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肥羅大電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從去年春節檔到今年賀歲檔,終於等來了林超賢,這一次,他「虐」的又是彭于晏。
但我們先回到29年前,那時還有頭髮的林超賢,第一次有機會拍超級動作英雄,「虐」的是周星馳。
電影叫《逃學威龍》。在港上映的第二周打破了「全港午夜場」、「四點場」、「第二次四點場」、「周六」、「周日」的所有票房記錄,總票房收入達到了4383萬港元,成為星爺第二部年度票房冠軍。
電影賣座的一大關鍵,就是觀眾驚呼,「星仔這麼打得」。
當時負責設計周星馳飛虎隊動作場景的,正是影片副導演林超賢。
29年過去,星爺早已不再扮演超級英雄,有頭髮的副導演林超賢,變成了沒頭髮的動作片大導林超賢,他上一部電影《紅海行動》,在2018年春節檔逆襲拿下了36.48億票房。
接下來的《緊急救援》則成為林超賢從影以來拍的最「大」的電影。預告裡,有燃爆的火場、冰冷的深淵、湍急的勁流,將海陸空三種地域可能產生的動作場景,一網打盡。
這一次林超賢拍的,是平凡卻偉大的中國超級英雄——中國海上救撈隊。
從題材選取和場面規模來看,《緊急救援》很容易讓人想到《紅海行動》,而影片男主又是他的御用男神彭于晏。但在熟悉的配方之外,林超賢其實又在不斷突破著觀眾的期待與預設,這也讓觀眾在許久之後,終於在大銀幕上又看到這種量級的硬核動作片了。
林超賢說過一句話,「你每一部電影有成績,有口碑,老闆對你的信任會加大,你就可以想像下一個項目預算會拉高一點,你可能就能夠拍一些再大的電影。」
以一部動作災難片涵蓋同類型好萊塢電影幾乎所有動作場面,是林超賢當下獲得的信任值。要獲得這種程度的信任,2007年還在拍攝主旋律動畫《閃閃的紅星》的林超賢還不行,如今已經證明自己是最會拍動作片的華語片導演林超賢可以。
從港片電影黃金時代最後高潮期成長起來的林超賢,他的電影史,也是一部港產動作片迭代期。
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則是關於一個港片學徒,如何成為最會拍超級英雄的華語動作片導演?
港片學徒林超賢:香港電影,江湖告急(90年代末—2007)
港片時代是林超賢的修煉期。不耀眼,但每一步,都算數。
在做導演之前,他最想從事的職業就是警察。「但是很遺憾沒能考上。」因此他一直對軍事題材和動作片格外關注。
90年代和女神鍾楚紅合影的林超賢還有一頭飄逸的秀髮
剛進入電影圈的時候,他遭遇的是等級觀念非常嚴重的港片習氣,被整過,至今不忘說一句「很低級」。
直到他遇到自己的「伯樂」——陳嘉上。林超賢至今仍尊稱他為「師父」。
「我師父提點了我一件很重要的事,當時他跟我說,如果你想做自己的片子,你必須要做你最喜歡的東西。」
什麼是自己最喜歡的呢?「就是你去租影帶的時候,一進店就去找的類型。」
林超賢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警匪動作片。許多年後,在他成為主旋律大片導演後,這依然是他導演風格最顯眼的標籤。
但在這之前,林超賢經歷了漫長的修煉期。
《逃學威龍》是林超賢第一次以副導演的身份,參與陳嘉上導演賣座片的拍攝,陳嘉上憑該片一戰成名之後,在江湖上有了自己的名字,林超賢則跟隨他拍攝了多部影片,比如最被低估的李連杰的武術片《精武英雄》、劉德華的科幻片《天地雄心》。
但林超賢一直有一個心願,想拍香港的飛虎隊。
他曾吐槽,過去港片拍這個群體,「拍攝需要時,都是找龍套演員的公司要幾個人,戴一副手套,再套一個頭套。開機之後,永遠是車一到,跳下來,進門一通開槍走人,要麼就是被反派掃射倒地身亡,就是跑來送死,怎麼可能這樣呢?他們用什麼裝備,穿什麼衣服,都沒有人研究。」
沒人研究,林超賢就去研究。他由此成為港片江湖的異數。
90年代初期是港片黃金時代的尾聲,所有人都急著賺快錢,但陳嘉上帶隊去開工,林超賢可以一個人留在公司研究飛虎隊。沒有網際網路,他就在公司搜集各種資料,報紙、雜誌、相關書籍,還有影印的資料,貼滿了整整一面牆。
準備了一年。一直等到1994年,陳嘉上跟他說,找到錢了,可以拍了。這就是令王敏德塑造了演藝生涯最經典熒幕形象的《飛虎》。
