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山裡娃踢出一個全國足球季軍,事情不大,但引發的觸動卻不小:「這才是中國足球的希望」「中國足球的崛起就得靠他們這一代了」「國足好好學習一下」……看著這幫孩子在球場上的驚豔表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國足再一次「躺槍」。
「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與國足當然不能簡單類比,但所蘊含的道理應該有相通之處,值得反思。
圖片來源:新華社
隊員大多來自農村、個子瘦小、皮膚黝黑……在2020年的「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上,湖南石門五小足球隊以驚豔的戰術和技法摘得全國季軍。事實上,石門縣曾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兩年前才宣布脫貧摘帽。
位於湘鄂兩省交界處的石門縣有「湖南屋脊」之稱,各方麵條件與發達地區都存在顯著差距。一支貧困地區的「一窮二白」的足球隊、打折買的便宜球鞋、煤渣跑道……何以能擊敗眾多少兒足球俱樂部、足球學校的隊伍,勇奪全國季軍?一位37歲的D級教練,學費不過是同等條件下大城市的幾分之一,在無「苗」可選、願意踢球的孩子都教的艱苦條件下,究竟是怎樣創造「奇蹟」的?
其實,這樣的「奇蹟」本身並沒有任何秘密可言。一言以蔽之,就是對足球最純粹的熱愛,是生生不息的夢想與日復一日的磨礪。
因為孩子的眼睛裡充滿了對足球的渴望,每次訓練都拼盡全力;他們在場上鬥志頑強、章法有序、配合縝密,一次次上演落後、扳平、再反超的「逆風球」;他們哨聲不止,戰鬥不息,一場比賽中,一記漂亮的射門反超比分後,球員衝向球門,抱起足球飛快奔回場中,將球穩穩放在中線上,沒有因領先而拖延一秒……
專業的態度,赤誠的熱愛和拼搏的精神,這些孩子身上所體現的可貴品質,確實令人深受觸動。如果國足們能像這群孩子一樣心無雜念地踢球,還會屢屢遭受譏笑嗎?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卻殊為不易。
在這群孩子身上,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中國足球的未來。
振興中國足球,需從娃娃抓起,這早已成為共識。基於對開展全民體育的深刻認識,2015年,國務院就出臺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提出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5000多所基礎上,2020年達到兩萬所,2025年達到5萬所,在校生達5000萬人。有媒體甚至驚呼,校園足球發展已經提升至「國策」的高度。
然而,由於諸多原因,校園足球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或者是經費場地的限制,或者是功利觀念的阻礙,歸根結底一句話:缺乏對足球的「真愛」。只要真的愛上足球,其實很多困難都完全可以克服,在這方面,要啥沒啥的石門五小足球隊,堪稱典範。
對於熱愛足球的孩子們而言,為了自己的樂趣,樂在其中,不需要稱讚和褒獎,但這群孩子卻好好給包括國足在內的所有人上了一課:心中懷有最純粹的熱愛,何愁不能創造「奇蹟」?願他們能夠一直這樣心無雜念地踢下去,踢出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來源:求智巷微信公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