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農曆七月二十四日,溱潼縣獨立團第六連按照領導的命令來到唐劉周皇村,準備趁著夜色出發,去戴南趙家莊打一場伏擊戰。
離開戴南鎮三裡路的趙家莊是個拉鋸地帶。趙家莊以西的張家莊由溱潼縣溱北區、雙港區武工隊控制,而趙家莊以東的戴南則由國民黨時埝區第六區區長翟光明把持。
趙家莊上做生意的人多,有鐵匠、銅匠,還有做糧食生意的,再平常的人家,做蒲蓆,賣蒲蓆,多少也有一點收入。
戴南的還鄉團認為這裡有油水,所以經常來到趙家莊派捐、派糧。甚至派樹。也就是看中哪棵樹以後,在樹上貼上封條,樹的主人就必須砍下樹,還要用船運送到戴南,做打樁用。另外還按田畝計算,要莊上的勞力到戴南做苦工,挖土築土圩子,鬧得趙家莊人怨聲載道。
在後來的棉花加工廠的位置,南邊、西邊以及北邊,都是大河。這裡築有高大的碉堡以及土圩子,用以封鎖來往船隻。趙家莊的張明道至今清楚地記得,他被還鄉團押去,就是忙著挖土和稀泥,然後泥稻草把子,再將泥好的稻草把子往圩子上一層層封上。這就好像農民泥鍋箱似的。據說用這種辦法築起的土圩子不但經久耐用,還能抵禦子彈襲擊。
還鄉團夜裡龜縮在土圩子裡,白天就四處猖狂活動。
新四軍的武工隊則是利用晚間來到趙家莊,散傳單,用石灰水寫標語,還利用有利時機,打擊還鄉團的囂張氣焰。
一次,還鄉團的向班長帶領十多個爪牙,又來趙家莊耀武揚威,萬沒想到,伏擊在這裡的武工隊員,見機行事,等到還鄉團剛一進莊,就迎頭痛擊,當場就把那個向班長撂倒在地。還鄉團拖著向班長的屍體倉遑逃脫。於是敵人揚言:一定要出這口氣。
武工隊也知道還鄉團不會善罷甘休,所以就想利用打壓敵人的囂張,來擴大自己的戰果。
根據情報透露,戴南還鄉團要在陰曆七月二十五日去趙家莊活動,溱潼獨立團這就準備重拳出擊。
參加這次戰鬥的主力部隊是由連長陳勝成和副連長施志仁帶領的獨立團第六連。陳勝成是福建人,人稱小紅軍,是位久經沙場的老革命。為了加強力量,獨立團還派出作戰參謀茅建元帶領團部的60炮班參加戰鬥。
雙港區長、區武工隊長史有如帶領區武工隊配合作戰。
戴南地方遊擊隊的蔣高山、沈友壽、沈友生等人因為熟悉地形,作為嚮導也來配合作戰。
吃過晚飯,幹部們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以後,大般人馬就乘著小船出發了。
可是,他們在周皇村轉了一圈,這些人馬又重新回到了莊上。
原來是領導開會決定,先來個假動作,一來是檢查一下戰士們的準備工作,二來是偵察一下有沒有走漏消息。
那時在新四軍立足未穩地帶,敵中有我,我中有敵,情況非常複雜。
這時早稻已經收割完畢。收割較早的人家已經把收穫的稻子搬運回家,而收割較晚的人家,還在場上曬稻子。
曬稻子都是白天曬,晚上堆。堆在場上的稻子需要有人看守。這就叫做看場。
馬金珏和馬金玉,睡在場頭看場。他們忽然聽到河中傳來悉悉的聲音,爬起一看,只見是一隊人馬劃著小船,來到眼前。趙家莊人都認識新四軍部隊,也知道他們是來打還鄉團為民除害的,所以還是各睡各的覺。
獨立團六連悄悄進入趙家莊。按照作戰慣例,進莊第一件事,就是封鎖道路,防止走漏風聲。
趙家莊四面環水,進出就靠東、北、西三座橋。
眼看太陽冉冉升起,這正是戴南還鄉團下鄉的時刻。按照作戰部署,六連二排的部分戰士找到一條大網船,這就換上漁民衣服,來到通往戴南的大路邊拉網捕魚。他們一邊是在故作正經地拉網,一邊是在瞪起眼睛看著還鄉團的行蹤。
果不其然。戴南的還鄉團大搖大擺地走過來了,一看是漁民在拉網,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窮漁花子是沒有什麼錢財可以榨取的。
他們哪裡知道,二排的戰士不是在拉魚,而是在拉網,他們要等還鄉團進入包圍圈。
但等到還鄉團一進入天羅地網,立即遭到了迎頭痛擊。有的被打死了,有的被活捉了,但也有幾個溜走了。
溜走的還鄉團員跌跌撞撞跑以戴南,大喊:不得了啦,趙家莊來了新四軍的主力部隊了!
文/沈光宇
想要閱讀精彩全文,請點左下角閱讀全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