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跑市長」敗選關鍵在於國民黨改革無方|三策智庫

2021-02-09 三策智庫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一場不少人以為勢均力敵或可能逆轉勝的總統大選,竟以對手前所未有的高票和與之史無前例的差距而告終;國民黨繼續在野,依然居國會少數。

如果這個票數是沒有問題的話,自是國民黨又一次大敗。國民黨之所以大敗,有千百個理由,說來說去,國民黨老邁昏庸、改革無方,是一切的緣由。

九合一選舉,韓國瑜旱地拔蔥贏回超級綠都,還氣勢外溢帶動15個縣市獲勝。這場戰爭其實是韓國瑜一個人的戰爭,是他一人敵一黨的戰爭。就算不盡如他所言「一碗滷肉飯,一瓶礦泉水」打出來的天下,也絕對是靠他過人的魅力和爆發力,激發了民眾對蔡英文就職總統三年及民進黨長期地方執政的不滿,所締造的成績。

誰都看得出來,整場選舉,他扛著的是「討厭民進黨」大旗,而不是國民黨大旗。他不僅與中央大員保持距離,也不輕易牽扯其他友軍,僅選擇與新北、臺中合體,甚至明顯避開丁守中,回護柯文哲,可謂步步為營,處處小心,深恐損及形象影響票源。為什麼?自從2016年國民黨大敗以後,真正的最大黨其實是「討厭國民黨」,韓獨自南下開疆拓土,無錢無人無靠山,一無憑藉,怎麼能反受國民黨拖累!

(圖片來源:路透社)

結果他奇蹟式入主高雄,國民黨也攫取了勝利的果實,成績斐然。但接下來眾人看到的是一幕幕你爭我奪、明爭暗鬥,就是看不到國民黨的改革。

國民黨早就該改革了。李登輝想改革,但少見領袖群倫式的引導,而是唯我獨尊式的專斷,造成的是大分裂;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玩死國民黨」。馬英九也想改革,但才具智慧不足,顧此而失彼,因小而失大,以致天怒人怨,離心離德,進一步讓國民黨成了重症患者。到了吳敦義,財產充公,人才凋零,仿佛進了加護病房,活著都難,還談什麼改革。在經過一番既是機關算盡,也是天人交戰的折騰後,自己既不能選,便快快撿起韓國瑜這麼個救命仙丹硬呑入喉就好,還費神談什麼改革。

九合一出現的韓國瑜現象有如一劑強心針,把國民黨搞得活蹦亂跳,以為形勢大好,重量級大老們見機不可失,紛紛搶搭順風車,於是矛盾四起。老實說,以當時的兩黨氣勢,國民黨只要順利提名任何人都能當選。結果一場荒腔走板的初選喚醒眾人對國民黨惡劣記憶,即刻被打回原形。與此同時,一個被稱為「韓粉」的新興人種乘勢推波助瀾,迫不及待地要重覆使用韓國瑜,完全不做得失評估。而韓國瑜這個「政治奇才」,也竟堂而皇之演起帝王戱,東面讓者三,西面讓者又三,半推半就地「被徵召」去選總統了,公然落跑。 

這便是一切悲劇的開始。它使大家重新發現國民黨依然故我,加上韓國瑜如此之不守進退之道,又是全國性大選,韓不再能如九合一選舉那般「非典型」了,必然要概括承受「討厭國民黨」的所有負債。而這個因為他選總統而必須緊靠的黨,還是會繼續發出奇怪的言行,他也當然要承受這些言行的新增負債。他終於逃不掉和國民黨的牽扯,已不再是選高雄市長時的那個快樂小精靈了。

更糟糕的是,吃碗內看碗外是「貪吃」,背棄對選民的承諾是「失信」,「貪吃又失信」便註定成了他的「原罪」。背負這樣的「原罪」如何在選戰上放手發揮?他心裡有數,只好一直不斷強調絕對不會辜負高雄選民,以及,宣稱當了總統後一個禮拜有三天會待在高雄。

這些話不論聽在高雄或非高雄選民耳裡,都會覺得刺耳,直接而自然的反應一定是:那你幹什麼選總統?好好幹你的市長不好嗎?所謂「中央卡韓」之說根本不能成立,大不了卡一次罵一次,罵到中央不得不投降,哪是絕對必要選總統的道理?韓定力不堅,禁不起鼓動,急著換跑道,怎麼說都缺乏正當性。缺乏正當性,容易顯得心虛;顯得心虛,是競選大位的大忌。在這件事前前後後他暴露的缺點,可說族繁不及備載,把幾個月前好不容易建立的社會觀感,毀了一大半。

