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貸款雖方便快捷吸引人 ,但這往往是騙局的開始,如果一不小心踩入坑中「客服人員」、「審核員」一齊上陣,層層設套!「平臺費」、「保險費」、「保證金」、「解凍費」、「驗證費」一道道手續,連番「轟炸」,當心錢沒貸到,存款也沒了!
詐騙案例
案例一:崔先生在使用手機的時候,有人加其微信,發送貸款的宣傳信息給其,其正好想貸款,便點進去查看,下載APP「京東金條」申請了3萬的貸款後發現未放款,聯繫客服後,對方告訴其銀行卡號填錯,帳戶被凍結,需要匯款解凍,後按照對方要求,從自己的農行卡,分四次匯入對方銀行卡,後發現被騙,損失價值16000元。
案例二:陳先生在微信上收到好友「京東」信息,對方自稱是貸款的並發送了連結(京東金條),陳先生註冊後申請了2萬元的貸款,後提示銀行卡輸入有誤,找客服後讓其下載「如流」聊天APP,在APP上客服以貸款需交保證金為由,陳先生通過網上銀行轉帳給對方5000元、10000元,後意識到被騙,共計損失價值15000元。
簡單概括此詐騙套路
就是先騙你去貸款
再騙你把錢打給他!
網貸中的電信詐騙
一、低門檻誘惑
這類「網貸」,不法分子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真的把錢貸給你,目的就是讓你上鉤,於是打著「無利息」、「高額度」等低門檻貸款條件來進行誘惑。
二、平臺化操作
為了使整個貸款流程看著正規,符合常理,不法分子也會通過製作APP、釣魚網站等來走流程,目的依舊是為了讓受害人信服,心甘情願的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操作。
三、摸底
主要是讓受害人將自己各個正規網貸平臺的額度截圖發給不法分子,不法分子好掌握能在受害人這裡騙到多少錢。
四、交費
不法分子在假貸款平臺上偽造出受害人成功申請到多少貸款額度的界面後,受害人遲遲收不到貸款,反倒被不法分子以交納「手續費」、「保證金」等各類費用為由進行詐騙。
防騙每日電訊提醒:
1、官方客服人員不會通過私人或私下的方式聯繫客戶。警惕以帳戶異常或註銷網絡貸款帳戶名義與消費者私下溝通的行為,謹防詐騙風險,保護個人資金安全。
2、如果您開通及使用借貸產品,只要按時還款,就不會影響到個人徵信,不要輕信徵信異常或修改負面徵信內容。
3、當接到自稱官方工作人員的電話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對於存疑的事項,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向官方客服諮詢。
來源:芝罘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