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原創|張女子育兒: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小時候不和孩子談錢,長大後,孩子可能為錢犯愁,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霍啟剛曾在自己的社交平臺,曬出了自己讓兒女洗車賺零花錢的信息。這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人點讚,也有人疑慮,這麼小就跟孩子談錢好麼?用做家務的方式給孩子錢的方式,真的好麼?什麼樣的方式與孩子談錢才合適呢?
小時候不和孩子談錢,長大後,孩子可能為錢犯愁
我們都知道,郭晶晶霍啟剛可是豪門家庭,身為他們的子女,可以說,即使是什麼事情不做,也不用為自己的生活犯愁的。但正是這樣的豪門家庭,卻依舊會從小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而我們大多數普通家庭,更多的卻是與孩子談人生與理想,這是非常好的,但是卻往往避開了金錢這個話題,對於孩子來說,有什麼需求,父母都是儘量滿足的,雖然家庭並不富裕,卻依舊會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別讓孩子為錢犯愁。但是這樣真的好麼?
事實上,一些時候,如果從小,就避開金錢這個話題,孩子可能會不懂得珍惜,亂花錢,以至於出現了孩子打賞主播數萬、數十萬的舉動,卻沒有一點心痛也不舍,要知道,這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啊!
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金錢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孩子認識和懂得了金錢,知道賺錢的不易,才會珍惜如今的生活,善於花錢,不浪費,如果小時候不懂金錢這事兒,長大了,可能孩子不是花錢如流水,就是需要為金錢而犯愁了。這都不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吧!
如果父母一邊不與孩子談錢,是不想讓孩子染上銅臭,傷害了親子情感,但是另一邊卻又不斷責罵孩子不懂得珍惜,要知道,父母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孩子不知道賺錢的不易,可能會認為金錢是父母變出來的,跟天上掉下來的無異,或者認為父母賺錢是容易的,才會對自己有求必應的。
羅伯特·清崎說:「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有人會替你教。這個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這也是一些人在金錢這事兒上,上當受騙的根源之一。無疑,從小缺乏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孩子長大後,可能就面臨沒有節制地消費,缺少排序意識、欠缺投資意識、沒有危險意識等問題。在孩子眼中,金錢只是數字遊戲,不懂這賺錢背後的艱辛,因此,當他們長大後,就會經常出現經濟危機,父母忽略的或者不願意交給孩子的,社會可能就會以最為殘酷的方式,來傳遞給孩子。你知道麼?
什麼時候給孩子傳遞金錢觀念才合適呢?
隨著孩子的成長,當孩子對金錢產生疑問或者好奇的時候,其實就是我們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的時機,經過研究表明,4-6歲的孩子,就進入了金錢的敏感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已經對金錢產生了好奇。7-12歲的孩子,就會慢慢形成一定的金錢觀念。
在這個兩個階段,就可以給孩子傳遞正確的金錢觀念了,讓孩子學好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課,金錢教育。這是孩子人生中的必修課,即使父母不跟孩子談錢,將來孩子長大也是會知道的,那個時候,可能就會用無數的挫折與失敗教訓來學習了。
如何讓孩子掌握正確的金錢觀呢?
不要迴避孩子關於金錢的問題
當孩子對金錢有了疑問的時候,父母就需要傳輸基本的金錢知識給孩子,父母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夠獲取的,而是通過辛勤的勞動與汗水,換來的,是血汗錢,因此,每一筆錢,都需要用在實處,用到該用的地方,如果沒有必要的花費,即使是很少的幾毛錢,都是浪費,都是不珍惜父母勞動成果的表現。
因此,對於孩子關於金錢的疑問,我們只有正面回答,直觀地告訴孩子,才能讓他們深有體會,才不至於出現花錢大手大腳,浪費的問題。
最好不要用金錢激勵孩子
孩子的零花錢,不應該與家務捆綁在一起,金錢也最好不要成為孩子激勵的工具,要知道這可能傳遞給孩子一種錯誤的信號。可能孩子會認為自己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
雖然最開始用零花錢來激勵孩子,可以收穫很大的效果,孩子可能變得勤快了,學習也更認真的,還會主動幫父母幹家務活。但是事情過後,可能孩子就會與父母清算勞動所得了。或者當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些事的時候,父母就會問給多少錢,或者給什麼獎勵,獎勵滿意了,孩子才會付出行動。
當孩子的一切行為,都以金錢作為動力的時候,雖然孩子會變得努力,變得更有商業頭腦,但是卻失去了親情,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
雖然需要告訴孩子一些必要的金錢觀念與知識,但是同樣也需要告訴孩子,作為家庭成員,承擔一些家務,是應該的,對父母的愛,父母對子女的愛,這些都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
對於孩子來,誘惑太多,想要的東西也很多,但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並不是喜歡什麼東西,都必須擁有的。要讓孩子學會區分「我想要」和「我需要」。只有當我們需要這個東西的時候,為之花費的金錢,才是理想的消費,而那些只是「我想要」的花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浪費。
父母的錢是有限的,賺錢也是不易的,而自己想要的東西,卻是有很多很多的,猶如一個無底洞,是永遠也填不滿的。只要「我真正需要」的東西,才是我們應該為之付出金錢的,這樣的需求,也是合理的,不是浪費錢,父母花這樣的錢也是心甘情願的。
說句心裡話
在中國,金錢教育就和性教育一樣,是父母避之不及,不願意談起的,但是這對於逐漸成長的孩子來說,卻是無法讓他們不產生好奇的,如果父母不加以正確引導,那麼勢必不可能保證孩子,不會犯錯。
那麼我們為何要等孩子犯錯後,再來後悔,再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呢?為何不提前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讓孩子有了正確的金錢觀,這樣不是能夠更好地防患於未然麼?要知道,防患於未然,永遠要比亡羊補牢要好的很多,因此,早點和孩子談錢吧!對於心思單純的孩子,早點進行金錢教育,將更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金錢觀的。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 作者簡介:張女子育兒,從事育兒工作10餘年,家裡有2個調皮鬼。多平臺帳號同名,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與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留言、轉發、評論哦。你對我的一次微小鼓勵都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