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武漢會發生些什麼大事?
有哪些謀劃、舉措、活動值得期待?
鋪更暢的路,建更新的橋
傾力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
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深入武漢市各部位採訪了解,掌握到這個城市即將發生發布的許多重要情況重要信息,這裡分別按「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三個方面梳理呈現,以饗讀者。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無限可能,無限不確定性。可以確定的是,經歷了極不平凡2020年的英雄武漢,將以更加昂揚奮鬥的行動氣概,投身新徵途,迎接新挑戰,實現新的理想。
高質量發展篇:
天河機場開建第三跑道,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
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2021年的武漢,將繼續全力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致力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
為此,武漢將積極推進「通道+樞紐+網絡」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加快建設「超米字型」高鐵樞紐網、武漢城市圈大通道,實施天河機場擴容工程,強化全國鐵路路網中心功能,發展銜接高效航運網。
新的一年裡,武漢將全力推動「光谷」「車谷」「網谷」「星谷」等高端高新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於變局中開新局,厚植髮展優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2021年,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開工建設。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工程按照滿足目標2030年年旅客吞吐量6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0萬噸、飛機起降47萬架次進行設計。
武漢天河機場今年將開工建設第三跑道。長江日報記者陳卓 攝
屆時,將在現第二跑道東側360米處新建長3200米、寬45米的第三跑道及滑行道系統,配套建設助航燈光工程、供電工程、飛行區周界安防報警工程、消防救援工程等。同時,配合第三跑道工程擴建空管工程,將建設武漢區域管制中心工程等。
據了解,機場第三跑道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估算總投資53.1億元。該工程建設將提升武漢天河機場保障能力,滿足持續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通過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等領域短板,擴大有效投資,助力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搶抓新一輪民航發展機遇,促進武漢市和湖北省高質量發展。
武漢東站來了!多種交通方式「無縫換乘」
2021年,武漢東站將啟用。武漢東站規劃範圍西至光谷大道,東至光谷一路,北至高新大道,南至高新二路,總規劃用地面積約2.65平方千米,是在建的武漢市第四個火車站,該站的啟用對於提升「中國光谷」影響力和帶動區域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位於東湖高新區的武漢東站即將竣工。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武漢東站是武漢「1+8」城市圈綜合交通樞紐站,連接武九客專,武黃、武鹹、武岡等3條城際鐵路,2號線南延線、11號線等2條地鐵線,BRT快速公交、地面常規公交,並結合地面地下停車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站。
該站建成啟用後,將成為光谷的大型綜合交通換乘樞紐和武漢鐵路樞紐,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無縫換乘」,帶動周邊經濟,形成以交通集散為主導,公共服務、產業、居住為支撐的綜合服務中心。
二七路至鐵機路過長江通道將開工
今年,二七路至鐵機路過長江通道將開工。隧道的武昌岸主出入口位於和平大道與鐵機路交會處東側,漢口岸主出入口位於二七路與解放大道交會處西側。主隧道全長4531米,其中漢口解放大道至沿江大道段與地鐵10號線同步合建,穿越二七濱江商務區地下空間。
從漢口到武昌過江方式並非合建,而是地鐵和汽車各走各的,呈「人」字形過江,公路通道過江後接鐵機路,地鐵通道過江後接地鐵站。通道將新建武昌匝道、漢口匝道。
該過江通道建成後,將進一步緩解武漢市中心城區過江交通壓力,促進「兩江四岸」均衡發展,為兩岸居民過江出行服務提供便利。
開闢至韓國江海直航航線,長江水道更顯黃金價值
2021年,武漢航運中心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在穩步運行武漢—日本貨櫃江海直航的基礎上,武漢將開闢至韓國江海直航航線,推進實現國際中轉聯運,暢通漢江流域,實現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打造成為服務於長江中遊以及中西部地區的公共水運平臺和公共運輸通道。
長江中上遊第一條國際水運航線——武漢至日本貨櫃江海直航航線於2020年5月9日正式開航。長江日報記者肖僖 攝
