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莫斯科保衛戰:俄羅斯為什麼這麼嚴重?

2021-02-13 地球村觀察員

為防失聯 請掃碼關注小編

 

俄羅斯已經連續五天單日確診過萬了,截至本月7日,俄羅斯以確診病例超過17萬的「戰績」躋身全球五強之例。

嚴重的後果已經出現,總理、文化部長等高官相繼確診,載人航天項目總設計師葉夫根尼∙米克林因新冠肺炎病逝。有著更為嚴密的防護措施、佔有更多社會資源的社會精英都大面積感染,以此可以想見俄羅斯該有多麼嚴重。

問題的嚴重性超出人們的想像:莫斯科市長據改進的檢測方式,預估該市確診病例實際約為30萬(目前確診9萬餘,佔該國一半以上);俄官方認為,俄羅斯疫情尚未到達高峰,接下來幾周將是最艱難的時刻;普京警告官員們,繼續保持謹慎態度,不犯哪怕最微小的錯誤。

 

一場新的莫斯科保衛戰正在進行。人們不禁要問,初期以「硬核」形象示人的俄羅斯咋就走向了失控?

2、3月份的俄羅斯的確夠硬核。

3月,在俄羅斯還只有幾十例確診病例且增長十分緩慢時,大部分學校就已經改為網上授課了;同時,在國內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消毒,甚至部分戰鬥機引擎都被改成了大功率消毒噴霧器;在更早的2月1日,俄羅斯就對中國採取了入境限制,並第一時間向中國提供幫助。

但硬核背後,有著致命的漏洞。

 

首先是只防東方不防西方。

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該國基層嚴防的只是東亞長相的人,有的地方簡直就是簡單粗暴,而對於西方國家來的人,卻被有意無意給忽略了。

這裡有兩重原因:

一方面是,俄羅斯國內很多人在疫情初期一直相信,新冠病毒是美國人製造的專門針對中國人基因的生化武器,對白種人的傷害有限。

「黃種人得的病」,基本上是疫情初期西方世界的主流認知,中國最初的「一枝獨秀」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這直接導致3月底日本右翼的財務相麻生直接在會上開罵,西方國家說什麼「和我們沒關係,那是黃種人得的病,不是我們會得的病」。


劣跡斑斑的美國有可能搞出生化武器,其海外生化武器實驗室又多圍繞在中、俄周邊。與歐美國家相近的文化傳統和一貫反美相互疊加,俄羅斯人比較容易相信這一「謠言」。

另一個更為基礎性的原因是,俄羅斯和西方本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既要保持不一樣,又想得到西歐的承認,這是俄國幾百年來一貫的心態。

加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精英全面倒向西方,大量俄羅斯「精英」移居歐美發達國家;後來,窮困潦倒的俄羅斯窮人也不得不到這些國家討生活。據不完全統計,俄羅斯僑民竟有2500萬之眾。

這意味著,在對峙的同時,俄羅斯和歐美發達國家早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

經濟基礎和思想意識都直接決定了,俄羅斯對西方的曖昧態度。因此直到WHO宣布歐洲為「疫情震中」後3天,俄羅斯才限制與歐盟國家的航班。但那麼多海外的本國人又怎麼辦呢?

光3月下旬的10天內,也即限制航班後的第一個10天,就有100萬人從國外回到俄羅斯,這直接成為了該國四月初開始爆發的啟動劑——全俄確診病例60%以上都是輸入型病例。

這裡,我們不禁要問,如果蘇聯沒有解體,僅是保持與歐美發達國家的正常交流,同時還有自己的文化自信,這一切是否又會不一樣?

 

其次,雖然一貫以強硬示人的普京被中國網友戲稱為「大帝」,但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整個行政系統是渙散、低效的,並不可能做到自上而下有效管控,更別提中國那樣上下互動、及時調整、動態平衡的有效體系了。

普京在打擊舊寡頭、行政上進行整合的同時,產生了一批認同自己的新寡頭。

可以想見,這種整合的力度會有多低,寡頭們自己會有多強的意願「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又有多強的意願來配合各級政府的工作。

在爆發初期,俄羅斯限制的竟然是5000人以上的集會;就在昨天,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還在強調戴口罩和手套將是一項需要被強制執行的政策。

注意,「將要」、「強制」。都什麼時候了,莫斯科都快上10萬了,還只是「將要」?就沒有效的科普嗎,只能「強制」?

