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 09:17 來源:大洋網
參與互動40多家海內外主流媒體齊聚僑都江門訪尋僑鄉記憶,激發濱海活力
10月20日至23日,40多家來自海內外的主流媒體齊聚江門,參加主題為「訪尋僑鄉記憶,激發濱海活力」採訪交流活動。在4天時間裡,記者們將深入江門市蓬江區、新會區、臺山市等地的10多個採風點,深度品鑑江門淵源流長的海洋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濱海旅遊資源,感受僑鄉「藍色經濟」的發展脈搏。行走在五邑大地上,記者們將用鏡頭和筆墨記錄下每個精彩瞬間,全景展現濱海僑鄉「向海而生」的澎湃動力和豐碩成果。
江門海洋歷史文化悠久。其中,臺山上川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位於東西洋航海路線要衝位置,當時經過該島附近的航海路線有六條至九條之多。新會崖門是我國宋元王朝更替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地,歷史資源豐富: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是宋皇朝在廣東建立唯一大型皇帝行宮——崖山行宮所在,崖門古炮臺是廣東省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單體古炮臺。行程中,採風團將深入上川島參訪大洲灣遺址、海絲博物館,了解該島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往來中的重要作用和歷史人文價值,並通過參訪江門海關博物館,了解近代以來江門海洋貿易情況。此外,還將在新會崖門領略宋元海戰的悲壯史詩,深入古井「皇族村」霞路村尋訪趙氏皇族當年的故事。
昨天(21日),記者採訪了廣東臺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該館位於川島鎮大洲村委會新地村新地小學內,展館共三層分四大展廳,展示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博物館以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上川貿易島為對象,以「檣連四海,音達中西」為主題,系統展現上川島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歷史人文價值。序廳《遇見·上川》,以上川的川字造型和海浪造型為裝飾,突出川島濱海地理主題;序廳內採用三維動畫形式播放《遇見·上川》,寓意大航海時代東西方文明在上川島的相遇,展現上川島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節點作用。
第一展廳《江山勝跡》展示內容分四個部分,分別是《東方印跡》《泛海逐濤》《百川匯流》《山水相逢》。通過地幕互動投影、巨幅動畫投影等先進多媒體,介紹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遺蹟以及江門、臺山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展廳《檣連四海》展示內容分四個部分,分別是《相遇上川》《商賈繁會》《海貿遺址》《大洲唱晚》。該廳詳細展示上川島和大洲灣是如何成為中西兩種海洋文明相遇之地的,重點展示大洲灣中葡貿易的起源、發展、商品種類、貨物運銷路線等內容,特別呈現了上川這一中葡「貿易島」的歷史由來、大洲灣遺址的考古現狀和出土文物。
第三展廳《絲路傳教》講述方濟各·沙勿略來東方傳教,客逝上川的歷史事實。
第四展廳《往來古今》為多媒體展廳,主要通過動畫故事片、VR虛擬實境場景、專題紀錄片、小遊戲等多媒體形式進一步闡釋臺山和上川島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歷史文化價值。
作為著名僑鄉,江門擁有豐富華僑文化旅遊資源。本次活動還選取了臺山華僑文化博物館,以及臺山浮月村、橫江村、新會睦洲石板沙村、蓬江區啟明裡歷史街區等「僑味」十足、各具特色的採風點,讓媒體記者領略僑鄉魅力的同時,感受江門美麗鄉村、歷史街區的華麗蛻變。
據介紹,謀劃建設銀湖灣濱海新城,是江門從濱江城市走向濱海城市、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布局。行程中,採風團將實地解銀湖灣濱海新城的規劃建設情況,參訪該片區優質企業——亞太森博(廣東)紙業有限公司,為江門海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據悉,銀湖灣位於大廣海灣先導區,毗鄰港澳,與珠海隔海相望,水陸交通便利,土地資源豐富,區域內正重點謀劃建設粵澳(江門)合作示範區、珠西化工集聚區等臨海臨港重點產業發展平臺。
據悉,每年一度的大型媒體江門交流活動是江門市委宣傳部對外推介的品牌活動,通過媒體視角,展現江門在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領域的發展成果。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黃文生 通訊員:江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