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風神輪胎)發布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決議公告,宣布風神輪胎高層人事變動。
風神輪胎高層人事大調整,涉及總經理、副總經理、市場總監、銷售總監、財務總監、運營總監、研發總監、商務總監等重要職位。其中有五位高層管理人員集體辭職。
有人辭職,就有人接任。原倍耐力工業胎亞太區執行長喬博擔任風神輪胎總經理,原倍耐力工業胎亞太區副總經理兼整合專項總監貝奈擔任風神輪胎副總經理,原倍耐力工業胎亞太區財務總監柯文擔任風神輪胎財務總監。
風神輪胎高層管理人員大調整,標誌著中國化工集團(簡稱中國化工)與倍耐力的整合提速。
11月1日,風神輪胎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風神輪胎高層人事變動以後,風神輪胎和倍耐力的整合還在繼續。」
在中國化工收購義大利倍耐力之後,業界人士最關心的問題是:整合後的風神輪胎將變成什麼樣的企業?
-賦予風神輪胎戰略整合重任
2015年3月,中國化工以70億歐元收購義大利輪胎巨頭倍耐力。此後,中國化工以旗下上市公司風神輪胎為其與倍耐力的資產整合平臺,開啟了一系列的資產整合動作。
橡膠輪胎是中國化工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以橡膠輪胎為主導產品的風神輪胎是中國化工戰略部署這盤大棋上的一枚重要棋子。因此,探討風神輪胎在中國化工收購倍耐力後的發展方向,就不得不弄清楚中國化工的輪胎戰略。
中國化工旗下擁有輪胎及橡膠製品等多個生產企業,其中輪胎企業包括中車雙喜輪胎有限公司、青島黃海橡膠股份有限公司、昊華南方桂林橡膠有限責任公司和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各種輪胎等多種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其全鋼子午胎、半鋼子午胎、航空輪胎、巨型工程輪胎合計年生產能力超過1200萬條,居國內同行業前三位。
中國化工有關負責人介紹道:「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將圍繞中國化工總體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央企優勢,重點發展半鋼子午胎,適度發展全鋼子午胎,積極向上遊產業延伸,用3年至5年時間,努力建成『主業突出、特色鮮明、效益顯著、行業一流』的大型橡膠輪胎企業。」
2014年6月20日,風神董事會《關於公司控股股東進一步明確承諾事項的公告》透露: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承諾風神輪胎為中國化工旗下輪胎資產整合平臺,將於2017年12月31日之前向風神輪胎提供把中國化工旗下輪胎資產注入風神輪胎的具體方案。
在中國化工收購倍耐力後,這樣的承諾正在兌現。顯然,中國化工已經把建設大型橡膠輪胎企業的戰略重任託付給風神輪胎了。
-將風神打造為跨國輪胎企業
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化工對旗下輪胎資產的整合方案分為三步:首先,把中國化工內部所有輪胎企業及資產全部劃入中化橡膠,同時收購1~2家區域大型國有輪胎企業,構建一個年產能2000萬條世界級的大型輪胎集團;其次,以風神輪胎為整體上市平臺,吸收合併黃海輪胎或其他正在洽購的輪胎上市公司;最後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將風神輪胎注入中化橡膠,最終實現中國化工集團輪胎資產整體上市。
中國化工收購倍耐力之後,2016年3月21日,風神輪胎與倍耐力確定了重組方案,還涉及了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簡稱中化橡膠)旗下雙喜輪胎、青島黃海、桂林輪胎三家企業。這一重組方案使未來方向更為清晰:風神輪胎將被打造成一家側重於工業胎業務、立足中國、在中國上市並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型國際公司。
2016年4月22日,風神輪胎髮布公告稱,已出資1億元成立全資子公司「焦作風神輪胎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焦作風神),焦作風神將作為雙方的資產整合平臺。
2016年6月30日,風神輪胎擬以現金向中化橡膠購買中車雙喜、青島黃海100%股權;以現金向倍耐力購買倍耐力工業胎10%股權;以現金交易方式向倍耐力出售持有的焦作風神80%股權。
2016年10月9日,風神輪胎完成對中車雙喜、青島黃海100%股權以及倍耐力工業胎10%股權收購,同時向倍耐力轉讓其持有的焦作風神80%股權,焦作風神成為風神輪胎的參股公司。
從整合進展看,中國化工旗下輪胎業務整合正在進行第二步,與此同時,中國化工並未停止收購的步伐。
10月18日,有消息稱:剛剛收購義大利倍耐力的中國化工對韓國某大型輪胎企業很感興趣,已經和這家輪胎企業籤署保密協議,並且選中諮詢集團開始準備正式的輪胎集團報價。
上述資產重組情況引起業界人士警覺。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種種跡象綜合顯露風神輪胎將按照中國化工的輪胎戰略部署變身為一家跨國輪胎公司。」
-國內輪胎企業跨國收購剛起步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也在關注風神輪胎與倍耐力整合的最新進展情況。」
「國內輪胎行業已經有一些企業兼併重組的案例。經過國內兼併重組,國內一些輪胎企業在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需要走出去,進行全球市場定位,逐步實現國際化,這是大勢所趨。」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輪胎研究所所長錢瑞瑾認為國內輪胎企業跨國併購重組才剛剛起步。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評論道:「中國化工在國內輪胎業務發展態勢不錯的時候走出去,收購歐洲大型輪胎企業,可以避開國際貿易壁壘,打破國外市場對中國輪胎企業的封鎖。不過,這樣的收購需要實力,當然,大手筆的收購也存在一定風險。」
那麼,這樣的收購能不能快速壯大中國輪胎企業?錢瑞瑾認為市場運作策略很重要。他進一步指出:「國內輪胎企業收購外國輪胎企業,沒有經驗可以借鑑。跨國併購重組肯定可以做大,但並不一定能夠做強。中國化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需循序漸進。」
「中國輪胎企業收購歐洲輪胎企業,在市場、客戶群、技術等方面可以和歐洲輪胎企業優勢互補。既然是中國企業收購外國輪胎企業,那麼,被收購企業的技術和研發隊伍就必須受中方控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
從收購倍耐力到謀求收購韓國輪胎企業,中國化工對國際輪胎企業頻繁出手,都說明中國化工對其輪胎業務有著不可小覷的野心,正在向全球前五發起進攻。整合完成後的風神輪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工業輪胎生產和銷售企業,也將成為一家大型跨國輪胎公司。(作者:姚福泰編輯:高珂)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