又加上,由於國民黨沒有改革,還處在老醬缸之中,能力不足,後來竟也無意幫他辯誣,更別說在比如「一國兩制」和「反送中」事件的議題上激蕩出什麼比較接地氣的說法,只有傻傻地看著蔡英文藉機大肆操弄人心。韓國瑜這個才選上市長的人,乍然面對總統選舉,從無國政歷練,哪有什麼準備?說來說去多是選舉市長那些話的翻版,老調重彈,別無新意,連逗趣的程度都打了折。

(在《博恩夜夜秀》節目上,博恩在現場以英文模擬迪士尼CEO給韓國瑜打電話,雙方討論在高雄建立迪士尼樂園。博恩扮演的CEO稱高雄「又老又窮」,韓國瑜立刻反擊「你怎麼這麼笨,城市會改變」。圖片來源:《博恩夜夜秀》Youtube視頻截圖)

九合一選舉韓國瑜因「北漂」青年之類的訴求,事實上有受到年輕選民支持,時隔不久,年輕選民卻以支持他為恥,韓營居然毫無因應之策,恍如不以為意,隔了許久才被動上了《博恩夜夜秀》。他的國政顧問團的確陣容堅強、內容亦頗多可觀,卻直到選舉很後期才推出,未及利用幾次政見會的機會多加陳述,因此除了批判對手之外少了建設性,反遭「沒有政見」之譏。而他的競選行程少得驚人,對黑韓言論也多不回應,一度令人以為,他似感覺當選無望,得過且過,逃避以對。畢竟人性不是神性,總有承受極限,但話又說回來,若非參選,何以致此!

總體上,韓的兩次選戰最大的突破是中華民國國旗國號的重生與發揚,這是現狀中合乎憲法而又針對現政府冷漠以待的反制,做法是正確的。不過這也正是國民黨失根所形成的反應,可見國民黨對於老舊的東西缺乏翻新的能力,以致無論人、事、理想、口號、作為、風格都予人老邁之感,而往往又因昧於民情而口出昏庸之語,令人錯愕不置。

韓雖賦予黨內新氣象與新動力,能否持續則未可知。關鍵因素一是,馬英九執政八年對於李登輝已經修訂的課綱未以魄力改回。二是,馬在開動兩岸各項措施時,從未就為何國民黨要從當年的仇共恨共反共政策,改變為力推國共往來和兩岸互動等,以通俗而清晰的方式進行過有系統的論述和傳播。結果在卸任後導致前者變本加厲,後者人去政息,甚而反其道而行。情況如此,韓在選戰中不僅無力回天,反落得「老」感交集,一片「老」意,只能在同溫層中自嗨,築成壁壘,難以向外擴散票源。

民進黨自九合一敗選之後,老實說,除了整合內部以外,也沒真正做了什麼改革,但它的的確確做得最認真的事就是全力黑韓打韓,如果換成韓以外的別人,也是一樣,說不定更不經黑不經打。所以關鍵不在黑和打的內容(都可以誇大編造),而在黑和打的效果。

(韓國瑜11日晚間宣布敗選後,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中)率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前左)等一級主管召開記者會,會中鞠躬向一路相挺的支持者表達感謝及歉意。圖片來源:CAN)

效果就落在國民黨的始終沒有改革這個狀況上,由於一仍舊貫,抱殘守闕,便形成不了整體的理念、認知、論述,也提升不起內聚力和戰力。所謂香港事件撿到槍、立法用法搞恐怖、網軍媒體連環黑……,若非國民黨沒有改革,若是國民黨有說法、有作法;若非國民黨病急亂投醫,若是國民黨培育了人、提對了人,何至於會是這番潰敗,如此頹唐?

國民黨能不能經此潰敗而大覺醒、大改革?恐怕還是會有許多人願意提起精神來期待。民進黨能不能因此大勝而善待另一半選民,並在美中矛盾間妥慎權衡利害以打開兩岸困局?必是全民願意共同祝福的願景。盼好自為之。

(原發於臺灣《優傳媒》)

