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派送大禮包!捐贈稅前抵扣、免徵增值稅……企業最新回應來了!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e公司

勁旅集團總裁魏長仁告訴記者,「虧損結轉」是指繳納所得稅的納稅人在某一納稅年度發生經營虧損,準予在其他納稅年度盈利中抵補的一種稅收優惠。「也就是今年虧損的錢,在未來八年中都可以抵利潤,少交企業所得稅。」

2020年春節前後一場新冠肺炎席捲全國,由於疫情的爆發,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採取封路封城等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餐飲和旅遊業在往年最為熱鬧的春節被迫按下了暫停鍵。雖然不少企業短期困難重重,但來自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越大!

今日,財政部聯合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多個關於抗疫期間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旅遊、餐飲、文化、交通等行業來說這就是及時雨!

政策支持頻出 稅收優惠來了

2月7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公告,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相關企業發展,現就有關稅收政策公告如下:

一、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為擴大產能新購置的相關設備,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二、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可以按月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

本公告所稱增量留抵稅額,是指與2019年12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稅額。

本公告第一條、第二條所稱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名單,由省級及以上發展改革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確定。

三、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

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的具體範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

四、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

困難行業企業,包括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指旅行社及相關服務、遊覽景區管理兩類)四大類,具體判斷標準按照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執行。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須佔收入總額(剔除不徵稅收入和投資收益)的50%以上。

五、對納稅人提供公共運輸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公共運輸運輸服務的具體範圍,按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財稅〔2016〕36號印發)執行。

生活服務、快遞收派服務的具體範圍,按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財稅〔2016〕36號印發)執行。

六、本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截止日期視疫情情況另行公告。

有關捐贈稅收政策公告如下:

一、企業和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現金和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二、企業和個人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捐贈人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開具的捐贈接收函辦理稅前扣除事宜。

三、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或者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無償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免徵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四、國家機關、公益性社會組織和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接受的捐贈,應專項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五、本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截止日期視疫情情況另行公告。

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公告如下:

一、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規定標準取得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政府規定標準包括各級政府規定的補助和獎金標準。

對省級及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對參與疫情防控人員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比照執行。

二、單位發給個人用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藥品、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等實物(不包括現金),不計入工資、薪金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三、本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截止日期視疫情情況另行公告。

此外,財政部還聯合國家發改委公告稱,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相關企業發展,現就免徵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公告如下:

一、對進入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並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相關的防控產品,免徵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費;對進入藥品特別審批程序、治療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的藥品,免徵藥品註冊費。

二、免徵航空公司應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

三、本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截止日期視疫情情況另行公告。

企業回應:利好,可以少交所得稅

在2月7日上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表示,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多地採取了一些管控措施,對交通運輸、生活服務等事關百姓生活的民生行業影響比較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比如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快遞、民航等行業給予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費的優惠,目的是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文件要求,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

按照定義,困難行業企業包括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指旅行社及相關服務、遊覽景區管理兩類)四大類,具體判斷標準按照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執行。同時,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須佔收入總額(剔除不徵稅收入和投資收益)的50%以上。

勁旅集團總裁魏長仁告訴記者,「虧損結轉」是指繳納所得稅的納稅人在某一納稅年度發生經營虧損,準予在其他納稅年度盈利中抵補的一種稅收優惠。「也就是今年虧損的錢,在未來八年中都可以抵利潤,少交企業所得稅。」

據了解,一般而言,企業的稅收包括兩方面,一是在商品、服務銷售時要繳納一定比例的增值稅,這個是在發票開出時就會扣繳的;另一個是企業所得稅,如果企業當年、當季或當月利潤為正,企業還需要按規定,以利潤為基數繳納一定比例的所得稅。

「虧損結轉期限延長相當於給了企業一定的自主權,可以在未來八年中按需分攤虧損,這對於企業增加實際利潤,為公司提供更多的資金保障,增強企業後續發展動力肯定是有好處的。」魏長仁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件中還提到,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為擴大產能新購置的相關設備,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綜合來看,魏長仁認為,應對疫情複雜情況對經濟的打擊和由此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從國家財政政策方面給與企業更多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支持,對應對當下困難和未來更好發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中央層面的政策呵護,地方政府對於餐飲、旅遊等行業的政策支持也紛至沓來,黑龍江表示,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文化旅遊等行業,銀行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類似的政策被多地效仿。遼寧省還提出,對旅遊、住宿、餐飲等受損嚴重行業企業,經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確認,可將疫情影響期間應繳社會保險費徵收期延長至6月底。

