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古蹟】安陽老城民宅發現姜太公廟石碑

2021-02-07 華豫之林

安陽老城民宅發現姜太公廟石碑 

作者:王學忠

 不久前,在安陽老城後衛街6號院(東鄰是姜太公廟)民宅牆內,發現一塊清道光元年(1821年)石碑。碑高1米,寬0.5米,字跡清晰、行文優美,詳細記載了當時修建姜太公廟時的情形。

 石碑上記載的這座姜太公廟,位於安陽老城東南幽靜街巷深處,後衛街6號院與其相鄰。石碑原壘在界牆內,碑文約310餘字,詳細記載了姜太公廟久遠的歷史,及修建時間、地點、緣由:「邑東南隅舊有太公廟,創門何時不可考」,可見在當時這座姜太公廟已是彰德府的歷史文化遺存了,何時、誰人建造已不可知,也許數百年、或上千年。碑文還詳細描述了當時其滄桑景象:「像設俱損,惟剩有殘椽敗瓦飄搖於晨風夕雨間」;也記載了時任安陽縣知事貴泰等人,看在眼裡痛在心上,生髮帶頭捐資修建之念:「貴泰目觀心惻,捐廉倡修」;還記載了修繕完竣後太公廟的布局、規模:「重建大殿三楹,繕葺東西配殿,砌月臺、高門廡、築繚垣,裝飾聖像、勞列配神」,起始和落成時間:「始於嘉慶乙卯之春,落成道光辛巳年夏」,以及盛景:「巍巍峨峨,朱碧焜耀。塵封草鞠之餘,再見丕煥維新之盛」。立碑人為:「彰德營參將長白武凌阿、同知銜知安陽縣事鐵嶺貴泰、彰德營守備粵東吳光烈」;時間是:「大清道光元年歲次辛巳正月中浣穀旦」。

 安陽老城始建於南北朝,距今已有1400餘年,經歷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更迭,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遷,產生和留下了眾多歷史文化古蹟,分布於城內街巷胡同。如果說安陽是一座輝煌璀璨的歷史文化古城,城內那一處處的文化遺存便是一顆顆閃光的珍珠,安陽古城才因之而耀眼奪目。

 位於安陽老城東南隅曾經輝煌的姜太公廟殿宇,如今已在去年的一場暴雨中坍塌了,惟剩一株樹齡兩百餘年、樹圍近3米的老槐樹依舊鬱鬱蒼蒼巍然聳立一旁,和這塊才發現的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那段不應被遺忘的歷史故事和文化遺存。

安陽老城「姜太公廟石碑」碑文

 

       先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故一邑之中,除山川社稷常祀外,凡古來帝臣王佐聖賢忠烈有功德於民者,悉列祀典,有司歲時致祭,匪特成民,而致力於神之謂,亦以隆昭報祀也。邑東南隅舊有太公廟,創門何時遠不可考,世年既久,像設俱損,惟剩有殘椽敗瓦飄搖於晨風夕雨間。貴泰等目觀心惻,捐廉倡修,重建大殿三楹,繕葺東西配殿,砌月臺、高門廡、築繚垣,裝飾聖像,勞列配神。是役也,謀始於嘉慶乙卯之春,落成於道光辛巳夏,巍巍峨峨,朱碧焜耀。塵封草鞠之餘,再見丕煥維新之盛。都人士鹹欣欣色喜。謀勒石垂後,因為記其梗概。至於太公之夾輔周室,勳業經天,允宜享祀千秋,固亦黃童白叟所習聞而共知者,毋庸言之贅已。

      彰德營參將長白武凌阿。

      同知銜知安陽縣事鐵嶺貴泰率合邑文武軍民等同建。

      彰德營守備粵東吳光烈。

      大清道光元年歲次辛巳五月中浣穀旦立石(原碑文為繁體無標點)。

王學忠簡介

       河南省安陽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工農文學》主編。出身貧寒,14歲輟學,15歲當工人,40歲下崗,靠擺地攤謀生。奔波之餘,以詩為槍,記錄生活,反映時代,鞭撻黑暗。發表詩歌上千首,出版著作12部,引起海內外數百位作家、學者的評論與關注,受到以魏巍為代表的老一代著名作家的關懷與推介,被稱為「王學忠詩歌現象」。

     責編:谷鄉 

     本期作者:王學忠

     版式:YHS

     版權聲明:文中配圖來自作者

【華豫之林】微信公眾平臺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點擊關注

■ 微信搜索「華豫之林」點擊關注

■ 長按以下二維碼圖像關注華豫之林公眾號

■ 用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華豫之林公眾號

■ 「華豫之林」長期接受投稿,您的稿件請發送至郵箱616507838@qq.com或通過後臺發送投稿意向。

《華豫之林》文化資訊微信公眾平臺投稿說明及稿酬標準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華豫之林』文化資訊平臺歡迎您的關注