(作者是臺灣優傳媒文創公司董事長,《美洲中國時報》創辦人及總編輯,三策智庫高級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陳其邁當選高雄市長 國民黨候選人敗選 韓國瑜回應
    (原標題:投票結果揭曉:陳其邁當選高雄市長 李眉蓁宣布敗選)
  • 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蓁宣布敗選:願扛下所有責任
    【環球網報導】高雄市長補選今日(15日)投票,下午4時許投票結束。在開票近2小時後,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得票落後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稱,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當晚18時與李眉蓁共同召開記者會,發表敗選談話。
  • 國民黨這次敗選後是重生還是瓦解?這次黨主席之爭很關鍵
    國民黨這次敗選後是重生還是瓦解,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當下思考的問題,不過對於國民黨而言,重生二字何其困難,接連失敗的國民黨或許早就已經失去了鬥志,在競選失敗之後,國民黨黨主席引咎辭職,如今的國民黨內部分崩離析,想要他們重新匯聚起來,一個明確的目標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至關重要,因此他們是否能夠涅槃重生,這一次的黨主席競選至關重要。
  • 臺灣22縣市長國民黨獲6席 承認重挫將改革(名單)
    據臺灣當局選舉事務部門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國民黨籍參選人獲得6席,民進黨籍參選人獲得13席,另有3席為無黨籍人士當選。國民黨方面29日晚間承認遭遇極大挫折,表示將儘快提改革方案。  馬英九承認國民黨遇極大挫敗 國民黨黨政醞釀改組 將提改革方案臺灣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江宜樺29日晚間宣布請辭,稍後得到馬英九批准。國民黨秘書長曾永權晚間請辭也獲準。
  • 國民黨敗選後,申請加入青年團的學生不減反增?有望衝擊2024?
    國民黨內部提出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國民黨的改革是必須的,不改革恐怕就會在臺灣選舉當中一步步被邊緣化。國民黨在這次選舉當中失利的原因有許多,但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這次選舉人當中, 支持韓國瑜的年輕人遠遠小於支持蔡英文的年輕人。
  • 天天說韓國瑜「落跑市長」,現在蔡成了「落跑臺灣地區領導人」?
    編輯:星辰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最開始韓國瑜表示要做好高雄市長,但是在國民黨需要他的時候,他站出來表示要參加 初選,當他在初選的時候代表國民黨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的時候,他被高雄的民進黨特別是和韓國瑜一起競選高雄市長的陳其邁說韓國瑜是
  • 國民黨改革 切勿迷失方向、隨波逐流
    身兼政策會執行長的臺灣立法機構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於國慶節當天拋出中國國民黨黨名「去中國」議題,引爆黨內強力反彈,黨主席江啟臣隨即澄清「改名不在國民黨目前改革的內容當中,黨內並無共識」。然而,此議題猶如讓綠營「撿到槍」,成為被見縫插針的新標地。
  • 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兵分四路輔選 李眉蓁陣營將邀韓國瑜站臺
    高雄市長補選呈現三足鼎立局勢,國民黨兵分四路輔選參選人李眉蓁,各地議員將組團南下高雄陪同掃街、拜票,「立法院」黨團將配合安排考察,黨中央提供空戰資源,高雄市黨部則打陸戰。原高雄市長韓國瑜遭罷免,市長補選將在8月15日投票,國民黨徵召高雄市議員李眉蓁對戰民進黨籍陳其邁,以及臺灣民眾黨徵召的親民黨籍高雄市議員吳益政。黨內人士表示,高雄市長補選對國民黨來說是重中之重,背負著不能掉到第3名的壓力,否則將重傷黨主席江啟臣的領導威信,也對國民黨南臺灣發展不利。
  • 高雄市長又綠了,國民黨何時能覺醒?
    新北市長侯友宜支持度跨越藍綠,民進黨一定要推出高知名度、人氣覆蓋全島的人物到新北參選,牽制侯友宜,讓侯不能全臺趴趴走輔選。 而臺北市長選戰,國民黨除了民代蔣萬安,目前沒有特別突出人選,臺北市長柯文哲一定會推出人選,預計呈現「三腳督」情況;如果民進黨在臺北市能推出好的人選,臺北選情沒那麼悲觀。
  • 高雄市長勝選,是贏得2020的關鍵?
