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受疫情的客觀事實和其它份量更重的重大賽事影響,世俱杯最終易地舉辦了。總得來說,我認為這件事於情可能有些遺憾,但於理確實是利大於弊的。而且,畢竟FIFA那邊話也沒有說死,待疫情徹底受控和局勢穩定下來之後,世俱杯大概率還會繼續按照原計劃,回歸我國主辦(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足協發布公告稱,首屆新版世俱杯仍會由我國舉辦,新的主辦日期將在國際足聯和我們這邊磋商後公布。果然,只是暫時的延期而已,而非取消)。
首先,我稍微科普一下世俱杯究竟是個什麼賽事。
世俱杯(全稱: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盃,FIFA Club World Cup)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由歐足聯和南美足聯在1960年開始舉辦的洲際杯(全稱:歐洲/南美洲杯)。作為全世界足球水平相對來說最高的兩個大洲,代表歐洲足壇之王的歐冠冠軍,將會後當年度南美洲足球的統治者——南美解放者杯冠軍,來一場理論上象徵著全藍星最強足球水平的較量。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歐洲足球聯賽的日益成熟,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其實南美解放者杯的冠軍隊伍,可能在硬實力上都難以匹敵一些歐冠八強、甚至歐聯四強隊伍的實力(根據個人感受大致估摸的一個區間,不具有代表性,見諒!)。
在歷經多年的推諉管理和贊助商亂入後,洲際杯也最終於2005年正式和國際足聯旗下的世俱杯合二為一,成為了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FIFA世俱杯。改制前的世俱杯賽制,大致就和改址到日本後的7隊參賽的形式一模一樣——前一個賽季的歐冠冠軍+南美解放者杯冠軍+非洲冠軍杯冠軍+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冠軍+亞冠冠軍+大洋洲冠軍聯賽冠軍+一支東道主球隊(一般為當地聯賽冠軍),水平較高的歐冠冠軍和南美解放者杯冠軍,只需要在半決賽等待另外五支隊伍中殺出重圍的兩個挑戰者,來挑戰自己就好。而由於實力上的巨大優勢,世俱杯的冠軍也從未旁落這兩個大洲之外過。
改制前的世俱杯,大致就是這麼個情況了。而由於新冠疫情在除我國範圍之外的全球各地依舊肆虐、近一兩年內都很難被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在我國舉辦世俱杯,風險自然是不能接受的。額外補充一句,新版世俱杯規模可比原來7支隊伍組成的「微型杯賽」要規模龐大多了,來自各大洲、累積多達24支的參賽隊伍(歐足聯:8個;南美足聯:6個;非洲、亞洲、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聯:各3個;大洋洲:1個)將會分成8個小組(每組3隊)來先進行小組賽,再由小組優勝者進行淘汰賽的角逐。這樣的規模,已經可以說是稍遜於各大洲的國家隊杯賽(如歐洲杯、亞洲杯,且新世俱杯規模遠勝於美洲杯)、稱得上是FIFA全力開發的一大國際賽事IP了。
倘若在太平年代,新世俱杯完全稱得上是咱們中國球迷能夠在家門口就近享受到的足球盛宴,也能很好地激發很多體育圈外的路人們的足球興趣以及社會上的一些足球熱潮,經濟效益也不可小覷。對於中國足協(球)、國家足聯和參賽隊伍來說,這樣的杯賽絕對是多贏的買賣。然而,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讓那麼多在高風險地區下四處奔波的球員(不少豪門俱樂部的球員要麼已經感染過新冠了,要麼就是在感染新冠的路上,唉)、工作人員來到中國,無疑是不合理也是不應該的。因此,我個人是很贊同這個進一步退後賽程、並將主辦權暫交給有意向舉辦舊版世俱杯、辦賽經驗也比較豐富的日本手中的措施的。
而在半小時之前,足協發布公告稱,首屆新版世俱杯依舊會在我國舉辦,也算是給廣大球迷群體吃了一顆定心丸。那麼,最有可能舉辦新世俱杯的年份,是在未來哪一年呢?綜合來看,我個人認為是2025年。自2022年來看,每年都會有一個重大足球賽事的舉辦,擠壓了世俱杯的辦賽空間。22年無需多言,全地球最盛大的足球&體育賽事,卡達世界盃將會在冬季舉辦。雖則理論上在6月舉辦的世俱杯並不會跟世界盃撞車,但是倘若在休賽期插入一個賽程密集、還得持續大約一個月的世俱杯賽的話,無疑會嚴重影響職業球員們的夏季體能儲備和新賽季準備工作,進而為年底的世界盃埋下隱患——這麼想來,各國足協一定會對22年可能存在的世俱杯賽萬分牴觸,俱樂部隊伍也可能派上2隊球員消極應戰,因此22年6月並非一個舉辦世俱杯的好年頭;
而23年,全中國最重要的賽事一定是當年由我們擔任東道主的亞洲杯賽事。目前各地大力建設的專業足球場地,也是為了這一屆亞洲杯而精心準備的。因此縱使新世俱杯和亞洲杯不在同一時間段開戰,為了保證亞洲杯的舉辦不出紕漏,世俱杯也不大可能在23年年中舉辦;
24年,傳統足球大洲的歐洲杯&美洲杯會在世俱杯同一時段開賽,好了結束了。
因此這麼分析來看,也許2025年,會是第一屆中國新世俱杯開賽的最佳時機。當然,我等小球迷的分析,也僅僅是紙上談兵罷了。22年和23年或許依然會有辦賽的可能,但我們只能等待國際足聯、中國足協以及其它相關部門的磋商結果了。最後我說一句,既然新世俱杯遲早還會在我國舉辦,我們自然可以大放寬心,把精力花在好好生活和強身健體上,等新冠疫情的陰霾徹底過去後,再來好好享受屬於中國球迷的足球盛宴即可!加油,大家都要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