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杭州恆強投資董事長、阿爾法工場高爾夫俱樂部主持人盧立君推薦
當親切的果嶺、熟悉的揮桿動作出現在鏡頭裡,看著主人公們在球場上遭遇我們平常打球時的尷尬或成功,總能引起我們會心一笑。我們對高爾夫電影的定義是描寫發生在球場、表現球手生活的電影。
NO.1《帕特和麥克》1952年
凱薩琳·赫本在片中飾演體育教師帕特,她同時也是勇氣十足的新晉運動員,但她的未婚夫卻一向反對她參加運動。在一次女子高爾夫錦標賽上,因為未婚夫的突然到場,心慌意亂的帕特最後一桿打得極為糟糕,從而失去了冠軍。帕特對此時耿耿於懷,於是她向體育經紀人米基的幫助下,米基決定用盡各種方法把柏特捧為體育皇后,中間自然產生了不少浪漫有趣的情節。
NO.2《那些最偉大的比賽》2005年
故事發生在191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高爾夫球根本就是一項有高度排他性、「高而富」的貴族運動,一位名叫Francis的年輕人,出身於經濟狀況不佳的勞工家庭,在球場擔任球童的他,對於高爾夫球有一種十分特別的熱情,而且還有難能可貴的天賦,可以說是天生的高爾夫球天才。但卻礙於出身,他只能在閒暇時當個業餘高球愛好者,但不服輸的他卻決定改變遊戲規則。
他的天賦加上不斷的努力與嘗試,終於在1913年的高爾夫球比賽中改變了歷史。20歲的Francis帶著一位10歲的小跟班球童緩步上場,挑戰來自英國的高爾夫球世界冠軍Harry,觀眾無不驚異。這場絕世天才與冠軍好手的超級比賽,震撼了高爾夫球界。這是一個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的真實故事,一個有先天天賦加上後天努力的年輕人,從此改寫了歷史。
NO.3《鮑比·瓊斯:天才的一擊》2004年
喜愛高爾夫運動的人相信沒有不知道鮑比·瓊斯的,所以,列舉與高爾夫有關的電影就不可能迴避講述鮑比·瓊斯高爾夫生涯的傳記片。《鮑比?瓊斯:天才的一擊》是高爾夫球的傳奇英雄,這部影片自然也就集中體現了高爾夫這項運動的全部精髓所在:綠色、陽光、尊重、友愛、誠信、平和……然而,更重要的是,一個如此完美的傳奇人物,同樣也是從不完美的暴躁性格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NO.4《球場古惑仔》1996年
其實好萊塢新生代喜劇明星亞當?桑德勒一定是個高爾夫球迷。
在以高爾夫運動為背景的《球場古惑仔》中,亞當桑德勒飾演的男主角名叫"快樂",他脾氣暴躁、好勇鬥狠。雖然一直夢想成為冰上曲棍球選手,但卻因嚴重的暴力傾向而始終被拒之門外。奶奶因繳不起稅金被政府沒收了房屋,為了掙錢贖回祖屋,偶然發現自己有揮桿天賦的快樂不得不走進高爾夫球賽場。儘管他的粗俗、狂暴、不修邊幅與紳士儒雅的高爾夫選手的形象完成不協調,但他卻意外贏得了普通人的喜愛,使觀賽人數和電視收視率都迅速攀升。
NO.5《小小球僮》1980年
如果說《球場古惑仔》是上個世紀90年代高爾夫瘋狂喜劇的代表,那麼《小小球僮》絕對堪稱亞當?桑德勒的前輩,上世紀80年代的瘋狂無釐頭高爾夫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丹尼·諾能的年輕人,為了賺點錢來貼補家用和上大學,到一家高爾夫球俱樂部當球童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卻笑料百出。尤其是由比爾·默瑞飾演的園丁卡爾。這是個有點歇斯底裡的老兵,他聲稱曾與西藏喇嘛打過一年半的交道。