    據臺灣媒體報導,為穩住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的選情,蔡英文當局四路人馬全面動員,試圖阻擋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所引發的「韓流旋風」持續蔓延。新黨主席鬱慕明今天在臺灣《聯合報》撰文分析,民進黨很清楚如果陳其邁輸掉高雄市長,等於未來領導人及民代都要敗選,因此綠營把一切力量投入高雄,甚至不惜放棄臺北市。
  • 臺灣「九合一」選舉:22縣市長獲6席 國民黨重挫
    【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系列報導】  臺灣最大規模「地方選舉」舉行 22縣市長全改選  新聞背景:2014年臺「地方選舉」縣市長參選人簡介  圖解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  臺「六都」市長選舉 國民黨五市參選人宣布敗選  臺「六都」市長選舉結果:國民黨1
  • 投票結果揭曉:陳其邁當選高雄市長,李眉蓁宣布敗選
    陳其邁(左)、吳益政(中)、李眉蓁(右) 海外網 圖海外網8月15日消息,臺灣地區高雄市第3屆市長補選15日舉行投票。據《中時電子報》等臺媒報導,投票結果顯示,民進黨籍候選人陳其邁贏得超過67萬選票,當選高雄市長,任期將至2022年12月24日止。報導稱,此次選舉人數有2301597人,陳其邁贏得671804張選票,國民黨籍候選人李眉蓁贏得248478張選票,民眾黨徵召的吳益政則贏得38960張選票。李眉蓁15日傍晚6時左右向高雄市民鞠躬、自行宣布敗選。她表示,這場選舉最大的贏家就是「高雄市民」。
  • 國民黨臺南市長人選在哪?
    (記者 趙家麟)國民黨下屆市長人選在哪裡?無非是地方藍營支持者目前最擔憂的事,民進黨內各路人馬已經打得火熱,國民黨從敗選後療傷止痛迄今,陷於應付蔡政府追討黨產、裁員的困境,又要展開黨主席之爭,根本還無暇對2018年選舉進行部署。   國民黨臺南市長選舉,2014年黃秀霜只拿到27.1%的選票,慘輸給民進黨賴清德的72.9%。
  • 江啟臣喊2022高雄市長選舉國民黨必將再起,李眉蓁自我檢討
    高雄市長補選結果15日出爐,民進黨的陳其邁以超過67萬票勝出。但臺灣媒體觀察認為,藍綠白陣營此次都沒有達到設定目標,獲勝的陳其邁也展現出低姿態,強調高雄是一座愛與包容的城市,承諾將組成「會做事」的團隊。而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則表示,2022年國民黨在高雄必將再起。
  • 國民黨敗選輸在韓國瑜?趙少康:換成郭臺銘會好很多
    他在初選的時候,也呼籲國民黨要建立黨的初選制度,只有制度的完善下,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的選舉,而他也放言,說自己如果能夠選上,那麼就代表國民黨成為今年的地區領導人,如果自己不能勝出,就支持初選獲勝的人選。有人說國民黨此次敗選就輸在韓國瑜,對此趙少康表示,換成郭臺銘會好很多。
  • 高雄市民選市長 韓國瑜還是陳菊?
    高雄市長補選這一局,國民黨徵召高雄市議員李眉蓁參選。
  • 國民黨,傾倒的多米諾骨牌,韓國瑜敗選早有預兆
    但這絕不僅僅是韓國瑜一個人失敗,而是整個國民黨共同造就的結果。九合一選舉的選情給了國民黨錯誤的自我暗示,當時黨內開始內鬥,甚至直到投票的最後幾天,民眾都還在質疑國民黨的整合問題。國民黨,就如同傾倒的多米諾骨牌,韓國瑜的敗選其實早有預兆。
  • 高雄市長補選牽動國民黨走向,江啟臣去留引發猜想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高雄市長補選結果15日揭曉,民進黨的陳其邁勝選。國民黨全線失守,黨主席江啟臣原本不夠厚實的聲望受到重挫,將牽動明年5月黨主席改選,左右2022年和2024年選戰以及國民黨未來。
  • 桃園市長選戰前瞻
    7月20日,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楊敏盛旗下醫療體系舉行院慶,鄭文燦應邀出席。鄭文燦針對臺當局將停約該院外科住院部一年或者敏盛醫院繳納1.5億元新臺幣罰金,明確表示將「代為反映」,不會「空口白說」,也認為制度需要檢討,此話一出,滿堂喝彩。挺藍基層現在已經動搖,國民黨不管派誰選市長,票源回歸國民黨都不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更加困難。
  • 前「藍委」談國民黨2022縣市長選戰:拿下臺北桃園就大勝
    日前,國民黨在高雄市長補選中吞下大敗。為避免國民黨再敗2022縣市長選戰,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8月20日邀請前「藍委」蔡正元一同討論國民黨要如何布局2022。蔡正元分析,國民黨有15個執政縣市,除了苗慄和南投因做滿兩屆不能連任外,其餘大部分縣市長都是新任,且這些欲求連任的縣市長,都有主場優勢,看起來都很受中間選民青睞,也太大無瑕疵,所以要挑戰並不容易,因此對選情持樂觀看法。蔡正元直言,民進黨在新北市、宜蘭縣、花蓮縣、南投縣都找不到可以和國民黨競爭的對手,民進黨也為此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