文字述說歷史
點亮在看留言

大千世界 人間萬象

相關焦點

  • 【彰德舊事】安陽老城西華門
    東連縣前街、高閣寺、馬號街,西鄰鼓樓和府城隍廟,凝聚了安陽老城厚重悠遠的歷史記憶。      走在西華門大街上,看著兩旁破爛不堪的老建築,聽著老城人講著那些古老的故事,心中感慨萬分。這些老牆老屋,就像老城歷史年輪,銘記著西華門風花雪月的興衰往事。希望在老城復興改造工作中,留住歷史文存,保留這些特有的文化,特有的風味。留住古城歷史文化的根脈。
  • 安陽老城七十二胡同故事之----姚家胡同
    安陽老城從民國開始,就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說法,一方面印證著安陽老城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也表達著老百姓對這座城市的美好期許。1956年公私合營後,姚家狗皮膏藥更名為「安陽膏藥」。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期間,姚氏家族有些老藥工被批鬥,一些有價值的文物被破壞,如:康熙皇帝手書「太醫正傳」大匾被砸碎,五百多年的老槐樹被伐掉,三百多年的傳承文書被焚燒。1956年,在「姚氏宗黃堂」基礎上,公私合營成立安陽膏藥廠(就是現在後倉街的膏藥廠)1984年更名為河南省安陽商都製藥廠。
  • 彰德美如畫 名人遊老城
    :唐太宗的皇子曾鎮守相州,民國絕世才女林徽因的老公梁思成曾登臨安陽文峰塔,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在安陽老城留下唯一一個珍貴的腳印 ……        古都安陽,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安陽相州窯的發現及出土的瓷器
    公元580年,楊堅將安陽改稱相州。窯以地名,故安陽市發現的隋代瓷窯址,又稱「相州窯」。2、窯址發掘    安陽相州窯是北方早期的一處重要窯扯,經過科學考古發掘的有三次。   第一次為1974年2月,在安陽橋南洹河之濱進行基建工程時發現窯址。河南省博物館、安陽地區文化局聯合進行了清理。窯址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60米,面積達9萬平方米。
  • 【往事安陽】西華門舊事
    安陽老城裡神路街與縣前街之間的西華門街,東連馬號街「老府口兒」,緊鄰明代趙王府內的高閣寺,西臨鼓樓、府城隍廟。2011年西華門街侯青山虎骨藥店舊影西華門街南側有開設於民國初年的姚青山虎骨藥店,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別具一格,是安陽老城彌足珍貴的歷史建築遺存。
  • 安陽有座被鎖的「金鑾殿」,密封一段皇室秘聞 | 豫記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提起安陽,人們都會想到殷墟和甲骨文,可是作為一座千年古都,安陽的地面古建築基本是以明清為主,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 石碑造句和解釋_石碑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出自:統編版一年級下冊-課文1-1、吃水不忘挖井人)石碑參考例句:1、塔銘及塔基、摩崖石碑等文物。2、他將那塊石碑的字拓印到紙上,準備寫一篇研究的文章。3、將心磨成一座石碑含淚讀風月刻下的符號。4、這座廟的建造經過全刻在廟前的石碑上。5、縣政府常以石碑作為兩個鄉鎮交界的地標。6、墓前石碑一通記其生平事跡,四周遍植松柏。7、石碑之內天清氣朗,仿若世外桃源,與碑外風景格格不入。
  • 尋味中國 118 安陽鐘樓夜市
    任何愛好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應該來一趟安陽,百聞不如一見,親眼所見的甲骨文和圖片相比,帶來的感受差別太大了。 在河南省,地級市安陽的存在感不強,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城區面積不算大。雖然是座老城,地下藏品豐富但市內的古蹟存留並不多,城中天寧寺的千年文峰塔還不錯,形制在別處很難見到。
  • 共同珍藏安陽古城的記憶
    和王躍剛一樣,對於不少安陽人來說,安陽古城不僅是兒時的記憶,更是心裡的那份鄉土情懷。  築於明朝洪武初年的安陽古城,有彰顯禮制的方正城池、城渠相依的智慧水系、文峰高閣的秀美風姿、蜿蜒曲折的九府巷陌、古樸典雅的民居建築以及厚重的歷史人文積澱,是安陽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
  • 和平古鎮發現「御茶園」石碑
    近日,在邵武市和平古鎮西北部的坪上村,發現一塊清康熙五十八年間豎立的題額為「龍橋記」的石碑。石碑高約1.5米,上方橫刻「龍橋記」三個楷體大字,整個碑文陰刻300餘楷體繁體字,碑左上角有缺失,字跡清晰可辨。
