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偉 靳宇豪
近期,國內武術圈的一場「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的對決,引發熱議。5月17日,在山東淄博桓臺舉行的一場名為「演武堂之十六」的武術比賽中,年近7旬的「渾元形意太極掌門」馬保國在幾乎沒有碰到對手的情況下,被50歲的搏擊業餘愛好者王慶民30秒內KO三次。整個比賽時間總計不過一分鐘,「假傳武」質疑聲起,傳統武術能不能打,再次引發巨大爭議。
此次比武究竟如何發生?幕後還有怎樣的故事?
當日比賽在桓臺紅蓮湖商務大廈舉辦
一場意外的慘敗
這場比賽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強烈的社會反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場比賽進行了網絡直播,在直播火熱的當下這場比賽的觀看人數達到4萬多人。從視頻畫面來看,馬保國身穿一身白色的太極服,而對決的另一方則是穿著一身黑色搏擊服裝樣式的短袖短褲,手上還戴著拳擊手套。這兩個很顯然不是一個「門派」的人,隨著裁判的一聲招呼就這麼打了起來。
開場僅4秒,馬保國就被一拳打倒在地,不過他很快就從地上爬起來,看起來並無大礙。當時大家都以為這是個開場的小意外,比賽繼續進行,馬保國又分別在比賽開始後的第18秒和第30秒兩次被擊倒在地,最後一次被擊倒後,馬保國身體直直地向後砸在地面上,當場失去意識,直接陷入昏迷狀態,比賽也隨之終止。打倒馬保國的王慶民懵了,所有線上線下的看客也都懵了。渾元形意太極「大師」就這麼輕易的倒下了?
桓臺紅蓮湖商務大廈四樓,此次跨界對決的比賽地。5月21日中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這裡進行了探訪。
據當時在場的紅蓮湖賓館的張經理回憶,「當時這場比賽沒有邀請外面的人前來觀看,主要都是參賽選手、裁判還有一些工作人員,聽說馬保國老師專程從上海過來的,個人功夫也十分了得,主辦方安排的是等前面那些選手的比賽比完之後壓軸出場。但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想到是這種情況,沒想到馬老師就這麼躺在地下起不來了,當時都認為是個意外。」
一場精心安排的對決?
兩個本身就互不搭邊的「門派」代表的對決,吊足了人們的胃口,而近七旬高齡的馬保國「意外」倒下,更是獲得廣泛的關注。馬、王對決發生以來引起了廣泛的熱議。外界對於這場比賽產生了濃濃的興趣:「演武堂之十六」這場比賽究竟是什麼來頭?又為何安排兩個功夫套路截然不同的人同臺競技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聯繫到了比賽的主辦方演武堂的負責人王建剛,了解此次賽事舉辦的始末。「我們這次比賽是演武堂之江湖十六,是演武堂之江湖的系列賽。從2015年8月15日在濟南泉城公園開始,到現在已經打了十六站。去年在淄博一站、濟南兩站,其中濟南一站是55歲選手和51歲選手對決,55歲選手獲得了冠軍金腰帶。所以我們這場也有了69歲的選手參賽。本站比賽共有五場對決,馬保國先生和王慶民先生的比賽只是其中的一場。」
而根據演武堂本來的比賽安排,馬保國的對手一開始並不是擅長搏擊的王慶民,而是太極推手大師李賢春。臨時給馬保國更換了對手,也是主辦方意料之外的事情,王建剛談到此事時講到,「比賽前幾天,得知李賢春先生沒法出場後,我們通知了馬保國先生。當時還有幾名選手可以選擇,有兩名70歲左右的,還有這位五十歲的王慶民。結果馬保國先生考慮兩名七十歲的選手不是山東,路途較遠,也因為比較自信,就主動選擇了王慶民先生對陣。我們在確認他的想法後,也同意了。他就是想與條件好於自己的選手對壘,證實一下自己習練的功夫水平。他本人也是想與搏擊選手對壘的。」
武林中人各個都爭強好勝,得知可以與傳說中的功夫大師馬保國對壘,王慶民也爽快接下了這份請戰書,於是有了這場跨界對決。不成想,一場原本以為勢均力敵的較量,變成了一邊倒,馬保國只堅持了不到一分鐘。
對於這個「意外」,王建剛也表示有些意外,「王慶民雖然帶搏擊拳套上場,但是他也是練習中國武術的,應該是對搏擊有所了解和學習,但不是專業的搏擊手。當時想到馬保國先生可能會輸,但是沒想到這樣快。」
桓臺紅蓮湖商務大廈四樓,此次跨界對決的比賽地
一場精心的策劃?