俄羅斯各級,思想上真能打「阻擊戰」嗎?體制上真能打「總體戰」嗎?戰爭形式上真能「全民戰疫」嗎?畢竟,那個曾經偉大的蘇聯早已不在了。

因此,「上緊下松」,居家令被過成休假令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俄羅斯民眾普遍生死比較看淡,對宗教也比較迷信。因此,警車上街要撒撒聖水的,集會是要集的,科學是可以不講的,信徒是不會感染的,7萬人排長隊親吻聖物的事是要幹的。

這就比較尷尬了。要知道,在蘇聯時代,該國的科技水平是僅次於美國的,多個基礎學科的許多基礎定律都是用俄羅斯人的名字來命名的,民眾的科學素養絕對屬於全球第一梯隊。這才幾十年呀,就淪落至此。

最後一個制約因素是經濟。

對僑民的曖昧心態,對中小型集會的視而不見,這裡不再贅述。

另外,截至本月3日,該國東部的恰揚金氣田已有約3000名工人感染。油氣,無疑是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兩大支柱產業之一。又要保證持續生產,又缺乏相應的措施,強行生產的結果就是大面積感染。

持續停工停產,已經快到極限了。因此,普京在強調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的同時,已經允許12日起,工業企業和建築業復工。 

 

相比歐美發達國家的各種糊弄,俄羅斯還是想把問題給解決的。

普京就多次警告官員,延誤抗疫將面臨重責;同時,軍隊、方艙醫院、俄版火神山都相繼運轉起來;檢測力度也一再加強,目前俄羅斯核酸檢測數僅次於美國,近日確診人數劇增就是大力檢測的結果,莫斯科最新確診人數也有近半屬無症狀感染者。

基於以上種種努力,目前俄羅斯的死亡率較低,約0.9%。

雖然未能從根本上撼動前文述及的關鍵因素,但起碼做出了部分有效的調整,算是某種程度上的亡羊補牢吧。

 

想想當年絕地反擊的莫斯科保衛戰、打成二戰轉折點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直至75年前攻入德國心臟柏林,一次次奇蹟的背後無一不是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蘇維埃國家和他的偉大人民。

德國投降75周年之際,這一次莫斯科保衛戰將以什麼樣的代價換來勝利?

