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三字經
孝之道,百善先;能養老,可盡年。
昔虞舜,曾感天。老萊子,娛親前。
羔跪乳,鴉反哺,遵大道,法自然。
父生我,母鞠我,恩難報,列詩篇。
春秋世,孝經傳:德之本,教所由。
養致樂,病致憂。繞膝下,最優遊。
遊有方,出論語,孔夫子,辨精微。
曰色難,曰無違;敬與順,報春暉。
疲不知,如明鏡。貴諫諍,豈唯命。
夙則興,溫則凊;晨則醒,昏則定。
養宜厚,葬宜薄,移風俗,教化行。
為兒女,當事親;勸孝老,讀此經。
注釋
孝之道,百善先;能養老,可盡年。
〇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圍爐夜話·百善孝為先》
昔虞舜,曾感天。老萊子,娛親前。
〇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孝感動天》
〇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作嬰兒自娛,著五採斒斕衣裳,取槳上堂跌僕,因臥地為小兒啼,或弄鶵鳥於親側。——《列女傳》
羔跪乳,鴉反哺,遵大道,法自然。
〇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增廣賢文》
父生我,母鞠我,恩難報,列詩篇。
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詩經·蓼莪》
春秋世,孝經傳:德之本,教所由。
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經》
養致樂,病致憂。繞膝下,最優遊。
〇子曰:孝子之事親,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孝經》
〇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曰嚴。——《孝經》
遊有方,出論語,孔夫子,辨精微。
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
曰色難,曰無違;敬與順,報春暉。
〇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和顏悅色難)。——《論語》
〇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論語》
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疲不知,如明鏡。貴諫諍,豈唯命。
〇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清流憚於惠風?(有關《孝經》的一段公案)——《世說新語》
〇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孝經·諫諍章》
夙則興,溫則凊;晨則醒,昏則定。
〇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禮記·曲禮》
養宜厚,葬宜薄,移風俗,教化行。
〇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樂記》
為兒女,當事親;勸孝老,讀此經。
〇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