片中,他一直試圖用塑料炸藥來消滅討厭的田鼠。當卡爾為了消滅幾隻小老鼠而親手毀掉了自己的花園時,那種渾然不覺、沾沾自喜的表情更是令人忍俊不禁。難怪這部影片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比爾·默瑞在試戲中即興創作了一連串「灰姑娘」式的故事而被導演哈羅德·雷米斯選入劇組。出名的TyWebb的高爾夫球撞進CarlSpackler搖搖欲墜的房子那場戲在原始腳本裡並不存在。這是導演意識到全片中沒有兩位搞笑巨星切維·切斯和比爾·默瑞同時出現的戲而特意添加的,由三人在吃午飯時合寫。儘管似乎與整個構思無關,但這場戲被廣泛視為全片最搞笑的一段
NO.6《重返榮耀》2000年
看這部高爾夫電影是為了看明星,黑人帥哥威爾?史密斯、好男孩馬特?達蒙、大美女查查理茲·塞隆,還有曾經是好萊塢白馬王子的演員出身的導演羅伯特?雷德福。高爾夫比其他運動都更注重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它的勝利不是戰勝別人,而是靠自己的技術和心理素質,在空曠的地形複雜的原野上,把球打得更遠更準。因此,這是一場心靈與身體溝通的遊戲,它能夠幫助失落的人重回找回自信。於是,講述陷入人生黑暗後如何重新振作的《重返榮耀》,選擇一個天才高爾夫球手作為主人公就再合適不過了。
NO.7《錫杯》1996年
繼《百萬金臂》後主創人員再度合作,把場景轉移到高爾夫球場上。這種事情當然只有在電影裡才會發生,但影片處理得輕鬆自然,如果你是高爾夫愛好者,那就更值得一看了。
明星們打球可沒用替身哦。綽號「錫杯」的高爾夫球好手羅伊開了一所學校,心理學博士莫莉來報名學習。之後他們意識到可以換工:羅伊教莫莉打球,而莫莉可以給羅伊做心理輔導。
在這個過程中,羅伊愛上莫莉,而莫莉現在的男朋友正是羅伊不服氣的競爭對手西姆斯。朋友向羅伊進言:只有在美國公開塞上取勝才能贏得莫莉的好感。但羅伊一上賽場,剛愎自用的毛病又犯了。他不聽勸告,非要選擇一條最困難的路線,冒著被取消比賽資格的危險,在觀眾瘋狂的鼓勵下,打出高爾夫球歷史上難度最大的球。
NO.8《球僮》1953年
迪恩·馬丁扮演一位高爾夫球手,而傑瑞·劉易斯則扮演他的教練兼球童,這對兩人組合參加了一個在Pebble海灘舉行的高爾夫巡迴賽,而他們最終將整個賽事變成了一次喧鬧的旅程。
NO.9《誰是你的球僮》2007年
俱樂部文化往往是一個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位於卡羅萊納州的松樹鄉村高爾夫俱樂部就聚集了這樣一群保守的吝嗇鬼,可他們同時也代表著當地的貴族階層和上流社會。
所以不難想像,當他們看到嘻哈界的流行天王C-Note踮著腳在一大幫人的擁簇下,拿著一整公文箱足夠買下這間俱樂部的鈔票要求成為這裡的會員時,是如何閉著眼睛感慨「世風日下」的……
作為俱樂部的主席,迪克·卡明斯有責任維持會員制度的「清白」,他不顧一切地將C-Note和他的跟班們掃地出門,列為「拒絕往來戶」,原因很簡單,在迪克眼裡,C-Note的黑人身份就是成為新會員的最大禁忌。但是C-Note一定要成功,因為他已故的父親曾是這家俱樂部的球童,但因為後來打破了俱樂部的高爾夫紀錄,於是被解僱了。C-Note此舉是為「報仇」……
NO.10《跟隨太陽》1951年
這同樣是一部頗有爭議的以高爾夫球手為原型的電影。拍攝於上個世紀50年代的《跟隨太陽》講述的是高爾夫球手本?霍根的真實故事。有球迷認為這是關於霍根的最好的電影,也有人說這是一部最糟糕的霍根傳記片,但無論好與壞,都證明這位高球好手的故事是令人著迷的。
這就是高爾夫,是運動也是遊戲,更是人生的舞臺。
阿爾法工場高爾夫俱樂部廣聚資本圈高爾夫球愛好者,切磋球藝,暢談人生。希望加入者,請在後臺留言,標明「申請加入高爾夫俱樂部」,同時留下您的球齡,以及職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