《證券時報》旗下專註上市公司新媒體平臺

相關焦點

  • 不同途徑購入農產品增值稅如何抵扣進項
    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這四種情況下企業購入農產品如何抵扣進項稅。 二、從批發零售農產品(蔬菜、鮮活肉蛋)的納稅人手中購入農產品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137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免徵部分鮮活肉蛋產品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75號)兩個文件的規定,從事農產品批發、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蔬菜、部分鮮活肉蛋產品
  • 免稅普通發票可否抵扣?個人抬頭票據可否稅前扣除?稅總給您解答了
    因此,你公司提供的廣告服務不適用生活服務免徵增值稅政策。 3.我公司是客運企業,享受疫情期間提供公共運輸運輸服務免徵增值稅優惠。我公司開出的免稅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客戶是否可以抵扣?
  • 捐贈給紅十字的善款個人100%免徵個稅
    聽說,個人捐款全都可以抵扣個人所得稅?是的。但有個條件,必須是捐贈給紅十字事業等幾種特定事業的捐款,其餘事項均為限額應納稅額的30%予以免徵。的公益捐贈稅收優惠政策,2019年12月30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於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對個人公益捐贈支出稅前扣除各項規則進行明確。在我國(實際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亦如此),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捐贈支出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方可稅前扣除。
  • 縉雲企業疫情防控捐贈支出 可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
    了解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前段時間,我們向浙江省慈善總會和縣紅十字會捐款100萬,很快就接到了稅務局打來的電話,向我們宣傳疫情防控捐贈支出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原來,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9號《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捐贈稅收政策的公告》,企業疫情捐贈可以抵扣企業所得稅 。因此,該企業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縉雲縣稅務局第一時間獲取到全縣參與捐贈的愛心企業名單,主動聯繫了包括浙江天喜廚電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企業,開展政策宣傳,鼓勵公益捐贈和落實捐贈支出稅前全額扣除的優惠政策。
  • 參與疫情捐贈,企業和個人如何抵扣所得稅?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伊始,武漢乃至全國各大醫院紛紛發出物資需求公告,激發了社會各界的公益熱情,企業和個人紛紛慷慨解囊,向抗疫一線捐款捐物。據新華網日發布,截至2020年2月26日24時,中國慈善聯合會統計全國用於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慈善捐贈共計約257億元。
  • ...財政部、稅務總局等一日連出四拳!這類人群免徵個稅,多地幫扶...
    2月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改委等多部門一天連出四拳,發布了多項稅收支持政策,涉及對企業的稅收支持政策、個人所得稅政策、捐贈稅收政策、免徵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疫情發生以來,財政部在資金保障和政策保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 同樣是免稅農產品發票,為什麼有的可以抵扣增值稅,有的不能?
    案例解答案例一我是一家一般納稅人生產型企業,廠區綠化購進一批苗木,取得合作社開具的一份苗木的免稅發票10萬元。提醒:這份免稅發票可以抵扣增值稅。財稅【2017】37號文件規定:(四)納稅人從批發、零售環節購進適用免徵增值稅政策的蔬菜、部分鮮活肉蛋而取得的普通發票,不得作為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的憑證。 2.
  • 取得不徵稅的增值稅普通發票是否可以作為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
    1.取得不徵稅的增值稅普通發票是否可以作為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答: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2018年第28號公告)第十條規定,企業在境內發生的支出項目雖不屬於應稅項目,但按稅務總局規定可以開具發票的,可以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 2020最新稅籌案例再次匯總!不看你一定後悔!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政策有關徵管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 2019 年第 4 號)第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 則》第九條所稱的其他個人,採取一次性收取租金形式出租不動產取得的租金收入,可在對應 的租賃期內平均分攤,分攤後的月租金收入未超過 10 萬元的,免徵增值稅。
  • 4張計程車發票,為啥只有1張能抵扣?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梅松公司的財務人員收到了4張計程車發票,分別是:1、計程車機打發票2、深圳市的區塊鏈電子普通發票,服務名稱為「出租汽車客運服務」3、滴滴開具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解答:這4張發票都是正規的票據,都可以入帳進行稅前扣除,但只有第4張發票可以抵扣進項稅。
  • 滴滴打車票可抵扣增值稅問題明確了,以後這樣...
    文件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規定:文件裡第一小條規定已經明確取得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發票註明稅額即可抵扣,所以說大家放心抵扣增值稅吧。不過大家要注意下面這種情況。
  • 會計頭條:為高鐵員工購買意外保險可以抵扣進項可以稅前扣除嗎?
    問:企業為高鐵乘務員購買的意外保險,所得稅能稅前扣除嗎?增值稅能抵扣進項嗎?答:可以扣除和抵扣進項。企業發生的保險費扣除範圍和標準如下圖所示: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責任保險費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2號)規定,企業參加僱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等責任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準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 @小規模納稅人:能否減免增值稅,對照這幾個問答判斷一下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支持個體工商戶復工復業增值稅政策的公告》(2020年第13號)和《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延長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執行期限的公告》(2020年第24號)規定,自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對湖北省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免徵增值稅;除湖北省外,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徵收率徵收增值稅。
  • 哪些可以抵扣、哪些不能抵扣?
    哪些是可以抵扣的?【政策學習】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自2019年4月1日起,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原適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調整為9%。
  • 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調整 增值稅稅率新政最新比例
    近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以及海關總署聯合發布了關於增值稅改革的消息,從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調整,這對我國企業來說是一件大利好。這項新政策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幫助,增值稅稅率也在下調。  增值稅其實就是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流轉稅,增值稅徵收的範圍有哪些,根據了解到,由原來的營業稅改成了增值稅,現在我國的增值稅的徵收範圍分為兩種,一是交通運輸業,而是現代服務業。
  • 增值稅發票有變化,進項稅能抵扣和不能抵扣的情形匯總
    增值稅進項稅可以抵扣的情形: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從銷售方取得的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從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 中小微企業判定標準出爐!國家正式宣布!免社保!免增值稅!免個稅!
    關於大、中、小、微型企業的劃型標準,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制定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印發),按以下劃型標準對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業進行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