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5月12日),Shopee CEO、蘇北人馮陟旻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則消息稱舉行了第一次Shopee和SeaMoney的全體視頻會議,並表示在疫情的影響下,更應該堅持自身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馮陟旻同時表示Shopee每天都在影響著千千萬萬人的日常生活,並感謝全體員工尤其是前線員工做出的努力。
對於Shopee大家或許都已經比較熟悉,在臺灣的朋友,也會知道有一個叫蝦皮的、秒殺PC Home等一種傳統玩家的電商平臺。但是SeaMoney一直都是處於一個比較低調的存在,可能大家知道的也是在印尼線下商戶出現的ShopeePay掃碼設備、以及今年初Shopee和Garena的母公司冬海集團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
這次會議也算是SeaMoney頭一次半公開的露面。
隨著Shopee在東南亞電商領域的領先,近年也開始來積極布局行動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除了在印尼的線下推廣和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申請之外,Shopee也在目前的創業公司裁員潮中大舉招聘人才。 我們有不少相當優秀的朋友最近被吸納進去。而新加坡公布隔壁的INSEAD商學院的中國籍MBA畢業生幾乎被包攬了。
Shopee大量招人是有底氣的,只要看看冬海在美股的表現就知道資本市場對這個故事是多麼的認可了。墨騰也時常和美國一些機構的分析師交流 - 普遍大家都對這唯一的東南亞科技概念股持樂觀態度。
而且,Shopee進入支付和金融的時間點很高,其他人燒錢把市場已經教育到了一個階段,到了他們燒不動但是市場又沒有被佔領下來的局面。這個時候進去攪局就像2016-17年Shopee快速反超Lazada的翻版。
冬海集團的前身是東南亞的遊戲代理商Garena,之後赴美上市時搖身一變為SEA Group。旗下Garena負責遊戲事業,Shopee則主攻電商業務,此次露相的SeaMoney或許也將藉助Shopee在東南亞電商的優勢,主攻行動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
記得在2017年冬海赴美上市的時候,國內的大家才驚訝地發現當時騰訊佔股比例超過30%。 當然,上市之後很多機構投資者加入,騰訊的股份也被相應稀釋了。
有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把冬海稱為東南亞的小騰訊,但是事實和他們的野心遠不止這麼簡單。至少,他們也在東南亞做到了騰訊在國內沒能做好的電商等業務。而且從電商切入支付等聽起來更像當年螞蟻的故事。
作為冬海背後的資源和戰略型大股東,騰訊並沒有去幹涉冬海內部的管理以及業務上的擴張,幾乎是一種「需要錢就給錢,需要技術就提供技術「的一種全面支持的狀態。甚至引起了騰訊一些其他子公司的不滿。
同時冬海尤其是Shopee在東南亞也通過學習了中國網際網路的經驗和模式,步步為營 - 給高大上的Lazada其實帶來了很多壓力。有人曾經在墨騰的朋友圈問是否值得在東南亞複製一個拼多多 - 業內朋友的回答是Shopee已經在做了。
另外Shopee其實已經在巴西開展了電商業務,盯著速賣通的肥肉。Garena的遊戲最近也在巴西獲得了極大的增長。
作為一個在東南亞長期生活的中國背景管理層創立的東南亞本地公司,冬海還真是一支潛力股。
就是SeaMoney的這個Logo 有點...
墨騰創投總部位於新加坡,在印尼、中國、阿聯均設有常駐團隊,並在東南亞、印度、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擁有強大的在地資源。墨騰長期關注海外高速發展市場,利用在地資源、執行經驗和團隊孵化自有、合資或合作項目,同時制定方案協助海外市場探索者和投資者決策與落地。
合資孵化 | 增長諮詢 | 市場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