近幾年,傳武與搏擊的跨界對決風靡一時,吸引觀眾無數,在視頻直播興盛的當下,賺足了流量與眼球。然而這樣的跨界,多數都以傳武大師的失敗而告終,引發了外界對傳武以及從業者廣泛的質疑。
一直以來馬保國以渾元形意太極拳的掌門身份活躍在網絡上,並積攢了一定的人氣。這次的馬、王之戰,馬保國迅速失敗,顯得很不光彩,但他比以前更火了。再加上這次比賽的網絡直播,是要付費觀看的。不少人認為這就是一場商業炒作,有網友甚至評論「馬大師看來是缺錢了,挨了三拳把自己的口袋裝滿也值了」。
不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馬、王之戰當值裁判龐皓天處了解到,事實並非如此。「當時這場比賽根本沒有進行宣傳,只是告知了圈內的一些人,據我了解,馬保國沒有出場費,讓我去當裁判也是賽前兩天才通知我,我也沒有收取費用,相當於是去給朋友幫個忙。至於網絡上盛傳的通過直播賺了幾十萬更是不存在,顯示的觀看人數並不是實際付費人數。據我了解,主辦方通過視頻收費,只有七百多塊錢進帳。」
形意拳出身的龐皓天有著豐富的執裁經驗,大大小小的比賽不下幾百場,也遇到過不少奇葩的對決,但為什麼唯獨馬、王之戰火了呢?對此,他有自己的看法,「現在社會上的人太浮躁了,目前正規比賽沒人看,反而是稀奇古怪、博人眼球的比賽能獲得大眾的青睞。對於舉辦比賽的一方來說,怎麼有趣就怎麼辦,最重要的是能獲取流量。就連我自己的抖音帳戶,因為上傳了當時比賽的畫面,從100多粉絲一下子漲到了3000多粉絲。」
主辦方邀請馬保國參賽,本身有藉助馬自帶流量造勢的初衷,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然而由於疫情以及前期宣傳不到位,這場比賽並未如人們預想的那樣火爆,「十年來演武堂開創了山東商業搏擊賽事這個行業,也見證了這個行業。大部分賽事都死掉了,還都死的很慘。都是一個原因——沒有盈利。前幾年有些人因為做比賽傾家蕩產,抵押房屋。這幾年都不做了,偶爾有新人進入,也很快放棄。我們在堅持著,也一直徘徊在盈虧邊緣。我們收費的目的就是想能有點收入支付賽事成本,不要再次虧損,結果還是虧了。」王建剛坦言,「這場比賽我們沒有製造話題,挑戰、謾罵、編故事都沒有,只有正常比賽宣傳,對運動員可能有所側重,但是還是正式比賽範疇,沒有娛樂化。至於比賽後的事,我們就沒法掌控了。」
比賽現場,兩人展開對決。(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場愈演愈烈的爭論
所幸的是,馬保國的身體並無大礙。5月17日深夜,馬保國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向外界報了平安。
然而餘波未了,馬保國的失利,讓中看不中用的傳武,自視過高的「掌門們」,被推向爭議的漩渦。
在馬保國和王慶民的這場對決中。一身太極服裝的馬保國和一身搏擊服裝的王慶民,在觀看這場比賽的人們的潛意識裡,把馬保國列為了傳統武術的代表,而將王慶民看成了現代格鬥術的代表。如此一來,這場比賽的格調就升級成為中國傳統武術和現代格鬥術的一決高下。馬保國輸了,還輸得這麼迅速又徹底,這意味著中華傳統武術在實戰中的敗北。
一直被華夏兒女引以為傲的中華武術輸了,這還了得?
實際上,馬保國的渾元形意太極拳似乎並不能成為中華傳統武術的代表。查閱資料不難發現,中華武術流派眾多,功法紛繁複雜,渾元樁是傳統武術內家拳的代表,形意拳也是中國傳統拳術之一,而太極拳更是大眾所熟知的中華傳統武術的代表。馬保國所擅長的渾元形意太極拳實際上是自成一派,其具體的形式和功效無從考究,更無法成為中華傳統武術的代表。
「我覺得這場比賽不能代表傳統武術,也不能代表搏擊,更多還是目前社會價值的體現,就是搏殺、搏彩、搏出位,怎麼稀奇古怪,怎麼吸引眼球,怎麼讓你有感覺怎麼來。最終的目的是獲取流量,為什麼沒人看了?因為傳統對決太假了。」執法本場比賽的裁判、同時也是習練形意拳、泰拳多年的武林中人龐皓天直言不諱地表示。
在商業與資本的裹挾之中,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競技標準之下,在追名逐利複雜心態的驅動之下,傳武的跨界對決正在變成一幕鬧劇,把所有這一切的根源歸結於傳武花拳繡腿,真的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