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來共享一段關於愛的文字旅程。
01
在亦舒的《流金歲月》中,蔣南孫在父親意外去世,母親到國外投奔小姨,並改嫁尋找自己的幸福後,蔣南孫自告奮勇,留在香港陪伴年邁的祖母,此後,祖母兩人相依為命。
蔣家破產,蔣南孫與章安仁分手後,在國外遇到了王永正,此後,兩人在香港再次相遇。恐婚的蔣南孫是在祖母的鼓勵和助力下,才和王永正走到一起的。
蔣南孫和王永正結婚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帶著祖母生活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亦舒的原著《流金歲月》故事發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年紀七八十歲的老人,出生於上世紀的一二十年代,這個年齡段的老人,重男輕女是很普遍的現象。
蔣南孫是蔣家唯一的孫輩,卻是女孩子,所以打小受到祖母的輕視。但是,上世紀整體的社會氛圍,或者說,整體華人世界,重男輕女似乎都是存在的,所以女生大抵也都見怪不怪。
所以,家中老人說歸說,念叨就讓他們念叨唄,女孩子們一耳進一耳聽,並不會覺得是多麼大不了的事,見怪不怪,不會有心靈不能承受之重。
這也是為什麼原著裡蔣南孫打小受祖母重男輕女的歧視,卻會在父死母走的情況下,還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照顧祖母的責任的緣故。
所以,原著裡的蔣南孫與蔣老太太相依為命祖母情,在那個年代,是站得住腳的。
02
劇版的《流金歲月》將年代往後,移到了當下,是智慧型手機微信溝通方便的現在。
脫離開上世紀的背景,放在女權覺醒的當下,讓蔣南孫在父死母走的情況下,放棄上一輩主張的讓祖母去養老院孤獨終老,放棄自己的學業,在一沒有工作,二還有大量欠債的情況下,留下來承擔照顧祖母和承擔還債責任,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為什麼說太理想化?這得回頭看看她們所處的背景。
我們將原著與劇版的時間理一理,會發現,原著裡蔣南孫的出生年代,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劇版的蔣南孫媽媽按年齡算,應該出生於原著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換句話說,劇版蔣媽媽年青時,正是原著裡蔣南孫的青春年華。劇版和原著,正好差了一個輩分。有意思吧?)
這也是為什麼劇裡人一直覺得蔣媽媽很委屈很苦,而劇外的我們,並沒有這種感覺的原因。
因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思想大多還是偏傳統的,而在更早的時候,女人們常說的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意思是說,嫁到夫家,就是夫家的人了,女人得認命。
而現代的年輕女性,誰如果還有這種思想,一定被罵是古墓派出來的。
也就是說,從前的女性和現今很多年輕女性,差不多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了。
03
從前的女性沒有覺醒,所以她們奉獻自己,任勞任怨,為一大家子人勞心勞力,認為燃燒自己是應該的。所謂犧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
可時間走到現在,新時代的女性無法接受從前那一套男尊女卑的舊觀念,男女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
說了這麼說,其實就是,出生於1991年,正當青春好年華的蔣南孫,以她所接受的教育和環境,重男輕女的祖母打小對她的歧視行為,一定是深深地傷害過她的心靈的。
從她一再覺得自己的母親過得很苦來看,顯然,蔣南孫是具有現代女性新思想的。
她覺得母親苦,是代入感,她以新觀念,覺得母親一直受祖母壓迫,在家庭中沒有地位,有悖於婚姻內男女平等的宗旨。
那麼,這樣的蔣南孫,憑什麼犧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從小就輕視和看不起自己的祖母呢?(說明一下,中華傳統好的我們要繼承。這裡只是進行人物性格上的分析,對錯先不說。)
04
老太太最愛的人,一直是自己的兒子一人。在前面的劇情中,我們也看不到祖母和蔣南孫有多親密,她對蔣南孫來說,可不是一個慈祥有愛的祖母哦。
因此,年代的切換,讓我們無法得出,作為現代精英女性的蔣南孫,憑什麼理由大包大攬這麼重大的責任?
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她的母親,尚且捨棄傳統,放下讓自己寄生二十幾年的蔣家去追尋自己的幸福,那,花一樣年紀的蔣南孫,憑什麼要替父輩承擔這麼大的一攤子事?
一,她和祖母並沒有建立起多深厚的感情,從小備受祖母重男輕女的歧視,心靈受過傷害;二,蔣南孫的立場是站母親的,所以覺得奶奶和母親不好,都是奶奶的錯(所以會覺得母親一輩子很苦);三,她自身難保,沒有找到工作,父親留下幾百萬沒有欠條的債務。
所以,蔣南孫式田園牧歌式的祖孫情,在當下的現實中,站不住腳。
編劇讓蔣南孫不計前嫌,讓蔣老太和南孫的一大幫朋友在一起熱鬧開心,其樂融融。
而現實中更大的可能是,這種「重男輕女欺負媽媽」式的老太太,一定會被唯一的孫女所嫌棄,被放到養老院終此一生。蔣南孫偶或去看看她,算是很孝順她的了。
05
說一說我身邊的一個真實事例吧。
我最好的朋友,她父母生了她和哥哥,她哥哥(離異)也是在五十多歲去世。朋友的父母住房拆遷,近千平方米換了5套房子,全部歸於她哥哥的兒子,也就朋友的侄兒。
後來,朋友的父親肺癌,從住院到陪護到出錢出力,全部是我朋友在支撐。她侄兒,也就是繼承了全部祖輩財產的人,一分錢都沒有拿出來,他覺得爺爺是我朋友的父母,贍養父母,是子女的責任。而他只是孫輩,出錢出力,輪不到他。
朋友的父親住院前後半年去世,她侄兒只去了醫院兩次露面一下,嘴上說著有什麼需要叫他,實際上一毛錢都沒有拿出來。
這就是現實。
無奈,卻只能接受。
#《流金歲月》亦舒:被章安仁當公主侍候的人不是蔣南孫,而是她
《流金歲月》亦舒:朱鎖鎖此生最愛其人,而最後情感歸屬卻在澳洲
(圖片來自電視劇《流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