「師父知道我對這個題材很喜歡,也準備了很久,所以當時所有關於飛虎隊的戲份,他都放手交給我去拍。那是我第一次可以在現場去調度和控制。」
林超賢當時的頭銜,依然是副導演。
但在《飛虎雄心》23年之後,林超賢將在另一部演員全副武裝的電影中徹底脫穎而出,該片成功的一大因素在於,林超賢不僅在片場可以毫無障礙與軍事顧問溝通,設計出自己想要的場景,對軍備、軍情如數家珍,還懂親自指導演員的走位、表演,甚至是手持不同槍械的動作,這部電影就是《紅海行動》。
但一切的起點,依然是港片時代。
林超賢首次擔當導演,是1997年的張智霖主演的《G4特工》,從中已經能看到林超賢對動作場面極強的把控能力。
之後,他和陳嘉上聯手執導了《野獸刑警》、《天旋地戀》、《公元2000》等,其中《野獸刑警》還拿下了第18屆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此後陳嘉上擔任英皇電影行政總監,一度淡出導演的工作。林超賢開始獨立執導。
2000年,林超賢導了另一部代表作《江湖告急》。而港產片此時正從曾經的東方好萊塢到了江湖告急的時期。
林超賢拍《江湖告急》時,全港只有兩部電影開工。電影預算只有四百萬,靠著梁家輝、黃秋生、陳奕迅、吳君如等大牌自降片酬才勉強開機。
這部集合了港產江湖片、黑色幽默和文藝手法的電影一舉模糊了常規警匪片非黑即白的二元界限,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等四項提名,並成為港產江湖片的另類經典,但本土票房僅為200多萬,堪稱徹底撲街。
其後林超賢拍攝了多部多類型影片。既有《千機變》這樣的賣座片。
也有《衝鋒陷陣》和《至尊無賴》這種林超賢自己坦言「真的很爛」,爛到一度想要放棄當導演的電影。
此際的港片風雨飄搖,林超賢也難免隨波逐浪,生存第一。
一直到謝霆鋒張家輝主演的《證人》出現,演反派的張家輝橫掃海峽兩岸影帝獎盃。其後的《線人》,再獲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提名,輪到謝霆鋒拿影帝。
林超賢在港片江湖的學徒期宣告結束,一個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林超賢已經破壁而出。
2012年,林超賢雄心勃勃,集合了周杰倫、謝霆鋒,投資近兩億的《逆戰》開戰,動用了軍方在約旦實拍。但內地票房僅過1.3億,香港2000多萬票房,全球加起來2億多票房。
錯不在林超賢,而是以彼時港片的體量,林超賢再心比天高,也只能螺絲殼裡做道場;而虛化的人物設定,有限的港片情懷,也使得《逆戰》難以逆戰成功。
這之後整整三年,「槍王」林超賢沒有拍攝槍戰動作片。
但此間內地電影市場已經風起雲湧。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大獲成功,港片小作坊無法承載的大製作,內地市場已經可以裝得下了。
但林超賢還需要等一支穿雲箭,方能千軍萬馬來相見,這支穿雲箭,就是《湄公河行動》。
「魔鬼導演」林超賢:從1825萬到36.48億(2007-2018)
許多人以為《湄公河行動》是林超賢第一部主旋律電影。
實際上在這10年前,林超賢已經拍攝了一部紅色動畫《閃閃的紅星》。
這部配音陣容集合了歌手許飛,真人版潘冬子扮演者祝新運,蔣雯麗,老藝術家劉江的動畫片,最終在內地斬獲了1825萬票房,豆瓣評分6.6分,不過不失。
但這部電影之後,林超賢應該知道內地主旋律是怎麼一回事兒了。
但他真正成為內地影市風雲導演,必須感謝一個人——於冬。
港片導演北上大獲成功是後話,《智取威虎山》之前,陳可辛進軍內地的第一部歌舞片《如果·愛》耗資8000萬,票房3000多萬;徐克的《七劍》8000多萬票房剛剛覆蓋投資,依然虧損,原本規劃的續集無影無蹤。事實是:港片導演早期進入內地市場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水土不服。
但港片的強勢類型,動作、犯罪題材方面人才輩出,問題是如何把香港影人合理嵌入內地廣闊的市場中。
「主旋律商業大片」成為博納發力的領域,打響頭炮的導演選誰?
