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危機的全新視角讀《主權債務簡史:金融的結構性權力和國際危機...

2020-12-26 中國金融新聞網

  過去十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重新點燃了人們對金融力量的爭論,也引發了人們開始關注全球化世界中資本主義與民主之間令人擔憂的關係。這些爭論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儘管危機頻發,償還成本高昂,那麼多債臺高築的國家仍然繼續償還國際債務?

  日前,《主權債務簡史:金融的結構性權力和國際危機管理》一書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試圖為上述問題作出新闡釋。該書作者傑羅姆·魯斯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員。在該書中,傑羅姆為讀者們提供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債務危機的全新視角,展示了全球經濟的轉型如何導致國際和國內權力關係的重新配置。

《主權債務簡史:金融的結構性權力和國際危機管理》書影

  深入全面解讀

  該書開篇,傑羅姆即開宗明義地指出其主要研究問題:主權債務之謎。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羅伯特·韋德提到,自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外債危機的發生頻率至少是1914年以前的兩倍,但幾乎沒有任何主權債務違約,而這種違約在19世紀至20世紀30年代幾乎是正常的。如今,這種單方面宣布暫停償還債務的情況極為罕見。即使在2010年至2015年,當時歐元區危機達到戲劇性的高潮,處於違約狀態的世界公共債務總佔比卻降至0.2%的歷史低點。如何解釋大蕭條之後如此高的債務人履約程度?

  這是國際貸款核心的根本性悖論。由於外債利息的支付實際上構成了債務人向債權人的財富轉移,一個陷入困境的、將其大部分稅收用於償還外債而不是吸引新的貸款的債務人,就有了暫停償債的內在動機。如果沒有一個世界性政府或大國能夠訴諸軍事行動來強制債務國履行跨境債務合同,公眾自然就會認為主權債務違約的現象會比現實情況更為普遍。從新古典經濟學視角出發,一個利己主義的政府更是應該在全盤否定債務之前,嘗試儘可能多地積累外國債務。由於理性債權人會相應地拒絕向機會主義債務人提供更多信貸,結果將會是全球資本市場的瓦解——這意味著不應該有外債這種東西。

  基於上述觀點,揭露主權債務之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該書中,作者全面探究了主權債務危機的起源、歷史與應對方式,追蹤三種債務人履約的執行機制隨著時間演變的過程,並說明了它們的有效性在最近幾十年中如何大幅提高。此外,作者對於當代重要的三次主權債務危機(墨西哥、阿根廷、希臘)的案例研究,讓讀者對近期全球資本主義變革和全球金融架構中根深蒂固的債務履約與執行機制有了全新認識。

  簡單來說,為什麼有這麼多債務累累的國家,即使在財政極困難的時期仍繼續償還外債?如何解釋大蕭條之後如此高的債務人履約程度?為什麼金融市場是一個「全球超政府」?通過什麼方式擺脫債務負擔直至解除負擔?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系統科學的研究方法

  充實的內容需要科學的方法來支撐,才能保證其結論的有效性。該書的研究項目建立在定性方法論的基礎上,將比較歷史方法與深入的案例研究、過程跟蹤、結構性權力分析相結合。這種定性框架與研究主權債務和違約問題的經濟學家通常採用的正式理論模型和定量方法相比有一定優勢。

  首先,與建立一個假設的原因和巧合的結果相比,n個小案例研究方法更適合把握社會現實中的複雜因果關係。其次,社會科學的主要方法學家有說服力地指出,從定性方法中獲得的概念有效性通常會產生更可靠、更創新的結果。最後,權力的概念在任何類型的研究中都是出了名的難以操作,尤其是在大樣本研究中,這使得大多數經濟學家完全忽略了這個棘手的問題。但是,對主權債務的研究不得不以某種方式面對權力這個「本質上有爭議的概念」,作者使用的比較歷史方法為其提供了一個機會,使讀者能夠更細緻地理解權力在特定案例和不同結構背景下的運作方式。

  具體而言,該書採用了三種不同的研究方法進行系統研究。第一,比較歷史分析方法。這主要是基於該書的研究項目建立在歷史維度上,對二戰前後的危機進行對比,並對當代三次債務危機案例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歷史維度旨在捕捉全球政治經濟學結構隨時間發生的重要變化,這些變化反過來又對解釋變量(金融的結構性權力)和所關注的結果(主權違約發生率的相對下降)產生重要的影響。當代案例研究旨在揭示解釋變量帶來所關注結果的複雜途徑。

  第二,系統過程分析法。近年來,比較社會科學方法學家越來越認識到將傳統的跨案例比較與系統的案例內分析相結合的必要性。具體而言,在第一章中,作者開發了一張流程圖,代表了經濟學文獻中每一個傳統假設所隱含的因果機制,然後用經驗證據測試了這些因果鏈中的不同時刻,發現聲譽、制裁和制度這三個解釋是不可信的。在第二章、第三章中,作者將溢出成本假設所隱含的因果過程整合到一個強調分配衝突和權力不對稱的關鍵政治經濟框架中,並將其納入金融結構性權力理論。在第四章中,作者概述了假設這種權力運作的三種執行機制以及這些機制可能有效或無效的條件。

