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兩家超市,備受國內消費者的關注。ALDI和Costco,它們相繼入華開業立即引爆和持續良好運營的現狀,讓不少同行羨慕不已。
在全球零售行業中,沃爾瑪是一座珠穆朗瑪,令後來者難以逾越。不過這家強勢的企業,卻曾在德國市場上折戟沉沙,敗退離場。而這個曾經擊退沃爾瑪的德國「窮人超市」,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德國零售巨頭ALDI。
ALDI(奧樂齊)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07年前,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現已從一家雜貨店發展成為德國最大的食品連鎖零售企業,同時也是全球知名零售品牌。公司在全球擁有超10000家門店,在全球享有盛譽且備受肯定。去年零售額達到1061.7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500億元。
在上百年間,奧樂齊始終以便捷為原則,同時堅持物超所值的經營理念,讓全球消費者每天都能享受到物美價廉的自營商品。在當地因備受收入較低的人歡迎,所以被不少媒體稱為「窮人超市」。
奧樂齊的前身只是一家面積僅35平米的食品雜貨鋪。上世紀40年代,家族第二代開始接班,「奧樂齊」品牌走向連鎖經營的道路,由此迎來快速發展。
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奧樂齊率先成立了全球首家折扣店。且專注於開發小型連鎖雜貨店,裝修也比較簡單樸素。從商品、賣場、陳列、促銷等經營層面,到組織、人力、流程等管理層面,所有的環節都依照簡單原則運作。一般來說,企業為了提升知名度都會打廣告。但奧樂齊為了節省成本,拒絕打廣告,僅依靠良好的口碑在消費者間傳播。到60年代的時候,分店開出了300多家分店。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家族兩兄弟由於經營理念出現分歧,公司分為南北奧樂齊兩家企業。雖然分開管理,但兩家公司仍會相互交換所有的信息、業績及成本的數據、供貨商的情況等。南奧樂齊,開啟了全球化經營,用不到十年時間開出了1000家店鋪。
奧樂齊每家門店只列出千餘件商品。相比之下,競爭對手的商品數量普遍在4萬件左右。該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以及庫存積壓帶來的壓力;除此之外,公司擁有大量的自營品牌,這種模式也有效降低了成本。
大概在23年前,沃爾瑪拿下兩家德國本土連鎖超市品牌,由此將觸角伸進德國市場。在此後近十年間,在該市場開出了85家門店。
跟在其他市場經營得風生水起不同,沃爾瑪在德國市場並沒有取得太大的優勢,反而還倒貼進去了不少錢。在06年選擇退出德國市場,沃爾瑪「落荒而逃」的背後,除了當地零售市場競爭激烈外,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奧樂齊在德國有碾壓式的優勢在。
據相關媒體透露:奧樂齊耗費3年時間走遍了中國40多個城市,考察了數以千計的零售店後,才決定進入開店。他們首先與阿里合作,開設線上旗艦店,並以自有品牌作為賣點。在業界看來,奧樂齊首先以電商模式在華經營,是降低成本的方式,也能試水經營,了解消費行為、喜好以及如何向消費者推廣全新商品。
去年6月份,於上海靜安和閔行開設兩家線下實體店。這是奧樂齊第一次在華開線下實體店,也是其在亞洲的首批試點店,開業當天凌晨5點就有人前來排隊。截至2020年5月,奧樂齊於中國市場已開出了七家實體門店,仍有計劃繼續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