林超賢。但這也是一場硬仗。
他在公安部門的協助下,赴金三角地區考察,和專案組成員座談。這些故事讓他大開眼界。他覺得自己聽到的這些故事,在香港拍出來觀眾也不會信,因為實在太震撼,如果真能拍出來,警匪片這個類型都會有突破。
但在改了二十多版劇本之後,林超賢受不了了,他直接用港普跟於冬請辭,「於老闆,不要搞我了」。
這時候站出來的,是監製黃建新,從陳可辛拍攝《十月圍城》開始,他就是內地電影界最擅長跟港片導演合作的人,他安慰林超賢的話是: 「幾十條意見就把你嚇住了?當年我拍《黑炮事件》的時候,幾百條批評意見我都扛下來了,別往心裡去就完了。」
同時,於冬找到公安部的領導溝通,雙方確定「先開拍不行再補拍」。
林超賢決定豁出去拍,大不了不署名。
意想不到的是,《湄公河行動》收到的第一波好評,正是來自公安部門的領導,林超賢說,他們從沒想過,出來的片子會是這個效果。
不需要補拍。
2016年,這部籌備三年的電影終於上映。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在當年國慶檔逆襲《爵跡》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最終一舉斬獲11.84億票房。
同樣在內地拍攝主旋律大片的劉偉強的一部舊作《風雲》中有一句經典臺詞——「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廣闊的內地市場構成了港片導演的風雲。
而成功破壁的林超賢,不僅如魚得水,而且化身為龍。
一年後,林超賢再帶領團隊遠赴北非,用101天時間和彼時導演生涯最高的5億投資,完成了兩小時從頭打到尾的主旋律動作片《紅海行動》。
影片依然是標準的林超賢電影風格:硬派硬漢電影、強節奏劇情設計、熱血的動作場景,只不過這一次,林超賢玩得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大。
在看過樣本片後,於冬將電影定檔2018年春節檔。
沒有任何人看好這個選擇,中國人過年講究喜慶,而《紅海行動》打得天昏地暗斷臂殘肢,這樣的電影,怎麼可能贏春節檔?
何況當年還有《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這樣的絕對熱門上映。
最終《紅海行動》在春節檔最後一天完成票房逆襲,總票房36.48億,豆瓣評分8.3。在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林超賢從徐克手中接過最佳導演獎獎盃說: 「每個電影人都是憑一腔努力去完成作品,感謝演員們願意跟自己這個『魔鬼導演』合作。」
在林超賢之前,港片導演已經北上二十多年,有成功,有敗北,有激流,有輾轉,有人延續戰績,有人聲名掃地。
到最後,林超賢成為集大成者。
是機緣巧合,也是命運使然。
林超賢的變與不變:「華語電影從沒試過」 (2020—未來)
林超賢之成,首先成於變。
第一變,是成於港片,又突破港片。
林超賢說過,過去他一直想拍軍事題材的電影,但是受限於香港各方面的條件而未能如願,拍內地主旋律大片,還受限嗎?
《湄公河行動》採用了公安部的絕密資料。
《紅海行動》更是前所未有的全程實拍。
陸地戰的裝甲車、坦克甚至飛機,都由拍攝地摩洛哥的當地政府提供。軍艦是現實中當年撤僑的那一艘——價值14億的「臨沂」艦。
莫說當年的港片,今日全球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為林超賢提供這樣的拍攝條件,哪怕好萊塢!
林超賢的那句「華語片前所未有」,不是戲言。但背後何嘗不是今日中國前所未有。
有了這樣的強大後勁撐腰,林超賢方能肆意施展:
為了一場戲,在漫天飛沙的荒漠中,一群人開著坦克,追逐龍捲風。
所以林超賢才能拍出一望無邊的戈壁中,無畏穿行,掀起黃沙的巨型坦克。蔚藍的海面上,整齊排列向前衝鋒的軍用艦艇。
如今的《緊急救援》,鑽井平臺起火、山澗激流營救、飛機水上迫降以及油船失火爆炸四場戲,任何一場都足以充當任何一部同類影片高潮大戲,這樣的電影,同樣沒有好萊塢電影敢於嘗試。
以昔日港片時代積累的成熟類型片經驗,打造今日的華語動作片,讓林超賢超越了昨日的林超賢。
但若只是如此,林超賢還成不了今日的林超賢。
他的第二變,是突破華語動作片。
電影技術的進步,絕不僅僅是財力的體現。
更重要的——是對電影的升級,對觀眾的尊重。
而尊重的起點,絕非錢。是故事。
林超賢此前的《逆戰》,周董和謝霆鋒打得火爆是火爆,然而敘事疲軟,故事不好看。
《湄公河行動》,國產主旋律配搭港式兄弟情,場面,炸了,故事,燃了。
《紅海行動》從頭打到尾不帶喘息,但在場面的編排上,層次更分明。
如今的《緊急救援》,山地、海面、空中、油井四場大營救,環環相扣,緊扣「緊急救援」主線。
為什麼電影那麼炸?林超賢接受採訪時說:「對於一部電影來說,觀眾離開電影院的感覺是很重要的,這個電影給了觀眾一種很燃的感覺,到最後是有正能量的,你從電影院走出來是渾身暖暖的。」
但動作設計背後,最動人處,是拍出了有血有肉的中國超級英雄,這才讓今日的華語動作片,絕無僅有。
只是變,成就不了一個林超賢。還有不變。
何為港片?「盡皆過火,盡皆癲狂」。
今日的林超賢,依然符合。
拍《激戰》時,讓年近50歲的張家輝花費9個月時間,每天鍛鍊6、7個小時,練出一身腱子肉。
拍《緊急救援》,已經和林超賢有過四次合作的彭于晏,都直言這次是自己拍攝難度最高危險最大的一次。所有演員參與「魔鬼式訓練」,片中所有40尺深的水下鏡頭均為實景實拍。
林超賢,深入水底,親自掌鏡。
被調侃過太多次「虐待彭于晏」的林超賢坦白說:在片場我確實是沒有人性的導演,不管演員有什麼理由,我都要求他們做到,因為不能讓觀眾失望。
只是虐演員?
