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真正體現出了周瑜的胸襟

2020-12-17 全能組長

有了競爭對手,人才會有動力。若是沒有同等級的人匹敵那也是一件不幸之事;若是對手太過強大,你無論如何也比不過他,那也是一種淡淡的憂傷。生於三國時期的風流才子周瑜就十分的鬱悶,鬱悶他和臥龍諸葛亮生在了一個朝代,這便有了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很多人只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卻不知道這後面還有半句,而後面這半句才是這句話的精華所在。

周瑜

周瑜作為一個風流倜儻又博學多才的美男子,一直是東吳的風向所在。周瑜年紀輕輕就有過人的智慧。周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是東吳的智力巔峰。在周瑜沒有和諸葛亮交手過招之前,周瑜的人生一直順風順水。可遇到諸葛亮之後,周瑜的光芒就完全被諸葛亮給掩蓋了。

要說著名的赤壁之戰是誰指揮的,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諸葛亮。雖然諸葛亮有參與赤壁之戰的策劃,但赤壁之戰的總指揮還真不是有臥龍之名的諸葛亮,而是東吳的周公瑾周瑜。周瑜也太慘了吧,明明赤壁之戰的功勞是他的,大家卻把他的功勞算在了諸葛亮的身上。果然,人要是水逆,連功勞都是別人家的。

聯姻之計

雖然東吳和蜀漢接了盟,但這個結盟只是暫時的。作為一個謀士,周瑜不但要時刻關注敵方諸葛亮,還要想出壯大東吳的方法。從劉備來借荊州之時,周瑜就知道這一定是諸葛亮的陷阱,蜀漢百分之八十的概率會有借無還。可誰知道諸葛亮把所有都算好了,連孫權的隱憂都算進去了。再加上有魯肅的鼎力支持,任周瑜怎樣勸諫,都沒有阻攔孫權借荊州的心。果然諸葛亮和劉備是兩隻老狐狸,當孫權多次討要荊州無果後周瑜如是想到。可荊州畢竟對東吳和很是重要,還有就是東吳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蜀漢就這樣一直壯大下去。

為了儘快奪回荊州,周瑜提出了聯姻之計,將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嫁與劉備,順道將劉備扣押在東吳。周瑜的這一計謀確實高超,可惜周瑜遇到的對手是諸葛亮,他這一計劃最終還是破產了。在多次不敵諸葛亮之後,周瑜發出了自己的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君歸未,孤何安」。周瑜雖然表示了一點上天的不公,但他主要還是希望諸葛亮能夠歸順東吳,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能讓一個比自己厲害的人和自己一起共事,周瑜這胸襟也是寬闊了。

