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CJ
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又名冬季達沃斯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於1月23日至1月26日在瑞士高山小鎮達沃斯(Davos)召開,各政商界大佬齊亮相。這幾天,被國內科技圈戲稱為「人工智慧三大教父之一」的創新工場創始人/董事長李開復,化身「前方記者」,從本周一開始就開啟了直播、寫稿模式,以一天參加十幾場會議、Party的節奏,李記者仍在不停地寫文章、發微博、發照片、拍視頻,幾乎全程直播了自己的達沃斯的所見所聞,以及同全球政界領袖、科技明星的對話。
由於李開復的特殊身份,雖然本身不是記者,但可以出席各種閉門討論和會議,帶來不少非常鮮活的現場報導,身為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的他作為嘉賓受邀參與達沃斯論壇。從李開復發回的報導看,整個達沃斯期間,各路嘉賓三句話不離「中國模式」、「AI」等關鍵詞,各路觀點交鋒也讓各路看官感受到一股AI入侵達沃斯的風潮,是在2018年伊始窺探人工智慧產業在全球大佬眼中看法的一個很好視角。
這裡智東西從變身雙重身份的李開復視角,來呈現各路大佬眼中的人工智慧話題交鋒。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記者」,李開復強調「人工智慧」和中國是此次達沃斯論壇上的熱門話題,李開復認為,這和2017年7月國務院所發布的人工智慧計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論壇舉行期間,到場參會的各國領導或是行業/學術大咖們也對人工智慧發展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派:代表人物李飛飛
特點:人工智慧中立派,認為人工智慧雖發展迅速,但依然還是個新領域。
第二派:代表人物谷歌CEO桑德爾·皮查伊
特點:人工智慧樂觀派,認為人工智慧是最重要的研究領域。
第三派:代表人物馬雲
特點:人工智慧威脅派,認為人工智慧將奪走很多人的工作。
一、中西方聚焦人工智慧:中國的發展受熱議,英國要將AI引入政府2017年,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標誌著人工智慧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在達沃斯論壇期間,人工智慧相關議題貫穿四天的論壇議程。中國的各科技公司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比如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公司。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在本次達沃斯論壇,外國企業家對中國企業的技術的應用和管理更感興趣。他說:「外國企業家對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興趣越來越大,中國的數位化發展經驗是世界關心的問題」。
李開復也認為現在歐美要向中國市場學習,主要包括四點:1、中國的快速試錯模式,會比歐美透徹討論並得到共識的模式更有效率。2、中國科技移動產品已經超過歐美,如行動支付。3、中國面臨著消費升級,對於高質量產品會有更高的需求。4、全世界應該一起關注AI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1月25日,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發表演講稱,她希望將英國打造成人工智慧的全球中心。梅麗莎說,英國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將AI引入政府,她認為英國是全球第一個這麼做的國家。
特蕾莎還強調,英國在運用人工智慧的同時,也會將其限制在安全和道德倫理的範圍內。
二、企業研究大佬談AI發展現狀:發展很快但還是不強1月23日,李開復參加了MIT(麻省理工學院)午餐會,參會大佬除了李開復外,分別是李飛飛(Google Cloud AI/AL首席科學家)、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谷歌DeepMind聯合創始人及主管 )還有理察·索科爾(Richard Socher,Salesforce首席科學家)。
上個月,谷歌DeepMind團隊發表AlphaZero論文,AlphaZero使用強化學習算法,實現自我對弈學習,通過8小時自我對弈訓練後擊敗李世石版本AlphaGo。
AI界對此討論熱烈,大家都想知道這是否意味著通用人工智慧也就是強人工智慧的到來?
