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白俄羅斯和亞美尼亞將從越南進口1萬噸大米

2020-12-2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2021年白俄羅斯和亞美尼亞將從越南進口1萬噸大米

  作為越南與歐亞經濟聯盟(EAEU)籤署的自由貿易協議框架,歐亞經濟聯盟的成員國在2021年將向越南發放1萬噸的大米配額。歐亞經濟委員會理事會已經向白俄羅斯發放了9600噸進口大米配額,向亞美尼亞發放400噸進口配額。2021年越南將向亞美尼亞和白俄羅斯出口大米。據越南政府數據顯示,2020年1月到11月期間越南大米出口量為574萬噸,產值28.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2.2%以及增加10.4%。

(文章來源:北京德潤林)

(責任編輯:DF134)

相關焦點

  • 越南首次進口印度大米是什麼意思?
    從越南企業的角度來看,Duong Vu Company Limited(每年出口大米PV達20萬噸的企業)的董事長阮光華(Nguyen Quang Hoa)先生表示:越南第一次從印度進口大米,這在自由化的市場交易是完全正確和合理的,不用大驚小怪。
  • 3年來首次!洪災之後,孟加拉國或準備進口印度大米15萬噸?
    第一、受洪水洪災的影響,孟加拉國近年來國內糧食價格飆漲,而且創下歷史新高,所以該國需要進口大米來彌補需求的短缺,即:孟加拉國有大米進口需求,這也是孟加拉國和印度3年內來首次達成大米進口協議。 實際上,作為全球第3大大米生產國,孟加拉國大米年產量近2500萬噸,不過該國有時也要迎來進口來應對洪澇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大米短缺。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30年首次進口印度大米,越南:這是放棄我了?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30年首次進口印度大米,越南:這是放棄我了?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種植著很多的農作物,然而,面對著龐大的人口數量,很多糧食都達到供不應求的程度,因此,每年我國都需要向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以此來滿足本國的需要。
  • 30年來第1次!中國不缺大米,為何還要從印度進口?
    0130年來第1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每年需要進口約200萬噸大米。中國2013年-2019年曆年大米進口量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年出口量超過600萬噸,連續8年保持大米第一出口國的地位。30年來,這倆最大的買家和賣家,愣是沒有做過大米的生意。中國之所以不願意買印度的大米,是因為印度的大米質量不行。
  • 450美元/噸,越南大米漲價,欲搶佔中國大部分大米市場?中國……
    摘要:越南恢復大米出口後,大米價格大漲,對華大米出口也在增加。不過,在華市場將被另一國取代?所以越南在宣布大米出口限制令僅半個月,就鬆口了,宣布4月份的大米出口配額為40萬噸,5月份的出口配額為50萬噸。甚至在前幾日直接宣布,大米出口限制令到5月15日正式取消。要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同時也是越南最大的大米買家。
  • 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到底意味著什麼?
    印度官方稱,中國已經開始進口印度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據稱,印度貿易商已籤約出口10萬噸大米,12月份至明年2月份裝運,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同為亞洲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引發了廣大讀者朋友的熱議。進口是因為短缺嗎?
  • 和越南水果說再見,中國向泰國訂購2000萬噸榴槤,越南更慌了
    3月份,越南官方宣布受疫情影響,將不再出口本國大米,一時間引發廣泛關注。越南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印度和泰國,而中國2019年,稻穀和大米的進口量達到了255萬噸。當時,多數人看到這個新聞,都會想,如果越南這麼多大米不出口,中國會不會沒有米飯吃了。
  • 越南擔心之事發生!中國向印度拋去橄欖枝,大手筆買10萬噸大米
    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正是因為如此,吸引了很多國家的訂單,儘管讓他們獲得了樂觀的收入,但還有部分國家依舊不珍惜,而在這次,越南擔心之事發生,那就是我國向印度拋去合作橄欖枝,大手筆直接買下10萬噸大米。中國與印度合作提到印度這個國家大家都不陌生,該國與我國一樣,都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彼此之間也有著緊密的聯繫。
  • 中國自越南進口大米增長595%?
    來源:金十數據近期,在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越南宣布暫停大米出口,引來了全球包括柬埔寨、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至少11個國家的跟進,導致全球一度對糧食供應感到擔憂,尤其是菲律賓、印尼等糧食進口大國。眾所周知,東協主要成員國中大部分都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其中泰國和越南分別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然而,菲律賓和印尼等糧食進口大國也是東協的成員。早在3月24日越南對大米實行出口禁令之後,柬埔寨也效仿其行動。
