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2020-12-23 求是網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網絡空間不是「世外桃源」。當前,一些網站、社交平臺上的內容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甚至還存在網絡謠言、網絡侵權盜版甚至網絡恐怖主義等違法犯罪行為,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比如,一些網絡彈窗頻頻彈出賭博、暴力等違法信息,很難關閉,令人不堪其擾,影響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再如,一些佔卜術搭上網際網路快車,由線下轉戰線上,逐漸從娛樂走向非法牟利,花式營銷、詐騙等問題時有發生。今年6月,江蘇警方破獲一起以「網上算命」為幌子的詐騙案件,涉案金額5500餘萬元,被騙群眾超萬人。這些問題的出現,要求我們必須將網際網路納入法治軌道,明確網絡行為底線、網絡空間紅線、網絡違法違規高壓線,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的主體是現實的,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與現實社會相互交織、相互影響。誰都希望生活在一個秩序井然、惠風和暢的世界裡,誰都不願網絡空間充斥著謾罵、恐怖、色情和暴力。近日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過去一年裡,我國加強網絡空間新興和重點領域立法,民法典擴大了隱私和個人信息的範圍,對網絡侵權責任等作出規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重要基礎性立法推進順利。目前,我國已出臺關於網際網路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三百多部,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已經有了切實可行的基本依據。此次印發的《綱要》針對網絡空間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從完善網絡法律制度、培育良好的網絡法治意識、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網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為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治網之道,法治為本。網絡空間擴展到哪裡,法治就要覆蓋到哪裡。按照《綱要》要求,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通過立改廢釋並舉等方式,推動現有法律法規延伸適用到網絡空間;堅決依法打擊謠言、淫穢、暴力、迷信、邪教等有害信息在網絡空間傳播蔓延,建立健全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一體化受理處置體系;落實網絡安全責任制,明確管理部門和網信企業的網絡安全責任,依法查處網絡金融犯罪、網絡誹謗、網絡詐騙、網絡色情、攻擊竊密等違法犯罪行為,網絡空間才會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網絡發展才能充滿活力、行穩致遠。(李志勇)

相關焦點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用法治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客戶端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 營造安全清朗網絡空間 鎮江市「淨網2020」半年報成績亮眼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圍繞本地網站、論壇等重點部位,深度開展網上清理整治,嚴打擾亂網絡秩序犯罪,期間偵辦網絡組織考試作弊案件1起,查處各類不履行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的行政案件458起,行政處罰25人;成立鎮江市網絡與信息安全通報中心,依託網絡態勢感知和通報預警平臺,進一步強化各項網絡安防措施,嚴把網際網路安全監管關口;針對網絡犯罪產業化、鏈條化的特點,上半年鎮江公安緊盯網絡涉黑涉惡
  • 懷化「三招」營造自媒體清朗空間
    今年以來,懷化市網信辦出實招嚴查處,全面推進自媒體依法管理、規範管理、綜合治理,營造自媒體清朗空間。摸清家底,分類管理。結合系列專項整治行動,懷化市網信辦基本掌握屬地主要網絡平臺帳號,及時做好帳號分級分類管理。
  • 攜手護網共治,打造清朗網絡空間新生態
    ,積極發動網民參與網絡共建共治共享,12月18日,2020年度江蘇省「攜手護網行共治E空間」網絡文明宣傳活動在常州舉辦。到江蘇省網絡闢謠十大典型案例中的謠言,如果不全力遏制,網絡生態環境就會遭受重創。因此,江蘇省開展「攜手護網行共治E空間」網絡文明宣傳活動,以一錘又一錘的釘釘子精神,打造清朗網絡空間,讓網絡發展更繁盛。  護網共治,需要全體網民參與。對於廣大網民來說,既是網絡的參與者,也是網絡的受益者,更是網絡的維護者。
  • 營造清朗健康網絡空間 百度成立度察察自律委員會
    伴隨網際網路的繁榮發展,內容個性化、表現形式多樣化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尤其是在當下,網絡直播等新業態的爆發式增長,更是進一步創新了網絡傳播模式。但是,網絡直播等網際網路生態在滿足網民生活需求的同時,也持續帶來網絡亂象:有些網際網路平臺運用花樣翻新的手法、誇大其詞宣傳、內容低俗,有些平臺虛構或者篡改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甚至還利用不正當競爭、侵犯用戶隱私權,種種問題,為用戶帶來了惡劣的瀏覽體驗,也違背了社會良好風尚。
  • 我國築牢清朗網絡空間的「誠信基石」
    於2018年上線的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與相關部門、各地平臺、一線專家等協同聯動,發布疫情防控闢謠相關稿件3300多篇,用權威準確信息第一時間阻擊謠言。網絡誠信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基石。近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社交平臺的不斷發展,造謠傳謠、網絡欺詐、信息洩露、網絡暴力等不誠信的行業亂象相伴而生。尤其在今年抗擊疫情過程中,各種違法失信行為給網絡空間治理帶來更多挑戰。
  • 法治日報:法治社會絕不允許「網絡暴力」
    □ 凌鋒在成都最近的疫情中,一名趙姓女士的個人信息被瘋傳,並遭到了一些網民的「網絡暴力」,這其中甚至有不少對其及家人的侮辱之詞,相當刺耳。這些網民如此作為,是因為趙女士確診前的活動軌跡比較廣泛、接觸人員比較多,造成後續監測排查工作更加繁重。
