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CPP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有限公司
這是為您推送的第2780篇文章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這句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你肯定知道,在中國古代
有一種特別的職業叫"打更人"
截至目前
「打更人」也存在
他們是中線東線的守夜人
今天
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
「打更人」 的小天地
傍晚,風輕輕地從細雨中吹來,穿過滿是設備的山坡,扑打著小房的窗。雨,順著房簷流下,漸漸滴入黑暗。
跳動的爐火上,鐵盆裡的飯菜被燙得吱吱作響,皮膚黝黑、頭髮稀疏的漢子,不斷地用筷子戳動著飯菜。
端著飯盆蹲在小房門口,凌亂的鬍鬚,大大的眼睛,時不時地張望著遠方的設備。他叫王德春,1997年在管道一公司參加工作,2019年8月份在中俄東線八標段擔任管工一職。他工作勤勤懇懇,為人忠厚老實,大家都習慣叫他春哥。
打更在北方也叫打經,是負責看夜的人,王德春就是中線東線的守夜人之一。
一人、一狗、一房、一山,聽上去好愜意的生活,但卻並不容易,尤其是快到過年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回家團聚,而以前的打更師傅,則因身體不適請假回家過年了。在王德春的申請下,這份打經的差事便落到了他的身上,雖談不上臨危受命,但也的確解決了機組尋人難的問題。
十月的唐山,已經很冷了,吊管機捲起鏈軌板,將坡好的鋼管緩緩吊入組對區。早已在那等候的工人則像手術室內的醫生,有序而又嚴格地準備著,好似一臺精密的手術即將開始。
內焊機有如巨大的蠶寶寶,在王德春的操縱下從長長的管道內鑽出來等待著,王德春滑動的手勢,指揮著管機將另一根鋼管緩緩地套進內焊機上,鋼管微微碰撞發出清脆的迴響。那揮舞的小銅錘敲擊著鋼管,發出有序的信號。內焊機則隨著這信號不斷噴吐著粗氣將焊縫調整至最佳狀態,不多時管子內的「蠶寶寶」(內焊機)便吐出七色光芒的絲線!那光芒閃耀之處,鋼管漸漸融合成了一體。
不遠處一間間蒙古包一樣的焊接棚子起起落落地前行著,遠處火車的汽笛聲,似乎牽動著漢子們思鄉的心,而漸行漸遠。風越來越大,工友們回到了駐地,而王德春則回到了工地上的小房中。
每當夜幕降臨前,小房都會被管機拖動到指定位置。管道修到哪兒、小房就在哪兒,設備停在哪兒、王德春就在哪兒。
一碗熱氣騰騰的速凍餃子、半碗餃子湯、一些山西老陳醋、再咬上一口蒜,一天的艱辛就融化在這湯湯水水裡。
一隻小狗在王德春的腿邊蹭來蹭去,「也給你一個吃,晚上還要靠你呢!」說著他便扔給小狗一個餃子。小狗名叫黑子,是老鄉給的小狗崽兒,他經常用自己的雞蛋和剩飯餵它,如今黑子長大了不少,它成了王德春最得力的助手,每當黑子的警報聲響起,他便提起了燈漸入了黑夜。管道守夜人的夜總是不同的,今天還在山腳下,明天也許就在溪流旁,每一夜,都要面對不同的事物。
又是一年,又添新歲,那漆黑的夜,黑暗好像厚重的墨,抹下無限的相思,一個人、一隻狗、一盞燈,靜靜地,靜靜地融入黑暗……
王德春的手有著神奇的魔力,在他的改造下的坡口機,硬是省去了除鏽這道工序,省去了一個人力,也省去了一臺發電設備。而他發明的內焊機加上遙控器更是在八標段發揮了神奇作用。
在王德春的修繕下,破舊的小房被刷上了白色的新漆,同時小房還被改造成了三個區域,進門處,是框架和塑料布做成的一個保溫棚,水則從房頂上的鐵桶裡流出,這樣就有了一個簡易的淋浴房。
小房的中部是廚房,雖只有轉身的距離,卻也布置得非常合理,一個自製的小鍋爐把熱源都充分地利用上,可以煮一點簡單的飯菜。往裡走便是臥室,臥室的牆壁上,多出了兩個明亮的窗戶,窗戶下一張床,一個桌子,還有小冰箱,小房內更是有自己的電力循環系統,白天發電機給攝像頭供電,同時也給電瓶充了電,晚上則可以依靠電瓶實現照明,小房內還加了厚厚的保溫層,冬天也不會寒冷。
每天小房裡總會有工友前來光顧,冰箱裡凍著各式各樣的飲料,小房帶給工友的不只是一種溫度,還是一種藝術享受。
文圖 | 李鑫金 王德明
原標題:《早安「打工人」,晚安「打更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