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中國人最熱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一到春節,全國上下都歡天喜地的慶祝新年,但在開心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要知道一些春節的禁忌,以防不小心觸犯了。
初一
正月初一作為新年第一天,禁忌很多,一是忌掃地,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二忌吵嘴,家人之間,鄰裡之間都要避免吵架,免得家庭鄰裡不睦,以祈和氣生財;三忌講倒黴話,免得倒黴晦氣,以祈吉星高照;四忌打碎器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此外,還忌天亮起床、打破東西和撥火。有種說法是天亮起床會出現田土崩垮,打破東西或撥火就會縫衣斷針、鋤地斷鋤。更忌打人罵人,以免把自己的力氣、運氣轉給別人。
初二
大年初二,即農曆一月二日。這一天中國民間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還要在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回娘家各地的風俗也有不同,比如有的地方忌諱女兒女婿在娘家同床共枕;有的地方,禁忌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後刷鍋,等等。
初三
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中國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
這天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初四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這天不宜遠出。有的地方講究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初五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在中國年俗中,過年要把五窮趕走。人們燒鞭炮,到處串門,喜慶氣氛帶旺人氣,趕走牛鬼蛇神,還要拿起掃帚把垃圾清掃出門,意指把髒東西都趕出去,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
初六
農曆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 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有送窮鬼,棄破衣,供煎餅。寄託了中國群眾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這一天,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放鞭炮。
初七
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中國神話。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中國傳統節日。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初八
農曆大年初八,這一天中國民俗老禮兒:大年初八,順星散燈花。順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農曆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初八佔谷,順星節。中國民間傳說這一天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鬥出得最全,是長輩給兒孫認星星的時候。
初九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這一天的傳統民俗,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初十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十一
大年初十一,是正月的第十一天,按照現在人的慣例,從初七開始上班,春節就已經算過完了,但是在古時候,整個正月都是過年,即使在古時候很多人初五或者初六就開始做生意營業了,但是在正月裡尋常人家和官宦人家都是一整月在過年,並且每天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正月初十一,按照過去的習俗叫做「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
十二--十四
過了初十,人們就開始準備慶祝元宵節了。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十五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同時也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
除此以外,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其風俗講究也是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因地而異,但是「團圓、除舊、納福、熱鬧」是永恆不變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