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成為瓊瑤女郎後,更是主演了瓊瑤的原著《在水一方》《秋歌》《水雲》《雲河》等,同一類型的文藝片一成為瓊瑤電影中顆最為耀眼奪目的明星。林青霞在銀幕上塑造的美由於和瓊瑤式的戲劇角色彼此呼應,愈發形成一種更具體也更性格化的典範。這一明星和戲型的相應相生所造成的商業成功,在當時也是相當傑出而罕見的。
短短幾年的時間,林青霞就拍攝20多部瓊瑤電影,成了臺灣第一紅星,也成了片酬最高的演員。在長達十餘年的時間裡,林青霞主演的瓊瑤電影讓無數觀眾走進電影院,看著諸如秦漢秦祥林等美男子對著同一個她輪流說著的山盟海誓卻讓人不覺厭倦。
70年代的臺灣影壇,林青霞與林鳳嬌秦漢秦祥林四人在70年代一度成為臺灣影片的主流面貌。曲折卻公式化的情節鋪陳,脫離現實的對白和構圖,在俊男艦女的視覺映樹下,成為銀幕中唯一的一道風景。臺灣70年代,是二林二秦風光無限的晨光。也是林青霞事業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通過瓊瑤的電影,記錄了不加任何修飾、青春盎然、純真自然的林青霞,也成就了林青霞的純情美麗時代。
在整個70年代,林青霞大多扮演飄逸清秀,不食人間煙火的美麗少女。一部部電影的拍攝,林青霞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在不同的角色中成長,在不同的人生經驗中成路在唐難中成長。此時的她己經具備了作為一個優秀演員嫻熟而不露痕跡的表演能為。但是進入80年代,觀眾開始對於瓊瑤式的夢幻電影出現了審美勞,而香港動作諧趣片或是火爆動作片的興起開始佔據了人們的視野。此時年紀漸大的林青霞逐漸轉戰到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改往日的清純,在動作片當中開拓戲路。
初到香港的林青霞在主演了影片《愛殺》和《奪命佳人》後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票房也並不理想,這對於在臺灣大紅大紫的林青霞而言完全是出乎意料之外。但不管現狀如何,林青霞不想再演感情幼稚,大腦簡單的清純美女子了。
直到在1983年,由成龍自導自演的影片《警察故事》中,林青霞扮演的犯罪集團女證人一角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無論是外在形象還是表演風格上與以往都有很大區別的林青霞。80年代的香港,女明星無論是著裝還是髮型都極具誇張性,表演上也敢於冒險。林青霞也不得不在這一環境的逼迫下改變著自己。
然而在這部影片中觀眾關注的可能只是成龍的武打。林青霞充其量也只是一個花瓶的角色,而合格角色並沒有太多施展的地方。與前者塑造的形象相比,視眾更願看到一個清純美麗小鳥依人的林青霞,而不是在男人堆裡東躲西藏缺乏安全感,處處需要人保護的林青霞。
80年代香港武俠片的興起,為林青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而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他們初識林青霞是緣於徐克的電影,尤其是1983年,拍攝的《新蜀山劍俠》。正是因為這部恢弘而有質地的,靈異武俠片的推出使得林青霞在香港影壇紮根立足。隨後在影片《新龍門客棧》中那宛著天人一般的劍俠形象,以及《東方不敗》中反串男角的俊美威武,更是風靡了香江兩岸,從此便開始了林青霞演藝生涯的第二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