  • 護航2020:從修法到專項治理行動 多方為青少年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從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未保法")專門增設"網絡保護"一章,到六部門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這一年,多方都在為青少年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添磚加瓦。針對未成年人面對的網絡風險,"新未保法"專門增設"網絡保護"一章。其中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  同樣對於社會關注的網絡沉迷、網絡欺凌、網絡色情等問題,"新未保法"中提到,網路遊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 在線教育網課平臺再迎監管 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各地網信部門要緊盯屬地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頁面周邊生態,將彈窗、邊欄、懸浮框、信息流加載等環節納入重點管理範疇,對互動社交版塊加強巡查監看,嚴防網課周邊出現網路遊戲廣告以及色情低俗、暴力血腥等不良圖文信息。
  • 中央發布《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 強調網絡空間絕非法外之地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 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發布藍皮書,中國加快網絡空間法治建設進程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裡,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網絡空間的法律制度,網信執法、網絡司法、網信普法等工作積極推進,網絡生態治理成效顯著。  報告顯示,中國將個人信息保護作為網絡法治的重點,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法規,積極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重要基礎性立法。
  • 王東新代表:淨化網絡環境,打造清朗健康的網絡空間
    5月23日上午,寧夏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王東新表示,要淨化網絡環境,給下一代一個清朗健康的網絡空間。當今世界不僅僅是網際網路時代,更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行各業,已經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 蘇州探索青少年觸網新模式 「一網吳前」連結清朗網絡新力量
    為了讓青少年了解網絡空間的繁蕪,體驗科技創新的力量,今年8月-12月,蘇州市委網信辦「一網吳前」工作室主辦的2020年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系列活動,攜手網絡空間「後浪」探索觸網新模式,通過開展5G+AI智慧行、「雲上賦能」立體課堂、「清朗網絡」進校園等系列活動,與上萬名青少年觸摸前沿科技,共話網絡安全,為清朗網絡空間蓄能接力。
  • 迎十四運 創文明城 共建清朗網絡空間 《西安市網絡生態文明公約...
    迎十四運,創文明城,共建清朗網絡空間。12月16日下午,由中共西安市委網信辦主辦、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承辦、西安發布策劃執行的《西安市網絡生態文明公約》發布會在西安舉行。隨著捲軸輕啟,屏幕點亮,在發布會現場百人見證之下,《西安市網絡生態文明公約》正式發布!
  • 人民日報訪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依法治理網絡空間
    在這一背景下,善用法治手段、法治思維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不僅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也是回應人民群眾期待的應有之義。 結合自身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歷,我認為要更好實現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首先應注重引導群眾合法理性地表達利益訴求,要在工作中對一些錯誤觀念進行糾偏。
  • 網絡直播、自媒體等規範管理要列入法治規劃綱要
    其中,《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 為未成年人打造清朗網絡學習空間
    點擊上方藍字□藺炳正近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的通知》,從加強備案管理、強化日常監管、提升人員素質、注重協同治理等方面,提出加強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措施,保障優質線上教育資源供給,推動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健康有序發展,營造未成年人良好網絡學習環境
  • 未來五年,網絡空間治理怎麼做?這份《綱要》告訴你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綱要》主要從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健全社會領域制度規範、加強權利保護、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等五個方面明確了當前法治社會建設的重點內容,提出了具體舉措。其中,《綱要》為何將「依法治理網絡空間」作為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
  • 網絡直播平臺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專家學者呼籲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
    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達1.75億,未成年網民數量還將持續增長,專家學者認為,應建立精準有效的未成年人身份年齡認證系統,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算法加強手機直播App不良內容監管,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