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畢節日報記者如何踐行「四力」!

2021-01-10 澎湃新聞

踐行「四力」的拉練實戰之旅

——「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及「再訪英雄生機 回望絕壁天渠」系列報導回顧

「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擔當。2020年8月至11月,為更好地踐行「四力」,發揮黨媒挺進主戰場、弘揚正能量的作用,在畢節日報社黨組和編委會的精心策劃和組織下,成立了以劉燎、韓雷、高大濤、王韻、楊婷婷、張媛媛、張華順等人為成員的專題報導組,前後歷時一個多月,在赤水河流域和七星關區生機鎮「絕壁天渠」進行了深入的採訪報導。

在「再訪英雄生機,回望絕壁天渠」的報導中,報導小組克服了絕壁深溝帶來的困難,懷著對當年不畏勞苦,自力更生的先輩們的敬畏,以只爭朝夕的報導熱望,成文20篇,在畢節日報及其新媒體平臺悉數刊發,引起廣泛關注。

由雲南昭通日報,貴州畢節日報、遵義日報。四川瀘州日報4家報社協同配合共同採訪的「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中,畢節日報以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成文26篇,在畢節日報及其新媒體平臺悉數刊發,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在沿赤水河兩岸的三省四市縣區政府和宣傳部門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評。其中,有17篇被昭通市委宣傳部和昭通日報社編撰的《金色赤水河》一書收錄。

啟動儀式

時值年終,回望這兩組報導,我們似乎還覺得恍如昨日。那種冒著酷暑跋山涉水的採訪行程,那種不顧疲勞挑燈夜戰的寫作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今天,我們將其略作盤點,算是一點心得和對多舛的2020年的一種告別。

挖掘典型人和事

弘揚時代主旋律

腳下沾滿多少泥土,心中就會積澱多少真情。

赤水河是一條紅色的河、文化的河、綠色的河,流經滇、黔、川三省四市十六個縣(市、區),全長523公裡。

2020年夏天,習近平總書記對赤水河生態保護作出重要批示,赤水河保護與治理進入了嶄新階段。畢節作為赤水河的中上遊流域,如何保護和治理好赤水河,不但與畢節試驗區、示範區的主題一脈相承,更與赤水河流域600多萬各族人民生產、生活及其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因此,在「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的採訪報導中,畢節日報報導組和昭通日報、遵義日報、瀘州日報3家媒體的採訪團隊緊密協作,歷時半個月,跨越3000餘公裡,對赤水河流域的紅色文化、脫貧攻堅、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採訪報導,以不同其他報社的視角,選取了一些典型的事例,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等傳播方式,刊發了包括通訊、消息、評論等新聞體裁的稿件26篇。

在這些報導中,如介紹紅色文化及其傳承、紅色旅遊的,有《扎西:擦亮紅色名片 追尋火紅日子》《一位古稀老人的莊嚴承諾》《土城:讓紅色之光照得更遠更亮》;介紹脫貧攻堅的,有《依託「千年茶鄉」品牌做強做大茶文化》《三棵桂圓樹繁衍的萬畝致富林》;介紹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磺經濟」受益幾人 綠生態造福萬家》《碧水一條勤呵護 紅粱畝惠黎民》等。

這些報導,緊扣時代主題,多角度反映了兩岸三省四市群眾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基礎上,發展產業,拉動旅遊,發家致富的喜人場景,有力地闡釋了「四個自信」的現實性和優越性。

七星關區生機鎮的「絕壁天渠」,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生產生活條件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生機鎮人民不等不靠,發揚不怕犧牲、自力更生的精神,終於使萬畝瘠地變為魚米之鄉,過上了幸福生活。這些報導,如《「老愚公戰鬥隊」:石旮旯裡「摳」出百畝梯田》《「黃繼光連」和「劉胡蘭排」:八年艱辛鑿大渠 千畝瘠地變金倉》《不朽的天渠 永恆的豐碑》等,總計20篇。讀來讓人震撼,深受啟發。在脫貧攻堅收官的當下,發揚「絕壁天渠精神」,正是我市各族群眾繼承優良傳統,戰勝貧困所必須擁有的不竭動力。

俯瞰絕壁上的鐮刀灣大渠

「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及「再訪英雄生機,回望絕壁天渠」系列採訪報導,正是弘揚時代主旋律,為生態文明建設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鼓與呼,彰顯了一個主流媒體應有的擔當與作為。

