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款基於位置的拼圖手遊,一款基於拼圖的社交APP,一組依託移動網際網路的虛擬數據,一張捏在手裡的商品打折卷。虛擬還是現實?手遊還是社交?面對日益成熟的APP市場,「拼啦」怎樣拼出一個未來?虛擬介入,道具收集,遊戲中的社交,生活優惠,遊戲中充滿著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快感!
行業先鋒,產業翹楚
2012年,「拼啦」的誕生為中國遊戲界的「虛擬介入現實」開創了一個先河,它完成了所有人想把遊戲融入平凡日常生活的夢想。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把你的每天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融入到遊戲之中。創始人姜鑫曾效力於ESPNSTAR,經歷了端遊、頁遊時代的他如今又加入了移動遊戲的潮流,他帶領一個18人的小團隊,和三位從事不同行業的同道中人一起創造了這款APP「拼啦」,這個極富想像力的「拼啦」給當下年青人的生活注入了無比新鮮的氧氣。「拼啦」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主打社交遊戲並以地理位置信息為重要突破點,玩家不僅通過社交遊戲獲得愉悅感,同時還能將收集到「碎片」拼接成商品卡,換取禮品,真正實現了用戶與周邊商戶的對接。另外,「拼啦」還通過增強趣味性的方式讓用戶和商戶的體驗更好、粘性更強,比如在圖片的設計上增加了豐富的內容,在玩法上結合了社交APP的特性。隨著玩家數量的增加,商家推廣產品的方式將更加人性和豐富。
很多人都會把「拼啦」和一款Google推出的遊戲《Ingress》做連結,其實二者有本質區別。《Ingress》玩兒的還是遊戲,而「拼啦」玩的是生活。前者的「虛擬侵入現實」的所謂現實並沒有對自身生活點滴真正產生影響。論格局和情懷以及想像力,影響力「拼啦」都更勝一籌。在中國整個遊戲產業中,「拼啦」也是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拼啦」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和其他人發生連鎖反應,觸一發而動全身,只需一個小小碎片,就會讓你和全部周遭人同步感受生活。大家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一場生活的遊戲之中。集齊碎片可以兌換出你生活中所有觸及的東西,結識朋友,美食,優惠……遊戲的體驗變成生活的活色生香,不能說後無來者,絕對是前無古人。
新商業模式的孵化器
「拼啦」在遊戲的同時,開啟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也是在整個行業中劃時代意義的體現。「拼啦」可以說是新商業模式的復興載體。「拼啦」遊戲中很重要的社交元素就是可以將收集到的「碎片」和好友交換,便於兌換更多商品。在遊戲中可以真的拿到實實在在的物質獎勵,比如優酷會員,比如Havaianas人字拖,比如環保電池,比如……等等。這款遊戲是一種收集——等待——收穫的過程,全然吊起了玩家的胃口和刺激了商品的新形式流通。這種區別與傳統模式的遊戲中獲取虛擬能量再去執行任務的福利獎勵,不僅僅是視覺的刺激體驗,更是心臨其境和身臨其境的合一感官體驗。銷售在用戶遊戲時完成。
用戶粘度最大化
做行業APP也一樣,目前行業眾多,根據二八定律,不是所有的APP都可以得到用戶的青睞,安裝數並不能說明一款APP的受歡迎程度,關鍵是用戶粘度。「拼啦」審時度勢,定位於生活服務類平臺,好玩兒中蘊含著生活的實用,這將大大提升用戶的使用率和使用粘度,當用戶達到一定使用慣性後,就會自然形成依賴性。 「拼啦」最大的優勢就是APP製作團隊沒有閉門造車,做出的產品與市場脫軌,所以「拼啦」關注最多的是他的用戶粘度而並非誇大的安裝數。
是亮點也是尷尬
作為一款上市不久的APP,「拼啦」的處境同樣略顯尷尬。模糊的市場定位,全新的軟體玩法,讓新用戶們些無所適從。如果可以在新用戶上手前十分鐘的關鍵時期,設置導航教學,讓玩家不再有面對一張世界地圖不知所措的感覺,「拼啦」會更完美。而進入遊戲後,有會因為遊戲用戶數量儲備不足等問題,導致遊戲趣味性下降不少。 眾所周知,手機遊戲是移動網際網路最為清晰的盈利模式,如何迅速提高用戶數量和在線量在未來將是「拼啦」的一道重要考題。
小結
在這個行業APP井噴之際,「拼啦」將成為對未來行業類APP平臺全面加速APP商業化時代的新生力量,屆時,行業類APP必將廣大的中小企業和普通消費者連結在一起。而「拼啦作為這個新潮流的始作俑者,必定會不斷創新,永做執牛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