  第三,結構性權力分析法。在這個研究項目中,作者試圖以一種更具反思性的方法和理論框架對結構性權力進行分析,包括系統地嘗試確定結構性權力運作的確切機制,以及可能有效或無效的確切機制的抵消機制。

  全新視角

  經濟學界對於主權債務問題的研究並不鮮見。首先發現所謂跨境債務合同執行問題的是經濟學家喬納森·伊頓和馬克·格索維茨,其在1981年發表的一篇開創性論文中稱,政策制定者最終償還本國外債是因為他們關心政府未來能否獲得信貸,並希望維護本國作為「優質債務人」的聲譽。

  後續,有學者提出了制裁(比如訴訟和貿易禁運)對執行債務的作用。還有學者認為,自由民主的機構,尤其是強大的議會、獨立的司法機構以及強大的央行,會迫使行政機關尊重債權人的權力,並令人信服地履行其義務。總體來說,迄今為止,學界未能就主權債務問題得出一致結論。

  該書中,作者試圖從不同視角來研究上述問題,即從政治經濟學視角出發,突出主權債務問題的社會屬性和政治屬性,而不是將其看作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

  作者認為,主權債務償還首先是一個社會問題,因為履行或不履行外國債務償還義務的決定具有重要的再分配影響——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債務國自身內部均是如此;同時主權債務償還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政治問題。

  作者的創新性觀點是:主權債務問題有社會和政治屬性,「金融的結構性權力」發揮了重大作用,最終的結果是「富人獲得貸款,窮人獲得債務」。而就「結構性權力」,作者解釋其為近期的全球政治經濟轉變賦予的私人和官方債權人對其主權債務人的一種特殊權力形式。其目的是通過發展主權債務危機中金融結構性權力的一種動態理論,解釋債務人的抵制和社會及政治結果的變化,從而對這一領域做出貢獻。