媒體關注領導重視

受眾點讚群眾受益

「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的報導,在2020年9月中旬圓滿完成。由於在相關的省市縣區作了採訪,自然和當地的政府和宣傳部門建立了聯繫。我們的報導發出後,都會陸續收到相關省市縣區打來的電話或者是群裡的簡訊,他們對我們的採訪報導都給予了一致的肯定和好評。尤其是這組報導,昭通日報社將幾家媒體刊發的文章匯集成冊,為10月27日在雲南昭通舉行的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協作推進會」蓄了勢、給了力。

在「再訪英雄生機,回望絕壁天渠」的採訪報導中,一篇篇鮮活的稿件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和反響,也吸引了中央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新華社記者給我們打來了電話,了解有關情況。2020年4月17日,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以《喀斯特大山中,山民鑿出十條「天河」》為題,圖文並茂地發了整整一個版;9月29日,新華網以《流淌的「生機」》為題,再次以圖、文、視頻並茂,全面介紹了生機「絕壁天渠」的前世今生。8月27日,人民網以《天渠引活水,生機現「生機」》為題,報導了生機「絕壁天渠」的事跡。隨後,貴州日報、貴州電視臺、廣州日報、新浪網、騰訊網、鳳凰網等省內外知名媒體紛紛聚焦生機,對「畢節天渠」作了生動的報導或轉載。

「畢節天渠」的發掘和傳播,引起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多次作了批示,要求市、區要加大保護,認真挖掘天渠精神,助推畢節脫貧攻堅的進程。省、市和其他縣區相關單位和部門紛紛來到生機,分別在各條天渠進行參觀和考察,有的還舉辦主題教育活動。他們紛紛表示,得益於媒體的宣傳報導,才使他們見識了這些深鎖於大山的人工奇蹟!

在省內外主流媒體和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的關注和重視下,生機鎮也將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期待開發和發展的老百姓,熱切地渴盼幫助他們修繕先輩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溝渠、水庫,讓這些來之不易的水利基礎設施更加長遠地惠及後輩子孫,造福各族群眾。

高速公路從高流村穿境而過

磨鍊意志增長才幹

拉練實戰收穫滿滿

「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採訪期間,正值酷暑,是赤水河流域最炎熱的時候。報社領導時不時打來電話要大家注意安全,注意防暑。出發前,報社領導專門召集採訪組,叮囑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寧願多花點時間,也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要穩紮穩打,高標準完成採訪任務,認真編審每一篇稿件。

在生機鎮採訪的過程中,當地黨委政府也給予了莫大的關心和幫助,每天早中晚餐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並隨時詢問我們需要什麼幫助。尤其是有一天,我們的車去不了半邊山大渠,生機社區副主任吳道友就主動開上他的私家越野車,沿途護送我們採訪了一天。

採寫過程,有苦也有甜。記得我們第一天到達生機鎮鎮江村時,當汽車開到公路盡頭停在一戶老百姓家院壩裡,院壩正曬著剛採收好的花生,主人家熱情地招呼我們品嘗他的花生和新摘的石榴。

吃著甘甜的應季果品,望著門口成片金黃的稻穀,呼吸著撲鼻稻香的新鮮空氣,大家沉浸在這美好的田園風光之中,感受著新時代農民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堅定決心把這組系列報導寫好。

在為期半個月的採訪裡,大家都全力以赴,每天早出晚歸,翻山越嶺,有時還會爬上百丈高的懸崖,吊著繩索下到谷底,穿越荊棘叢生的荒山,找尋當年修建溝渠和水庫的先輩留下的物件和痕跡,一次次克服了行走在懸崖絕壁之上的恐懼。

一天,從長巖大渠採訪結束時,天已經快黑了,我們趁著夜色拜訪了楊昌祿、唐興國等參與修渠的老英雄,返程時已是晚上9點。有一段山路凹凸不平,車子行駛在上面顛簸得厲害,我們拍了段視頻發朋友圈,網友「Mz」見了評論道:「這是在犁地?」

同樣,在半邊山大渠採訪結束返程時,也是晚上9點半,腰酸腿疼,飢腸轆轆。行駛在山頂的盤山公路上,望著腳下3個村連成一片的萬家燈火,像是滿天星辰,我們也像在乘坐夜航的航班……

但是,不管面對什麼困難,大家都儘可能克服,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採寫稿件上。

韓雷此前剛參加了為期20天的赤水河紀行採訪,並在採訪結束時緊急飛往廣州,參加市政府在廣州舉行的推介活動,回來後又接著參加這次採訪。原來說好在孩子周歲生日的那天好好陪陪他,但因為顧著採訪,只得在採訪的空隙抽出時間,和老婆、孩子進行視頻。雖然他滿含歉意,但妻子卻很大度地告訴他工作為重,注意安全。

