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舉世矚目、震撼世界,有一個僑親以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菲華各界聯合會會長的身份受邀參加了這次盛典,這個人一定不簡單,他就是戴宏達。
戴宏達,1952年出生於南安碼頭鎮大庭村的一個醫學世家,家中兄弟姐妹10人,他排行第六。戴宏達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擔任班長,他還曾經獲得過南安市中小學生象棋冠軍,可惜後來遇到「文革」而輟學。1973年戴宏達轉道香港,來到菲律賓投靠大哥。他們兄弟從開摩託車零件店起步,到自創菲律賓本土摩託車「摩託星」品牌,一舉奠定了在菲律賓摩託車業界的地位。戴宏達常常以「敢想就要做,愛拼才會贏」激勵自己,在發展摩託車行業的同時,也將他的事業版圖拓展到其他行業。不論是超市、塑料製造、服裝、房地產開發,還是教育、通用機電、交通設施等,他都有投資,事業發展如日中天。
事業有成後,作為菲律賓著名的華裔企業家和社團領袖,曾任中國全國政協海外代表、中國僑聯海外委員、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理事、菲律賓各界聯合會名譽主席、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菲律賓摩託車同業公會永遠名譽理事長等職,長期為促進中菲的合作交流和公益事業發展作出辛勤的努力,家鄉南安也一直是他心中的牽掛。多年來戴宏達積極參與家鄉的社會公益事業。與他的兄弟們在家鄉興建翻修水泥路、小學教學樓、老人會、戴氏祠堂、科技大樓、詩山公園、南安體育館以及南安市老人活動中心等公益項目,捐資超過數千萬元人民幣。200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向戴宏達頒贈「對閩公益事業突出貢獻暨捐資超千萬人民幣金質獎章」;2006年,因公益事業方面的傑出貢獻,戴宏達獲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2007年,被南安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榮譽市民」稱號;2011年獲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公益捐資超2000萬元人民幣金質獎章;2015年,獲頒「首屆世界卓越華人金像獎」、第五屆「中華傑出商業領袖貢獻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戴宏達了解到家鄉交通落後時,他心裡十分著急。當時的南官公路是一條不足10米寬的土路,有一次他特地拿著一把椅子坐在路邊數,一天來往不到50輛車。戴宏達主意已定,毅然與胞兄們成立菲律賓東方實業有限公司,1994年與南安籤約合作,注資1.3億元決心打通南官公路。1995年12月27日,南官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路況差、坡陟多、道路窄的歷史,這是福建省第一條引進外資建設的公路,為福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新思路、新經驗。後來戴宏達和兄弟又投入1億元改造拓寬南洪公路,南官公路的收益幾乎全部投入其中。投資交通設施建設,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在當時是一個十分冒險的決定。但在投入之前戴宏達就已經想通了,萬一資金無法回收,就當作為家鄉建設盡力了。真正是老天有眼,他的真誠付出終於得到好的回報,公路啟用以後的收益,超出他的預期。投資南安道路建設一年後,金融風暴席捲亞洲,東南亞貨幣貶值嚴重,菲律賓也不例外,但由於戴氏兄弟投資大陸交通設施建設,不僅保全資產不貶值,而且由於人民幣增值,使得投資資金迅速增值,等同於獲得了雙層收益。
「沒能上大學」一直是戴宏達心中的遺憾。他很早就有這個想法「將來一定要讓自己的子女上大學。我不光要讓自己的子女上大學,還要讓更多的貧困學子都能上大學。」2001年,戴宏達攜同菲華南安公會的旅菲僑親,與福建師範大學合作,投資興辦了福建省第一所民辦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定址在南安康美鎮,當時廈門拋出了「橄欖枝」,翔安區以免費提供學校用地為條件,邀請他們到翔安大學城辦學,但被戴宏達婉言謝絕了,他說:「在南安辦起一所大學不容易,我的家鄉更需要一所真正的大學。」他還說「辦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更多窮苦、貧困的孩子有書可讀」。經過近二十年的艱辛努力,目前閩南科技學院擁有康美、美林、江北三個校區,在校本科生7000多人,已成為一所具有一流辦學條件、一流師資力量的高就業率民辦學校,2011年至今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均達98%以上,並朝著立足閩南、面向海西、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標邁進。
祝願閩南科技學院董事長戴宏達的事業宏圖大展,他「愛拼才會贏」和愛國愛鄉的精神被家鄉人民永世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