蘇聯解體已近三十年,但正在進行中的歷史,一次次提醒我們,社會主義才是唯一的路。

相關焦點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莫斯科保衛戰
    十、莫斯科保衛戰 蘇德戰爭開戰僅三個月,德軍在南方已經取得初勝,在北方圍住了列寧格勒,從而為從中央方向攻佔莫斯科創造了條件。九月,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動代號為「颱風」的莫斯科戰役,企圖一舉摘取蘇聯的心臟。
  • 《莫斯科保衛者之歌》,正義之師,凜然正氣,堅不可摧,為祖國而戰!
    《莫斯科保衛者之歌》為俄羅斯著名作曲家莫克羅烏索夫作於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並很快廣為傳唱,無數戰士唱著這首歌奔赴戰場
  • 俄羅斯重現保衛莫斯科戰役
    近日據網易新聞報導俄羅斯當地時間11月7日,俄羅斯武裝部隊大教堂附近舉行了重演1941年蘇聯紅軍在莫斯科附近同納粹德國戰鬥的活動。歷史上這一天納粹德軍前鋒部隊已將戰線推入至莫斯科市郊,而史達林手上有數十萬從西伯利亞前來支援的部隊,經過艱苦奮戰最後還是將德軍全部擊退。這場戰役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神話的破滅。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擊侵略的決心。
  • 被譽為「東方莫斯科保衛戰」的衡陽會戰,最終為何會以慘敗來收場
    1941年9月30日,德軍在攻佔了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和烏克蘭的基輔後,開始集中兵力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進攻。面對強敵,蘇聯方面開始從中亞、遠東地區抽調兵力保衛莫斯科,並利用坦克伏擊戰術削弱了古德裡安對莫斯科南部的攻勢。
  • 二戰莫斯科保衛戰,蘇軍和朱可夫將軍的精彩反擊,讓德軍走下神壇
    隨後俄羅斯大地成了德意志的戰場,佔領了基輔,包圍了列寧格勒,準備要拿下史達林莫斯科總部。向東方突襲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籤署了第21號命令,代號「巴巴羅薩」的計劃正式公布,其目標是蘇聯。基輔之戰使希特勒對奪取蘇聯充滿信心,而莫斯科則是蘇聯的最後支柱,德軍只需在冬季來臨之前用一記「颱風」便可橫掃莫斯科。「颱風」計劃希特勒準備了一場「颱風」計劃襲擊莫斯科。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被命令再次返回到莫斯科方向。
  • 蘇聯作家邦達列夫小說《選擇》,把莫斯科保衛戰表現得太過悽惶
    《選擇》中寫到兩場戰爭,一場是莫斯科保衛戰,一場是烏克蘭地區發生的一段狙擊德軍的戰鬥。因為邦達列夫當年參加過炮兵,所以他的小說裡的軍人,都是炮兵部隊。包括他參與編劇的電影《解放》,虛構的人物,也是炮兵。
  •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勝利75周年 俄羅斯舉行閱兵式(附視頻+中文解說)
    昨天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勝利75周年紀念日。當地時間上午10點,北京時間下午3點,俄羅斯在當年的史達林格勒(現為伏爾加格勒)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戳視頻,看徒步方隊受閱!當年參戰部隊方隊接受檢閱在此次閱兵儀式上,俄羅斯各軍種徒步方隊、武器裝備編隊、飛行編隊等依次進入市中心烈士廣場接受檢閱。徒步方隊中,有當年參加戰役的部隊方隊接受檢閱,還有士官學校方隊手舉先烈照片受閱。
  • 從村莊小鎮到統一俄羅斯,莫斯科是如何崛起的?
    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城市之一。圍繞著莫斯科這座城市的歷史故事數不勝數,如1812年的拿破崙東徵,1941年的莫斯科保衛戰,這些都是世人皆知的重大歷史事件。不過,莫斯科的歷史雖然很豐富,但這座城市的淵源卻並不深。
  • 2020俄羅斯勝利日閱兵時間 最後一次彩排在莫斯科舉行
    今年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5月9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推遲到6月24日舉行。  20日上午,莫斯科舉行了閱兵前的最後一次彩排,同時也是全流程彩排。來看總臺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導。
  • 【放逐★俄羅斯】莫斯科傳奇-Legend of Moscow(上)
    ,比如說「一個文盲如何遊歷俄羅斯」,「俄羅斯每一處都驚豔了時光」,「一個既有美女又有美景的國家」等等,但這些好像都無法表達完整的意思,有一本「書」名叫legend of kremlin,其實不光是克裡姆林是傳奇,莫斯科甚至整個俄羅斯都像傳奇,在莫斯科看美女,看河流,看文藝……這麼多美麗的地方,總有一款適合你。