高大濤在參加完赤水河紀行的採訪過程中,因為孩子拉了好幾天的肚子,不得已提前返回。但在生機的採訪中,他把孩子託付給同為同事的妻子,一心撲在採訪工作上。有一天孩子感冒發燒,他返回畢節,孩子好些後就及時返回採訪地點。

王韻和張媛媛兩位同志更是克服赤水河畔的酷暑天氣,一次次完成採訪任務。

因為要保障稿件的時效性,採訪流程一般是早上8點左右就出發,晚上吃完飯就開始寫稿,每天採訪的素材當天必須成稿。以至於那段時間,大家每天的休息時間一般在5個小時左右。

在組稿中,不管是從採訪前的構思準備,還是到採訪時的細心、深入及行文時如何選取角度、如何構架、如何提煉主題、如何製作標題等都作了精心的思考,採訪結束後,各位記者都能很快地把稿子寫出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兩次採訪,兩次拉練和實戰,磨鍊了大家吃苦耐勞的意志,增進了大家團結協作的友誼,提升了大家採寫和組稿的綜合素質,切實踐行了新聞工作者的「四力」,收穫滿滿。同時,也為媒體的主動作為和傳幫帶以及多出新作、多出精品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希望這種做法在新的一年能夠更多、更好!

來源:畢節日報全媒體中心

作者:劉燎 韓雷 高大濤 王韻 楊婷婷

原標題:《看,畢節日報記者如何踐行「四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貴州:壯大主流聲音 提高記者「四力」
    11月15日,由省委宣傳部、省記協組織的貴州省新聞戰線「壯大主流聲音,提高記者四力」主題學習培訓班在畢節日報社舉行,來自全省新聞戰線的數十名骨幹編輯記者參加了培訓。    貴州省新聞戰線「壯大主流聲音,提高記者四力」主題學習培訓班在畢節日報社舉行    培訓班邀請了省記協副主席、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巡視員楊慶武
  • 從打造全網現象級新聞爆款 談縣級融媒體記者如何踐行「四力」
    必然與記者紮根基層的腳力、發現新聞「藍海」的眼力、對時代命題主動思考的腦力,以及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筆力分不開。「四力」不僅是對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記者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接下來筆者想用新寧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採寫的火遍全網的大型見義勇為正能量報導,來談一談縣級融媒體記者是如何紮根基層踐行「四力」的。
  • 媒體記者走基層 踐行「四力」助脫貧
    5月15日,黔南日報社黨委與平塘縣委宣傳部黨支部、縣融媒體中心黨支部全體黨員共同開展「助力脫貧攻堅 踐行『四力』」聯合採訪暨主題黨日活動。記者幫助貧困群眾辣椒地澆水活動中,媒體記者走進通州鎮,詳細了解平塘西部飲水安全施工建設進展、貴州首個「橋旅融合」觀光服務區和內設橋梁博物館等施工進度情況。隨後,媒體記者走進車間、走進田間地頭、走進新興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詳細了解平塘縣產業脫貧和貧困群眾務工就業等情況。
  • 「踐行四力」堅持黨建「驛路黔行」,畢節公路助推發展一路前行
    打開畢節地圖,在這片2685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路網密集,縱橫交錯的公路連綿延伸,輻射四面八方,編織進烏蒙深處,城市與鄉村握手相擁,脫貧與致富接力起勢,振興與發展提速向前,早已不是過去「行路難」的樣子。
  • 踐行「四力」做新時代好記者
    原標題:踐行「四力」做新時代好記者 成功的報導背後,必然與記者紮根基層的腳力、發現新聞「藍海」的眼力、對時代命題主動思考的腦力,以及善用鏡頭說話的筆力分不開。「四力」不僅是對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記者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
  • 第21個中國記者節,我們這樣踐行「四力」
    第21個中國記者節,我們這樣踐行「四力」 2020-11-07 2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述時代「好故事」 踐行「四力」樹榜樣
    十二月二十三日「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團第二組報告會現場。本組圖片由記者 魏中元 攝\視覺重慶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武漢第一架復航的國際客運班機……」12月23日,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新聞報告廳內,中國移民管理報社記者洪燕森娓娓道來。當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等組織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重慶,來自全國各新聞單位的12位「好記者」講述了他們記錄時代風雲的「好故事」。
  • 「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迴交流會引起熱烈反響
    「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迴交流會引起熱烈反響礪初心擔使命 做「豐碑鐫刻者」中國江蘇網訊 8月12日,由省委宣傳部和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的「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迴交流會(鎮江站)成功舉行。
  • 積極踐行「四力」 精彩記錄時代