還將設計建造武漢至韓國的貨櫃示範船,同時,在武漢至上海江海直達的1140船型的基礎上,設計建造2000標箱貨櫃船,推進黃金水道大船時代,真正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優勢。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介紹說,未來,依託國際化內河航運中心,將打造成具有新效率、新體驗、跨界服務等特徵的全球交易市場;打造江海聯運、鐵水聯運、空水聯運的國際物流樞紐;打造江海型產業區,建設成全球引領性的航運產業集群;建成全球價值鏈要素最大限度自由流動、高度開放的內陸自由貿易港。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區域輻射力和產業支撐力的規模化、現代化、國際化長江中遊航運中心。
過漢江通道又多一條,礄口和漢陽市民出行更便利
今年5月,漢江灣橋預計正式通車。這是漢江上第7座公路橋,位於知音橋和古田橋之間,連接礄口古田四路和漢陽玉龍路,預計本月完成橋面施工,4月具備通車條件。
漢江灣橋線路全長2754米,其中跨江主橋長672米,主跨為408米,是同類橋型國內跨度第二。橋面總寬47米,是目前漢江上最寬的橋,設計雙向6車道,並預留遠期拓寬至雙向8車道條件,設計時速40公裡。橋面還設計了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電動車可以上橋,行人可以上橋步行,均各自設計了上橋通道。
漢江灣橋建成以後,漢江多了一條過江通道,可以分流知音橋20%-30%的車流,礄口和漢陽的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了。對於促進「兩江四岸」協調、可持續發展,減輕二環線過漢江交通壓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地鐵5號線、16號線預計年內通車
武昌沿江多了一條骨架線路,漢南與主城區快速聯通
2021年,地鐵5號線、6號線二期、16號線將具備年內通車條件。
5號線位於武漢市長江南岸,南北向貫穿武昌,是一條溝通順江方向的重要客運交通走廊。該線路連接了青菱白沙組團、司門口商圈、武昌濱江活動區、徐東商圈、楊園生活組團、青山濱江商務區、武鋼廠前片區、武漢火車站等諸多城市熱點區域。並通過與多條線路的換乘,實現武昌與漢口、漢陽兩鎮的便捷聯繫,是一條服務於武昌鎮內沿江發展的重要骨架線路,同時也是武漢軌道交通網中的重要幹線。
6號線二期全長7公裡,接一期金銀湖公園站,有金銀湖停車場站、二雅路站、臨空港大道站、碼頭潭公園站、富民南路站,共5站5區間。16號線是聯繫漢南與主城區的快速軌道交通線路,建成之後將會推進市域交通建設,實現主城區與漢南的一體化發展。
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
織密織牢 城市公共服務「五張網」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武漢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2021年的武漢市,「數字疾控」將再上層樓,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進入關鍵期,病原體檢測、嬰幼兒照護、人工智慧養老等方面工作都將大踏步推進。
新的一年裡,武漢將繼續把查漏洞、補短板、強弱項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織牢織密「五張網」——城市應急處置網、公共衛生防護網、基層社會治理網、矛盾風險化解網、城市精細管理網,以強基固本扎深城市治理之根,提高超大城市治理水平。
「數字疾控」再進一步!
公共衛生應急指揮與疫情大數據應用系統有望全面建成
今年的武漢,將全面建成公共衛生應急指揮與疫情大數據應用系統,該系統將整合全武漢的醫療機構、藥店、學校、重點場所的監測數據,實現「數字疾控」建設,對疫情和特殊病情「全覆蓋」監測。
截至目前,系統整合了武漢119家醫療機構、23家委辦局、5270家藥店、2565所學校、13類重點場所的數據,實行「數據同城同管」。
同時,基於5G及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機構、急救車輛等部署人臉識別、紅外測溫設備,武漢實現了發熱人群常態監測。目前日均監測數據300餘萬條,監測人數95.6萬。
2021年,武漢將進一步擴大系統的覆蓋範圍,完善功能和應用場景,形成數據搜集和病人收治兩個閉環。
一旦出現突發急性傳染病,能夠快速檢測病原體
今年,武漢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進入關鍵期。
根據規劃,武漢將建立以市疾控中心為核心、區疾控中心為樞紐,醫院公共衛生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科為網底的疾控三級網絡。
同時,籌劃新建市疾控中心綜合實驗樓,集成P3實驗室和動物實驗室等,改擴建各區疾控中心,建設P2實驗室,全市疾控機構的設施設備得到改善。
一旦出現突發急性傳染病,武漢市疾控中心能夠快速檢測病原體。
2021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市肺科醫院將成為市疾控中心的臨床基地,強化醫療機構疾病防控職能,推進防治一體化。
1000個社區開展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
2021年,武漢市將全面落實國家關於促進0-3歲嬰幼兒照護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實託育機構登記和備案管理辦法,加快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高質量發展。
具體計劃是,在全市選取1000個社區,每個社區新建或改擴建一所託育服務設施,用於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建成一批符合規範和標準、具有示範效應的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讓人民群眾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得到初步滿足。
建成10個「人工智慧養老實驗社區」
