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先養水我們都知道的,可是困水和養水是兩回事啊,這要說多少次,哥們才懂啊!養水是貫穿整個養魚的過程的,而困水只是在養魚初期的操作。大家以後千萬別把困水等同於養水了。
有的魚友把自來水放桶裡好多天,十來天吧,然後就說:「哥,我水養好了,可以放觀賞魚了嗎?」
那不行啊!這只是困水而已,而且困水的時間太久了,裡面都落灰塵了吧!
自來水困得太久了能用來養魚嗎?
相信這是大家關心的問題了,其實最近也有魚友在問這個事,也是自己困了十來天,擔心不能養魚就來問,來確認下。我想應該是在網上查了,說是水放久了裡頭長了有害物質啥的(我就想問下寫這個答案的人,這些有害物質是哪裡來的,憑空出現的嗎?那自來水進入家庭之前的消毒,又是為何?)。所以,其實水困久了也是可以養魚的,不過最好養魚之前給太陽曬一下,讓裡面的微生物生長一下,或者激活一下它們的生長。當然你沒條件曬下太陽的話,直接拿去養魚也不是不行,就是這個水比較瘦,其實也沒培養出啥益生菌罷了。再者,如果是放在灰塵多的地方,可能這個水就比較髒而已。
困水的主要目的
有的魚友知道養魚之前要先把自來水困一下,可是具體為什麼還不知道,這裡再跟大家說下。困水的主要目的就一個:除氯。其餘的什麼培菌啊,降塵啊什麼的,都不是困水的主要目的。那麼餘氯這個東西,它其實是會自己跑掉的,自來水從水龍頭出來了之後,你拿容器裝一下水,放個1-2天,餘氯基本就跑完了。而我們困水,無非就是拿個桶或者盆來裝水,然後讓這些餘氯都跑完了,再拿來養觀賞魚。
其實困水和養水的操作,是可以同步進行的,也就是說,讓自來水裡的餘氯跑掉的同時,你也可以同步培菌。如果是新缸,直接在魚缸裡困水和養水是沒問題的。你完全可以讓水在魚缸裡泡個1-2天之後,再開燈啊,或者加入一些酸奶啥的,來培養硝化細菌,或者是在餘氯跑掉之後的2-3天,用手去摸魚缸內壁,如果是滑滑的,那麼直接放入闖缸魚也能起到養水的效果。
養水主要是幹嘛?
其實養水主要是培菌和培養微生物,因為整個魚缸水質變化是動態的,隨著我們餵食量的增加,魚排洩量等身體代謝量的增加,魚缸裡就會出現一些物質,而這些物質日積月累則可能轉化為對觀賞魚有害的物質,比如我們常說的氨,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這些都是有毒性的有害物質。
養水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培養能處理這些有還物質的生物,比如培養我們熟悉的硝化細菌。而事實上,除了硝化細菌之外,還有一些我們未去深入了解的其他菌類,這些菌類以及逐漸生長出來的微生物,共同構成了整個魚缸水質微生物-細菌生態系統。因為它們實在太過渺小,加上我們對這方面的研究太淺薄了,以至於基本養魚的過程中它們總被忽略。
所以我們就籠統地用一個「養水」的詞語來概括培養它們的種種行為,而對它們的研究和了解越淺,我們就越難有針對性地培養行為,那麼就大部分只能通過換水啊,加溫等操作了。請大家明白,養水其實就是培養整個魚缸的益生菌和微生物的過程。而至於具體培養了哪種益生菌和哪種微生物,說心裡話,現在除了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硝化細菌之外,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少之又少。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