    本報訊 (記者林婉萍)昨日下午,由省委宣傳部、省記協組織的廣東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人巡講活動走進梅州,來自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等市的14名記者結合採編工作經歷,講述了在新聞實踐中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鮮活故事。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田玉紅,市縣兩級全媒體記者代表,以及嘉應學院學生代表等參加活動。
  • 記錄新時代華章 踐行「四力」樹榜樣——「好記者講好故事」各地...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記錄新時代華章 踐行「四力」樹榜樣——「好記者講好故事」各地巡講反響熱烈  新華社記者白瀛、何凡  12月16日以來,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等組織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人分赴北京、山西、江蘇、浙江、福建、河南、湖北、重慶、陝西、
  • 呼和浩特新聞網的Ta入選內蒙古踐行「四力」優秀新聞工作者名單
    呼和浩特新聞網的Ta入選內蒙古踐行「四力」優秀新聞工作者名單 2020-10-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寧開展多種活動慶祝記者節 錘鍊踐行「四力」 講好濟寧故事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付正宇 通訊員 喬石 張勇)今天是第21個記者節,濟寧市新聞宣傳系統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慶祝節日。廣大新聞工作者表示,將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奮力書寫新聞事業新篇章。濟寧廣播電視臺「錘鍊踐行『四力』 講好濟寧故事」活動在泗水縣舉行。
  • 聽故事、踐「四力」,13位記者這樣講
    陝西廣播電視臺記者薛嘉茜做了題為《永攀世界之巔》的報告,一個攀登者的身影是如此渺小,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他們一次又一次做出這樣的選擇?隨著採訪深入,薛嘉茜心中有了答案。新疆喀疏勒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阿依帕夏·圖拉普的報告題目是《搬出來的幸福》,她講述了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從搬遷到就業,再到增收的脫貧故事。
  • 讓社會看得見的「陽光執法 法治監獄」——畢節監獄舉行監獄開放日
    省監獄管理局副巡視員何川、畢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昌琪、市關工委主任周長琦、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吳學香、市政法委常務副書記何志勇、武警畢節支隊支隊長楊旭、畢節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恩志等領導出席,省監獄管理局刑罰執行處、教育改造處,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畢節市公、檢、法、司和畢節市各縣區司法局、各縣區關工委、《法制日報》、《法制生活報》、《多彩貴州網》、省司法廳新聞辦公室、《畢節日報》、畢節市電視臺、
  • 就要離開畢節了,他們不想說再見
    >一生中能有幾個這樣的夜晚 一輩子能有幾次不想說再見 一生中能有幾個這樣的夜晚 一輩子能有幾次不想說再見 我不想說再見 …… 」 8月29日,在武警畢節支隊機關大院
  • 踐行「四力」 奏響戰「疫」最強音
    踐行「四力」 奏響戰「疫」最強音 ——致敬不畏艱險深入一線的全市新聞工作者 ■編者按: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
  • 「快訊」聽故事、踐「四力」,13位記者這樣講!
    【快訊】聽故事、踐「四力」,13位記者這樣講!人民鐵道報社記者李蓉的報告題目是《一筆畫了一百年》,講述了京張高鐵的「前世今生」和高鐵背後的「中國速度」。經濟日報社記者朱文娟做了題為《數字說話,見證輝煌》的報告,工人日報記者張世光做了題為《讓技術成為推動時代發展的動力》的報告,瀋陽日報社記者浴輝的報告題目是《給你一雙歌唱的翅膀》,河南省開封廣播電視臺記者計亮做了題為《一家三代「鎮河鐵犀」》的報告,湖北省長江雲新媒體集團總編輯鄧秀松做了題為《變化的是平臺,不變的是初心》的報告,重慶市南岸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楊明威的報告題目是
  • 踐行四力,揮汗如雨 致敬奮戰在高溫一線的你們!
    踐行四力,揮汗如雨 致敬奮戰在高溫一線的你們! 2020-08-15 15:08:15來源:無錫日報 衣衫溼透,只為搶回「失去的時間」「專注於工作,就暫時不覺得熱了
  • 增強「四力」 踐行使命!優秀新聞工作者休養調研活動走進騰衝
    12月1日,由中國記協主辦,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記協等單位協辦的「增強『四力』 踐行使命」新聞戰線優秀新聞工作者休養調研活動在雲南騰衝正式啟動。
  • 記錄新時代華章 踐行「四力」樹榜樣
    12月16日以來,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等組織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人分赴北京、山西、江蘇、浙江、福建、河南、湖北、重慶、陝西、甘肅等地開展巡講活動,講述他們的採訪經歷和故事,分享他們深入一線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