以我只挑3個大家最常見的牌子來舉例。
361°
361°現在最頂尖的技術,就是Qu!kfoam。它本質上是一種二次發泡的EVA,可以叫它IP中底。
ip中底是什麼意思呢?ip就是「injected phylon」,它可以靠透氣孔結構,以及透氣孔中間的氣體,來讓材料本身具有回彈的效果。並且外面包了一層膜,以此阻擋氣體的流失。
聽上去很像氣墊?但實際上它和氣墊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從去年開始,Qu!kfoam就開始被運用到其他款式的產品之中去了。除了國際線以外,我們也看到了其他如籃球鞋、休閒鞋這樣的產品,也用到了該項技術。除此以外,361°也還有無重力鞋舌、中脊玻纖片等其他技術。
安踏
說實話A-flashfoam真的快被講爛掉了,雖然它真的很好用……
現在的A-flashfoam幾乎成了安踏的代名詞了,因為只要說到安踏的中底技術,A-flashfoam永遠是會被提起的一個點。不管是因為A-flashfoam確實很不錯,更重要的原因是……安踏現在也沒別的出色中底材料了……
記得應該是前年,也就是A-flashfoam出來一年後,安踏又弄出了一個閃能科技,也有叫蟲洞科技的。
實際上這是一種結構技術,通過對使用A-flashfoam材料的鞋子的底部結構做出一定的調整,來進一步強化它的吸震能力。
李寧
很多朋友現在還在說李寧雲,其實實際上李寧雲沒什麼講頭,它差不多就是一塊EVA改了個名字。
但是李寧有沒有真傢伙?有的,而且還不少。比如前兩年的Drivefoam和(讀beng,第四聲)Drivefoam可能有些人沒聽過,但是我只要說赤兔4用的中底材料就是它,肯定就有不少人懂了。
Drivefoam其實來頭不小,它和Adidas的boost同屬一源,都是德國巴斯夫公司開發出來的材料。Drivefoam同樣擁有極其軟彈的腳感,和出色的緩震。和boost比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同體積下會更重一些——但是boost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輕的,我還是很期待以後Drivefoam的升級優化。
另一個就是了,搭載了科技最有名的兩款跑鞋,肯定是飛電和天馬,然而……我們接受過專業訓練,絕對不會笑。天馬還好一些,飛電就……
但實事求是地講,絕對是屬於優秀的那茬的,而且無比接近「最優秀」。
以pebax為原材料的,是一款極高性能熱塑性聚合物,它的能量反饋相當高效,而且衰減表現也相當不錯。相比於TPU來說,以pebax為原材料的,性能更優秀。
縱觀目前國產跑鞋的全局,在科技水準這方面即便國產跑鞋還做不到全球巔峰,也能保證自己在第二梯隊立足不倒了。
在眾多國牌之中,毫無疑問李寧對技術的研發是走在了最前方,但是對於前路的摸索和對自己的定位,也是李寧當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畢竟,飛電就是一個非常真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