今年,作為全國人工智慧養老社會實驗試點城市,武漢將繼續深化拓展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目前,在江漢、武昌2個區的200戶老人家庭,以及武漢市社會福利院等5家養老機構,開展人工智慧養老社會實驗試點。2021年到2022年,在中心城區(含開發區)打造「人工智慧養老示範區」,建設人工智慧養老社區服務骨幹網,每年建成10個「人工智慧養老實驗社區」,每個街道建成1個人工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
江漢區九頭鳥小區楠山有約唐家墩街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設在居民樓下,每個房間都配置有智能巡更系統。長江日報記者徐錦博 攝
為應對空巢老人們面臨的突發情況,部分試點社區給居家老人量身定製一鍵緊急呼叫服務系統:在緊急情況下,需要幫助的情況下,老人可通過電話直呼社區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將根據網格劃分,迅速交辦處理,為老人們提供便捷貼心服務。
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量身定製適老化改造
今年,武漢將加快推進家庭適老化改造,採取市場化運作和政府資助等方式,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經評估實施適老化改造。
適老化改造不是普通的家庭裝修,是根據不同老人居家環境和生活習慣分類改造、量身定製。
比如,有的老人的視力不好,日常行走依靠助行器,就可以專門為他們安裝室內扶手,並配備洗澡椅、可移動馬桶等。
在武漢市,家庭適老化改造都將藉助專業改造機構來完成,機構會對老人的居住環境進行評估,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創造更便利和舒適的居家環境。
新視野、新風景、新體驗
宜居宜業宜遊 城市再上層樓
堅持人民至上,把促進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新的一年武漢將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武商摩爾城和武廣迎來新一輪改造升級,再建100座口袋公園,全玻璃遊輪「古琴號」預計「十一」前後亮相,一批市辦和區辦醫院加快建設……2021年的武漢,許多民生善政值得期待,千萬市民將擁有更好的出遊、休閒、購物和醫療條件。
逛街有了更多好去處!恒隆廣場預計一季度開業
2021年,武商摩爾城、武漢國際廣場將進行新一輪改造升級,恒隆廣場預計今年一季度開業,市民逛街購物又有了更多好去處。
今年4月底前,從地鐵2號線出口至武商摩爾城中心廣場處,將完成從動線改造到空間設計、業態重組的全面升級,將引進更多全國知名的網紅店,主打國際化年輕潮流品牌,國際知名的全球巡展將以更高頻率落戶武商摩爾城。
8月前,整個武漢國際廣場會進行新一輪升級,在物業管理、硬體設施、空間顏值、業態組合、品牌引進等方面都將徹底革新,很多消費者期待已久的華中首店首發、重磅級品牌,都將在武漢國際廣場亮相。
消除綠化盲區,再建100座口袋公園
為了健全和完善武漢的公園服務覆蓋網絡,今年武漢將再建100座口袋公園,進一步消除綠化盲區,讓不在公園綠地服務範圍內的居民也可以享受綠意,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將達90%。
市民在東湖綠道開心遊玩。(資料圖片)長江日報記者陳亮 攝
口袋公園主要是利用未建設的城市綠地、閒置用地和城市微空間打造的規模不大、卻貼近百姓生活,且具有一定彈性使用功能的公共空間。和大型城市公園相比,口袋公園距離市民更近;和小區綠化相比,口袋公園更具個性和特色,是一種既方便市民到達、又能滿足市民多種需求的公園。
「十一」前後,全玻璃遊輪「古琴號」有望下水
今年「十一」前後,一艘全玻璃幕牆的全新遊輪——「知音號」的姊妹船「古琴號」有望下水試運營。
外觀上,「古琴號」和「知音號」的復古風格不同,它的上層建築採用全玻璃幕牆,首部的玻璃呈現出不規則多面體的稜角,科技感十足。白天坐在船內,視線將無遮擋,仿佛漂浮在江上。夜間航行時,通過玻璃幕牆及露天甲板,遊客將以全新方式觀看到兩江四岸的璀璨燈光秀和城市星空。船上的燈光穿過客艙玻璃照耀江面,也能實現與兩岸建築外景燈光的交相輝映,閃耀長江主軸。
體驗電競看單口喜劇,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再升級
今年,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二期工程將正式對外開放。二期工程正式開放之後,將為遊客帶來更多快樂有趣的文化消費體驗。
考古匠文遺產業園、馬應龍非遺體驗館、文華書城、一曇酒館、中影時代、美季歡聚輕奢酒店、春秋舍精品民宿、曇華林藝術交流中心等項目都將於今年公開亮相。
街區還將引進貼近生活的單口喜劇、劇情殺沉浸式劇場、電競體驗館、親子歷史主題遊樂館等。
巴公房子預計年內投用,漢口歷史風貌區全面改造提升
武漢旅遊體育集團介紹,今年,漢口歷史風貌區老舊小區改造及旅遊功能提升項目將全面推進。
去年5月啟動改造以來, 漢口歷史風貌區在布局上提出「兩軸引領、六區聯動、亮點示範」的總體空間結構。其中,八七歷史博覽片區的百年老建築巴公房子保護加固及內部改造已經開工。蝶變新生的巴公房子計劃於今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
一批新醫院加快建設,新增病床4000張
適應城市發展補短板需要,我市將調整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和結構,加強市辦和區辦醫院建設。武漢市第一醫院盤龍城院區、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武漢市第三醫院未來城院區、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二期)等項目建設將提速,為我市提供可轉換床位4000張。其中,武漢市第一醫院盤龍城院區建成後將彌補盤龍城沒有三甲醫院的空白。
今年武漢還將統籌推進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兒童醫院、協和醫院西區、各新城區人民醫院等市區屬醫院的新改擴建,改善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區域的醫療條件。
來源:長江日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