而在午餐會上,蘇萊曼坦言AlphaZero雖然能自我對弈學習,但是這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不受監督」,它所受到的監督來自於它的結構和訓練環境,具體到圍棋等遊戲中,AlphaZero要實現自我對弈學習需要滿足三個前提:可預測環境(圍棋規則),清晰獎勵系統(輸贏),無變數(variability)。雖然,AlphaZero無法不依靠數據學習,但是未來有可能自動產生可補充的數據。
除此之外,谷歌DeepMind團隊也正在嘗試除遊戲以外的應用,不過蘇萊曼認為這個目標不容易達到,預測強化學習在三五年內無法普及應用,而DeepMind團隊也將眼光投向了幾十年以後。
理察和李飛飛對此也持類似觀點。
理察認為,現在人工智慧主要領域的突破都來自於super wise man這個領域。他覺得人工智慧現在可以很好的把語音轉變為文字,能很好的把一種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也能在不同的圖片中識別貓或者是某個特定的事物。
而實現這些突破的原因是深度學習,這是AI實現了主要突破的領域。他認為現在人工智慧領域有很多激動人心的發展,但是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進,比如無人駕駛等。
李飛飛認為人工智慧近幾年雖然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人工智慧至今只發展了60年左右,還是一個新領域。
她還強調,這個時代充滿無數可能性,人工智慧的本質值得所有人思考,而人工智慧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飛飛說,她的一個從70年代就從事AI領域工作的同事說,對於完美的人工智慧的定義是,一臺能做出完美食物的機器,就算它所處的房間已經著火了。
她認為目前AI還不能理解語境和複雜的知識,要懂人類的情緒、感情和動機,AI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會後,李飛飛發推特稱,達沃斯論壇所討論的幾乎都不是深度的科技上的討論,唯一比較聚焦科技的一次討論就是MIT組織的這次午餐會。
而後李開復參加了谷歌雲所舉辦的晚餐會,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評價了AI的發展,他認為AI的力量是超人的。
施密特回憶了他記憶中的AI裡程碑,那就是DeepMind團隊只用了六個工程師,只花費幾周的時間就在數據中心製冷和能源問題上節省了15%的電費,而谷歌之前的數據中心是一批很牛的工程師花費多年時間設計的。
三、AI發展是福是禍?1月23日,李開復參加了麥肯錫集團組織的晚餐討論會,與會人員有時代集團首席內容官、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麥肯錫研究總監等。
此前,麥肯錫所定的2030年前由於AI發展會造成的失業數據為4-8億人,具體來說,很多工作會被機器取代,而很多人想換好工作的同時卻又沒有足夠的才能,更糟糕的是,AI的能力提升又會造成一些工作對才能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同樣對此有所擔憂的還有馬雲。
馬雲說:「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s will kill many jobs.(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會讓很多工作不復存在)」,但他依然認為新的科技發展應該能為人類帶來更多的機遇,而不是取代人類。
李飛飛在達沃斯論壇期間連發11條推特,其中也有兩條是關於人工智慧代替人類工作這個問題。
李飛飛認為,AI代替人類的言論在達沃斯期間出現頻率很高,行業大佬在思考企業對此問題所應承擔的責任,而經濟學家在想這是否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政府在考慮如何實施政策和如何幫助工人們訓練獲得新的技能。同時,科技人員也提供了一些關於創造新的工作種類的想法。
相反的,谷歌對於人工智慧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谷歌CEO桑德爾·皮查伊( Sundar Pichai)說,AI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研究的最為重要的東西,它比電和火還要更加重要。而從皮查伊上任以來,谷歌公司也將發展中心從移動服務轉移到人工智慧上面。這種轉變也代表著,谷歌認為人工智慧可以解決世界上大多數的問題。
同樣的,比爾·蓋茨和皮查伊所見略同,儘管現在很多人都認為AI在未來可能會顛覆和取代人類勞動力,蓋茨卻認為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會是讓經濟復甦的一個機會。
蓋茨說:「利用科技會讓人更有效率,你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李開復也在微博上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人工智慧一定會取代人類去做一些工作,但這也許正是人類所需要的,人工智慧將幫助人類重塑「工作」的概念,剔除掉那些重複性很高的工作後,人類會被逼著去尋找活著的意義,去做一些真正能讓內心得到滿足的工作。
李開復所發微博的主要內容為:1、未來十年人類的重複性工作將部分被AI取代。2、某些沒有飽和的領域,比如醫療、法務等,會有成長。3、人類需要尋找AI所不能做的事情(創意類、複雜性、靈巧手工型、關懷型)。4、人類對於工作的一些觀念會得到改變。5、AI將逼迫人類尋找活著的意義,做差異化的工作,做能讓自己開心滿足的工作。6、西方世界需要放下領跑者的傲慢,做好思想上的平衡。7、數據隱私需要尊重,同時推動AI與一些領域做結合也將造福人類。8、傳統企業要如何吸引科技人才。
結語、人工智慧沒那麼強,也沒那麼可怕近幾年,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一直很熱,在中國發展得更是迅速,它從一個高冷的「高科技」變成了普通民眾都在關注的熱門話題。AI不僅融入了很多人的生活,比如萬眾矚目的柯潔與AlphaGo對戰和火遍全球的智能音箱,AI還被很多人期待著,甚至不少人都認為AI可以改變世界、顛覆既有的一切。
但從這次達沃斯論壇上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各國政商界大佬從多方面所看到的人工智慧各不相同,有擔憂也有看好,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慧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