張譯說過一個故事,他第一次在沙漠看見龍捲風很興奮,正看著呢,突然視野裡的一輛車翻了,工作人員都傻了,趕緊跑過去把車翻過來,從裡面拉出了滿頭鮮血的林超賢。
結果正在追拍龍捲風的林超賢第一句話是:「來,我們繼續。」
為什麼過火?「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從頭到尾都沒有把觀眾當傻瓜,是我們真的身體力行去做出來的一部電影,這些努力你在電影院裡都感受得到,我覺得這樣才對得起觀眾」。
不變的,是癲狂過火,更不變的,還在拍人。
過去的國產主旋律,英雄不會害怕。
但林超賢讓蛟龍突擊隊隊員斷臂後喊疼,讓救援隊英雄彭于晏說出, 「因為我恐懼」。
林超賢的故事裡,並不是所有英雄都完美無瑕,相反,從頭到尾始終有人展示人性弱點,會怕,會怒,會痛。
因為電影裡依然流淌著港片血液的林超賢拍的,不是無所不能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人就有恐懼,會怕,會怒,會有脆弱與掙扎。
觀眾相信了他們是人,英雄才更動人。
所以,林超賢變了嗎?變了,又沒變。
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後來的電影人,在內地拍戲:做好自己擅長的,才能贏。
怎麼說?把港片釀的酒灌進主旋律的壺。
做好過去不擅長的,才能長勝。
又怎麼說?曾經的港片,像是一壇烈酒,一口下去讓你飄飄欲仙、不省人事。
如今主旋律大片的酒,喝進去,暖,自豪,想要奮鬥。
說到底,港片導演拍內地題材,發揮長處才有意義,彌補短處才有後勁。
而林超賢電影的一次次強勢逆襲不僅證明了新題材新類型電影在電影市場生存的可能,更打開了港片導演在華語電影市場的新空間——
港片已死,但港片的魂魄一旦注入大華語電影,則後勁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林超賢曾表示:「動作戲很累,有人說我傻,我也一直拍,辛辛苦苦拍了這麼久,我也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應該向市場妥協。但《湄公河行動》讓我看到了堅持下去的希望,主旋律大片也能賣座。」
《緊急救援》呢?
當國產主旋律電影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精彩得堪比好萊塢大片,家國情懷又完爆好萊塢,則一切皆有可能。
傳統華語動作片因為從武俠功夫片發展而來,個人英雄已經被拍得登峰造極,但時代需要新的動作英雄和新的視覺奇觀,怎麼辦?
林超賢提供了一位昔日港片學徒的解決方案。
用突破過往的視覺創造力,打造了一群不同於好萊塢那種架空的、超現實的、擁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
是港片導演提升了主旋律大片嗎?反過來說,過去港片裡一直缺乏的宏大的國家背景才是港產大片一直無法解決的軟肋,而林超賢不早不晚,在此時遇到了今日中國。
港片導演的自帶的港片香火,接續上主旋律大片的重工業打造標準、集合震撼的視聽效果、創新性的拍攝技法等,當然可以把國產商業大片提升到更新的創作高度。
《緊急救援》有句臺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場」。
林超賢的新戰場,孕育的是國產動作片的無限可能。
港片導演憑什麼能玩轉主旋律大片?這個光頭男神就是答案。