  事實上,該書的貢獻不僅限於學術領域。該書描繪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全球金融圖景,展示了過去40多年世界經濟的深刻變革如何賦予私人和官方債權人前所未有的結構性權力,使他們能夠在危機時期施加緊縮措施,並強制借款人不間斷地還本付息,作者認為,這給民主帶來了破壞性的社會後果和深遠影響。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違約——理解全球債務危機的全新視角
    過去十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重新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主題是金融的結構性權力以及當代國際危機管理模式對社會公正和民主的影響。因此,理解這種外部制約因素和內部動機對強制遵守債務約定的作用,是發展有關主權債務和違約理論的基礎。作者提出的核心論點是,近期的全球政治經濟轉變賦予了私人和官方債權人對其主權債務人的一種特殊權力形式,稱之為結構性權力。
  • 為什麼不違約——理解全球債務危機的全新視角|全景讀書會
    過去十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重新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主題是金融的結構性權力以及當代國際危機管理模式對社會公正和民主的影響。 作者提出的核心論點是,近期的全球政治經濟轉變賦予了私人和官方債權人對其主權債務人的一種特殊權力形式,稱之為結構性權力。作者力圖證明,金融的結構性權力最終是如何圍繞一種相當直接的能力——拒絕向債務國的所有經濟行為體(國家、企業和家庭)提供再生產所依賴的短期信貸額度的能力來運轉的。
  • 南財快評:阿根廷主權債務違約會引發國際金融危機嗎?
    歷史上阿根廷已有八次主權債務違約記錄,其中2001年債務違約額度高達950億美元,曾經多次引發過金融危機。為何阿根廷一再爆發主權債務違約事件?當前的主權債務違約事件對國際金融市場可能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和影響?我國從中可以汲取哪些經驗教訓?
  • 讀《自食惡果》,主權債務危機的另類解讀...
    事實證明,這就是對德國人在本次金融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主權債務危機的另類解讀:不幸的危機國家各有各的不幸提起《大空頭》、《說謊者的撲克牌》等書籍,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可以說是耳熟能詳,這幾本書的作者都是麥可.劉易斯,而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自食惡果》,則是他的另外一本饒有趣味的新作。
  • 義大利經濟爛透了,專家憂爆發主權債務危機
    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旅遊業為經濟命脈的南歐國家,讓市場擔心類似前幾年希臘引發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又再現,但相比希臘, 義大利 發生債務危機更令人擔憂,原因是義大利 經濟規模約為希臘10 倍,且義大利擁有世界第三大主權債務市場,專家直言,現在義大利經濟狀況爛透,義大利很可能正朝著另一場主權債務危機邁進
  • 中信建投宏觀:主權債務風險 從黑天鵝到灰犀牛
    主權債務危機是指一國因承擔高額債務出現主權債務違約或者違約概率大幅上升導致國債收益率短期迅速上升的狀態。近半個世紀比較典型的主權債務危機有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國家債務危機、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2001年的阿根廷債務危機、2009年的杜拜債務危機、2009年由希臘引發的歐洲債務危機。
  • 地方債務|成因與貨幣主權基礎——兼與趙燕菁教授商榷
    人民視覺 圖地方政府債務的巨大規模和局部危機,已經引起有關方面和經濟學界的高度關注。日前,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趙燕菁教授在澎湃新聞發表的「地方債務丨危機及化解:以貴州獨山縣為例」一文(以下簡稱「趙文」),對地方債務的成因及解決方式提出了一些別開生面的看法。本文擬對趙文提出一些商榷意見。
  • 貨幣與債務經濟學∣貨幣權力與美元霸權
    除此之外,美元特權還可以為美國帶來其他短期資本和匯兌收益,以及長期商業、金融和政治利益,其中最為突出的莫過於其政策自主性。面對國際收支外部約束,美國具有更多的靈活性,享有更廣的政策空間和自由度。依託美元特權,美國可以持續地、不受約束地積累經常項目赤字和對外債務,導致全球長期失衡。通過這種方式,美國可以從國外進口廉價商品,提高本國居民生活水平。
  • 艾肯格林: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全球債務危機
    當前席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危機前所未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金融資本從這些市場流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兩個月的3倍。今年的匯款額將再減少100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可能會下降85%。全球貿易預計將下降32%,是2009年的3倍。這些都是基於非洲蝗災的背景預測的。金融環境實際上是仍然不成比例的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
  • 陳元:用BOT模式解決發展中國家主權債務問題
    2019年11月17日,亞信金融暨亞信金融智庫國際圓桌會在南寧荔園山莊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開發銀行原董事長、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會長陳元出席會議,並近期國際上出現的"一帶一路"和相關國家債務等熱點話題發表重要講話。
  • 冰島經濟周期和債務危機探討:一個「賭徒」的命運
    二、長期周期探討這裡我們依然通過研究冰島的債務危機來分析長期周期。達裡奧《債務危機》中談到了冰島2008年的金融危機,我們這裡也來進行分析。泡沫階段(2004-2008年):泡沫階段對應冰島經濟衰退時期。
  • 【招商宏觀】當前新興市場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是在上升還是下降...
    可見,俄羅斯、拉美和非洲等新興經濟體的新冠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出現第三輪全球疫情流高峰的可能性,這些經濟體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難道不是在上升嗎?  不同於市場流行觀點,我們認為誘發金融危機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危機的原因簡單說分為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是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 金融危機十周年⑧|危機推手依然故我:評級機構的罪與罰
    十年前,在金融危機的源頭美國,評級機構被質疑為達成有利交易而在評級時放寬了標準,在次貸危機的產生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正如國內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大公國際)董事長關建中所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其實是信用危機,而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正是引發信用危機的關鍵」。
  • 疫苗、美聯儲抑或債務危機 究竟誰才是牛市終結者?
    日前,國際金融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Finance)就發布報告指出,11月當中,「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經歷了史上最大單月資金流入」,股票淨吸引投資398億美元,債券淨吸引投資367億美元。以銅和鐵礦石為代表,一些商品價格也攀升到了近七年的最高點。
  • 景百孚敗局:神秘富豪難解債務危機
    從去年開始,年已半百的景百孚陷入了嚴重的債務和信用危機,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風雨飄搖。 他的生意為何爆雷? 景百孚往事  景百孚1970年出生於山東煙臺,目前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上世紀90年代,景百孚還叫景源,幹的是時髦暴利的IT經銷商生意,與福建的實達集團頗為熟悉。
  • ...向遭受嚴重打擊的低收入國家提供債務減免。即使是在應對危機的...
    美國財長努欽:國際夥伴不應該過早結束關鍵的政策支持。我們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遏制災難和救濟信託基金,向遭受嚴重打擊的低收入國家提供債務減免。即使是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必須保持關注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的核心使命。美方期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迅速恢復雙邊監督任務。
  • 阿根廷經濟周期債務危機探討:通脹問題無解背後的金融自由化弊端
    但近幾年大家聽到了很多阿根廷負面的新聞,特別是諸如「阿根廷比索斷崖式下跌」、「阿根廷金融危機」、「阿根廷債務危機」、「阿根廷股債匯三殺」這種如雷貫耳又有些後怕的新聞標題。這些金融事件直接導致阿根廷通脹問題,2019年阿根廷通脹率達到53.8%,創28年新高,而且是南美國際平均水平的17倍,僅次於委內瑞拉(該國通脹指數是六位數)。
  • 山東西王集團百億債務危機化解內幕
    編者按有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從不因時間流逝而失去力量,卻在沉澱中讓人獲得更深刻的啟迪和思索。2019年10月24日,山東大型民企西王集團發生債券違約,引發百億債務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當地經濟和金融環境、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影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
  • 費雪《繁榮與蕭條》|為何陷入債務危機?
    若不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或許連經濟學家都很少再提及費雪。不過,每當危機爆發時,反而又凸顯出費雪的重要性及歷史地位。如今,全球債務愈加膨脹,重讀費雪的智慧很有必要。 費雪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經濟學家,1867年出生於紐約州,是早期美國公認的最傑出的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