  • 越南再臨大米滯銷,大膽喊話中國:要加大進口越南大米
    越南作為中國的鄰國,兩國之間一直有著進出口貿易往來,越南也是在很多方面,比如經濟貿易,旅遊業等都受到很大幫助。但如今越南再次陷入困境,面臨大米滯銷,直接喊話中國:要加大進口越南大米。早在幾年前和越南的合作中,中國現在很多進口產品都是來自越南,而如此,也從而增強了越南的經濟發展,所以中國對越南的影響很大,貢獻也很多。但越南並沒有為此而去感恩中國,甚至時不時給中國出難題。當我國出現難題後,越南第一時間想到的並不是幫助,而是不被受牽連。越南的舉動竟是第一時間停止對中國大米及其他弄作為的出口,其中理由也是很費解,是怕中國將越南大米買光。
  • 越南大米對澳大利亞出口前景廣闊
    澳大利亞-越南青年領導者對話組織成員詹姆斯·費爾利(James Fairley)最近在網站australiavietnam.org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進一步加深澳大利亞與越南的經貿合作將給兩國帶來更多新的機會。
  • 越南漲價後,柬埔寨趁機與中國達成合作,171萬噸大米已送達
    與越南的合作越南這個國家相信大家都應該有所了解,他們國內盛產水果,大米以及其他產品,因為與我們相鄰的緣故,我們與他們一直都保持著友好的合作關係,例如,他們水果的品質好,價格低,深受我國市場的喜愛,因此我們每年都會跟他們進口大量的水果
  • 澳洲或將很快面臨大米短缺!超9成大米都從海外進口
    到那時,衛生紙的短缺也將成為一種遙遠的記憶。 雖然疫情過後大多數產業將和之前有很大不同,專家們現在擔心的是,澳洲的食品安全將受到威脅。根據水利和灌溉專家的說法,由於Murray Darling Basin水域的管控不善,澳洲面臨大米和其他基礎產品短缺的危機。
  • 對中國出口暴漲82.5%,越南大米價格飆升!印度大米趁機搶佔市場
    而越南大米價格之所以可以「一路飆升」,與國際市場對該國大米的旺盛需求分不開干係。據報導,受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泰國等大米供應國的大米產量不保,而越南則「趁勢」成為最佳的替代性選擇。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越南出口了570萬噸大米,出口總額達到2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6億元),同比增長12%。
  • 越南囤積糧食,禁止出口大米,想趁機發橫財?中國經濟損失難避免
    來源:九哥財經眾所周知,越南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泰國和印度,2019年越南大米出口量為637萬噸,同比略增4.2%。而在前幾日,越南政府突然宣布禁止出口大米,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受天氣和疫情的影響,今年越南大米將可能出現較大幅度減產,越南政府必須保證本國糧食的供應。
  • 「打折」出售大米?中國一口氣買下10萬噸,印度:萬分感謝!
    今年很多國家都減少了在國際上的貿易,使很多國家本來出口的產品遇到了滯銷,印度的大米就在這些滯銷產品的中間,為了刺激大米的出口,印度也是做出了降價的方式,我國也是看準時機購買了10萬噸大米,印度大米出口商也是表示萬分感謝!
  • 邊境局勢緊張之際,我國進口印度大米?30年來首次,對華一舉兩得
    印度大米出口商協會主席對外聲稱,來自中國的買家近日已經向印度兩家大米工廠購買了近6萬噸的大米。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今年1月至10月期間的大米出口量高達600多萬噸,比去年高出接近100萬噸的大米。 眾所周知,相比印度,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自2016年我國重啟大米出口以來,雖說這兩年我國大米出口量逐漸超過進口量,但進口市場一直沒有停滯。
  • 關鍵時刻印度迎來大主顧,一口氣買下10萬噸大米,俄:別高興太早
    近日據印媒報導,儘管邊境局勢劍拔弩張,但中國已經開始進口印度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據稱,印度貿易商已籤約出口10萬噸大米,12月份至明年2月份裝運,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對此,俄羅斯專家提醒新德裡別高興得太早了中國並沒有陷入糧食危機,反而是印度,應該為還能賣出這麼多大米感到慶幸。外媒報導稱,印度貿易官員稱,由於供應緊張,且印度大米價格大幅打折,30年來中國首次購買印度大米。外媒指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中國每年進口約400萬噸大米,但以質量問題為由不從印度採購。
  • 30年來首次,中國買下10萬噸印度大米!每噸便宜約190元
    來源:金十數據據報導,12月2日當天,印度當地大米出口行業的一名官員曝出,該國的貿易商已經獲得來自中國的一份大米訂單,規模達10萬噸,預計將在今年12月至明年2月期間運至中國市場,FOB報價(離岸價格)約為300美元/噸。
  • 國際大米價格再度飆漲
    貿易商稱,越南不太可能實現今年的大米出口目標650萬噸(美國農業部預計為630萬噸)。海關數據顯示,1月到11月期間越南大米出口量為570萬噸,同比減少2.9%。據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稱,2020年1月到10月泰國大米出口量降至449萬噸,同比減少31%。 對國內大米市場的影響 鑑於全球疫情影響的持續時間難以預見,各國糧食生產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難測,國際大米價格波動風險將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