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永遠覺得祖國的土地是穩固地在你腳下,要與集體一起生活,要記住,是集體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體脫離,那便是末路的開始。 —— 奧斯特洛夫斯基
《夢粱錄》中提到:須擇諸道州郡膂力高強、天下無對者,方可奪其賞。這副場景就是描寫宋朝時期人們的相撲運動。宋朝時期,中國人的社會中就已經有了全國性的相撲比賽。獲得項目比賽全國冠軍的得主,除了榮譽加身之外,還會有朝廷的封賞,可見當時相撲文化之發達。然而中國的相撲其實是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了影子。
但是古時候的相撲,都被稱之為是角牴,這是關於力量之間的運動。到了漢朝時期,才真正發展成為了系統性的文化。然而在唐朝期間,由於大唐開放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交流,所以也導致相撲被日本所學。公元728年,當時相撲文化已經傳入到了日本本土。然而隨著相撲文化的愈演愈烈,人們反而覺得相撲是一個極其高雅的運動。
是人民精神的力量化比賽,所以對於相撲也戴上了很高貴的帽子。緊接著相撲文化也就滲入到了日本貴族圈內,深得日本貴族的青睞。當時的日本貴族們認為可以通過類似於相撲比賽這樣的運動,轉化為形式觀念,驅走一些不好的東西,所以也漸漸發展成了日本人的一種信仰。
日本相撲很快又傳入美洲,影響了國際運動。現在也有很多專注於相撲的運動員,然而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項目運動員,其實也需要運動員本身自己付出很多。比如體重就不能低於240斤,多胖都沒有關係,就是不能太輕。而且相撲運動員的身高也有很明確的要求,最低身高不能低於175釐米。
這也就原來形成了一個龐然大物一般的力量型形象。伊曼努爾·亞伯勒出生於美國,是一位著名的黑人相撲運動員。然而從小體重就超標的亞伯勒,經常面對同齡人的嘲笑。20歲的亞伯勒當時體重就已經超過了220斤,30歲的時候直接漲到了300斤左右。
這時候一位叫做湯姆的運動員建議亞伯勒可以去做相撲選手,接受建議之後的亞伯勒從此在相撲運動道路上越走越遠。2013年,亞伯勒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紀錄,成為當時最重的運動員,拿到了「800斤相撲之王」的稱號。2014年,亞伯勒在美國國內舉辦的項目公開賽當中拿到了國家相撲公開賽的冠軍。雖然一路走來,亞伯勒通過相撲找到了生活的意義,成為了千萬級別的富翁。
但是在2015年12月,亞伯勒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了另一個世界。但是在亞伯勒去世之後,所留給世人的背影,除了無限的遺憾之外,還有一位遺留在世的妻子。2006年,一位十分敬仰亞伯勒在相撲道路上取得無限輝煌的女模特粉絲,對雅伯樂展開了熱烈的追求。從小一直生活在被嘲笑環境中的亞伯勒對於這樣的愛戀,充滿了留戀,兩人很快就進入了婚姻。
但是2014年亞伯勒正式退役之後,身材卻在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這造成了嚴重的負擔,最後亞伯勒與2015年去世。直到現在,亞伯勒的女模特妻子,至今還沒有再嫁他人,主要是因為亞伯特的妻子到現在還沒有走出愛人去世的陰影,所以一再拒絕他人的示愛,不知道這樣的景象會不會令遠在天堂的相撲之王亞伯勒感到痛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