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李文博 報導 電網建設,民事最難,「電網建設圈」存有這種共識。民事處理不好,工程步履維艱,「小民事」阻礙「大電網」的現象屢見不鮮。國網安丘市供電公司主動向政府借力破題,爭取共同規劃權、手續協同權、逆向考核權「三項權力」,拔除「釘子」,打造和諧共贏的電網建設生態圈。今年以來累計建設35千伏及以上項目6個,新增容量346兆伏安,新建線路220千米,全部實現「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工期零延誤、結算零差錯」的「四零」目標,打造了電網建設的「安丘樣板」。
科學規劃,電網建設避開「釘子」
現代電網建設規模大,特別是特高壓線路建設路徑長,跨度大,沿途佔地涉及千家萬戶,「釘子」現象成了一個個阻礙電網建設的「攔路虎」。
民事做在前,電網建設不犯難。
「我們把民事難題前置,實行民事風險預控,在項目可研、初設兩個階段就及早發現『釘子』,採取辦法避開『釘子』,從源頭上消除『攔路虎』,施工建設階段就會暢通無阻」。安丘市供電公司總經理高安科說。
為此,該公司積極爭取市政府支持,並加入安丘市城鄉空間規劃委員會,取得了規劃話語權,實現了電網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各類規劃的有序銜接、多規融合,為各類規劃順利落地提供堅強保障。
在可研和初設階段,市政府牽頭,鎮街政府、設計單位、屬地及施工單位對工程進行逐基塔勘查定位,預判施工作業面,重點對佔用大棚、釘子戶等部分爭議塔基進行充分論證優化,對沿線涉及的企業戶主宣傳政策,疑難問題在可研初設階段前置處理,確保後期工程提前開工提前投產的「雙提前」目標。
雲湖-密州-安丘220千伏線路工程進入可研階段後,安丘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冷文清組織13個部門和鎮街政府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線路路徑方案。在踏勘中,發現部分線路橫穿梨園,其中29號塔位於梨園內,需砍伐大量樹木並修建進場路。梨樹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大面積砍伐他們的「搖錢樹」,會遇到很大阻力,並且青苗補償價格格外高,這是一個潛在的「釘子」。為了減少後期民事壓力,經過現場論證,將鐵塔向路邊方向西移35米,在符合各項規劃與電力規範的前提下,保證了東側地塊的完整,更有利於當地項目整體規劃。
「鐵塔移動35米,最大化減少進場道路和施工佔用面積,600多棵梨樹不用砍伐,壓減民事成本20餘萬元。群眾的「搖錢樹」保住了,我們的民事協調壓力小了,建設施工就會格外順利,這是一個皆大歡喜、和諧共贏的良好局面。」安丘市供電公司發展建設部主任張曉鵬說。
據了解,雲湖-密州-安丘220千伏線路工程初設階段,市政府先後3次組織對工程初設方案塔基進行逐基踏勘。對有「釘子」風險的塔基定位進行優化調整,共完成了19處大棚的避讓,現場解決難點問題確定路徑方案,為以後施工建設掃清了障礙,同時該項目成為濰坊市2020年第一個取得路徑協議的工程。
企業協同,手續辦理不碰「釘子」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電網建設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電網建設從項目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建設到投運,涉及國土、規劃、林業、公路、交通等十多個部門和鎮街區的協同配合,建設手續審批標準嚴,辦理時間長。
就拿一座變電站建設來說,要辦理土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項目核准、規劃許可、設計圖審、臨時佔地、消防設計等十多個權證手續,只要一個環節碰到「釘子」,整個工程就無法推進。
為此,安丘市供電公司積極向當地市委、市政府匯報,並促請政府建立電網建設協同機制。安丘市成立由常委副市長任組長,發改局、供電公司負責人任副組長,18個相關部門、14處鎮街負責同志任成員的安丘市電網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前期權證辦理髮揮政府主導作用,各部門全力配合電力許可手續審批。
110千伏許戈變電站辦理土地批件手續期間正值新國土法改革,3月12日,自然資源部下發文件禁止土地批件手續轉審批。面對審批流程改變的複雜形勢,市政府召開3次專題協調會。國土部門與安丘市供電公司密切配合,重新整理資料,調整申報流程,將正在審批的市批口徑材料全部更換為省批口徑材料,10個工作日完成了手續審批,順利取得建設用地批件。同時7天內批准印發了線路規劃許可證,5天內批准印發了臨時用地批覆,最終該工程較裡程碑計劃提前兩個月開工,成為濰坊市2020年第一個新開工建設的輸變電工程。
協同機制的出臺,讓電網建設手續辦理更加專業高效,為項目開工贏得了充足的時間:500千伏官亭~濰坊超高壓線路工程提前2個月開工;220千伏摘月站提前2個月完成消防竣工驗收合格證辦理,成為濰坊首家;220千伏密州-安丘-雲湖線路工程提前2個月取得路徑協議,2020年濰坊第一……去年以來,安丘電網建設囊括「十個第一」,跑出了「安丘速度」。
逆向考核,民事協調拔除「釘子」
隨著國家法制建設不斷深入,社會對資源有效利用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部分鐵塔需佔用民眾農田、大棚、樹木及經濟作物,有些群眾對補償期望值過高,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一戶談不攏,就會造成工程停滯不前。
安丘市供電公司分管基建的副總經理孫敬林說:「民事協調涉及土地、青苗、樹木大棚等補償、線路清障、公路杆塔跨越、房屋拆除等諸多方面,點多面廣,問題複雜,是電網建設最大的攔路虎,單憑供電部門自己協調,即使跑斷腿、磨破嘴,效果仍然不好,地方政府鼎力支持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難題。」
為了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協調作用,有效解決佔地補償進度滯後、施工推進緩慢等問題,本著「誰的屬地、誰負責」的原則,安丘市委修訂《安丘市鎮街區重點工作日常考核指標細則》,率先將涉電民生工作納入鎮街區考核。其中電網規劃建設屬地任務完成率每月2分權重,安丘市供電公司對電網工程路徑選擇、青苗賠償等工作完成情況按時上報考核,考核結果直接與鎮街黨委評價、幹部選拔任用掛鈎。鎮街政府在民事協調中的角色也實現了由被動受理者,變成了主動拔「釘子」的參與者。
項目實施過程中,安丘市供電公司直接與市政府籤訂民事補償協議,逐基杆塔進行佔地評估後,將民事補償款直接撥至財政局,財政局根據民事工作開展進度,給鎮街政府撥付進度款,提高了各鎮街政府電網建設協調的積極性,加快工程建設進度。
110千伏匯智變電站是濰坊市發改委核准的重點項目,計劃於2021年4月份開工。站址選定後,大型機械車需進場詳勘,由於地上附著物及徵地資金尚未到位,同時,工程前期階段周期長,若不及時徵地,會產生二次青賠。為了避免二次賠償,當地黨委政府主動墊資一次性完成佔地補償,降低了成本,為工程順利開工掃清了障礙。
2020年下半年,安丘市供電公司每月對14個鎮街區的屬地協調工作進行了考核評價,「逆向考核」極大提升了鎮街區的工作熱情,為電網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