  • 湖北英山發現神秘石碑,石碑上6字引考古界關注,引起全球關注!
    但歷史的真相併不會因為時間的久遠而遭到埋沒,在湖北英山發現的一個石碑,卻很好的佐證了「活字印刷術」就是我們國家的畢昇發明的,在這個石碑上的6個字,就是最有力的證據,將韓國的謊言徹底擊碎。黃尚文是在一個水溝旁發現這塊石碑的,上面蓋著很多的泥土,乍一看上去並不是那麼的起眼,依稀之間還能看到石碑上面刻的「神主」兩個字,這樣一來讓黃尚文更加好奇這塊石碑的來歷,黃尚文立即用河邊的水清理這塊石碑,打算一探究竟。這塊石碑清理乾淨後,黃尚文看見石碑上面清楚地刻著「神主」「畢昇」這樣的字跡。
  • 安陽古城倉巷街文化繁榮的三個啟示
    在安陽老城,有一條長528米、寬約5米的老街,名叫倉巷街。自2018年7月被確定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後,短短兩年時間,這條老街穿越3000年的時光隧道「復活」,成為全省歷史文化街區文化繁榮的生動樣本。從賞夜景到聽講座大倉門裡講安陽故事7月15日晚7時,倉巷街10號院大倉門內已座無虛席,大型公益講座《韓琦傳》開講。
  • 在臨朐新發現了一個石碑,還與一個井泉有關
    在臨朐新發現了一個石碑,還與一個井泉有關。昨天,與朋友一起前往臨朐縣寺頭鎮的楊家泉村,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帶碑帽的石碑,原先以為這是一個墓碑。石碑旁邊有個柴垛,有文字的一面埋藏在了柴火垛裡,好不容易才弄出一條縫隙,看清楚碑文。原來這是個契碑,說的是附近的地與東面的這個井泉的產權問題。該碑修建於光緒年間,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
  • 突尼西亞發現1800年前刻有拉丁銘文的巨型石碑
    突尼西亞媒體16日報導,突尼西亞文化部15日發表聲明宣布,在莫納斯提爾省巴南地區發現了一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50年—250年的帶有拉丁文銘文的巨型石碑。
  • 河南省安陽美食篇
    安陽,以殷墟聞名於世,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安陽的特色菜品供大家一賞。
  • 中國最「神秘」民宅,已有400年歷史,密室發現數百箱金銀
    我們國家古老的民宅裡,發現了一百箱黃金和白銀,這民房有4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最神秘的民宅。這間民房名叫胡式民房,是一座設計精美、佔地面積巨大的住宅,入戶後,這座宅邸的設計十分精美,內部並不簡單的四合院,據說是一個巨大的連院子的居所,當時住在這裡的是一家胡式家庭,想想那時的人口有多富足。
  • 西藏發現一塊石碑,上面的記載令人吃驚:傳說原來是真的
    想必許多對唐朝歷史有興趣的人都知道,有一名傳說中的人物,曾經以一人之力拿下整個印度,只是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從現實角度來看,以一己之力打敗印度根本不現實,這個人極有可能只是杜撰而來,不過在西藏發現的一塊石碑
  • 【往事安陽】回眸安陽古名亭
    亭呈六角,金黃琉璃瓦攢尖;亭柱為紅漆圓柱,除南北出口處,都有綠色美人靠(條形靠椅)相連。登亭四顧,彌望的是一片翠竹,有幽徑穿越其間;滿破松柏與雜樹,掩映著亭南的陡階與亭北的下山甬道。遊客之中不乏書法愛好者,他們會駐足亭前,矚目匾額上「會盟亭」三個大字,領略名家墨寶的風韻。
  • 「不動聲色」這個成語竟然和安陽老城的他有關?
    An Yang Story與韓琦有關的成/語 /典/ 故韓琦是安陽歷史名人,於北宋中期出將入相如今,這兩句詩仍被安陽百姓當做廳堂楹聯來用。「衣錦晝行」最後,我們就不得不說下「晝錦堂」名稱來歷了。成語「衣錦晝行」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書中記載,項羽攻佔鹹陽後,有人勸他以關中為都,稱霸天下。項羽見秦宮室殘破,有心東歸,便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 河南這座千年古鎮,有1000多年歷史,有「小天津」之稱,就在安陽
    一般說來,江南小城的聲望還是比較高的,畢竟,歷史和地區文化的發展,他們老城的特色也是吸引人的,這座千年古鎮,河南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還有「小天津」,就在安陽!這個老城市的綜合開發能力在很多時候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鎮,從歷史上看,這個老城市就是安陽(派送),在河南滑縣西北的角落,它有1000年的歷史,因此在這個發展的歷史中,老城市綜合開發的潛力是巨大的,甚至在韓國的老城鎮中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