相關焦點

  • 眾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其實後面一句,才真正體現周瑜的胸襟
    趙雲的忠肝義膽,不遠千裡南下投奔劉備,長坂坡七進七出曹營,荊州截江奪阿鬥。呂布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儘管武力天下無雙,但同時因為濫用武力導致眾叛親離,最後身死白門樓。而到了周瑜身上,作者羅貫中給他刻畫了一副心胸狹隘的小人模樣,儘管才華橫溢但卻被諸葛亮屢次擊敗,嫉妒、悲憤之餘吐血身亡,還順便成就了諸葛亮的英明,特別是周瑜臨終前說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就是他的真實寫照。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並不是真正的周瑜。
  • 都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諸葛亮聽後感慨不已
    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希羅多德朋友,是一個代稱。只是萍水相逢的兩個人能夠稱作朋友,那些一起長大交往數十年之久的也能稱作朋友。可見對於每個人來說,朋友都有很多。在很多文學作品之中,作者根據我們的生活,創作出許多的人物,也有很多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就比如人們都知道寫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三國演義》。都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諸葛亮聽後亦感慨不已周瑜其人這句話包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周瑜,一個便是諸葛亮。
  • 「既生瑜何生亮」耳熟能詳,其實還有後半句,諸葛亮聽後啜泣不已
    作為孫權手下的左膀右臂,周瑜一向被人稱道為足智多謀,史書上也有記載,相貌英俊,又擅長音律,是一位文武兼備的人才。童年時代的周瑜就結識了孫策,並跟隨孫策前往大小戰場,孫策死後,周瑜獨撐大梁,充當護衛,但周瑜這個歷史人物卻有著悲痛和悲痛,英年早逝落得遺憾,後人評價周瑜若不早死,必成大事。
  • 既生瑜何生亮,說罷周瑜吐血身亡,其實下半句才是周瑜的心聲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熟悉的記得周瑜生前的最後一句話,說是那時候的周瑜非常的氣氛,隨後他大喊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隨後便吐血身亡。從此江東的一大才子便永遠的消失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周瑜的心胸並沒有如此的狹小。而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其實還存在著下半句話,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罷了。
  • 既生瑜,何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
  • 周瑜為何會說出「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遺言?和諸葛亮有何關係
    一、「老實厚道」的魯肅其實,周瑜並沒有氣死,他的真正死因是孫權和魯肅密謀暗算,說起這番話,不得不提起魯肅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魯肅的形象偏正面,是一位忠誠的人物,只要諸葛亮說了一句話,魯肅就會隨心所欲,仿佛是被諸葛亮玩弄於掌中。
  • 都說「既生瑜何生亮」,事實上還有後半句,孔明聽後亦感慨不已
    引言 《三國演義》:「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千百年來。周瑜在臨死前留下的這句「既生瑜,何生亮」,引發了無數人的討論。有人說他心胸狹窄,妒忌諸葛亮。有人卻說這句話不止表層意思,實際另有深意。
  • 既生瑜何生亮,作為蘇軾心中的英雄,周瑜被誤會了幾千年
    比如我們常常聽到的「軍中無戲言」「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都是出自於《三國演義》,當然還有一句特別出圈的名句,那就是來自於東吳大都督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也讓周瑜的形象在世人心中大打折扣,那麼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這樣的嗎?
  • 既生瑜何生亮的下一句是什麼?沒想到竟是一句情話
    談到周瑜,大家很可能立刻就會想到那個雄姿英發的白面書生,取到了美的的小喬,還有後人作詩「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與諸葛亮二人在當時世人有評價:「一時瑜亮,並世雙雄」,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二人在赤壁共同面對曹魏大軍,說服孫權一同抗曹,並同時在手掌寫下火攻計策,可見二人智謀相當,當世無雙。
  • 知道既生瑜何生亮的下一句,你就明白周瑜有多大度和愛才了
    比如曹操和劉備,周瑜和諸葛亮等,這些人我們都略知一二。其中關於周瑜和諸葛亮,很多人都知道他們是對立的,甚至有水火不容的狀況。我們都知道周瑜說的一句話「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就體現了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了。不過這句話雖然是周瑜說的,卻是不全的,可以說是斷章取義。很多人都憑藉著這句話說周瑜小肚雞腸,如果我們要知道下句話的話,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 既生瑜何生亮?事實:孔明和周瑜壓根不在一個段位上,被刻意抹黑
