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冰壺場館——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順利完成第二次「水冰轉換」變身「冰立方」,昨天,全新冰面正式亮相,第二期「全民冬奧冰壺體驗項目」同時啟動。來自北京市第二中學分校的800餘名初中生成為第一批冰壺運動體驗者。
本土團隊完成製冰
11月27日,國家遊泳中心冰壺場館改造工程順利通過完工驗收,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12月10日開始,僅用了十餘天,冰面完成製冰並亮相。這也是由中國團隊獨立完成的第一塊冰面。
「在本次轉換過程中,我們將原有施工機械進行了智能化改造,還對原有構件進行了編碼排序,包括3.6萬米管、1萬多塊冰牌逐一對號入座,極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項目經理劉軍介紹,此次通過運動捕捉技術與施工測量技術相結合,極大提高了安裝精度。
一個場館三種溫度
步入「冰立方」場館冰面周邊,並不會感覺十分寒冷,這是什麼原因?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冰立方」項目總工孫德遠向記者揭曉其中的「奧秘」。
原來,靠著一套環境控制系統,空調系統、製冷系統和除溼系統集成到了一起,整個場館被切分為冰面、冰面1.5米上方、看臺三塊區域,溫度分別達到-8.5℃、10℃以上、16℃至18℃,使運動員和觀眾處於舒適的賽事環境中。
照明更新也是「水立方」改造的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孫德遠告訴記者,此次照明燈全部更新成LED,能夠減少對冰面的熱輻射,節約30%能耗。目前照明系統實現了表演秀功能,滿足冰壺比賽、電視轉播、商業活動等照明標準。
市民能預約打冰壺
在完成第二次「水冰轉換」後,「冰立方」全新冰面亮相併對外開放。國家遊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表示,這次「水冰轉換」也為場館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經驗借鑑,將形成一個「水立方」指導手冊,未來工作人員可按照該手冊來操作,保證冰面不開裂、不結霜、不升華。
楊奇勇介紹,第二期「全民冬奧冰壺體驗項目」昨天起面向市民和遊客開放試運營,元旦起正式對外營業,計劃持續至春節後。市民和遊客可以來此學習冰壺項目的技巧,國家遊泳中心還安排了專業講解人員,帶大家了解冰壺運動的起源、冰壺運動精神、中國冰壺項目的發展歷史、冰壺比賽規則等。在開放體驗的基礎上,「冰立方」還可以接受公司團建、冰壺賽事、團體研學等活動預約。
北京晚報記者 任珊 饒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