  • 莫斯科和明斯克之間的石油戰爭愈演愈烈,俄羅斯進退兩難
    石油戰爭愈演愈烈莫斯科和明斯克之間的石油戰爭愈演愈烈,俄羅斯進退兩難俄白兩國本是盟國,從2019年底到2020年初,雙方大打石油戰,兩敗俱傷。先是俄國暫停了供應了幾十年的平價石油,白俄羅斯石油廠大部分停產,還要賠錢。然後白俄羅斯又反過來要求提搞俄羅斯過境石油關稅。俄羅斯已經與烏克蘭鬧翻,石油和天然氣過境困難。
  • 屋漏偏逢連夜雨,俄羅斯疫情嚴重還遭遇石油戰,能否挺過這兩關?
    進入4月底,俄羅斯出現爆發之勢。現在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都被檢測呈陽性,已隔離治療,而俄羅斯的文化部長也被傳染。近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也承認感染新冠。在俄羅斯疫情不斷嚴重下,有俄羅斯人認為,莫斯科可能會成為第二個紐約,因為莫斯科疫情最為嚴重。
  • 經典歌曲-莫斯科沒有眼淚(Twins)
    《莫斯科沒有眼淚》是TWINS《下一站天后》的國語版。歌名靈感來源於前蘇聯的一部經典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再不擁抱就是罪G:莫斯科沒有眼淚 大雪紛飛 你冷的好憔悴單身的我 原本以為 可以一輩子不跟誰C:莫斯科沒有眼淚 我卻流淚不住哭的讚美 讓我付出不怕心碎 是你最好的美T:莫斯科沒有眼淚 我卻流淚 不住哭的讚美讓我付出不怕心碎 是你最好的美愛在最古老的國界 再不求能全身而退
  • 俄羅斯超級聯賽:莫斯科火車頭VS格羅茲尼艾哈邁德
    俄羅斯超級聯賽第21輪比賽時間:2020/03/09 00:00莫斯科火車頭 FC Lokomotiv Moscow格羅茲尼艾哈邁德 FC Akhmat Grozny莫斯科火車頭仍有傷兵如前鋒盧卡多迪域與法芬,以至路頓貝治與安東米蘭卓克。韋巴斯坐完波監歸隊。
  • 俄羅斯「封國」,莫斯科全員隔離
    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蔓延,俄羅斯全境加強抗疫舉措:自今日(3月30日)起所有邊境口岸關閉,莫斯科市民開始實行嚴格的自我隔離。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30日消息,俄政府28日發布消息稱,自30日0時起限制所有公路、鐵路、河運及混合型邊境口岸以及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陸路邊境口岸的人員流動。
  • 2018俄羅斯世界盃遊記:莫斯科篇
    7月10日晚上在聖彼得堡看完法國和比利時的半決賽,就結束了這屆俄羅斯世界盃在聖彼得堡的所有行程,11號一早從聖彼得堡坐飛機轉場前往莫斯科,繼續我的此次世界盃之行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飛行距離約600公裡,耗時一小時。
  •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俄羅斯莫斯科河
    許多年前twins組合以一首大名鼎鼎的《莫斯科沒有眼淚》聞名大江南北,從此我就做上了想去莫斯科的願望。此番前來莫斯科,馬上就看到了這條橫穿俄羅斯的長河,莫斯科河。莫斯科河是俄羅斯的母親河,養育了俄羅斯市,它的地位相當於大名鼎鼎的伏爾加河和藍色的多瑙河,俄羅斯的人民為此深深感激它,並且還流傳了許多優美的傳說。由於莫斯科的氣溫太低,白天下起了大風雪,所以白天就不打算乘坐遊船觀賞莫斯科河了,只能在岸上觀賞莫斯科河的景色了。
  • 聖彼得堡,俄羅斯一心融入歐洲的「投名狀」,為何又遷回莫斯科?
    危急關頭,列寧不得不下令將首都遷至莫斯科。這是發生在一戰末期的一場戰役,也是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軍隊在東線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當時,託洛斯基率蘇俄代表團與同盟國在布列斯特談判。德奧要求蘇俄放棄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西部和南方大片領土,對此,主張「不戰不和」的託洛斯基斷然拒絕。
  • 莫斯科是如何成為俄羅斯首都的?
    莫斯科是如何成為俄羅斯首都的?這段歷史你了解嗎?
  • 莫斯科慶祝「俄羅斯日」
    6月12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紅牆投射成俄羅斯國旗的顏色。當日,燈光將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紅牆投射成俄羅斯國旗的顏色,慶祝俄羅斯的國慶日「俄羅斯日」。新華社發(亞歷山大攝)6月12日,人們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觀看克裡姆林宮紅牆外的燈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