    三顧茅廬提到諸葛亮,大家往往會想起另一個人——周瑜。沒錯,就是那心胸狹隘,被諸葛亮活活氣的金瘡迸裂,死前感嘆「既生瑜何生亮」的那個東吳名將周瑜。臨死前這六個字裡的絕望、不甘之意讓人動容,那麼真正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呢?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興義兵討董卓,徙家於舒。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 世人都知「既生瑜何生亮」,以為是周瑜嫉妒諸葛亮,卻不知下半句
    他從小就與孫權的哥哥孫策認識了,跟著孫策上過戰場、打過仗,是個真正的男子漢英雄,難怪收穫了小喬這樣的三國第一美女。在孫策死後,周瑜便肩負起了國家這頂重擔,還做過了國衛護軍。不過,在三國,諸葛亮有多風光,周瑜這個角色就有多悲涼。不僅英年早逝,還被很多人說他自己承認不如諸葛亮,但是事實上如果周瑜沒有早逝,未來的成就不一定比諸葛亮小。
  •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為何會說出這樣的遺言?和諸葛亮有何關係
    圖片:諸葛亮舌戰群儒劇照一、「老實厚道」的魯肅其實,周瑜並非被氣死的,他的真實死因源於孫權和魯肅的一場秘密謀劃,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起魯肅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裡,魯肅的形象偏正面,他是一個忠厚的人設,只要諸葛亮說什麼,魯肅就照做,仿佛被諸葛亮玩弄於手掌之中。
  • 三國爭議:「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的比不上諸葛亮?
    還有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兩人一個是蜀漢的丞相一個是曹魏的權臣,他們的勝負也將決定三國後期的走勢。還有諸葛亮和周瑜,他們各自是集團內的軍師立場不同,但曾經曾經合作打出了赤壁之戰,也傳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但很多朋友指出這不過是貶低諸葛亮刻意抬高周瑜的行為。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看究竟。
  • 既生瑜何生亮,小說裡氣度狹小的周瑜,史實氣度又如何?
    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正史中記載周瑜是一個瀟灑,大氣度的政治將才,大文豪蘇軾這樣說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蘇軾的這段話來看,說明周瑜是一個非常大度的人,說到這裡大家肯定不贊同這個觀點了,因為從小耳濡目染灌輸的就是周瑜氣量小,心胸狹隘,最經典的典故就是「三氣周瑜」,一次比一次氣得狠,最後還被氣得吐血,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大度?
  • 既生瑜、何生亮:天才為何偏要出在同時代?
    或者可以這麼表述:「既生瑜,何生亮?」也可以這麼說:「A先生實在很了不起,可惜遇到了同時代的B先生……」瑜亮不提了,我們熟悉的其他案例。比如說:終唐一世,徐世績可稱第二名將,能穩壓他的,大概只有與他同時代的李靖,李衛公。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那周瑜是怎麼死的?專家:讓人敬佩!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強、氣量狹小的弱點,用計策活活將周瑜給氣死了。最後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膾炙人口。不過,有歷史專家站出來,卻要為周瑜鳴不平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被氣死的,且諸葛亮三氣周瑜只是小說裡才有的橋段,那麼歷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專家表示:讓人很敬佩!原來,歷史上的周瑜很大度,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嫉妒別人的小人,他戰略眼光之精準,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周瑜成名之時,諸葛亮剛剛走入仕途,二人一生幾乎沒打過什麼交道。所以根本談不上誰氣誰的說法。
  • 既生瑜何生亮?其實周瑜比諸葛亮更成功,年少成名更有個漂亮老婆
    (圖片來自網絡)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簡直就是一代智聖的化身,未出茅廬便三分天下,扶劉備於微末之間。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先是舌戰群儒,而後智激周瑜和孫權。最後更是有草船借箭,借東風之舉,從而奠定了赤壁之戰的成功。
  • 既生瑜,何生亮下一句是什麼
    敵樓上趙子龍出曰:"都督此行,端的為何?"瑜曰:"吾替汝主取西川,何相罔耶?"子龍答曰:"孔明軍師已知都督'假途滅虢'之計,故留趙雲在此。吾主公有言:'孤乃漢朝皇叔,安忍背義而取川乎?若汝端的取蜀,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瑜聞之,勒馬便回。一人打"令"字旗於馬前報曰:"左右探得四路軍馬一齊殺到:關某從江陵殺來,張飛從秭歸殺來,黃忠從公安小路殺來,魏延從孱陵小路殺來,四路正不知多少軍馬。
  • 嫉賢妒能錙銖必較,心胸狹窄恩將仇報,這真的是歷史上的周瑜?
    其實《三國演義》為了襯託諸葛亮的光輝形象,嚴重抹黑了周瑜的形象,可惜《三國演義》普及程度遠遠高於正史《三國志》,畢竟《三國志》是用文言文寫的,晦澀難懂,不適合普通讀者閱讀,而《三國演義》語言通俗易懂,因此現在大多數人對周瑜的了解,都從《三國演義》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